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X早晚會把秋本幹掉,恰在此時新屋意外地由於交通事故而插了進來。如果她與秋本在一起的事讓別人知道,對她非常不利。
X所付的和解費並不是為交通事故的,而是買通新屋對看見她和秋本在一起的事保持沉默。新屋察覺了X付和解費的意圖。
新屋抓住了X的弱點,想把X當做搖錢樹,就在這時X把秋本殺了。新屋知道這是X乾的,就加緊了對X的恐嚇。於是X在殺害秋本之後,把新屋也殺了。
北村根據紅色跑車所引出的靈感形成了推理。X是誰?X不會是上田成吉。北村想起了坐在紅色跑車上的年輕女人的臉。X會不會是個女人呢?
不宜讓別人看見與秋本在一起的那個人,極有可能是個女人,他們是偷偷發生越軌關係的一對男女。如果這一關係被人發現,對那個女人來說是致命的。由於發生交通事故,這種關係被新屋發現了,當時X正躲在秋本的懷裡。
北村一邊推理一邊走回了車站,在售票機前買了車票走進站台。這時正是學生放學的時間。往返的快車在站台上捲起一陣陣風,開走了。
好不容易等到一輛慢車,車裡的座位幾乎都坐滿了。北村懶得去找空座位,把略感疲憊的身體靠在扶手上,漫無目的地看著窗外。剛下電車的乘客正在通過檢票口,到處都是學生。
高中女生在向車裡的朋友揮手說再見。大概她們從未想過這種日子總有一天會結束的,總有一天會畢業的。
“我也經歷過那個時代”。在放學途中嬉笑打鬧的這些女學生,使得北村回憶起自己的學生時代。一個看樣子是購物歸來的中年婦女夾在學生當中正要通過檢票口。那個女人的側面一下子和北村的回憶重合了。
“果真是她嗎?”北村嘴裡念念叨叨地盯著對面看,就在他想要衝出電車去認清那個側面人時,那個女人已經走遠了。
果真是猖村今日子嗎?北村無法確認在一瞬間映入眼帘的那個側面。也許是長得特別像吧,也可能是被女學生勾起的對青春回憶的幻想吧。
但是,儘管只是一瞬間,北村仍然肯定那個側面人就是猖村今日子。已經二十多年了,那時的青春偶像儘管已經到了這把年紀,卻仍然一點都不顯老。看樣子她的生活很富裕,具有一種中年婦女所特有的安詳與穩重。
猖村今日子就住在喜多見車站附近嗎?如果是購物回來,她的家應該就在附近。北村在車上有一種在下一站乘車返回的衝動,不過他知道即使回去也追不上她了。而且即使追上了她,也不可能追回以前的歲月。
還是別追的好。北村下定決心,就好像給徘徊的心情吃了一顆定心丸。偶像最好還是留在二十幾年前的記憶里。再次見到現實生活中的今日子並沒有破壞北村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大概今後再也不會見到今日子了。
過去與今日子同窗讀書的日子距離現在太遙遠了。在這二十幾年間各過各的日子,彼此間已經有了不可逾越的距離。
電車加快了速度,就好像要甩掉北村的猶豫似的。
第08章 傷感之旅
1
上田成吉提出秋本可能去過新屋家的想法後,兩個搜查總部受到很大震動。這是調查工作中的一個漏洞。搜查總部一直都沒有想到這一點。
搜查總部一直認為秋本是新屋這個小偷的受害者,而這一結論的根據僅僅是一個打火機。秋本家並沒有失竊,除了這個打火機以外,在新屋的遺物中沒有找到任何屬於秋本的貴重物品。新屋並不吸菸,他不可能去偷一個打火機。沒有任何證據可以排除秋本曾經拜訪過新屋的可能性。
為什麼一開始沒有想到呢?恐怕是因為搜查人員太過於先入為主從而失去了靈活性。這是搜查思路的錯誤。如果秋本在拜訪新屋之後把打火機落在那裡的說法成立,那麼這兩個人之間應該有私人關係。
搜查總部決定重新設定這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如果秋本和新屋之間有關係,那麼這兩起殺人案之間很可能也有聯繫。但是,似乎秋本和新屋之間並沒有什麼關係。
熊谷警署的石井說:“新屋自己有汽車,那輛車在新屋遇害前後也失蹤了。他的車到哪兒去了呢?”
福山接著說:“我認為罪犯在殺害新屋後,把屍體搬到新屋的車上,然後運到我們發現屍體的現場。之後,罪犯開著這輛車逃跑了,而把車丟在了別的地方。”
“要是能找到被丟掉的車就好了。但是我們一直沒有發現這輛車。”
“罪犯已經把車變成廢鐵銷毀了。”
“外行人是很難把車拆卸掉的。賣給拆卸工人的話,又會留下把柄。這麼看來罪犯沒必要把車解體。”
“如果把車解體,車上就會留下對罪犯不利的痕跡。”
“即使是在車裡謀殺,也可以消除指紋和犯罪的痕跡。這樣做當然比把車解體更方便。會不會是那輛車還放在什麼地方呢?”
“如果車還放在原地,為什麼我們一直沒有發現呢?”
“也有可能是別人把車牌卸下來開走接著用了。”
“很有可能,我也這麼想過。但是現在找不到新屋的車。”
“也許罪犯曾用新屋的車搬運過屍體,車上很可能留有罪犯的痕跡。罪犯有可能銷毀了證據,也有可能並未銷毀。在新屋失蹤的同時,他的車也失蹤了。從這點來看,罪犯極有可能使用過新屋的車。罪犯在搬運屍體並棄車逃跑後身心都會非常疲憊。也許這裡會留下蛛絲馬跡。如果能找到新屋的車,可能會找到罪犯的線索。我們現在應該全力搜索新屋的汽車。”
目前的調查一直集中在對新屋身份的調查上,對車的去向沒有做任何調查。在查明新屋的身份和住址以後,並未調查他汽車的去向。正如石井所指出的那樣,新屋的車被罪犯開走並扔掉的可能性非常大。
“罪犯在把屍體扔到荒川河邊的破屋之後,駕著新屋的汽車逃走了。如果他在中途棄車,就必須有別的車或者換乘其他交通工具。如果罪犯把車丟在車站附近,馬上就會被發現。看來罪犯熟悉當地的地理情況,預先勘察了地形,並在打算棄車的地方準備了一輛備用車。棄車的地點肯定是在遠離村莊、人跡罕至的偏僻地帶。”福山順著石井的思路說道。
“那麼罪犯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車呢?我認為用自己的車可以減少留下證據的危險。”石井從自己的看法中找到了漏洞。
“我認為用新屋的車危險小。這樣可以防備萬一被別人看到。也可能是罪犯自己沒有車,不得已才使用新屋的車,然後再丟掉。”
“這樣的話,就必須把車丟在車站附近。如果丟在偏僻的地方,就會沒有交通工具。”
“也有可能罪犯意外地發現了一個可以棄車的地方。樹木藏在森林中最為隱蔽,車子藏在車多的地方最不顯眼。”
“把車丟在停車場、火車站或者汽車站附近的空地之類的免費停車場裡,反而不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
X所付的和解費並不是為交通事故的,而是買通新屋對看見她和秋本在一起的事保持沉默。新屋察覺了X付和解費的意圖。
新屋抓住了X的弱點,想把X當做搖錢樹,就在這時X把秋本殺了。新屋知道這是X乾的,就加緊了對X的恐嚇。於是X在殺害秋本之後,把新屋也殺了。
北村根據紅色跑車所引出的靈感形成了推理。X是誰?X不會是上田成吉。北村想起了坐在紅色跑車上的年輕女人的臉。X會不會是個女人呢?
不宜讓別人看見與秋本在一起的那個人,極有可能是個女人,他們是偷偷發生越軌關係的一對男女。如果這一關係被人發現,對那個女人來說是致命的。由於發生交通事故,這種關係被新屋發現了,當時X正躲在秋本的懷裡。
北村一邊推理一邊走回了車站,在售票機前買了車票走進站台。這時正是學生放學的時間。往返的快車在站台上捲起一陣陣風,開走了。
好不容易等到一輛慢車,車裡的座位幾乎都坐滿了。北村懶得去找空座位,把略感疲憊的身體靠在扶手上,漫無目的地看著窗外。剛下電車的乘客正在通過檢票口,到處都是學生。
高中女生在向車裡的朋友揮手說再見。大概她們從未想過這種日子總有一天會結束的,總有一天會畢業的。
“我也經歷過那個時代”。在放學途中嬉笑打鬧的這些女學生,使得北村回憶起自己的學生時代。一個看樣子是購物歸來的中年婦女夾在學生當中正要通過檢票口。那個女人的側面一下子和北村的回憶重合了。
“果真是她嗎?”北村嘴裡念念叨叨地盯著對面看,就在他想要衝出電車去認清那個側面人時,那個女人已經走遠了。
果真是猖村今日子嗎?北村無法確認在一瞬間映入眼帘的那個側面。也許是長得特別像吧,也可能是被女學生勾起的對青春回憶的幻想吧。
但是,儘管只是一瞬間,北村仍然肯定那個側面人就是猖村今日子。已經二十多年了,那時的青春偶像儘管已經到了這把年紀,卻仍然一點都不顯老。看樣子她的生活很富裕,具有一種中年婦女所特有的安詳與穩重。
猖村今日子就住在喜多見車站附近嗎?如果是購物回來,她的家應該就在附近。北村在車上有一種在下一站乘車返回的衝動,不過他知道即使回去也追不上她了。而且即使追上了她,也不可能追回以前的歲月。
還是別追的好。北村下定決心,就好像給徘徊的心情吃了一顆定心丸。偶像最好還是留在二十幾年前的記憶里。再次見到現實生活中的今日子並沒有破壞北村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大概今後再也不會見到今日子了。
過去與今日子同窗讀書的日子距離現在太遙遠了。在這二十幾年間各過各的日子,彼此間已經有了不可逾越的距離。
電車加快了速度,就好像要甩掉北村的猶豫似的。
第08章 傷感之旅
1
上田成吉提出秋本可能去過新屋家的想法後,兩個搜查總部受到很大震動。這是調查工作中的一個漏洞。搜查總部一直都沒有想到這一點。
搜查總部一直認為秋本是新屋這個小偷的受害者,而這一結論的根據僅僅是一個打火機。秋本家並沒有失竊,除了這個打火機以外,在新屋的遺物中沒有找到任何屬於秋本的貴重物品。新屋並不吸菸,他不可能去偷一個打火機。沒有任何證據可以排除秋本曾經拜訪過新屋的可能性。
為什麼一開始沒有想到呢?恐怕是因為搜查人員太過於先入為主從而失去了靈活性。這是搜查思路的錯誤。如果秋本在拜訪新屋之後把打火機落在那裡的說法成立,那麼這兩個人之間應該有私人關係。
搜查總部決定重新設定這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如果秋本和新屋之間有關係,那麼這兩起殺人案之間很可能也有聯繫。但是,似乎秋本和新屋之間並沒有什麼關係。
熊谷警署的石井說:“新屋自己有汽車,那輛車在新屋遇害前後也失蹤了。他的車到哪兒去了呢?”
福山接著說:“我認為罪犯在殺害新屋後,把屍體搬到新屋的車上,然後運到我們發現屍體的現場。之後,罪犯開著這輛車逃跑了,而把車丟在了別的地方。”
“要是能找到被丟掉的車就好了。但是我們一直沒有發現這輛車。”
“罪犯已經把車變成廢鐵銷毀了。”
“外行人是很難把車拆卸掉的。賣給拆卸工人的話,又會留下把柄。這麼看來罪犯沒必要把車解體。”
“如果把車解體,車上就會留下對罪犯不利的痕跡。”
“即使是在車裡謀殺,也可以消除指紋和犯罪的痕跡。這樣做當然比把車解體更方便。會不會是那輛車還放在什麼地方呢?”
“如果車還放在原地,為什麼我們一直沒有發現呢?”
“也有可能是別人把車牌卸下來開走接著用了。”
“很有可能,我也這麼想過。但是現在找不到新屋的車。”
“也許罪犯曾用新屋的車搬運過屍體,車上很可能留有罪犯的痕跡。罪犯有可能銷毀了證據,也有可能並未銷毀。在新屋失蹤的同時,他的車也失蹤了。從這點來看,罪犯極有可能使用過新屋的車。罪犯在搬運屍體並棄車逃跑後身心都會非常疲憊。也許這裡會留下蛛絲馬跡。如果能找到新屋的車,可能會找到罪犯的線索。我們現在應該全力搜索新屋的汽車。”
目前的調查一直集中在對新屋身份的調查上,對車的去向沒有做任何調查。在查明新屋的身份和住址以後,並未調查他汽車的去向。正如石井所指出的那樣,新屋的車被罪犯開走並扔掉的可能性非常大。
“罪犯在把屍體扔到荒川河邊的破屋之後,駕著新屋的汽車逃走了。如果他在中途棄車,就必須有別的車或者換乘其他交通工具。如果罪犯把車丟在車站附近,馬上就會被發現。看來罪犯熟悉當地的地理情況,預先勘察了地形,並在打算棄車的地方準備了一輛備用車。棄車的地點肯定是在遠離村莊、人跡罕至的偏僻地帶。”福山順著石井的思路說道。
“那麼罪犯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車呢?我認為用自己的車可以減少留下證據的危險。”石井從自己的看法中找到了漏洞。
“我認為用新屋的車危險小。這樣可以防備萬一被別人看到。也可能是罪犯自己沒有車,不得已才使用新屋的車,然後再丟掉。”
“這樣的話,就必須把車丟在車站附近。如果丟在偏僻的地方,就會沒有交通工具。”
“也有可能罪犯意外地發現了一個可以棄車的地方。樹木藏在森林中最為隱蔽,車子藏在車多的地方最不顯眼。”
“把車丟在停車場、火車站或者汽車站附近的空地之類的免費停車場裡,反而不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