第57頁
和典子相反,龍夫臉上突然籠罩上無精打采的表情。
電車到了小田原車站。
搜查問答
1
來到小田原警察署門前時,龍夫問典子:“上次,了解田倉之死時接待我們的那位態度挺和藹的見習警部叫什麼名字來著?”
“是叫和田吧?”典子想了想答道。
“是的,是的,是叫這個名字。你的記憶力真不錯。這次如果還是和田接待咱們就好了!”
“那當然。儘管只見過一面,畢竟也算相識了。”
說起警察署,起初總使人形成不好的印象。兩個人走進了那座令人難以產生好感的大門。
“和田見習警部,現在調到沼津警察署去了。”
與上次不同的另一位警察回答他們二位說。
“噢,沼津?”
龍夫稍露失望之色,又無可奈何地拿出了名片。
“我們是——。為了真鶴髮生的兇殺案,希望能夠會見主辦此案的警官。”
警察掃了一眼名片上的出版社的名稱。
“是出版社的先生呀。又是來採訪的嗎?”
他一邊說著,一邊看著龍夫。在這種情況下亮出出版社的牌子是有利的。
“因為專門辦理此案的搜查本部已經成立,就請直接到那兒去吧!出了門,順著樓房向里走,有一處武術場,那兒就是臨時搜查本部。”
警察告訴他們說。
“主管警官是哪一位?”
“是伊原見習警部。”
按照警察指的路,他們倆出了門橫穿過去。狹窄的小道旁邊,象花壇一樣栽著花糙。
武術場入口的門上,貼著一張寫有“真鶴兇殺案搜查本部”字樣的紙。龍夫走在前面,小心翼冀地推開了那扇門。
把頭探進去一看,挨著桌子,坐著只穿襯衫的警官,其中一位面向門口。
“是誰?”他大聲喝問。
“嗯,是東京的出版社的。”龍夫在那種氣勢的威懾下,小聲地說。
“是為這次的兇殺事件而來的,能否會見伊原?”
方才大聲喝問的那個人,看了看正面坐著的肥壯的男子。他背後有一塊黑板,貼著現場的示意圖。可能是因為說到是特意從東京來的這句話起了作用,那個肥壯的男子露出無可奈何的表情,慢慢騰騰地站了起來。
“我是伊原。”
他說著,發現門外站著的青年女子,面露驚異之色。
“這麼忙卻前來打攪,實在對不起!”
典子也及時地拿出了名片。伊原臉上微微泛紅。
“從東京特意為這件事來的嗎?”
伊原走出來,關上了身後的門。
“是的。”
龍夫行了禮。伊原拿著名片說道:“又不是報社,出版社竟然這麼快就趕來了,真是少見。果然,不是都說什麼在周刊雜誌的影響下,現在的速度都加快了嘛?”
他半開玩笑地說著,臉上露出笑意。“因為忙,只有5分鐘時間。”
伊原收起笑臉,又恢復了嚴峻的面容。
“可以。”
“那麼,請提問吧!”
伊原站著,擺出一付儼然舞技嫻熟的身姿。
“事件大略的情形已經在報紙上讀到了。”龍夫說。
“另外,我們還去看了現場。”
“嗬,現場也去過了嗎?”
伊原向他們倆投去的目光,似乎是說:“真熱心啊!”
“被殺害的是20多歲的青年,所以我們有興趣。就是說,最近,青少年的暴力犯罪案件非常多。所以,本刊下一期計劃出關於這一問題的專號。假若這一案件中的罪犯同樣是青年的話,就可以作為一個實例,我們是考慮到這一點才來採訪的。”
龍夫解釋著採訪的動機。伊原聽到這種說法點點頭。
“既然這麼說,只要對於調查沒有妨害的問題都可以回答。”
“謝謝。”
龍夫致謝,說著拿出了筆記本。
“首先,這是兇殺嗎?”
“毫無疑問。是因鈍器一類物品強擊頭的頂部造成頭蓋底骨折而致死。本人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伊原答道。
“兇器找到了嗎?”
“還沒有發現。雖然對現場進行了相當詳細的搜索,依然沒有發現。估計是罪犯攜帶逃竄了。”
“兇器估計是什麼呢?”
“從局部的創傷狀況判斷,是鐵錘、鐵棒或者螺絲扳手。因此,我們推定兇手是有相當大的力氣的。”
典子站在一旁聽到頭蓋底骨骨折,想起這和田倉義三的死因情形是相同的。
“有相當大的力氣,那麼,可以判斷是個青年嘍?”龍夫說。
“那麼,你的意思是想說,是死者同伴行兇啦?”伊原微笑著反問道。
“是的。”
“我們也在沿著這條線索追尋。”
“追尋?就是說,嫌疑犯已經確定了?”
對於這一質問,伊原表情曖昧地編默不語。他似乎有意敷衍,從褲子口袋中摸出一支皺巴巴的煙來。典子捅了一下龍夫,接過火柴為他點著了火。
“謝謝!”伊原說到。
“剛才您說對現場進行了詳細的搜索——”龍夫轉換了話題。
“兇器另當別論,作為兇殺的線索的東西,什麼也沒有嗎?”
“沒有。”伊原隨即答道。
“不過,我聽說,警官們努力搜尋,發現了火車票的碎片,……”
“這是誰說的?”
伊原目光一閃。
“是現場附近的人這麼說的。”
龍夫說道。伊原咋咋舌,臉色顯得不快。
“是的。在屍體近旁,掉落有三等車票的碎片。”
他不得不坦白。
“不過,這與案件是否有關還不能作出判定,因此無論如何不能透露。對碎片的分析,是極其慎重的,然而一點兒線索也沒能提供。也許只不過是被風從什麼地方吹來散落到那兒的吧。”
“這些散落的碎片上,沒有寫著什麼字嗎?”
“什麼也沒寫,就是說,儘管是車票,然而只是角上那一部分。沒有字。”
龍夫懷疑地看著伊原。但是,又不能認為伊原是在撒謊。
“知道了發車站或行車方向,哪怕只有出售日期,也可以作為參考的呀。”伊原遺憾地說。
“車票是新的嗎?”
“比較新。”伊原答道。
“從新舊程度看,不會是出事那天的三、四天以前買的,至少是兩、三天之內買的。”
典子分析,車票如果為兇手或被害人所持有,一般來說,應當限於乘車之前或者中途下車兩種情形。所謂“一般來說”,就是說如果下車的話,一般應該把車票交給檢票口,如果不交而自己拿著,應當作為例外。車站,離現場最近的是真鶴站。這個車站上下車的旅客並不多。
電車到了小田原車站。
搜查問答
1
來到小田原警察署門前時,龍夫問典子:“上次,了解田倉之死時接待我們的那位態度挺和藹的見習警部叫什麼名字來著?”
“是叫和田吧?”典子想了想答道。
“是的,是的,是叫這個名字。你的記憶力真不錯。這次如果還是和田接待咱們就好了!”
“那當然。儘管只見過一面,畢竟也算相識了。”
說起警察署,起初總使人形成不好的印象。兩個人走進了那座令人難以產生好感的大門。
“和田見習警部,現在調到沼津警察署去了。”
與上次不同的另一位警察回答他們二位說。
“噢,沼津?”
龍夫稍露失望之色,又無可奈何地拿出了名片。
“我們是——。為了真鶴髮生的兇殺案,希望能夠會見主辦此案的警官。”
警察掃了一眼名片上的出版社的名稱。
“是出版社的先生呀。又是來採訪的嗎?”
他一邊說著,一邊看著龍夫。在這種情況下亮出出版社的牌子是有利的。
“因為專門辦理此案的搜查本部已經成立,就請直接到那兒去吧!出了門,順著樓房向里走,有一處武術場,那兒就是臨時搜查本部。”
警察告訴他們說。
“主管警官是哪一位?”
“是伊原見習警部。”
按照警察指的路,他們倆出了門橫穿過去。狹窄的小道旁邊,象花壇一樣栽著花糙。
武術場入口的門上,貼著一張寫有“真鶴兇殺案搜查本部”字樣的紙。龍夫走在前面,小心翼冀地推開了那扇門。
把頭探進去一看,挨著桌子,坐著只穿襯衫的警官,其中一位面向門口。
“是誰?”他大聲喝問。
“嗯,是東京的出版社的。”龍夫在那種氣勢的威懾下,小聲地說。
“是為這次的兇殺事件而來的,能否會見伊原?”
方才大聲喝問的那個人,看了看正面坐著的肥壯的男子。他背後有一塊黑板,貼著現場的示意圖。可能是因為說到是特意從東京來的這句話起了作用,那個肥壯的男子露出無可奈何的表情,慢慢騰騰地站了起來。
“我是伊原。”
他說著,發現門外站著的青年女子,面露驚異之色。
“這麼忙卻前來打攪,實在對不起!”
典子也及時地拿出了名片。伊原臉上微微泛紅。
“從東京特意為這件事來的嗎?”
伊原走出來,關上了身後的門。
“是的。”
龍夫行了禮。伊原拿著名片說道:“又不是報社,出版社竟然這麼快就趕來了,真是少見。果然,不是都說什麼在周刊雜誌的影響下,現在的速度都加快了嘛?”
他半開玩笑地說著,臉上露出笑意。“因為忙,只有5分鐘時間。”
伊原收起笑臉,又恢復了嚴峻的面容。
“可以。”
“那麼,請提問吧!”
伊原站著,擺出一付儼然舞技嫻熟的身姿。
“事件大略的情形已經在報紙上讀到了。”龍夫說。
“另外,我們還去看了現場。”
“嗬,現場也去過了嗎?”
伊原向他們倆投去的目光,似乎是說:“真熱心啊!”
“被殺害的是20多歲的青年,所以我們有興趣。就是說,最近,青少年的暴力犯罪案件非常多。所以,本刊下一期計劃出關於這一問題的專號。假若這一案件中的罪犯同樣是青年的話,就可以作為一個實例,我們是考慮到這一點才來採訪的。”
龍夫解釋著採訪的動機。伊原聽到這種說法點點頭。
“既然這麼說,只要對於調查沒有妨害的問題都可以回答。”
“謝謝。”
龍夫致謝,說著拿出了筆記本。
“首先,這是兇殺嗎?”
“毫無疑問。是因鈍器一類物品強擊頭的頂部造成頭蓋底骨折而致死。本人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伊原答道。
“兇器找到了嗎?”
“還沒有發現。雖然對現場進行了相當詳細的搜索,依然沒有發現。估計是罪犯攜帶逃竄了。”
“兇器估計是什麼呢?”
“從局部的創傷狀況判斷,是鐵錘、鐵棒或者螺絲扳手。因此,我們推定兇手是有相當大的力氣的。”
典子站在一旁聽到頭蓋底骨骨折,想起這和田倉義三的死因情形是相同的。
“有相當大的力氣,那麼,可以判斷是個青年嘍?”龍夫說。
“那麼,你的意思是想說,是死者同伴行兇啦?”伊原微笑著反問道。
“是的。”
“我們也在沿著這條線索追尋。”
“追尋?就是說,嫌疑犯已經確定了?”
對於這一質問,伊原表情曖昧地編默不語。他似乎有意敷衍,從褲子口袋中摸出一支皺巴巴的煙來。典子捅了一下龍夫,接過火柴為他點著了火。
“謝謝!”伊原說到。
“剛才您說對現場進行了詳細的搜索——”龍夫轉換了話題。
“兇器另當別論,作為兇殺的線索的東西,什麼也沒有嗎?”
“沒有。”伊原隨即答道。
“不過,我聽說,警官們努力搜尋,發現了火車票的碎片,……”
“這是誰說的?”
伊原目光一閃。
“是現場附近的人這麼說的。”
龍夫說道。伊原咋咋舌,臉色顯得不快。
“是的。在屍體近旁,掉落有三等車票的碎片。”
他不得不坦白。
“不過,這與案件是否有關還不能作出判定,因此無論如何不能透露。對碎片的分析,是極其慎重的,然而一點兒線索也沒能提供。也許只不過是被風從什麼地方吹來散落到那兒的吧。”
“這些散落的碎片上,沒有寫著什麼字嗎?”
“什麼也沒寫,就是說,儘管是車票,然而只是角上那一部分。沒有字。”
龍夫懷疑地看著伊原。但是,又不能認為伊原是在撒謊。
“知道了發車站或行車方向,哪怕只有出售日期,也可以作為參考的呀。”伊原遺憾地說。
“車票是新的嗎?”
“比較新。”伊原答道。
“從新舊程度看,不會是出事那天的三、四天以前買的,至少是兩、三天之內買的。”
典子分析,車票如果為兇手或被害人所持有,一般來說,應當限於乘車之前或者中途下車兩種情形。所謂“一般來說”,就是說如果下車的話,一般應該把車票交給檢票口,如果不交而自己拿著,應當作為例外。車站,離現場最近的是真鶴站。這個車站上下車的旅客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