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她應該隱約感覺到了吧。”
“沒有吧。”
“不,她感覺到了,卻保持沉默罷了。”
“亞佐美可沒保持什麼沉默哦。我都沒問她,她自己就誇起別人來了,說鄰居很厲害,佳織小姐很了不起,還說自己也想成為那樣的人。就是因為這樣,雖然我對她隔壁屋的女人沒興趣,也聽她講了不少。”
“不不……”
特意講這些給他聽嗎?
渡來是個陌生人,如果只是發發牢騷的話還能理解,但在這個男人面前讚美誰並沒有任何好處。
“她說尊敬別人,其實是為了掩蓋她那種微妙的心理吧!她一定是一直在忍耐。”
“忍耐?我覺得那些都是真心話。”渡來似乎並不同意,“她是真心地在稱讚對方。”
“稱讚?對你這樣一個陌生人說這些有什麼用?就算隔壁住著個很了不起的人,很崇拜那個人,這些東西對你說有什麼用?這種事也沒什麼值得自豪的。如果是講自己的話那還好說,但說這些話本身就沒什麼意義吧?”
“就是因為沒什麼意義,所以除了我之外沒法對別人說吧?”
“對別人沒法說的話為什麼要對你說?”
“唔,因為我是個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所以對我才能說,不是嗎?說起來,亞佐美沒什麼朋友啊。”
“或許是這樣沒錯……”
或許並不是這樣。
“這些是你的主觀想法吧,你能斷言說就沒有其他可能性嗎?”
渡來露出了頭疼的表情。
“我想鹿島當時是非常反感的。一般誰不斷受到這種惡意中傷都會受不了的,我想她當時受到的精神打擊是常人難以想像的。那些電子郵件的內容真的是不堪入目,讓人看都看不下去。”
“嗯,我看過。”渡來說道,“雖然沒有全部看過,刪除資料的時候看了。沒有特意想去看,但是瞟幾眼那些詞就知道了。要是誰被人當面說這些估計得揍別人一頓,不會揍人估計也得哭的,要我真寫不出那些句子。不是,是根本想不出那麼過分的話。”
就是這裡。
“是啊,我一直想問你這裡是怎麼回事,你——為什麼把受害人的電腦和手機的數據全刪了?”
這並不是在消滅證據。
他們判斷,一開始就沒有渡來健也的資料。
受害人和渡來健也完全沒有郵件往來,叫他出來也都用公司的電話,甚至沒有留下記有渡來電話號碼的紙條,應該因為號碼好記所以背下來了吧。
“沒什麼,因為兇手是我……”
“是你沒錯,那又如何?”
“所以要是不相干的人被懷疑就不好了。實際上還有跟蹤狂曾經糾纏過她,他男友的背景也不好,單位里又有色迷迷的老頭,還有什麼惡意郵件之類的……這些我都聽她說過。如果這些記錄留下來了,這些人肯定會被懷疑的吧?果然和我想的一樣,留下了不少日記和郵件呢。”
“也就是說——你完全沒有刻意隱瞞自己是兇手,這樣的話——我可以認為,你刪除那些數據,相當於是留下了自己是兇手的信息嗎?”
這樣的話。
這可以認為是消極的自首——是贖罪意識的表現。
“不是你說的什麼信息哦……”
“是的吧?”
“不是……那個我不懂。”渡來的神情看上去似乎更加困擾了,“我要是有工夫留下那樣的信息,幹嗎不直接自首?幹嗎不去叫警察和救護車?實際上我沒有叫。因為亞佐美死了,是我殺了她……我只是很慶幸自己沒有被懷疑,所以還像平時一樣,如果被通緝我可能會逃跑的。我是個膽小鬼,無恥的殺人犯。”
“但你並沒有試圖隱瞞罪行,也沒有做什麼偽裝工作啊。”
“那是因為我笨,不懂得怎麼隱瞞,僅此而已。”
不行。
這個男人真的是直得過了頭。
“那只是你沒注意到罷了。”我說,“就算你這麼說,但人們一旦殺了人之後,不管怎麼樣也沒辦法做到和平常一樣,人們會逃,會隱瞞,就算沒有做什麼隱瞞工作,但人首先會欺騙自己。”
“欺騙自己?”
“沒錯!已經沒有辦法再像平常一樣生活了,就算表面看上去一點兒也不受影響,就算表面看上去還是與往常一樣地過日子,但這只是表象。這世上不存在什麼冷酷無比的殺人魔。不,反過來說……”
如果說,表現得和平常一樣……
表現得和平常一樣本身就是欺瞞。
事情不可能對生活和心情不產生任何影響,不論是多小的事情,都必定會帶來某種變化。
而殺人,一定不是小事情。
至少,一般來說不是小事情。殺人是要被判以重罪的,既然是重罪,就不是平常事了。
不會有人主張這些不平常的事情是平常事吧。如果真有,那在身為法治國家的日本,只能認為這是不平常的主張了,這只能是反社會的、不道德的、不人道的主張。
我認為,如果明明發生了不平常的事,日常生活中卻沒有一點兒變化——這只能是欺瞞。
無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都只是“裝作”和平常一樣,沒有任何變化才是不自然的。這只是不自然地偽裝出的平常,是虛偽的平常。
因此……
“一定產生了某種負面影響。你的話——你走訪了好幾個受害人的相關人員吧,簡直就是四處嚷嚷——我就是殺人犯,快來抓我。”
“沒……”
“沒這回事?”我打斷了渡來的話,“不管你是怎麼想的,都有這回事,這是一種與平常不同的贖罪情感的表現——這是不可否認的。”
如果不這麼認為。
如果不選擇這條路。
那就只剩下——殺了人卻沒有悔改之意還因為自己的愛好而去接觸受害人親屬,悄悄觀察別人反應的罪大惡極之人——這一條路了。一樣的行為,一樣的事實,會因為不同的解釋而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
“請你這樣認為。”
“這樣?是怎樣?”
“就是——你意識到自己有罪。”
“這是當然了。只是我害怕被抓,或者是逃避說出口的時機……還有,不知道後面該怎麼辦,不知道犯了多大的罪……首先想的是這些而已。”
“我說了,事情就是這麼回事。”我說道。
“是嗎?”渡來似乎並不贊同。
“你只是不了解你自己。”
“哦……我是覺得我不了解自己。”
“對吧?鹿島不也是一樣的嗎?”
“沒有吧。”
“不,她感覺到了,卻保持沉默罷了。”
“亞佐美可沒保持什麼沉默哦。我都沒問她,她自己就誇起別人來了,說鄰居很厲害,佳織小姐很了不起,還說自己也想成為那樣的人。就是因為這樣,雖然我對她隔壁屋的女人沒興趣,也聽她講了不少。”
“不不……”
特意講這些給他聽嗎?
渡來是個陌生人,如果只是發發牢騷的話還能理解,但在這個男人面前讚美誰並沒有任何好處。
“她說尊敬別人,其實是為了掩蓋她那種微妙的心理吧!她一定是一直在忍耐。”
“忍耐?我覺得那些都是真心話。”渡來似乎並不同意,“她是真心地在稱讚對方。”
“稱讚?對你這樣一個陌生人說這些有什麼用?就算隔壁住著個很了不起的人,很崇拜那個人,這些東西對你說有什麼用?這種事也沒什麼值得自豪的。如果是講自己的話那還好說,但說這些話本身就沒什麼意義吧?”
“就是因為沒什麼意義,所以除了我之外沒法對別人說吧?”
“對別人沒法說的話為什麼要對你說?”
“唔,因為我是個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所以對我才能說,不是嗎?說起來,亞佐美沒什麼朋友啊。”
“或許是這樣沒錯……”
或許並不是這樣。
“這些是你的主觀想法吧,你能斷言說就沒有其他可能性嗎?”
渡來露出了頭疼的表情。
“我想鹿島當時是非常反感的。一般誰不斷受到這種惡意中傷都會受不了的,我想她當時受到的精神打擊是常人難以想像的。那些電子郵件的內容真的是不堪入目,讓人看都看不下去。”
“嗯,我看過。”渡來說道,“雖然沒有全部看過,刪除資料的時候看了。沒有特意想去看,但是瞟幾眼那些詞就知道了。要是誰被人當面說這些估計得揍別人一頓,不會揍人估計也得哭的,要我真寫不出那些句子。不是,是根本想不出那麼過分的話。”
就是這裡。
“是啊,我一直想問你這裡是怎麼回事,你——為什麼把受害人的電腦和手機的數據全刪了?”
這並不是在消滅證據。
他們判斷,一開始就沒有渡來健也的資料。
受害人和渡來健也完全沒有郵件往來,叫他出來也都用公司的電話,甚至沒有留下記有渡來電話號碼的紙條,應該因為號碼好記所以背下來了吧。
“沒什麼,因為兇手是我……”
“是你沒錯,那又如何?”
“所以要是不相干的人被懷疑就不好了。實際上還有跟蹤狂曾經糾纏過她,他男友的背景也不好,單位里又有色迷迷的老頭,還有什麼惡意郵件之類的……這些我都聽她說過。如果這些記錄留下來了,這些人肯定會被懷疑的吧?果然和我想的一樣,留下了不少日記和郵件呢。”
“也就是說——你完全沒有刻意隱瞞自己是兇手,這樣的話——我可以認為,你刪除那些數據,相當於是留下了自己是兇手的信息嗎?”
這樣的話。
這可以認為是消極的自首——是贖罪意識的表現。
“不是你說的什麼信息哦……”
“是的吧?”
“不是……那個我不懂。”渡來的神情看上去似乎更加困擾了,“我要是有工夫留下那樣的信息,幹嗎不直接自首?幹嗎不去叫警察和救護車?實際上我沒有叫。因為亞佐美死了,是我殺了她……我只是很慶幸自己沒有被懷疑,所以還像平時一樣,如果被通緝我可能會逃跑的。我是個膽小鬼,無恥的殺人犯。”
“但你並沒有試圖隱瞞罪行,也沒有做什麼偽裝工作啊。”
“那是因為我笨,不懂得怎麼隱瞞,僅此而已。”
不行。
這個男人真的是直得過了頭。
“那只是你沒注意到罷了。”我說,“就算你這麼說,但人們一旦殺了人之後,不管怎麼樣也沒辦法做到和平常一樣,人們會逃,會隱瞞,就算沒有做什麼隱瞞工作,但人首先會欺騙自己。”
“欺騙自己?”
“沒錯!已經沒有辦法再像平常一樣生活了,就算表面看上去一點兒也不受影響,就算表面看上去還是與往常一樣地過日子,但這只是表象。這世上不存在什麼冷酷無比的殺人魔。不,反過來說……”
如果說,表現得和平常一樣……
表現得和平常一樣本身就是欺瞞。
事情不可能對生活和心情不產生任何影響,不論是多小的事情,都必定會帶來某種變化。
而殺人,一定不是小事情。
至少,一般來說不是小事情。殺人是要被判以重罪的,既然是重罪,就不是平常事了。
不會有人主張這些不平常的事情是平常事吧。如果真有,那在身為法治國家的日本,只能認為這是不平常的主張了,這只能是反社會的、不道德的、不人道的主張。
我認為,如果明明發生了不平常的事,日常生活中卻沒有一點兒變化——這只能是欺瞞。
無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都只是“裝作”和平常一樣,沒有任何變化才是不自然的。這只是不自然地偽裝出的平常,是虛偽的平常。
因此……
“一定產生了某種負面影響。你的話——你走訪了好幾個受害人的相關人員吧,簡直就是四處嚷嚷——我就是殺人犯,快來抓我。”
“沒……”
“沒這回事?”我打斷了渡來的話,“不管你是怎麼想的,都有這回事,這是一種與平常不同的贖罪情感的表現——這是不可否認的。”
如果不這麼認為。
如果不選擇這條路。
那就只剩下——殺了人卻沒有悔改之意還因為自己的愛好而去接觸受害人親屬,悄悄觀察別人反應的罪大惡極之人——這一條路了。一樣的行為,一樣的事實,會因為不同的解釋而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
“請你這樣認為。”
“這樣?是怎樣?”
“就是——你意識到自己有罪。”
“這是當然了。只是我害怕被抓,或者是逃避說出口的時機……還有,不知道後面該怎麼辦,不知道犯了多大的罪……首先想的是這些而已。”
“我說了,事情就是這麼回事。”我說道。
“是嗎?”渡來似乎並不贊同。
“你只是不了解你自己。”
“哦……我是覺得我不了解自己。”
“對吧?鹿島不也是一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