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在協助美軍總司令部的舊軍人中間,把有末(A)、河邊(K)、服部(H)、中村(N)、大前(O)等人當中的中村除去,加上辰已中將的(T),這樣就容易念順口,叫作KATOH機關。它是美軍總司令部情報部的日本機關中最起作用的特殊組織,任務雖然不同,它的實力據說與美國的托列西機關的第四二二“反間諜隊”不相上下。
其中,據說服部機關(即H機關)曾對仁川登陸作戰提出過積極的建議。
這個組織里大概確實有曾經在朝鮮軍隊裡長期工作過的特工人員。一部分所謂海軍出身的人和稱作船舶部隊的日本陸軍的舊軍人恐怕擔任過仁川登陸的運輸員。
在這以前,日本的海軍是怎樣被保存下來的呢?第二復員廳就是它的機關。這個廳里有以原海軍次官前田稔為首的數十名高級軍官,從事編纂戰史等工作。它是與郵船公司大廈的陸軍組相呼應的。跟郵船公司大廈的那個組一樣,所謂編纂戰史,其實就是研究對蘇聯的海軍戰略。而且還把從蘇聯和中國東北復員回來的舊海軍軍人中可以使用的人都加以審查,安插在這個機構里。這些人後來又移到舊海軍大學去,公開成立了戰史研究所,通過威洛比,與歷史編纂科取得聯繫。
歷史編纂科里網羅了原海軍上校大前敏一、上校大井篤、上校寺井義守、中校三上作夫、中校奧宮正武、以及戰爭結束時擔任海軍大臣秘書的中村純平等人材。
據說協助韓戰的日本人的陣容是這樣的:由海軍大將野村吉三郞在幕後領導策劃,山本善雄負責軍政,富岡定俊負責作戰,保科善四郞等人負責軍需生產等等。以上這些人為海上警備隊的智囊,另外還有幕僚長中澤浩、警備部長寺井義守以及海上部隊的吉田英三。據說日本就是這樣一邊協助美國從事韓戰,一邊建立起“日本海軍”的。
另一方面,原海軍大臣副官福地誠夫上校先參加了復員局的工作,後來又到一家民間公司去任職。但是在一九五三年,與“海軍”重建同時,他就任第二幕僚部調查科長。擔任幕僚長的是運輸省官員山崎小五郞,但是他本人發牢騷說,他不過是個傀儡。當時副幕僚長是中澤浩上校。
空軍系統的舊日本軍人中也有被派去協助韓戰的。他們不是作為一個組織參加,而是通過私人關係被拉去的。
舉一個例子:某人現在是日本航空公司的負責人之一,姑且稱他為K吧。K在戰後失去了軍職,在名古屋的東山公園附近經營一家咖啡館之類的鋪子。昭和二十五年冬天,他接到一封電報,是雞鳴社發的。雞鳴社設在明治神宮外苑中央線陸橋附近,是戰後失去了軍職的飛行員們以田中不二雄(原田中航空學校校長)為中心組成的團體。田中當時主持代代木烹飪學校、代代木編織學院和航空時報社等。
電報說:“可搭飛機速來。”原來美軍總司令部的奧康奈爾中校和維·科斯托羅上校去找田中,委託他召募人員。他們說,這是總司令部最高當局的命令,指示重新訓練飛機駕駛員:月薪四萬圓到五萬圓,先召聘五人,要飛行時間在四千五百小時以上的有經驗的人,只挑選最優秀的人,還要嚴格保密。於是,除了他本人以外,田中還召集了中尾純利、佐竹仁、森田勝一和崎川五郞。集合地點在新橋的地下鐵道車站前面。他們在下午一點鐘到了那裡,立即就有吉普車來接他們,把他們送到橫須賀海軍醫院,在那裡受到了異常嚴格的體格檢查。七月三日送來了錄用通知書,只有森田勝一因適應力差而不合格,其餘四個人都被錄取了。他們在七月四日被帶到厚木。在汽車裡,美軍軍官們圍著他們坐,以免日本工作人員和美國兵看到他們。最初受的是連環訓練。由於不懂術語,感到很吃力。他們不懂“Contact weather”。指的是什麼,後來才知道是“有視界飛行”的意思。美軍命令他們絕對不許跟日本人見面,連食堂也不准去。他們受完訓以後就在平塚市的一幢單獨的房子裡被隔離起來。他們每月薪金九萬圓,一年有兩次獎金,每次發十萬圓。從昭和二十五年一月起,他們被派去執行空運任務,駕駛B-29、B-17等型飛機飛往馬尼拉、台灣、漢城等地。這個任務一直繼續到韓戰結束,可是他們不知道運的是什麼物資。美軍還嚴禁他們談出自己所幹的事。
不僅空軍是這樣。可以推想還有不少舊陸海軍軍人被拉去協助過這樣的特殊工作。
例如,參加韓戰的日本人,國籍全部被勾銷了,給他們另外起了韓國姓名。這些工作人員充當戰爭的重要輔助人員,專門從事運輸、設營、補給、修理等工作,另外恐怕還有人被當作諜報人員使用。日本人和韓國人長得差不多,所以冒充起來非常便當。然而無法弄清究竟有多少日本人參加了這種工作。
十一
前面已經說過,關於韓戰,南韓方面的數據比較豐富,北韓方面的數據不多。關於這次戰爭,北韓所發表的儘是打敗美韓軍的經過以及自己這方面士氣如何旺盛等,幾乎完全沒有分折形勢的客觀資料。
如果北韓方面發表的數據更豐富一些,那末人們對朝鮮―戰爭本身的分析和評價就會更加精確吧。
北韓方面數據“缺乏”的原因並不是不可想像的。任何國家都有弱點,都有可受指責的缺點。北韓方面也許是擔心如果發表數據,會被敵人利用來進行反宣傳。
因此,正如我屢次說過的,單憑報導戰鬥經過的新聞電訊,是難以了解韓戰真相的。
這場戰爭中還有細菌戰的問題。
據北韓和中國方面宣布,美軍曾使用細菌戰術,把攻擊範圍從北韓擴大到中國大陸。關於美國進行細菌戰的證據,共產黨方面曾列舉了具體的事例。據報導,曾發現大量的跳蚤、蜘蛛、家鼠、田鼠、蒼蠅、蛤蜊等。例如,北韓的順陽村曾發現集中在一起的跳蚤數千個。那個地區的人口稠密,每三、四平方米就有一個人;跳蚤被散布在三百平方米的土地上,選的是黑魆魆的地面,顏色與大群跳蚤一樣。檢查這些跳蚤的結果,發現帶有可怕的細菌,尤其是黑死病、破傷風、炭疽病、霍亂等細菌。據說就在發現這些跳蚤之前,美國空軍飛機曾在該地作低空盤旋,但沒有投彈就飛走了。
跳蛋、細菌、以及容器的碎片,被拍成照片,廣為散發。北韓和中國方面向全世界對這種不人道的作戰方法提出了控訴。然而,這種細菌戰術實際上究竟取得了多大效果,還不清楚。美國方面聲稱那是中國和北韓的巧妙宣傳。
然而,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信美國曾在中國和北韓的後方散布過細菌。
這裡我又想起戰時在“北滿”進行細菌研究的石井中將的七三一部隊(參閱《帝國銀行事件之謎》)。戰爭結束前不久,石井中將返回日本,美軍總司令部立郞予以庇護,把他藏匿起來。蘇聯對這個部隊的成員進行了審訊,並把審判記錄譯成日文,在莫斯科公開出版。蘇聯多次指斥石井中將是戰犯,然而美國方面不但始終不把他引渡過去,反而加以庇護。
其中,據說服部機關(即H機關)曾對仁川登陸作戰提出過積極的建議。
這個組織里大概確實有曾經在朝鮮軍隊裡長期工作過的特工人員。一部分所謂海軍出身的人和稱作船舶部隊的日本陸軍的舊軍人恐怕擔任過仁川登陸的運輸員。
在這以前,日本的海軍是怎樣被保存下來的呢?第二復員廳就是它的機關。這個廳里有以原海軍次官前田稔為首的數十名高級軍官,從事編纂戰史等工作。它是與郵船公司大廈的陸軍組相呼應的。跟郵船公司大廈的那個組一樣,所謂編纂戰史,其實就是研究對蘇聯的海軍戰略。而且還把從蘇聯和中國東北復員回來的舊海軍軍人中可以使用的人都加以審查,安插在這個機構里。這些人後來又移到舊海軍大學去,公開成立了戰史研究所,通過威洛比,與歷史編纂科取得聯繫。
歷史編纂科里網羅了原海軍上校大前敏一、上校大井篤、上校寺井義守、中校三上作夫、中校奧宮正武、以及戰爭結束時擔任海軍大臣秘書的中村純平等人材。
據說協助韓戰的日本人的陣容是這樣的:由海軍大將野村吉三郞在幕後領導策劃,山本善雄負責軍政,富岡定俊負責作戰,保科善四郞等人負責軍需生產等等。以上這些人為海上警備隊的智囊,另外還有幕僚長中澤浩、警備部長寺井義守以及海上部隊的吉田英三。據說日本就是這樣一邊協助美國從事韓戰,一邊建立起“日本海軍”的。
另一方面,原海軍大臣副官福地誠夫上校先參加了復員局的工作,後來又到一家民間公司去任職。但是在一九五三年,與“海軍”重建同時,他就任第二幕僚部調查科長。擔任幕僚長的是運輸省官員山崎小五郞,但是他本人發牢騷說,他不過是個傀儡。當時副幕僚長是中澤浩上校。
空軍系統的舊日本軍人中也有被派去協助韓戰的。他們不是作為一個組織參加,而是通過私人關係被拉去的。
舉一個例子:某人現在是日本航空公司的負責人之一,姑且稱他為K吧。K在戰後失去了軍職,在名古屋的東山公園附近經營一家咖啡館之類的鋪子。昭和二十五年冬天,他接到一封電報,是雞鳴社發的。雞鳴社設在明治神宮外苑中央線陸橋附近,是戰後失去了軍職的飛行員們以田中不二雄(原田中航空學校校長)為中心組成的團體。田中當時主持代代木烹飪學校、代代木編織學院和航空時報社等。
電報說:“可搭飛機速來。”原來美軍總司令部的奧康奈爾中校和維·科斯托羅上校去找田中,委託他召募人員。他們說,這是總司令部最高當局的命令,指示重新訓練飛機駕駛員:月薪四萬圓到五萬圓,先召聘五人,要飛行時間在四千五百小時以上的有經驗的人,只挑選最優秀的人,還要嚴格保密。於是,除了他本人以外,田中還召集了中尾純利、佐竹仁、森田勝一和崎川五郞。集合地點在新橋的地下鐵道車站前面。他們在下午一點鐘到了那裡,立即就有吉普車來接他們,把他們送到橫須賀海軍醫院,在那裡受到了異常嚴格的體格檢查。七月三日送來了錄用通知書,只有森田勝一因適應力差而不合格,其餘四個人都被錄取了。他們在七月四日被帶到厚木。在汽車裡,美軍軍官們圍著他們坐,以免日本工作人員和美國兵看到他們。最初受的是連環訓練。由於不懂術語,感到很吃力。他們不懂“Contact weather”。指的是什麼,後來才知道是“有視界飛行”的意思。美軍命令他們絕對不許跟日本人見面,連食堂也不准去。他們受完訓以後就在平塚市的一幢單獨的房子裡被隔離起來。他們每月薪金九萬圓,一年有兩次獎金,每次發十萬圓。從昭和二十五年一月起,他們被派去執行空運任務,駕駛B-29、B-17等型飛機飛往馬尼拉、台灣、漢城等地。這個任務一直繼續到韓戰結束,可是他們不知道運的是什麼物資。美軍還嚴禁他們談出自己所幹的事。
不僅空軍是這樣。可以推想還有不少舊陸海軍軍人被拉去協助過這樣的特殊工作。
例如,參加韓戰的日本人,國籍全部被勾銷了,給他們另外起了韓國姓名。這些工作人員充當戰爭的重要輔助人員,專門從事運輸、設營、補給、修理等工作,另外恐怕還有人被當作諜報人員使用。日本人和韓國人長得差不多,所以冒充起來非常便當。然而無法弄清究竟有多少日本人參加了這種工作。
十一
前面已經說過,關於韓戰,南韓方面的數據比較豐富,北韓方面的數據不多。關於這次戰爭,北韓所發表的儘是打敗美韓軍的經過以及自己這方面士氣如何旺盛等,幾乎完全沒有分折形勢的客觀資料。
如果北韓方面發表的數據更豐富一些,那末人們對朝鮮―戰爭本身的分析和評價就會更加精確吧。
北韓方面數據“缺乏”的原因並不是不可想像的。任何國家都有弱點,都有可受指責的缺點。北韓方面也許是擔心如果發表數據,會被敵人利用來進行反宣傳。
因此,正如我屢次說過的,單憑報導戰鬥經過的新聞電訊,是難以了解韓戰真相的。
這場戰爭中還有細菌戰的問題。
據北韓和中國方面宣布,美軍曾使用細菌戰術,把攻擊範圍從北韓擴大到中國大陸。關於美國進行細菌戰的證據,共產黨方面曾列舉了具體的事例。據報導,曾發現大量的跳蚤、蜘蛛、家鼠、田鼠、蒼蠅、蛤蜊等。例如,北韓的順陽村曾發現集中在一起的跳蚤數千個。那個地區的人口稠密,每三、四平方米就有一個人;跳蚤被散布在三百平方米的土地上,選的是黑魆魆的地面,顏色與大群跳蚤一樣。檢查這些跳蚤的結果,發現帶有可怕的細菌,尤其是黑死病、破傷風、炭疽病、霍亂等細菌。據說就在發現這些跳蚤之前,美國空軍飛機曾在該地作低空盤旋,但沒有投彈就飛走了。
跳蛋、細菌、以及容器的碎片,被拍成照片,廣為散發。北韓和中國方面向全世界對這種不人道的作戰方法提出了控訴。然而,這種細菌戰術實際上究竟取得了多大效果,還不清楚。美國方面聲稱那是中國和北韓的巧妙宣傳。
然而,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信美國曾在中國和北韓的後方散布過細菌。
這裡我又想起戰時在“北滿”進行細菌研究的石井中將的七三一部隊(參閱《帝國銀行事件之謎》)。戰爭結束前不久,石井中將返回日本,美軍總司令部立郞予以庇護,把他藏匿起來。蘇聯對這個部隊的成員進行了審訊,並把審判記錄譯成日文,在莫斯科公開出版。蘇聯多次指斥石井中將是戰犯,然而美國方面不但始終不把他引渡過去,反而加以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