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尚書大人不敢應聲,溫錦遷及時另起話題,算是打了個圓場,燕國討伐草原的大軍主力已經回到國內,北境中兵力充足,為今之計當把這股力量儘快調遣過來,南疆算是沒得救了,不用再理會,只要加強中、東防衛,保證生番不會再進一步突破,燕國的根基就不會被動搖。待堅守上一陣子,等生番躁動平息,它們自然就會退走。

  這些怪物吃人、殺人,但毀不掉沃土良田,也不會帶走金銀財富,只待它們撤走,到時候無論是南境還是南理,依舊還是大燕的。

  溫錦遷的話依舊不好聽:「只憑北方軍隊,也不一定能擋住生番、保住中、東。」

  兵部尚書接口道:「為求萬全,是不是把高原上的兵馬也撤下來?」

  以西征燕軍所處的形勢來看,大軍回撤肯定會被回鶻人追打,損失在所難免,但家國有難也實在顧不得太多了,沒什麼事情比著保住大燕的根基腹地更重要。

  對兵部尚書的提議,御書房中其他幾人都點頭複議,可是景泰皇帝卻不置可否,低下頭開始自顧自地思索起來……

  好半晌過去,景泰才重新抬頭,說的話卻和現在的局面不相干:「我原本的打算是,待平定南理之後,把那支大軍再派到高原上去,讓穆桐去增援周景,兩軍聯手,穩穩噹噹打破仁喀,之後再長驅直入、攻襲回鶻。至於北方撤回的兵馬,留於國內添做後備,隨時有事他們隨時都能出征。」

  說到這裡,景泰問溫錦遷:「錦遷,我問你,回鶻在高原上的兵力,和他的國力比、和我們的兵力比,到底是個什麼狀況?」

  萬歲的問題不怎麼清楚,但溫錦遷完全能明白,回答得仔仔細細:「回鶻打進高原的兵力,無論人數上還是實力上,比起陛下派去吐蕃的大軍還要遜色幾分,不過被他們占了個先機,才讓我們被動了些。」

  「至於國力相較,也明白得很,回鶻打去高原的人馬,占去了大漠全疆快五成的兵力,我們的西方遠徵兵馬,主力只是來自西疆本部駐軍,在我神州邦國的整體軍力中,充其量兩成多些。」

  景泰笑了笑,略顯自豪:「我大燕的兩成多些,就是回鶻的快五成。」

  溫錦遷點頭應是,景泰則長長地呼出了一口氣,語氣飄忽稍帶貪婪:「高原上,有回鶻差不多半國之兵啊……要是能把它打垮了,回鶻的大半座天就塌了,我軍再長驅直入,擊破天關、進軍大漠……倒不是說一定就能活捉大可汗,但這一仗打下來,回鶻元氣大傷是免不了的。如此一來……南理亡了、吐蕃亂了、犬戎不足為患、回鶻也遭重創,中土大局初定……剩下來的就是細節功夫了,朕和大夥再努把力,我大燕定能制霸天下,再現中土世界大一統之盛景。朕與燕、與諸位一起留名青史,豈不快哉!」

  喋喋不休,景泰把原先的好算計一股腦說了出來,跟著話鋒一轉,搖頭嘆道:「可惜啊!千思萬想,就沒能想到南荒里的怪物跑出來攪局……派去南理的士兵全軍覆沒、怪物在我南境作亂、遲早還會殺到中陸和東疆,將來少不得一場曠日持久、血腥兇殘的惡戰,等怪物們退去後……大燕怕是也會傷得不輕吧!」

  皇帝說的是實情,打仗會死人、打仗得花錢,以現在生番的數量就不難推斷未來惡戰的規模。

  大燕富庶甲天下是沒錯的,但承擔下這麼一場大戰,傷筋動骨在所難免。

  景泰說了不少話,小蟲子乖巧,及時捧上一杯藥茶獻與皇帝請他潤一潤喉嚨,景泰對小太監笑著點了點頭,以示謝意,對待自己人的時候,他哪還是那個瘋狂皇帝,分明就是個周到親切的長輩。

  喝了口水,景泰的目光重新望回兵部尚書:「國家有難,在外軍馬應立刻撤回來參與布防,這個說法是沒錯的,可是讓周景回來,便等若把高原拱手讓給了回鶻。我們和生番的惡戰……先按照兩年來算吧,惡戰持續兩年,生番退走、燕國千瘡百孔;回鶻卻在吐蕃享受勝果、慢慢把勝利變成實惠,不斷壯大……此消彼長,到那時我們還打得過回鶻兒麼?」

  打仗會消耗國力,大燕和生番作戰更是只賠不賺的事情。而侵略戰、比如現在的回鶻打吐蕃,則是另外一回事,回鶻打贏了,哪怕死了不少戰士、花費了大筆軍費,將來也一定能賺得回來,但是這其中有個關鍵之處:時間。

  不是說回鶻在吐蕃打了勝仗、占了土地,就會立刻變得強大富強,還需要一個過程、慢慢把勝利果實消化掉、從而變成自己的財富和實力。

  現在、剛剛打下仁喀的回鶻,肯定比著他出兵高原前更虛弱;但假以時日,容他轉化勝果,兩年之後的回鶻一定會比原來更強大。

  皇帝的說法沒有錯,兵部尚書無言以對。

  並非尚書昏庸,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想不到,而是征西的大軍回不回來,本就是個兩難的選擇,要怪就只能怪那些天殺的生番。

  皇帝已經大概說出了自己的意思,以他的脾氣,重臣們大都不敢再去勸,唯獨溫錦遷堅持著自己的本分,有話就要說,哪怕有悖於聖意:「西軍不回,等將來生番主力來襲,防務上怕是不牢固的。」

  「不是不讓他們來,是晚回來些時候、等他們摧毀了回鶻主力再趕回來救國。」景泰搖著頭笑了起來:「你也說是『等將來生番來襲』了,浩劫還在『將來』,我們還有時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