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今天是7月3號,理枝想了想。這麼說來,耀子應當得到這個消息了。可為什麼她沒有和自己聯繫呢?

  自己為了尋找高原都去了一趟國外。可現在發現了高原的遺物卻在國內,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理枝感到不可思議。去國外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當初她也不認為一定會有什麼結果。而且這個行動更多的是出於個人的感情。

  “反正得給他夫人打個電話。”

  於是理枝讓葉子坐在那裡,自己去打了電話。但是耀子不在家,電話鈴響了半天沒有人接。她出門了?理枝越來越覺得奇怪了。

  (對,再和三枝聯繫一下吧!)

  三枝和高原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三枝察覺了高原是理枝的前任男友。而且倆人都是通過耀子這個共同的“起點”在追査隅谷下落的過程中在國外相遇。關於高原的消息,除了和三枝聯繫外沒有別的辦法。

  理枝這次終於找到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找三枝了。理枝記起了三枝的電話號碼。此時此刻她又想起了讓自己大為動情的“伊斯坦堡之夜”,不禁兩頰緋紅。她抑制住激動的心情,撥動了那個電話號碼。

  一個中年管理員模樣的女人來接電話。

  “三枝先生不在家。”

  對方生硬地答道。

  “您知道他去哪兒了嗎?”

  似乎對方要掛斷電話,理枝連忙補充問了一句。

  “三枝先生旅行去了。”

  “旅行?去哪兒了?”

  不會又出國了吧?

  “去什麼富士山了?”

  “富士山!”

  理枝的心劇烈地跳了一下。

  “是什麼時候走的?”

  “昨天,昨天一大早。”

  “和誰一塊兒去的?”

  “不知道,我又沒有專門盯著人家!”

  理枝手拿聽筒呆呆地站在那裡。耀子不在家,三枝去了富士山,難道這是偶然的嗎?

  (如果是偶然的呢?)

  “餵、喂!問完了嗎?我掛了啊!”

  從聽筒里傳出來了對方不高興的聲音,理枝連忙道謝後掛斷了電話,然後回到葉子身邊。

  “你怎麼了?臉色好蒼白呀!”

  葉子看到理枝表情的變化不禁大聲問道。

  “葉子,求求你!”

  “怎麼啦?你說吧。”

  “我想求你帶我去一下發現高原先生皮包的地方。”

  第13章 食人森林

  1

  7月1日的下午5點左右,高原耀子從安藤那裡得知了在富士山麓的青木原森林裡發現了好像是丈夫的遺物的皮包的消息。

  從安藤在電話里描繪的皮包的樣子,倒是像丈夫失蹤的那天早上出門時帶著的皮包。

  “是去那裡旅遊的女大學生報告的,聽說皮包里裝著您丈夫的名片。”

  “要是那個皮包,那肯定是我丈夫的。皮包在科長先生那兒嗎?”

  “不,那幾個學生認為不重要,就扔在現場了。因為只是一個皮包,也倒沒多大事情。不過,夫人要去看一下嗎?”

  “地點明確了嗎?”

  “我向那個學生認真地問過了。如果您想要去,我也陪您去。但不過是發現了皮包而已,您不要往壞的方向考慮。”

  安藤安慰般地補充了一句。

  “您那麼忙,這件事還要麻煩您跑一趟。”

  耀子萬般無奈,只能請安藤幫這個忙。同時她也意識到丈夫的不幸即將被證實了。而她又不可能自己一個人去面對這個“事實”,有安藤和自己一同去,這樣多少還會壯一下膽子。

  丈夫自從失蹤之後,公司的人馬上對自己疏遠了許多,只有這個安藤還是依舊對她有求必應。

  從公司送還丈夫的“遺物”後,安藤也來過一次。他堅持說丈夫的“社籍”沒有被除名,因此還要將送來的“遺物”帶回公司。

  對於飽受了冷遇的耀子來說,安藤的到來給了她以極大的溫暖。後來他又來過幾次,不斷地鼓勵她,安慰她。

  安藤的妻子於去年因病去世。夫婦兩人也沒有孩子。為此,安藤的好意多少分擔了一些耀子的寂寞。

  高原的生存幾乎是絕望的了,但因為安藤的協調,每月還依然給耀子按月發放工資。

  “要是有什麼為難的事情請儘管對我講”。

  安藤常常安慰耀子。耀子並沒有提過什麼要求,但由於常常得到安藤的好言安慰,所以耀子的心中積聚了對安藤的感激。

  由於耀子對理枝和三枝的“接近”,使得耀子決心和他們“分手”,同時從心理上“接近”了安藤。儘管說是“分手”,但在耀子的心中只是自己的打算;實際上從那兩個人從伊斯坦堡回來後一塊兒來看她的時候,耀子就意識到自己將和他們的人生軌跡發生分歧。

  從另一條道路來的一個“來者”,在與其一瞬間的“接近”後又立刻分手了。

  雖然“交叉”的時間非常短暫,但耀子卻意識到自己和三枝有了感情。只是這個感情沒有能再進一步發展下去就被理枝奪走了。她奪走了自己的丈夫,又從自己的手中奪走了三枝。

  這個事情看上去像是“搶劫”,但自己的丈夫和三枝兩個人畢竟在本質上有所不同。

  於是這三個人之間便無法建立“友情”了。理枝對耀子來說有奪夫之恨,而三枝也離她而去。在這種狀態下,只有安藤是她唯一的寄託。

  對安藤這個人耀子早有耳聞。高原曾經多次談到“多虧了上司的關照”一類的話。言語之中流露出他對安藤的感激之情。

  僅僅這些,就使得耀子在面臨巨大壓力時對安藤產生了極大的依賴。

  耀子和安藤通過這個電話後,便査看了一下富士五湖地區的地圖。

  耀子找到了要去的地方,口中不禁驚訝地念叨了一句:

  “原來如此!”

  她在哪本書上看到過,說青木原的森林是一大片極容易迷路而無法走出來的原始森林。難道不會成為肇事者隱匿被害人屍體的絕好場所嗎?

  特別是這個地理位置正好位於東京和名古屋之間。耀子看看地圖,便明白了那是一片人跡罕見、交通不便的原始森林。

  從東京走高速公路的話,可以從河口湖的終點處的高速公路出入口進入139號國道;開車約兩個小時便可以進入那片原始森林。隱匿好屍體後,再沿同一條國道便可以從富士山入口進入東(京)名(古屋)高速公路。隅谷一邊物色棄屍的場所一邊可以向名古屋放心駛去。

  作為兇手的心理,上述推理應當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判斷。

  在這個問題上,隅谷完全可以實現化妝成高原逃向國外。他這點“智力”還是有的。為了防備萬一發現高原的屍體,他還會採取除去高原一切的身份證明的手法延緩警方對此案的偵破。這樣一來當警方發現死者才是真正的高原時,已經為時過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