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頁
大曆二年,金陵府舉行第三次府試,共在三萬多考生中錄取一百五十人,連續三年的招考,為江南東道和淮南道的官吏補充了大量的新鮮血液,李月遂撤換了四十五縣年紀偏大的縣令,全部用新人擔當,一改地方令下不行的被動局面。
自從崔煥上任後,李月便開始慢慢掌握了土改的主動權,這兩年來清理了大量的籍外田,也摸清了江南東道各豪強地主的底細。同時李月也接受了崔煥租賦不同價的思想,於大曆三年在江南東道推行了分租令,其主要的意思就是不僅按田地的等級劃分田賦,同時也要考慮土地的擁有情況、家庭負擔情況區別對待,這樣一共便將田賦分為四等七十二級。
一、第一等為基本田賦,此為金陵府每年公布的標準,如大曆二年是上田二升、中田一升三合、下田一升。
二、第二等是加成田賦,即在基本田賦的基礎上加成,如每戶超過三十畝的部分加二成、超過五十畝的部分加三成、超過一百畝的部分加五成等等。
三、第三等是減成田賦,如遇災年減三成到全免不等、家中有服役軍人減五成、有三個十四歲以下子女要養的減三成,有四個以上十四歲以下子女要養的減五到八成、妻子有殘疾不能勞動的減五成等等。
四、第四等是免田賦,也就是對一些特殊情況給予全免優待,比如官田佃戶免租賦,孤老無子女供養的免租賦,寡婦且有子女要供養的全免、家中男丁有殘疾不能勞動的全免等等。
從這四種情況一共分出七十二種類別,所以稱為四等七十二級,由各戶提出申請,里正做保後,由縣令批准,而免稅的需刺史批准,最後全部減免的都要匯總報金陵土地專案署備案。
工商業的興起也使得金陵府對田賦的依賴逐漸減少,田賦稅率已減到最低的每畝一升(唐朝畝產量約為一石,一石等於一百升),除大曆元年浙東七州遭遇洪水減產外,以後的年份年年大熟,大曆二年底金陵的米價已經跌到每斗一百文,但與此同時關中由於再遭旱災,長安的米價卻漲到了一千二百文每斗,朝廷緊急向各地求援,為防止大戶囤積投機,金陵府遂將糧食收購暫時列入限制民間貿易的目錄,一石以上的必須由官府統一收購,官府以每斗一百五十文的價格在各縣統一設立收購點,民間一石以下的個人小額買賣則不予限制。為爭取更大的自主權,大曆三年初,李月派糧船運送八十萬斛至長安,長安的米價頓時跌到八百文每斗,擺在眼前的現實利益使得李豫和一班重臣對江南的各種越軌行為緘默起來,再加上李月幫助朝廷解決了田承嗣這個心腹大患,從大曆三年開始朝廷便不再明著反對李月的改革了。
經過數年的改革和平定田承嗣之亂,北方的威脅已滅,江南東道土地改革攻堅的時機已經來臨,大曆三年三月李月不理睬朝廷要他裁軍的旨意,除烈火軍由段秀實率領駐防淮南道外,李月命黑旗軍和虎衛軍分布江南東道十五州,命蔡明德為浙東防禦使率黑旗軍布防越、明、台、婺、衢、歙、處等七州;而虎衛軍由自己親領,布防浙西的潤、常、蘇、湖、宣、信、和、杭等八州,其中命張杰率三千軍駐杭州、南霽雲率三千軍駐蘇州這些曾產生嚴重暴亂的地方。大曆三年五月,限田令的第二步,也是最困難的一步,強行收回豪強權貴的糧田的行動正式拉開了序幕。
第三部 經略江南 卷三 春江水暖鴨先知 第四十一章 策劃
為便於對抗金陵府,魚朝恩便給其子魚令徽謀了山南西道鹽鐵轉運使一職,但其一年中倒有大半年在常州坐鎮,指揮‘承運行’的運作。
這天他從金陵府的內線接到消息,李月開始在各地布兵,魚令徽立刻意識到金陵府將有大的動作,極可能是針對他們在江南的田產。魚令徽立刻通知各地豪強地主及京中的權貴,準備組織壯丁再次與官府對抗,魚令徽知道這次的情況已經和以前不同,為最大減小損失,他決心孤注一擲,用一次血腥的屠殺來警告金陵的李月,再和父親商量後,最後決定地點就選在蘇州長洲縣,那裡一方面是外來移民集中的地方,同時那裡也有濟王李環受封或霸占的近五千頃土地,魚令徽卻得到了其父一個更深遠的考慮,那便是‘承運行’所帶了的商利已遠遠超出了當初的意料,本來只是做掩護的商行卻變成了一個賺大錢的工具,令各投資者們都開始有了貳心,濟王李環是第三大股東,共投錢二十萬貫,高額利潤讓他動搖了與金陵府對抗的初衷,他現在是最積極主張放棄田產換取稅收優惠的推動者,在他的帶動下,太常卿前駙馬都尉姜慶初、兵部侍郎李涵都決定放棄田產,轉而經商,大不了用贖買的錢再在別處買點田來補償罷了,實在不必和李月對抗而自蒙損失。
魚朝恩眼看聯盟要解散,心中不由大恨,他利用江南的限田令組成了這個聯盟,更主要是在為其政治上的考慮,否則他那江南的一點土地何必這樣大費干戈。自從魚令徽的‘紫袍事件’後,魚朝恩明顯感覺到了當今皇帝李豫對自己的不滿,只是忌諱他手握禁軍大權,不敢輕舉妄動,在宦海沉浮多年魚朝恩開始意識到了李豫對自己的威脅,為了保住長久利益,唯一的辦法便是廢李豫、立新帝,當年他準備造成李豫與李系兩敗俱傷,再立錢昭儀之子定王李侗為帝,但卻被李月的殺出壞了計劃。魚朝恩並沒有放棄,為這個目標他已準備多年,朝中已經逐漸形成了一股反對李豫的勢力,主要就以宗室為主,當年李月以血腥鎮壓宗室的負面效果慢慢顯示出來,魚朝恩建立反李月聯盟—‘承運行’的根本目的就是想拉住濟王李環和信王李瑝這兩個老資格的王爺,在最關鍵時為己所用,但魚朝恩深知,李豫之心機和李月的軍力都是令人恐懼的,前車之鑑還歷歷在目,他決不能輕舉妄動、打草驚蛇。他派魚令徽坐鎮江南,就是要成為對付李月最重要的一環:在江南民間建立自己的武裝,拖住李月的兵力。昨日魚朝恩接到宮中密報:尚書左射仆蔣渙前日進宮與皇上商量李月裁軍事宜。但到現在命江南裁軍的旨意還沒有下發,可見李豫心中有了想法,對付割據的軍閥或許是一個考慮,但魚朝恩認為江南李月軍的存在,威脅最大的卻是自己的神策軍。又聯想到前日李環的曖昧態度,魚朝恩思量再三,決定必須要有所動作了,想到這,他立刻吩咐下人道:“準備車駕,去成德王府!”
自從崔煥上任後,李月便開始慢慢掌握了土改的主動權,這兩年來清理了大量的籍外田,也摸清了江南東道各豪強地主的底細。同時李月也接受了崔煥租賦不同價的思想,於大曆三年在江南東道推行了分租令,其主要的意思就是不僅按田地的等級劃分田賦,同時也要考慮土地的擁有情況、家庭負擔情況區別對待,這樣一共便將田賦分為四等七十二級。
一、第一等為基本田賦,此為金陵府每年公布的標準,如大曆二年是上田二升、中田一升三合、下田一升。
二、第二等是加成田賦,即在基本田賦的基礎上加成,如每戶超過三十畝的部分加二成、超過五十畝的部分加三成、超過一百畝的部分加五成等等。
三、第三等是減成田賦,如遇災年減三成到全免不等、家中有服役軍人減五成、有三個十四歲以下子女要養的減三成,有四個以上十四歲以下子女要養的減五到八成、妻子有殘疾不能勞動的減五成等等。
四、第四等是免田賦,也就是對一些特殊情況給予全免優待,比如官田佃戶免租賦,孤老無子女供養的免租賦,寡婦且有子女要供養的全免、家中男丁有殘疾不能勞動的全免等等。
從這四種情況一共分出七十二種類別,所以稱為四等七十二級,由各戶提出申請,里正做保後,由縣令批准,而免稅的需刺史批准,最後全部減免的都要匯總報金陵土地專案署備案。
工商業的興起也使得金陵府對田賦的依賴逐漸減少,田賦稅率已減到最低的每畝一升(唐朝畝產量約為一石,一石等於一百升),除大曆元年浙東七州遭遇洪水減產外,以後的年份年年大熟,大曆二年底金陵的米價已經跌到每斗一百文,但與此同時關中由於再遭旱災,長安的米價卻漲到了一千二百文每斗,朝廷緊急向各地求援,為防止大戶囤積投機,金陵府遂將糧食收購暫時列入限制民間貿易的目錄,一石以上的必須由官府統一收購,官府以每斗一百五十文的價格在各縣統一設立收購點,民間一石以下的個人小額買賣則不予限制。為爭取更大的自主權,大曆三年初,李月派糧船運送八十萬斛至長安,長安的米價頓時跌到八百文每斗,擺在眼前的現實利益使得李豫和一班重臣對江南的各種越軌行為緘默起來,再加上李月幫助朝廷解決了田承嗣這個心腹大患,從大曆三年開始朝廷便不再明著反對李月的改革了。
經過數年的改革和平定田承嗣之亂,北方的威脅已滅,江南東道土地改革攻堅的時機已經來臨,大曆三年三月李月不理睬朝廷要他裁軍的旨意,除烈火軍由段秀實率領駐防淮南道外,李月命黑旗軍和虎衛軍分布江南東道十五州,命蔡明德為浙東防禦使率黑旗軍布防越、明、台、婺、衢、歙、處等七州;而虎衛軍由自己親領,布防浙西的潤、常、蘇、湖、宣、信、和、杭等八州,其中命張杰率三千軍駐杭州、南霽雲率三千軍駐蘇州這些曾產生嚴重暴亂的地方。大曆三年五月,限田令的第二步,也是最困難的一步,強行收回豪強權貴的糧田的行動正式拉開了序幕。
第三部 經略江南 卷三 春江水暖鴨先知 第四十一章 策劃
為便於對抗金陵府,魚朝恩便給其子魚令徽謀了山南西道鹽鐵轉運使一職,但其一年中倒有大半年在常州坐鎮,指揮‘承運行’的運作。
這天他從金陵府的內線接到消息,李月開始在各地布兵,魚令徽立刻意識到金陵府將有大的動作,極可能是針對他們在江南的田產。魚令徽立刻通知各地豪強地主及京中的權貴,準備組織壯丁再次與官府對抗,魚令徽知道這次的情況已經和以前不同,為最大減小損失,他決心孤注一擲,用一次血腥的屠殺來警告金陵的李月,再和父親商量後,最後決定地點就選在蘇州長洲縣,那裡一方面是外來移民集中的地方,同時那裡也有濟王李環受封或霸占的近五千頃土地,魚令徽卻得到了其父一個更深遠的考慮,那便是‘承運行’所帶了的商利已遠遠超出了當初的意料,本來只是做掩護的商行卻變成了一個賺大錢的工具,令各投資者們都開始有了貳心,濟王李環是第三大股東,共投錢二十萬貫,高額利潤讓他動搖了與金陵府對抗的初衷,他現在是最積極主張放棄田產換取稅收優惠的推動者,在他的帶動下,太常卿前駙馬都尉姜慶初、兵部侍郎李涵都決定放棄田產,轉而經商,大不了用贖買的錢再在別處買點田來補償罷了,實在不必和李月對抗而自蒙損失。
魚朝恩眼看聯盟要解散,心中不由大恨,他利用江南的限田令組成了這個聯盟,更主要是在為其政治上的考慮,否則他那江南的一點土地何必這樣大費干戈。自從魚令徽的‘紫袍事件’後,魚朝恩明顯感覺到了當今皇帝李豫對自己的不滿,只是忌諱他手握禁軍大權,不敢輕舉妄動,在宦海沉浮多年魚朝恩開始意識到了李豫對自己的威脅,為了保住長久利益,唯一的辦法便是廢李豫、立新帝,當年他準備造成李豫與李系兩敗俱傷,再立錢昭儀之子定王李侗為帝,但卻被李月的殺出壞了計劃。魚朝恩並沒有放棄,為這個目標他已準備多年,朝中已經逐漸形成了一股反對李豫的勢力,主要就以宗室為主,當年李月以血腥鎮壓宗室的負面效果慢慢顯示出來,魚朝恩建立反李月聯盟—‘承運行’的根本目的就是想拉住濟王李環和信王李瑝這兩個老資格的王爺,在最關鍵時為己所用,但魚朝恩深知,李豫之心機和李月的軍力都是令人恐懼的,前車之鑑還歷歷在目,他決不能輕舉妄動、打草驚蛇。他派魚令徽坐鎮江南,就是要成為對付李月最重要的一環:在江南民間建立自己的武裝,拖住李月的兵力。昨日魚朝恩接到宮中密報:尚書左射仆蔣渙前日進宮與皇上商量李月裁軍事宜。但到現在命江南裁軍的旨意還沒有下發,可見李豫心中有了想法,對付割據的軍閥或許是一個考慮,但魚朝恩認為江南李月軍的存在,威脅最大的卻是自己的神策軍。又聯想到前日李環的曖昧態度,魚朝恩思量再三,決定必須要有所動作了,想到這,他立刻吩咐下人道:“準備車駕,去成德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