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也不是不行,只是輕率了。”
沒錯。
輕率。
“我說,你,渡來先生,你其實是上當了吧?”
“啥?”
沒錯。就算不是,也只能朝這個方向走。
“不管怎麼想都不自然。”
“你是指什麼?”
“鹿島亞佐美的態度。就算你是她的恩人,但也不是有天大恩情的救命恩人。如果要答謝的話請你喝一杯也就可以了,如果要日後再感謝,最多是帶上禮物或錢來,問題就在這裡。又沒什麼別的事,對你一個陌生人一次又一次地邀請,這本身就不自然。見了面也只是閒聊,如果她是請你做保鏢,或者為跟蹤案件做證人證明她受害的話,那還能講得通。但是她沒這麼做,她只是和你閒聊,在有空的時候把自己辛酸的人生、悲傷的過去,毫無保留地向你傾訴,而且還很不自然地裝作很樂觀開朗。儘管這樣,她卻會為了你的經歷而傷心落淚,這只能認為她情緒上處在不穩定的狀態。而且,喝茶、吃飯、自己家,一步步地更深地邀請②你。”
“邀請嗎——也沒錯。”
“第四次你去她家時,她的神情如何?”
“神情如何?嗯……已經習慣的感覺,就很輕鬆啊,聊天的內容也沒什麼不同。”
“不會沒什麼不同的。”
“就算你這麼說也……”
“因為,你在那時候殺了她。”
殺人動機完全無處可尋。不論是警方還是檢察官都沒有找到動機。
“你殺了她吧?”
“殺了。”
“為什麼?”
“因為……”
“據說她說她想死是嗎?”
“她說過。”
“一個幸福的人會說自己想死嗎?當然,當工作辛苦或者受到恥辱什麼的時候,人們會說‘真想死啊’,但那都不是認真的。一般說想死,要麼是痛苦的比喻,要麼是玩笑,她也是開玩笑說想死嗎?”
“我不覺得是玩笑,”渡來回答,“我覺得她是認真的。”
“她為什麼說想死呢?”
“這個我不知道,所以我才到處打聽。我不懂,我從小到大從來就沒想過自殺。不過……我人笨,也許是因為這樣所以不會去想那些敏感細膩的東西吧,不過,就算是我,和那些生來有大把錢花的公子哥富二代相比,也碰到不少不爽的事情。但是我也從來沒想過的,從沒想過自殺,所以……”
“沒有想過自殺——這是正常的。有尋死的念頭,一個是因為生病,這個必須要治病。另一個——是被逼到了接近生病的境地,精神上的,肉體上的,經濟上的,社會上的……被種種原因逼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時,人會想到死,這已經是不正常的情況了。如果還有正常的判斷力,就會明白死亡是絕對無法解決問題的,應該明白的。人也是生物,生物是為了生存而生存的,不能自己去尋死。但是,也有人會變得無法作出這樣的判斷,誤解死亡才是最輕鬆、最快速的解決辦法。”
“誤解——嗎?”
是誤解。
“比如,受到虐待是很痛苦的吧,家庭暴力也是很慘的,照顧病人和老人也很辛苦,欠了債也不好過。疾病、貧困、人際關係……這世上絕望的種類有許多。但是,必定有逃脫的路,並沒有肯定得不到救贖這種事。人們一門心思地認為無路可逃——這就是問題。死了就輕鬆了,死了就解脫了——才怪。死了情況就能好轉?根本不可能。”
但是……
“有時候人們會有一瞬間想到去死。抑鬱症患者的話,會沒有原因地出現那種想法,就算不是,人類也是脆弱的生物,有時候也會出現那種情況。”
“嗯,是吧……”渡來說道。
“不過,我們沒辦法認為鹿島小姐患上了抑鬱症。從過去的記錄來看,並沒有找到相關病歷,也沒有常去看病的記錄。從鹿島小姐生前的言行和品行來看,我覺得這種可能性非常低。也就是說,突發地沒有理由地想尋死——這個可能性很低。”
因此,正因為如此……
“她是被逼得走投無路,被逼得甚至想一死尋求解脫,不是嗎?”
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方向可考慮。
“雖然你說不是,但她其實是在你面前掩飾吧?一邊故意告訴你自己有多不幸,一邊又顯露出幸福的模樣,從你的話中我聽出是這樣的。”
“不……”原先聲音懶洋洋的渡來提高了音量,“是這樣嗎?是的話——又怎樣?”
“她想死,至少她向你透露出想死的念頭。”
“是這樣沒錯。”
“也就是說,她有自殺意願,而且還是很強烈的自殺意願。從她的成長經歷,還有現在的生活來看,認為她懷抱著這種眼界狹小的自殺意願也沒有什麼奇怪的,但是……”
“但是?”
“她自己死不了。”
“什麼?”
“所以她利用了你,不是這樣嗎?”
“利用?聽不懂你說什麼。”
“渡來先生,你被鹿島亞佐美小姐的言語巧妙地誘導,成了她自殺的兇器的代替品——不是嗎?也就是說,你所犯的罪既不是殺人罪也不是暴行致死,也不是過失致死,而是協助自殺——我說得沒錯吧?”
“協——助?”
“嗯,你協助她自殺,這個稱為‘自殺干預’。這種情況下,由於受害人沒有積極委託,不能認為是‘囑託殺人’,同時也不是‘同意殺人’,說到底是‘自殺干預’,你幫助了鹿島亞佐美自殺,不是嗎?”
“幫助?還是聽不懂你說什麼,我就是殺了她啊!”
“沒錯,但是你沒有動機。”
“沒有——嗎?”
“沒有吧!那我換一種容易理解的說法吧。如果被殺的人不是她的話——這時候,懷有殺人念頭的人是鹿島亞佐美,而幫忙的人是你——渡來。雖然執行殺人行為的人是你,但計劃殺人,並讓你這麼做的,是鹿島小姐。也就是說你們倆是共犯關係,主犯是鹿島小姐,從犯是你。”
“一點兒也不好理解,這樣又有什麼不同嗎?”
“完全不同。”
“到底有什麼不同?”
“罪的輕重不同。”
都說到這份兒上了還不明白嗎?這傢伙!
“我是說,你的刑罰會變輕。”
“我沒拜託你這個啊!”
“不管你有沒有拜託,真相就是真相。”
“這才不是真相吧。”渡來的語氣粗暴起來。
沒錯。
輕率。
“我說,你,渡來先生,你其實是上當了吧?”
“啥?”
沒錯。就算不是,也只能朝這個方向走。
“不管怎麼想都不自然。”
“你是指什麼?”
“鹿島亞佐美的態度。就算你是她的恩人,但也不是有天大恩情的救命恩人。如果要答謝的話請你喝一杯也就可以了,如果要日後再感謝,最多是帶上禮物或錢來,問題就在這裡。又沒什麼別的事,對你一個陌生人一次又一次地邀請,這本身就不自然。見了面也只是閒聊,如果她是請你做保鏢,或者為跟蹤案件做證人證明她受害的話,那還能講得通。但是她沒這麼做,她只是和你閒聊,在有空的時候把自己辛酸的人生、悲傷的過去,毫無保留地向你傾訴,而且還很不自然地裝作很樂觀開朗。儘管這樣,她卻會為了你的經歷而傷心落淚,這只能認為她情緒上處在不穩定的狀態。而且,喝茶、吃飯、自己家,一步步地更深地邀請②你。”
“邀請嗎——也沒錯。”
“第四次你去她家時,她的神情如何?”
“神情如何?嗯……已經習慣的感覺,就很輕鬆啊,聊天的內容也沒什麼不同。”
“不會沒什麼不同的。”
“就算你這麼說也……”
“因為,你在那時候殺了她。”
殺人動機完全無處可尋。不論是警方還是檢察官都沒有找到動機。
“你殺了她吧?”
“殺了。”
“為什麼?”
“因為……”
“據說她說她想死是嗎?”
“她說過。”
“一個幸福的人會說自己想死嗎?當然,當工作辛苦或者受到恥辱什麼的時候,人們會說‘真想死啊’,但那都不是認真的。一般說想死,要麼是痛苦的比喻,要麼是玩笑,她也是開玩笑說想死嗎?”
“我不覺得是玩笑,”渡來回答,“我覺得她是認真的。”
“她為什麼說想死呢?”
“這個我不知道,所以我才到處打聽。我不懂,我從小到大從來就沒想過自殺。不過……我人笨,也許是因為這樣所以不會去想那些敏感細膩的東西吧,不過,就算是我,和那些生來有大把錢花的公子哥富二代相比,也碰到不少不爽的事情。但是我也從來沒想過的,從沒想過自殺,所以……”
“沒有想過自殺——這是正常的。有尋死的念頭,一個是因為生病,這個必須要治病。另一個——是被逼到了接近生病的境地,精神上的,肉體上的,經濟上的,社會上的……被種種原因逼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時,人會想到死,這已經是不正常的情況了。如果還有正常的判斷力,就會明白死亡是絕對無法解決問題的,應該明白的。人也是生物,生物是為了生存而生存的,不能自己去尋死。但是,也有人會變得無法作出這樣的判斷,誤解死亡才是最輕鬆、最快速的解決辦法。”
“誤解——嗎?”
是誤解。
“比如,受到虐待是很痛苦的吧,家庭暴力也是很慘的,照顧病人和老人也很辛苦,欠了債也不好過。疾病、貧困、人際關係……這世上絕望的種類有許多。但是,必定有逃脫的路,並沒有肯定得不到救贖這種事。人們一門心思地認為無路可逃——這就是問題。死了就輕鬆了,死了就解脫了——才怪。死了情況就能好轉?根本不可能。”
但是……
“有時候人們會有一瞬間想到去死。抑鬱症患者的話,會沒有原因地出現那種想法,就算不是,人類也是脆弱的生物,有時候也會出現那種情況。”
“嗯,是吧……”渡來說道。
“不過,我們沒辦法認為鹿島小姐患上了抑鬱症。從過去的記錄來看,並沒有找到相關病歷,也沒有常去看病的記錄。從鹿島小姐生前的言行和品行來看,我覺得這種可能性非常低。也就是說,突發地沒有理由地想尋死——這個可能性很低。”
因此,正因為如此……
“她是被逼得走投無路,被逼得甚至想一死尋求解脫,不是嗎?”
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方向可考慮。
“雖然你說不是,但她其實是在你面前掩飾吧?一邊故意告訴你自己有多不幸,一邊又顯露出幸福的模樣,從你的話中我聽出是這樣的。”
“不……”原先聲音懶洋洋的渡來提高了音量,“是這樣嗎?是的話——又怎樣?”
“她想死,至少她向你透露出想死的念頭。”
“是這樣沒錯。”
“也就是說,她有自殺意願,而且還是很強烈的自殺意願。從她的成長經歷,還有現在的生活來看,認為她懷抱著這種眼界狹小的自殺意願也沒有什麼奇怪的,但是……”
“但是?”
“她自己死不了。”
“什麼?”
“所以她利用了你,不是這樣嗎?”
“利用?聽不懂你說什麼。”
“渡來先生,你被鹿島亞佐美小姐的言語巧妙地誘導,成了她自殺的兇器的代替品——不是嗎?也就是說,你所犯的罪既不是殺人罪也不是暴行致死,也不是過失致死,而是協助自殺——我說得沒錯吧?”
“協——助?”
“嗯,你協助她自殺,這個稱為‘自殺干預’。這種情況下,由於受害人沒有積極委託,不能認為是‘囑託殺人’,同時也不是‘同意殺人’,說到底是‘自殺干預’,你幫助了鹿島亞佐美自殺,不是嗎?”
“幫助?還是聽不懂你說什麼,我就是殺了她啊!”
“沒錯,但是你沒有動機。”
“沒有——嗎?”
“沒有吧!那我換一種容易理解的說法吧。如果被殺的人不是她的話——這時候,懷有殺人念頭的人是鹿島亞佐美,而幫忙的人是你——渡來。雖然執行殺人行為的人是你,但計劃殺人,並讓你這麼做的,是鹿島小姐。也就是說你們倆是共犯關係,主犯是鹿島小姐,從犯是你。”
“一點兒也不好理解,這樣又有什麼不同嗎?”
“完全不同。”
“到底有什麼不同?”
“罪的輕重不同。”
都說到這份兒上了還不明白嗎?這傢伙!
“我是說,你的刑罰會變輕。”
“我沒拜託你這個啊!”
“不管你有沒有拜託,真相就是真相。”
“這才不是真相吧。”渡來的語氣粗暴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