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二

  關於韓戰的爆發,經常談到的問題是“究竟是南北哪一方先發動進攻的”,至今這仍然是個有趣的謎。美國國務院發表的文件斷言是北韓入侵的:“關於北韓軍隊在一九五〇年六月二十五日(星期日)拂曉前(朝鮮時間)越過三八線、全力向大韓民國發動進攻的最初的正式報告,是美國駐朝鮮大使約翰·傑·穆喬發出的。國務院於星期六晚上(即六月二十四日東部夏季時間下午九時二十六分)收到該大使的報告。北韓共產黨政權對大韓民國發動的突然襲擊,乃是對世界和平的瘋狂進攻。這是對在一個獨立的政府治理下的愛好和平的人民發動的突然襲擊,而這個政府是由人民自己選出、在聯合國的協助下成立、並且得到世界上大多數自由國家的承認的。”(《朝鮮問題白皮書》)由於這一天正好是星期日,有些人把這次突然襲擊看作與對珍珠港的攻擊屬於同一性質。

  約翰·根室寫道:“(一九五〇年)六月二十五日(星期日)清晨,我同妻子一起從京都回到東京,又徑直到日光去旅行。臨開車時,惠特尼少將來給我們送行。他說,他不能同我們一起到日光旅行去了,因為按照麥克阿瑟的吩咐,剛好在這個星期日他必須到總司令部(指美軍總司令部。——譯者注)去。但是當時我們並沒認為這是由於出了什麼意外的事,因為總司令部的高級官員星期日被召去也是常有的事。時間是上午八時二十分,想來總司令部里還沒有人知道恰好那時候在朝鮮發生的事件。我們到了日光,參觀了寺院——那是世界上最華麗的名勝之一。正要吃午飯時,一名高級官員突然被喊去接電話。他一回到我身邊就低聲說:‘大消息:韓國軍隊向北韓發動進攻了。’”(《麥克阿瑟之謎》)

  根室的這段文章在各種書里經常被引用。據說那個高級官員當時確實會悄悄地說過:“韓國軍隊向北韓發動進攻了。”根室接著寫道;“關於哪一方先發動侵略的問題,這則新聞鬧了大錯,但是……”根室就這樣簡簡單單地變更了主客位置。意思就是說,那個高級官員是由於過度興奮而說顛倒了的。

  根室接著寫道“東京的總司令部自不用說,連駐在韓國的美國人也完全出乎意外。他們都非常驚愕,仿佛是太陽突然消失了一樣。北韓方面成功地進行了一場戰術上的真正的奇襲,甚至還是戰略上的奇襲。老實說,這次我們比在珍珠港事件中還要丟臉。我們不僅閉著眼睛,而且全身都在酣睡。”

  這篇報導所寫的也就成了日本國民對韓戰的印象。當時日本各報第一次報導這則消息時,都用了《北韓軍隊入侵三八線》的大字標題。因此,大多數日本人至今仍相信是北韓向南韓進攻的。

  據根室報導,六月二十五日早晨,北韓方面派出包括正規軍四個師和三個警備旅的大軍發動進攻。在戰線上投入七萬官兵,坦克約七十輛,在四個不同的地點同時行動。根室還說過大意如下的話:集結這麼多軍隊,發給武器和裝備,於預定日期,在廣闊的戰線上一齊發動預定的進攻,至少也需要一個月的準備時間。如果情況真是這樣,三八線上的這些動靜,難道華盛頓的五角大樓竟一點也不知道嗎?在那以前,三八線兩側會發生過不下數百次小戰鬥,局勢極為緊張。實際上美國國務院顧問約翰·福斯特·杜勒斯在戰爭爆發前兩天,曾到三八線前沿的戰壕里視察,剛回到東京。如果說美國的情報網對北面“突然襲擊”的活動完全是“閉著眼睛,而且全身都在酣睡”,那可就太鬆弛了。

  華盛頓的新聞記者們想把這一點弄清楚,曾向中央情報局局長羅斯克·霍·希倫凱特海軍少將提出過疑問。他回答說“朝鮮處在本周或下周也許就會發動侵略的狀態,”並且說美國的情報機關是了解這種情況的。這位少將第二天還出席了參議院預算委員會的秘密會議,他一方面要共和黨議員們確信“這並不是出乎美國情報網意料的事”,同時卻又說:“北韓軍隊一年前就具備了侵略南韓的實力,但是他們會不會真地發動進攻,以及按照怎樣的預定計劃來發動進攻,這是無法逆料的。”這番話和他前面講的話是有出入的。第二天,他被召到參議院預算委員會,在秘密會議上又進一步作了說明。據說由於希倫凱特少將這次的證詞與以前的含糊不清的談話迥然不同,還出示了情報機關那些裝訂成冊的報告,證明這並不是出乎自己意料的事,因此,從會議室里出來的委員們便相信了“中央情報局幹得不錯”。(伊·弗·斯通:《韓戰秘史》)

  那末,東京的麥克阿瑟的司令部又是怎樣呢?根室為麥克阿瑟辯護說:“但是,麥克阿瑟沒有怎麼注意朝鮮。在戰爭發生以前,他只到朝鮮去過一次,而且只待了一天——那次是去參加一九四八年八月舉行的韓國獨立慶典。在八月十五日韓國獨立後,無論在政洽上或軍事上,麥克阿瑟對朝鮮都沒有任何責任。元帥這方面是無可非議的。朝鮮不在他的管轄之下。”然而大概根室畢竟感到像這樣也實在說不過去,緊接著又委婉地責備道:“但是另一方面,作為美國遠東軍最高司令官,他本應更深切地注意朝鮮的事態吧。”說朝鮮不在麥克阿瑟的管轄之下,就等於說朝鮮不在遠東軍司令部的管轄之下。誰聽了都會覺得這話很可笑,只能認為是強詞奪理的詭辯。霍奇中將是作為司令駐在朝鮮的,不用說,他經常與遠東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保持聯繫。

  而且,難道麥克阿瑟的最高情報長官——情報部部長威洛比也跟華盛頓一樣,事先不知道北韓軍隊的入侵嗎?

  與上述的報導相反,在爆發戰爭的六月二十五日清晨,平壤廣播電台播送了內務省的公報。公報說:“南韓偽國防軍突於二十五日拂曉在三八線全線向三八線以北地區發動了意外的進攻。敵軍在黃海道的海州西部地區與金川地區以及江原道的鐵原地區,侵入三八線以北地區一公里至二公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內務省已命令共和國警備隊將侵入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敵人予以擊退。目前,共和國警備隊正抵抗著敵人,展開了激烈的防禦戰。共和國警備隊擊退了從襄陽方面侵入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敵人。”

  根據種種數據,可以大體看出南韓方面預見到戰爭的爆發,而且採取了種種準備措施。但是無從知道北韓方面是否也採取了這樣的“措施”。不是由於北韓在這方面的數據不多,就是由於他們“完全沒有”採取“措施”。但是根據常識判斷,後一種情況是不大可能的。因為在那以前,三八線事實上發生過一千多次小戰鬥,而且很難設想北韓一點也沒有搜集到後文里將要提到的南韓方面備戰的情報。北韓遭到南韓方面的“入侵”後,立即迎擊,輕而易舉地將南韓軍隊擊退,而且猛烈地追擊。因此,很難設想當時北韓僅僅作了防禦準備,只部署了人數不多的警備隊。根室會談到北韓的部署情況。美國著名軍事記者漢遜·鮑德溫也報導說:“三八線上部署著北韓四個師的主力以及據報是警備旅的兩支部隊。前線上部署著據信是日本造的輕型坦克和中型坦克、蘇聯式一二二毫米野戰炮約三十門,以及其他重裝備,部隊的集結日益明顯了。”報導中列舉的數字究竟有幾分可信,這姑作別論;不過北韓恐怕是配備了能夠立即從防禦轉入大舉進攻的兵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