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那麼,像剛才說的,是否存在宏質子和宏中子呢?」
「應該存在,不過由於它們不能被激發,我們很難發現它們。」
「丁教授,你的夢實現了。」林雲說,除了丁儀和我,別的人還不太明白她這話的意思。
「是啊是啊,真有西瓜這麼大的基本粒子擺上物理學家的桌面了,下一步我們肯定要研究它們的內部結構,那也是由彎曲的空間構成的結構,雖然也很難,但我相信比研究微觀粒子的結構不知要容易多少倍。」
「那也存在宏原子了?三種基本粒子應該是能夠組成原子的啊!」
「是的,應該有宏原子。」
「我們所捕獲到的那個空泡,哦,那個宏電子,是自由電子呢,還是一個宏原子中的電子?如果是後者,那這個宏原子的原子核在哪裡呢?」
「呵呵,你問住我了。不過,原子中的空間很大,如果一個原子有一個劇場大廳那麼大,原子核只是大廳中央的一個核桃大小,所以,如果這個宏電子真的屬於一個宏原子,那它的原子核距離我們是相當遠的。」
「天啊,還有一個問題:如果存在宏原子,那一定有宏物質,也有宏世界了?」
「我們已經在進行宏偉的哲學思考了。」丁儀向提問者微笑著說。
「您說到底有沒有宏世界啊?」有人追問。這時,我們就像一群被故事強烈吸引的孩子了。
「我相信宏世界,或者說宏宇宙,但它是什麼樣子,還是未知中的未知。也許與我們的世界完全不同,也許完全對應,像猜測中的正反物質宇宙那樣,存在著宏地球和宏的你我他,要是那樣的話,我在宏世界的腦袋一定大得能裝下這個宇宙的銀河系……這是不是平行宇宙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呢?」
這時,夜已降臨,我們仰望夏夜燦爛的星空,每個人多極力使自己的目光橫越廣漠的星海,都想在銀河之上,在宇宙天鵝絨般的深廣虛空中,發現丁儀的腦袋那巨大的輪廓,我想像中的那個由宏原子組成的超級頭顱因該是像水晶般透明的。我們都驚奇自己的思想竟一下子變得如此深邃。
宴席散後,充滿醉意的我們在糙原上散步,我看到丁儀和林雲走在一起,他們挨得很近,談得也很親密。丁儀那三面旗幟在夜風中瀟灑地飄揚,我知道,這個瘦得像麻杆的傢伙可以輕易地擊敗了充滿男性魅力的航母艦長,還有我,這就是思想的力量。不知為什麼,我的心中充滿了一種難言的苦澀。
蒼穹中的星海像那個泰山之夜一樣燦爛,在糙原之上的夜空中,無數幽靈般的宏電子正在飄行。 自從對空泡的捕獲成功後,研究的道路豁然開闊,進程也變得平滑起來,成果一個接著一個出現,真有種坐在過山車上的感覺。繼我提出球狀閃電激發猜想,丁儀從理論上描述了宏電子的存在後,林雲的技術天才開始發揮關鍵性作用。
研究的下一步自然是收集宏電子,丁儀的理論研究所需的數量並不多,但對於基地的武器研究來說則所需數量十分巨大。這本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傳統的電弧採集方式危險性很大,幾乎不可能再次進行。人們想出了各種解決方法,其中被考慮最多的是使用遙控飛行器,這雖然可以解決安全問題,但對於採集大量宏電子來說,則耗資巨大,效率很低。
林雲則考慮直接探測未激發狀態的宏電子,她認為,既然宏電子在近距離能夠被肉眼看到,那麼它也一定能被高靈敏度的光學觀測手段在遠距離定位。她設想了一種大氣光學探測系統,這種系統可以在一個巨大的空間範圍內探測到透明但對光產生折she的實體,系統有兩束掃描大氣的雷射,相互垂直,在地面有一套高靈敏度圖象採集和識別系統,將兩束雷射在大氣中的折she變化組合成三維圖象,其算法與CT掃描相似。
一時間,基地里充滿了許多不穿軍裝的人,他們是軟體工程師、光學專家、模式識別專家,甚至還有天文望遠鏡的製作者。
系統建成後,我們在屏幕上看到的並不是宏電子,而是大氣紛亂的擾動和氣體流,這些大氣運動平時是看不到的,這個系統則使其十分清晰地顯示出來。我驚奇地看到,平時看去寧靜如水的大氣竟是一個如此騷動的世界,如同一個巨大洗衣機中的水流。我意識到這套系統在氣象學上一定有很大用處,但由於精力集中在宏電子探測上,這方面並沒有向深處細想。
宏電子的影象混在這龐雜的擾動氣流影象中,但由於其顯著的圓形形狀,模式識別軟體可以很容易地將它們從一片混沌中提取出來。這樣,就實現了大批量宏電子的空中定位,定位後的採集就很容易了,因為未被激發的宏電子沒有危險。採集時也不再用探杆,而是使用一張由超導線織成的大網,有時一次就能收集到多個宏電子,這過程很像在空中捕魚。
現在,要獲得球狀閃電並將其變成人類的收藏品已是輕而易舉了,回想人類研究它的艱難歷程,那些像張彬和鄭敏一樣獻出了畢生精力甚至生命而一無所獲的人,那西伯利亞密林深處悲壯的3141基地,大家感慨萬分,我們現在才發現自己走了多少彎路,繞了多麼大的一個圈子。
許大校說:「這就是科學研究,以前的每一步不管多荒唐,都是必不可少的。」
他是在為直升機編隊送行時說出這些話的。以後,為了節約資金,宏電子的捕獲使用氦氣飛艇進行,基地的研究工作再也用不著直升機了。我們與兩個曾一同歷盡艱辛和危險的飛行員依依惜別,那無數次拉著雪亮的電弧的夜航,將成為我們一生中最珍貴的記憶,我們相信,科學史也會記下這些。
臨別前,劉上尉對我們說:「加油干吧,我們等著裝備你們的雷球機關槍呢!」
這是繼雷球之後飛行員創造的第二個名詞,以後在球狀閃電武器領域,它一直沿用下去。
對未激發狀態宏電子光學探測的成功,激發了我們的另一個希望,但最後只是證明了我們在物理學上的淺薄。系統首次試驗成功後,我和林雲興沖沖地找到丁儀。
「丁教授,我們現在應該能夠找到宏原子的原子核了!」
「是什麼讓你們這麼想?」
「找不到宏原子核,是因為宏質子和宏中子不能像宏電子那樣被激發,可現在,我們用光學手段就可以直接定位空泡了!」
丁儀笑著搖搖頭,像是在寬容兩個小學生的錯誤:「找不到宏原子核主要不是因為它們不能激發,而是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它們是什麼樣子。」
「什麼?它們不是空泡嗎?」
「誰告訴過你它們是空泡的?從理論上推斷,它們的外形與宏電子完全不同,就像冰與火的外形完全不同一樣。」
我實在想像不出還能有什麼形狀的宏粒子漂浮在我們周圍,只是覺得周圍這看似空無一物的空間充滿了詭異。
現在,我們在實驗室內就可以激發球狀閃電。激發裝置是這樣的:起點是一個存貯空泡的超導電池,空泡從這個超導電池中釋放出來以後,在一個磁場中被加速,然後連續通過10個閃電發生器。這些閃電發生器查聲的閃電能量總和遠大於以前在空中激發雷球時所用的電弧。開啟幾道閃電,依實驗的需要而定。
對於武器製造而言,我們現在最想知道的就是宏電子能量釋放時對目標的高度選擇性,這也是球狀閃電最令人困惑和恐懼的魔鬼特性。
丁儀說:「這與宏粒子的波粒二像性有關,我在理論上已經建立了一個能量釋放模型,我設計了一個觀察試驗,將使你們看到最不可思議的景象。這個試驗很簡單:把雷球的能量釋放過程放慢150萬倍來看。」
「150萬倍?!」
「是的,按現在我們已存貯的最小體積的宏電子,我粗略計算了一下,大概就是這個倍數。」
「這就是……每秒鐘3600萬幅畫面!能找到這樣快的高速攝影設備?」有人疑惑地問。
「那就不是我的事了。」丁儀說,悠然地點燃了好長時間沒動過的菸斗。
「能找到,我想應該有這種設備的!」林雲肯定地說。
當我和林雲走進那個國防光學研究所的實驗大樓時,立刻被門廳里的一張大幅照片吸引住了:照片上是一枝握在手裡的手槍,巨大的槍口正對著攝影師,槍口內有紅色的火光,煙霧剛剛露出頭。照片最吸引目光的焦點是懸浮在槍口前方的一個球體,它表面光滑,呈黃銅色,那是從槍口中剛剛she出的子彈。
「這是我們建所初期拍攝的一張高速攝影照片,時間解析度大約為十萬分之一秒,以現在的標準看嘛,只能算一般的快速攝影而不是高速攝影,達到這種標準的照相設備,現在你在任何一家專業攝影器材商店裡都能買到。」研究所的負責人說。
「那麼,拍攝這張照片的烈士是誰?」林雲問。
負責人笑了起來:「是一面鏡子,這是通過一個光反she系統拍攝的。」
研究所為我們召開了一個由幾名工程師參加的小型會議,林雲首先提出了要求,她說我們需要高速攝影設備,對方的幾個人都面露難上午。
負責人說:「目前,我們的超高速攝影設備與世界水平還有一定的距離,設備在世界運行中還很不穩定。」
「先說明你們要求的指標,我們看情況再說吧。」一位工程師說。
我戰戰兢兢地說出了那個數字:「大約每秒鐘拍攝3600萬幅畫面。」
我本預料對方大搖其頭,沒想到這幾個人都啞然失笑,負責人說:「說了半天,你們要求的只是普通的高速攝影!而位對超高速攝影的概念是五十年代的了,現在我們能達到的最高拍攝頻率是每秒4億幅畫面,世界最高水平是每秒6億幅。」
這可怕的數字讓我和林雲目瞪口呆,我問:「什麼樣的膠片能經得住這樣速度的圈動?!」
對方又笑了起來,一位工程師說:「現代高速攝影中的膠片是不動的,動的是鏡頭:有的用旋轉反she鏡成像到膠片,有的採用變相管來傳遞和記錄瞬變的光學圖象,但像我們剛才提到的每秒上億股的拍攝頻率,則是採用更複雜的科技。」
在我們放寬心後,負責人帶領我們參觀研究所。他指著一個顯示屏問我們:「你們看這像什麼?」
我們看了一會,林雲說「好象一朵正在緩緩綻開的花朵,很奇怪,花瓣發光。」
負責人說:「所以說,高速攝影是最溫柔的攝影,它能把最暴烈的過程變得柔和輕盈。你們看到的,是一顆聚能爆破穿甲彈擊中目標時爆炸過程的記錄。」他指著「花朵」正中的一束明黃色「**」說,「看,這就是爆炸形成的超高溫超高速she流,它正在切穿裝甲。這個拍攝大約每秒600萬幅。」
我們走進第二間實驗室,負責人說:「我們下面看到的,就是能滿滿足你們要求的高速攝影,拍攝頻率為每秒5000萬幅。」
在這幅圖象上,我們好象看到了一個平靜的水面,有一粒看不見的小石子落到水面上,先是激起了一個水泡,接著水泡破裂,細碎的液體向各個方向飛散開來,一圈圈水波在水面上擴散……
「應該存在,不過由於它們不能被激發,我們很難發現它們。」
「丁教授,你的夢實現了。」林雲說,除了丁儀和我,別的人還不太明白她這話的意思。
「是啊是啊,真有西瓜這麼大的基本粒子擺上物理學家的桌面了,下一步我們肯定要研究它們的內部結構,那也是由彎曲的空間構成的結構,雖然也很難,但我相信比研究微觀粒子的結構不知要容易多少倍。」
「那也存在宏原子了?三種基本粒子應該是能夠組成原子的啊!」
「是的,應該有宏原子。」
「我們所捕獲到的那個空泡,哦,那個宏電子,是自由電子呢,還是一個宏原子中的電子?如果是後者,那這個宏原子的原子核在哪裡呢?」
「呵呵,你問住我了。不過,原子中的空間很大,如果一個原子有一個劇場大廳那麼大,原子核只是大廳中央的一個核桃大小,所以,如果這個宏電子真的屬於一個宏原子,那它的原子核距離我們是相當遠的。」
「天啊,還有一個問題:如果存在宏原子,那一定有宏物質,也有宏世界了?」
「我們已經在進行宏偉的哲學思考了。」丁儀向提問者微笑著說。
「您說到底有沒有宏世界啊?」有人追問。這時,我們就像一群被故事強烈吸引的孩子了。
「我相信宏世界,或者說宏宇宙,但它是什麼樣子,還是未知中的未知。也許與我們的世界完全不同,也許完全對應,像猜測中的正反物質宇宙那樣,存在著宏地球和宏的你我他,要是那樣的話,我在宏世界的腦袋一定大得能裝下這個宇宙的銀河系……這是不是平行宇宙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呢?」
這時,夜已降臨,我們仰望夏夜燦爛的星空,每個人多極力使自己的目光橫越廣漠的星海,都想在銀河之上,在宇宙天鵝絨般的深廣虛空中,發現丁儀的腦袋那巨大的輪廓,我想像中的那個由宏原子組成的超級頭顱因該是像水晶般透明的。我們都驚奇自己的思想竟一下子變得如此深邃。
宴席散後,充滿醉意的我們在糙原上散步,我看到丁儀和林雲走在一起,他們挨得很近,談得也很親密。丁儀那三面旗幟在夜風中瀟灑地飄揚,我知道,這個瘦得像麻杆的傢伙可以輕易地擊敗了充滿男性魅力的航母艦長,還有我,這就是思想的力量。不知為什麼,我的心中充滿了一種難言的苦澀。
蒼穹中的星海像那個泰山之夜一樣燦爛,在糙原之上的夜空中,無數幽靈般的宏電子正在飄行。 自從對空泡的捕獲成功後,研究的道路豁然開闊,進程也變得平滑起來,成果一個接著一個出現,真有種坐在過山車上的感覺。繼我提出球狀閃電激發猜想,丁儀從理論上描述了宏電子的存在後,林雲的技術天才開始發揮關鍵性作用。
研究的下一步自然是收集宏電子,丁儀的理論研究所需的數量並不多,但對於基地的武器研究來說則所需數量十分巨大。這本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傳統的電弧採集方式危險性很大,幾乎不可能再次進行。人們想出了各種解決方法,其中被考慮最多的是使用遙控飛行器,這雖然可以解決安全問題,但對於採集大量宏電子來說,則耗資巨大,效率很低。
林雲則考慮直接探測未激發狀態的宏電子,她認為,既然宏電子在近距離能夠被肉眼看到,那麼它也一定能被高靈敏度的光學觀測手段在遠距離定位。她設想了一種大氣光學探測系統,這種系統可以在一個巨大的空間範圍內探測到透明但對光產生折she的實體,系統有兩束掃描大氣的雷射,相互垂直,在地面有一套高靈敏度圖象採集和識別系統,將兩束雷射在大氣中的折she變化組合成三維圖象,其算法與CT掃描相似。
一時間,基地里充滿了許多不穿軍裝的人,他們是軟體工程師、光學專家、模式識別專家,甚至還有天文望遠鏡的製作者。
系統建成後,我們在屏幕上看到的並不是宏電子,而是大氣紛亂的擾動和氣體流,這些大氣運動平時是看不到的,這個系統則使其十分清晰地顯示出來。我驚奇地看到,平時看去寧靜如水的大氣竟是一個如此騷動的世界,如同一個巨大洗衣機中的水流。我意識到這套系統在氣象學上一定有很大用處,但由於精力集中在宏電子探測上,這方面並沒有向深處細想。
宏電子的影象混在這龐雜的擾動氣流影象中,但由於其顯著的圓形形狀,模式識別軟體可以很容易地將它們從一片混沌中提取出來。這樣,就實現了大批量宏電子的空中定位,定位後的採集就很容易了,因為未被激發的宏電子沒有危險。採集時也不再用探杆,而是使用一張由超導線織成的大網,有時一次就能收集到多個宏電子,這過程很像在空中捕魚。
現在,要獲得球狀閃電並將其變成人類的收藏品已是輕而易舉了,回想人類研究它的艱難歷程,那些像張彬和鄭敏一樣獻出了畢生精力甚至生命而一無所獲的人,那西伯利亞密林深處悲壯的3141基地,大家感慨萬分,我們現在才發現自己走了多少彎路,繞了多麼大的一個圈子。
許大校說:「這就是科學研究,以前的每一步不管多荒唐,都是必不可少的。」
他是在為直升機編隊送行時說出這些話的。以後,為了節約資金,宏電子的捕獲使用氦氣飛艇進行,基地的研究工作再也用不著直升機了。我們與兩個曾一同歷盡艱辛和危險的飛行員依依惜別,那無數次拉著雪亮的電弧的夜航,將成為我們一生中最珍貴的記憶,我們相信,科學史也會記下這些。
臨別前,劉上尉對我們說:「加油干吧,我們等著裝備你們的雷球機關槍呢!」
這是繼雷球之後飛行員創造的第二個名詞,以後在球狀閃電武器領域,它一直沿用下去。
對未激發狀態宏電子光學探測的成功,激發了我們的另一個希望,但最後只是證明了我們在物理學上的淺薄。系統首次試驗成功後,我和林雲興沖沖地找到丁儀。
「丁教授,我們現在應該能夠找到宏原子的原子核了!」
「是什麼讓你們這麼想?」
「找不到宏原子核,是因為宏質子和宏中子不能像宏電子那樣被激發,可現在,我們用光學手段就可以直接定位空泡了!」
丁儀笑著搖搖頭,像是在寬容兩個小學生的錯誤:「找不到宏原子核主要不是因為它們不能激發,而是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它們是什麼樣子。」
「什麼?它們不是空泡嗎?」
「誰告訴過你它們是空泡的?從理論上推斷,它們的外形與宏電子完全不同,就像冰與火的外形完全不同一樣。」
我實在想像不出還能有什麼形狀的宏粒子漂浮在我們周圍,只是覺得周圍這看似空無一物的空間充滿了詭異。
現在,我們在實驗室內就可以激發球狀閃電。激發裝置是這樣的:起點是一個存貯空泡的超導電池,空泡從這個超導電池中釋放出來以後,在一個磁場中被加速,然後連續通過10個閃電發生器。這些閃電發生器查聲的閃電能量總和遠大於以前在空中激發雷球時所用的電弧。開啟幾道閃電,依實驗的需要而定。
對於武器製造而言,我們現在最想知道的就是宏電子能量釋放時對目標的高度選擇性,這也是球狀閃電最令人困惑和恐懼的魔鬼特性。
丁儀說:「這與宏粒子的波粒二像性有關,我在理論上已經建立了一個能量釋放模型,我設計了一個觀察試驗,將使你們看到最不可思議的景象。這個試驗很簡單:把雷球的能量釋放過程放慢150萬倍來看。」
「150萬倍?!」
「是的,按現在我們已存貯的最小體積的宏電子,我粗略計算了一下,大概就是這個倍數。」
「這就是……每秒鐘3600萬幅畫面!能找到這樣快的高速攝影設備?」有人疑惑地問。
「那就不是我的事了。」丁儀說,悠然地點燃了好長時間沒動過的菸斗。
「能找到,我想應該有這種設備的!」林雲肯定地說。
當我和林雲走進那個國防光學研究所的實驗大樓時,立刻被門廳里的一張大幅照片吸引住了:照片上是一枝握在手裡的手槍,巨大的槍口正對著攝影師,槍口內有紅色的火光,煙霧剛剛露出頭。照片最吸引目光的焦點是懸浮在槍口前方的一個球體,它表面光滑,呈黃銅色,那是從槍口中剛剛she出的子彈。
「這是我們建所初期拍攝的一張高速攝影照片,時間解析度大約為十萬分之一秒,以現在的標準看嘛,只能算一般的快速攝影而不是高速攝影,達到這種標準的照相設備,現在你在任何一家專業攝影器材商店裡都能買到。」研究所的負責人說。
「那麼,拍攝這張照片的烈士是誰?」林雲問。
負責人笑了起來:「是一面鏡子,這是通過一個光反she系統拍攝的。」
研究所為我們召開了一個由幾名工程師參加的小型會議,林雲首先提出了要求,她說我們需要高速攝影設備,對方的幾個人都面露難上午。
負責人說:「目前,我們的超高速攝影設備與世界水平還有一定的距離,設備在世界運行中還很不穩定。」
「先說明你們要求的指標,我們看情況再說吧。」一位工程師說。
我戰戰兢兢地說出了那個數字:「大約每秒鐘拍攝3600萬幅畫面。」
我本預料對方大搖其頭,沒想到這幾個人都啞然失笑,負責人說:「說了半天,你們要求的只是普通的高速攝影!而位對超高速攝影的概念是五十年代的了,現在我們能達到的最高拍攝頻率是每秒4億幅畫面,世界最高水平是每秒6億幅。」
這可怕的數字讓我和林雲目瞪口呆,我問:「什麼樣的膠片能經得住這樣速度的圈動?!」
對方又笑了起來,一位工程師說:「現代高速攝影中的膠片是不動的,動的是鏡頭:有的用旋轉反she鏡成像到膠片,有的採用變相管來傳遞和記錄瞬變的光學圖象,但像我們剛才提到的每秒上億股的拍攝頻率,則是採用更複雜的科技。」
在我們放寬心後,負責人帶領我們參觀研究所。他指著一個顯示屏問我們:「你們看這像什麼?」
我們看了一會,林雲說「好象一朵正在緩緩綻開的花朵,很奇怪,花瓣發光。」
負責人說:「所以說,高速攝影是最溫柔的攝影,它能把最暴烈的過程變得柔和輕盈。你們看到的,是一顆聚能爆破穿甲彈擊中目標時爆炸過程的記錄。」他指著「花朵」正中的一束明黃色「**」說,「看,這就是爆炸形成的超高溫超高速she流,它正在切穿裝甲。這個拍攝大約每秒600萬幅。」
我們走進第二間實驗室,負責人說:「我們下面看到的,就是能滿滿足你們要求的高速攝影,拍攝頻率為每秒5000萬幅。」
在這幅圖象上,我們好象看到了一個平靜的水面,有一粒看不見的小石子落到水面上,先是激起了一個水泡,接著水泡破裂,細碎的液體向各個方向飛散開來,一圈圈水波在水面上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