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頁
溫錦遷先是一愣,以高原上的局勢,遠征軍想要自保或許還能勉強做到,想要在短時間裡打垮回鶻人,那是痴人說夢。
但到底是心腹臣子,溫錦遷很快就猜到了景泰的想法,愣住片刻後,臉色又猛地一變。
景泰還是那副表情,但語氣卻悄然加重了些:「朕在北方不是還有大軍麼?你們算一算,來不來得及。」
兩位尚書大人偷眼對望,目光中都有迷茫,算一算?算什麼?什麼來得及來不及?
溫錦遷也顯出少許迷惘,躬身問景泰:「陛下是要我們算……算一算燕北方的大軍,如果先殺上高原,助周景一部擊破仁喀的回鶻兒,然後再趕回來馳援國內,時間上是不是能來得及?是不是能趕在生番主力抵達前趕回來?」
景泰沒什麼表情,應了句:「不錯!」說完後,他忽地又笑了下,轉目望向兩位尚書:「還不謝謝溫大人,他是在自己裝糊塗,為了你們解惑。」
溫錦遷已經猜到了皇帝的想法,但是見兩位尚書仍自不解,他又不好當著皇帝的面直接去提點,乾脆也就擺出一副不確定的模樣,表面上是向皇帝求證,實際里則是在告訴同僚,皇帝到底讓他們去算什麼。
兵部尚書表情駭然,正想再說什麼,可景泰看得出他的想法,根本不容他開口,冷冷道:「朕讓你算,沒讓你勸,那些沒點味道更沒點用處的話,都給朕爛在肚子裡!」
皇帝的意思已經再明白不過了,他要自己的大軍和生番搶時間。
並非昏庸,只是瘋狂吧。
之前景泰已經把道理說得很明白了,撤兵防禦是中規中矩的法子,但燕在對抗生番時,回鶻在發展壯大,經此一劫後,燕之前占據的優勢便會蕩然無存,再不是中土最強大的國家,爭雄天下的夢想徹底破滅……這是景泰無論如何也不能忍受的。
是以皇帝想要兵行險招,浩劫無可避免,燕國損傷在所難免,但是在這之前,他要先重重打擊回鶻,讓他們在幾年之內都難以翻身!
若真能成功,滅掉了大漠人在高原的遠征軍,回鶻遭此重創,三年五載休想復原,待大燕這邊撐過浩劫,大燕仍是中土世上最強大的國家。
可是這個險冒得未免太大了!不僅不把西進的軍隊撤回來,還要把用來增強防禦的北方大軍派出去,萬一兩支大軍沒能及時回來怎麼辦?戰場事情瞬息萬變,又怎麼可能提前計算出精確日期。
誰也不能保證,西、北兩路大軍會迅速擊垮回鶻的遠征軍、並搶在生番主力抵達燕中陸前及時回防到位;不過一模一樣的,誰也不能就此肯定這兩路大軍一定就完不成任務。是冒險,但也的確有機會……
畢竟現在生番只是前鋒抵達南境,距離它們主力匯聚、衝到大燕中、東要地還會有一段時間,且大燕的中、東地區本來就有精兵駐防,當浩劫席捲而來時,也能努力支持上一陣;畢竟,當北方大軍進入高原、匯合友軍後,燕人就會形成明顯優勢,只要戰術運用得當,未必不能畢其功於一役、一舉擊破回鶻大軍。
強大帝國想要繼續崛起的勢頭、想要儘可能地贏取主動,有時候非得冒險不可。景泰心意已決,御書房中的商討很快有了定議,聖旨與軍令同時傳出,駐紮於北方的大軍即刻開拔,火速趕往高原支援周景。
軍令寫得明白,援軍急行,途中要避免一切能避免的戰鬥,出關前的南火、出關後的墨脫領地全不必理會,只求火速進軍、儘快抵達仁喀戰場、儘快發動會戰猛攻回鶻兒。
大軍要搶時間,那些小小的禍患實在無暇理會了。不過景泰不知道的是,之前藏身於西疆的南火,也不用他再去理會,差不多就在鄭轉帶人攻克紅瑤的時候,瓷娃娃擅自做主,帶著南火離開了大燕,又重新回到高原上,暫住於墨脫領地。
景泰從御書房中出來,臉上的神情看不出有什麼不妥,也只有他自己清楚,自己的心正嘭嘭嘭地跳得厲害:仔細想一想,『北軍增援、先破回鶻再回援本國』是他登基以來,獨立做出的最重大的決定了。
皇帝要賭這一把,現在還無法看出輸贏,但是這種和老天爺斗時間、搏氣運的感覺,當真再好不過了!
小蟲子緊跟在景泰身後,走著走著忽然一個踉蹌,左腳絆在右腳上,哇呀一聲摔了個狗啃泥。景泰被他嚇了一跳,停下腳步想去扶他,但小蟲子手腳麻利,不等萬歲彎腰自己就重新跳了起來。
景泰笑道:「平地都會摔跤,你腦子裡想啥了?」
小蟲子拍打著衣衫上的泥土,動作很小很輕,生怕灰塵會濺到萬歲身上,同時苦著臉應道:「沒想啥,是被萬歲的氣魄嚇到了。」
景泰挑了下眉峰:「怎麼,你怕我會輸?怕大軍趕不及回來?」
小蟲子趕忙搖頭:「不怕……一定趕得及……就是這件事太大了,我聽過後心思就不整齊了,一顆心七上八下的。」
景泰再度笑了起來:「不用慌張,我都想清楚了……關鍵不在於兩路大軍能不能及時回來,而是他們得打贏仁喀那一仗!」說到這裡,他反問小蟲子:「國內劫難當頭,在外作戰的大軍會是怎麼樣的心思?」
問題簡單,小蟲子想都不想,立刻回答:「大夥肯定拼命打、玩命打,把回鶻兒打殘打死後好趕回來救國。」
「便是如此了,國內浩劫對在外兒郎,是一重大大的激勵。等打贏了回鶻,他們能及時趕回來自然最好不過,萬一趕不及也無妨,莫忘了我們手上還有六萬錦繡郎,大不了調出這支隊伍,由他們護送你我一起到吐蕃去匯合大軍。」
但到底是心腹臣子,溫錦遷很快就猜到了景泰的想法,愣住片刻後,臉色又猛地一變。
景泰還是那副表情,但語氣卻悄然加重了些:「朕在北方不是還有大軍麼?你們算一算,來不來得及。」
兩位尚書大人偷眼對望,目光中都有迷茫,算一算?算什麼?什麼來得及來不及?
溫錦遷也顯出少許迷惘,躬身問景泰:「陛下是要我們算……算一算燕北方的大軍,如果先殺上高原,助周景一部擊破仁喀的回鶻兒,然後再趕回來馳援國內,時間上是不是能來得及?是不是能趕在生番主力抵達前趕回來?」
景泰沒什麼表情,應了句:「不錯!」說完後,他忽地又笑了下,轉目望向兩位尚書:「還不謝謝溫大人,他是在自己裝糊塗,為了你們解惑。」
溫錦遷已經猜到了皇帝的想法,但是見兩位尚書仍自不解,他又不好當著皇帝的面直接去提點,乾脆也就擺出一副不確定的模樣,表面上是向皇帝求證,實際里則是在告訴同僚,皇帝到底讓他們去算什麼。
兵部尚書表情駭然,正想再說什麼,可景泰看得出他的想法,根本不容他開口,冷冷道:「朕讓你算,沒讓你勸,那些沒點味道更沒點用處的話,都給朕爛在肚子裡!」
皇帝的意思已經再明白不過了,他要自己的大軍和生番搶時間。
並非昏庸,只是瘋狂吧。
之前景泰已經把道理說得很明白了,撤兵防禦是中規中矩的法子,但燕在對抗生番時,回鶻在發展壯大,經此一劫後,燕之前占據的優勢便會蕩然無存,再不是中土最強大的國家,爭雄天下的夢想徹底破滅……這是景泰無論如何也不能忍受的。
是以皇帝想要兵行險招,浩劫無可避免,燕國損傷在所難免,但是在這之前,他要先重重打擊回鶻,讓他們在幾年之內都難以翻身!
若真能成功,滅掉了大漠人在高原的遠征軍,回鶻遭此重創,三年五載休想復原,待大燕這邊撐過浩劫,大燕仍是中土世上最強大的國家。
可是這個險冒得未免太大了!不僅不把西進的軍隊撤回來,還要把用來增強防禦的北方大軍派出去,萬一兩支大軍沒能及時回來怎麼辦?戰場事情瞬息萬變,又怎麼可能提前計算出精確日期。
誰也不能保證,西、北兩路大軍會迅速擊垮回鶻的遠征軍、並搶在生番主力抵達燕中陸前及時回防到位;不過一模一樣的,誰也不能就此肯定這兩路大軍一定就完不成任務。是冒險,但也的確有機會……
畢竟現在生番只是前鋒抵達南境,距離它們主力匯聚、衝到大燕中、東要地還會有一段時間,且大燕的中、東地區本來就有精兵駐防,當浩劫席捲而來時,也能努力支持上一陣;畢竟,當北方大軍進入高原、匯合友軍後,燕人就會形成明顯優勢,只要戰術運用得當,未必不能畢其功於一役、一舉擊破回鶻大軍。
強大帝國想要繼續崛起的勢頭、想要儘可能地贏取主動,有時候非得冒險不可。景泰心意已決,御書房中的商討很快有了定議,聖旨與軍令同時傳出,駐紮於北方的大軍即刻開拔,火速趕往高原支援周景。
軍令寫得明白,援軍急行,途中要避免一切能避免的戰鬥,出關前的南火、出關後的墨脫領地全不必理會,只求火速進軍、儘快抵達仁喀戰場、儘快發動會戰猛攻回鶻兒。
大軍要搶時間,那些小小的禍患實在無暇理會了。不過景泰不知道的是,之前藏身於西疆的南火,也不用他再去理會,差不多就在鄭轉帶人攻克紅瑤的時候,瓷娃娃擅自做主,帶著南火離開了大燕,又重新回到高原上,暫住於墨脫領地。
景泰從御書房中出來,臉上的神情看不出有什麼不妥,也只有他自己清楚,自己的心正嘭嘭嘭地跳得厲害:仔細想一想,『北軍增援、先破回鶻再回援本國』是他登基以來,獨立做出的最重大的決定了。
皇帝要賭這一把,現在還無法看出輸贏,但是這種和老天爺斗時間、搏氣運的感覺,當真再好不過了!
小蟲子緊跟在景泰身後,走著走著忽然一個踉蹌,左腳絆在右腳上,哇呀一聲摔了個狗啃泥。景泰被他嚇了一跳,停下腳步想去扶他,但小蟲子手腳麻利,不等萬歲彎腰自己就重新跳了起來。
景泰笑道:「平地都會摔跤,你腦子裡想啥了?」
小蟲子拍打著衣衫上的泥土,動作很小很輕,生怕灰塵會濺到萬歲身上,同時苦著臉應道:「沒想啥,是被萬歲的氣魄嚇到了。」
景泰挑了下眉峰:「怎麼,你怕我會輸?怕大軍趕不及回來?」
小蟲子趕忙搖頭:「不怕……一定趕得及……就是這件事太大了,我聽過後心思就不整齊了,一顆心七上八下的。」
景泰再度笑了起來:「不用慌張,我都想清楚了……關鍵不在於兩路大軍能不能及時回來,而是他們得打贏仁喀那一仗!」說到這裡,他反問小蟲子:「國內劫難當頭,在外作戰的大軍會是怎麼樣的心思?」
問題簡單,小蟲子想都不想,立刻回答:「大夥肯定拼命打、玩命打,把回鶻兒打殘打死後好趕回來救國。」
「便是如此了,國內浩劫對在外兒郎,是一重大大的激勵。等打贏了回鶻,他們能及時趕回來自然最好不過,萬一趕不及也無妨,莫忘了我們手上還有六萬錦繡郎,大不了調出這支隊伍,由他們護送你我一起到吐蕃去匯合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