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頁
這次去南洋的商隊是大明取消海禁後的五支民間商船隊之一,船東並不是一人,而是由五個大商號組成,其中最大的一個商號叫緣福堂,這支商隊中有五艘船是它的,除了這五個商號外,還有六艘官船,官船本身不進行貿易,而是向數百名中小商人出租艙位,收取艙位租金。
茶樓的掌柜姓施,是個五十歲的中年男人,長得膚黑瘦小,不過他的人緣卻很多,幾乎所有的商人他都認識,施掌柜從今天早上四更便起床忙碌,他也知道商船這兩天要到了,這兩天將是他生意興隆的日子。
施掌柜已經勞累了近一個半時辰,著實有些疲憊了,大部分客人已經到了,茶館裡坐滿了人,熱鬧喧闐,幾個夥計正忙碌地添茶端點心,施掌柜偷得片刻閒暇,正坐在櫃檯後打盹,這時,大門外匆匆走進一人,一進門便聲如洪鐘般地喊道:「施掌柜,我的位子還在不在了?」
施掌柜被驚醒,他見來人是做茶葉生意的商人劉原,是他茶樓的老主顧,他連忙站起身拱手笑道:「劉東主怎麼現在才來,很抱歉,位子已經沒有了,不過我可以替你找一個能看見碼頭的位子。」
「今天確實來晚了一點,不過值啊!我搞到了一份四天前的《京報》,上面有重大消息。」
劉原擦了一把滿頭大汗,拉開嗓子對眾人喊道:「你們知道京城最新發生了什麼大事嗎?」
他話音一落,十幾名商人紛紛圍攏上來,這裡離京城較遠,京城最快的報紙也是六七天前的了,這些商人最關心的就是《京報》和《大明新聞快報》,這兩份報紙專門刊登朝廷大事,尤其是夏天以後,各種重大的舉措陸續出台,都是極有利於工商業的發展。
「老劉,是不是燕軍投降了?」一名商人急切地問道,幾個月前,燕王的兩個兒子爆發內戰,在北平和保定府兩地一連打了三場大戰役,死傷十幾萬軍隊,可謂兩敗俱傷,十天的前的報紙刊登,朝廷決定出兵平息河北戰亂,讓許多關心河北局勢的人急切想知道結果。
「老劉,上個月有消息說全國要統一商稅,是不是正式條文出來了?」另一名商人問道。
「都不是!」劉原搖頭得意地笑道:「是朝廷成立了遠征艦隊,準備在明年春天護送五百艘商船赴西方貿易,正在向全國徵集兩千名願意去西方貿易的商人,我們廣東的名額排第一位,有四百五十個名額,各位,發財的機會來了。」
劉原的這個消息就如同炸了窩一樣,茶樓里頓時一片吵嚷之聲,近百人圍著劉原,要搶他手中的報紙,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了『轟!』地一聲炮響,茶樓里霎時間安靜下來,突然有人指著河面大喊:「快看!船隊,船隊回來了。」
眾人涌到窗前,果然在遠方的河面上出現了一排白點,正快速向這邊駛來,他們已經看到了船帆,果然是船隊,茶樓中歡聲雷動,數百名商人爭先恐後地衝出茶樓,向碼頭奔去。
巨大的碼頭上已是人聲鼎沸,幾千名碼頭工人吵吵嚷嚷,等待著船隊進港,一百多名士兵在碼頭上維持著秩序,商人們儘管心急如焚,但是他們都無法靠近自己購入的貨物,按照規定,所有的貨物必須先進稅倉,完稅後才能出倉被貨主領走,當然,絕大部分商人都有夥計或子侄隨貨,從他們那裡可以得到買賣的清單。
在商人們翹首盼望下,船隊緩緩靠岸了,大家忽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去的時候是二十艘大船,回來時卻變成了二十五艘船,多出來五艘,不用是勃泥的商船隊來了,眾人立刻有了興趣,從勃泥國的船上能撈到不少好貨,寶石、香料、名貴木材。
大船開始陸續靠岸卸貨,這時從勃泥國的船上下來幾人,為首男子約六十餘歲,他表情十分激動,下船後竟然跪在地上,向大地叩首,抬起頭時已是滿臉淚水。
「那不是羅南生嗎?」一名商人忽然認出了這個老人,緊接著其他商人也認出了他,對!就是羅南生,當年廣東的第一首富,因被牽連到秦王走私案中而全家逃亡南洋,他居然回來了。
來人正是當年被李維正放走的羅南生,一直就住在勃泥國,他們在勃泥國擁有大片土地,他的弟弟羅北生甚至還是勃泥國的權臣之一,離鄉七年,他得到了大明變天的消息,再也按耐不住思鄉之情,帶著五船貨物返回故鄉了。
「各位鄉親,還認識我嗎?」羅南生走到眾人面前,拱手致意。
商人們紛紛圍住他,七嘴八舌問道:「羅東主,你沒死嗎?當年傳聞你們全家都被倭寇殺死了。」
羅南生萬分感慨,人還是原來的人,大家都還記得他,他高聲道:「沒有被倭寇殺死,當年是迫不得已,遠走他鄉,聽說當年的李千戶主掌了大明,我便回來看一看故鄉。」
眾人紛紛向他詢問南洋的行情,這時主管廣東市舶司的司正陸謙也聞訊趕來,他原來是東莞縣知縣,和羅南生十分熟悉,他老遠便笑道:「羅兄,多年不見,你居然回來了。」
羅南生立刻上前施禮笑道:「陸大人,你也高升了啊!」
「哪裡!哪裡!朝廷去年成立了廣東市舶司,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來管理,布政使曹大人便推薦了我,一切從頭開始,我喜歡做這樣的事情。」
羅南生笑了笑,他連忙把陸謙拉到一旁,低聲問道:「我想進京去見李相國,陸大人能否給我寫一封推薦信?」
茶樓的掌柜姓施,是個五十歲的中年男人,長得膚黑瘦小,不過他的人緣卻很多,幾乎所有的商人他都認識,施掌柜從今天早上四更便起床忙碌,他也知道商船這兩天要到了,這兩天將是他生意興隆的日子。
施掌柜已經勞累了近一個半時辰,著實有些疲憊了,大部分客人已經到了,茶館裡坐滿了人,熱鬧喧闐,幾個夥計正忙碌地添茶端點心,施掌柜偷得片刻閒暇,正坐在櫃檯後打盹,這時,大門外匆匆走進一人,一進門便聲如洪鐘般地喊道:「施掌柜,我的位子還在不在了?」
施掌柜被驚醒,他見來人是做茶葉生意的商人劉原,是他茶樓的老主顧,他連忙站起身拱手笑道:「劉東主怎麼現在才來,很抱歉,位子已經沒有了,不過我可以替你找一個能看見碼頭的位子。」
「今天確實來晚了一點,不過值啊!我搞到了一份四天前的《京報》,上面有重大消息。」
劉原擦了一把滿頭大汗,拉開嗓子對眾人喊道:「你們知道京城最新發生了什麼大事嗎?」
他話音一落,十幾名商人紛紛圍攏上來,這裡離京城較遠,京城最快的報紙也是六七天前的了,這些商人最關心的就是《京報》和《大明新聞快報》,這兩份報紙專門刊登朝廷大事,尤其是夏天以後,各種重大的舉措陸續出台,都是極有利於工商業的發展。
「老劉,是不是燕軍投降了?」一名商人急切地問道,幾個月前,燕王的兩個兒子爆發內戰,在北平和保定府兩地一連打了三場大戰役,死傷十幾萬軍隊,可謂兩敗俱傷,十天的前的報紙刊登,朝廷決定出兵平息河北戰亂,讓許多關心河北局勢的人急切想知道結果。
「老劉,上個月有消息說全國要統一商稅,是不是正式條文出來了?」另一名商人問道。
「都不是!」劉原搖頭得意地笑道:「是朝廷成立了遠征艦隊,準備在明年春天護送五百艘商船赴西方貿易,正在向全國徵集兩千名願意去西方貿易的商人,我們廣東的名額排第一位,有四百五十個名額,各位,發財的機會來了。」
劉原的這個消息就如同炸了窩一樣,茶樓里頓時一片吵嚷之聲,近百人圍著劉原,要搶他手中的報紙,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了『轟!』地一聲炮響,茶樓里霎時間安靜下來,突然有人指著河面大喊:「快看!船隊,船隊回來了。」
眾人涌到窗前,果然在遠方的河面上出現了一排白點,正快速向這邊駛來,他們已經看到了船帆,果然是船隊,茶樓中歡聲雷動,數百名商人爭先恐後地衝出茶樓,向碼頭奔去。
巨大的碼頭上已是人聲鼎沸,幾千名碼頭工人吵吵嚷嚷,等待著船隊進港,一百多名士兵在碼頭上維持著秩序,商人們儘管心急如焚,但是他們都無法靠近自己購入的貨物,按照規定,所有的貨物必須先進稅倉,完稅後才能出倉被貨主領走,當然,絕大部分商人都有夥計或子侄隨貨,從他們那裡可以得到買賣的清單。
在商人們翹首盼望下,船隊緩緩靠岸了,大家忽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去的時候是二十艘大船,回來時卻變成了二十五艘船,多出來五艘,不用是勃泥的商船隊來了,眾人立刻有了興趣,從勃泥國的船上能撈到不少好貨,寶石、香料、名貴木材。
大船開始陸續靠岸卸貨,這時從勃泥國的船上下來幾人,為首男子約六十餘歲,他表情十分激動,下船後竟然跪在地上,向大地叩首,抬起頭時已是滿臉淚水。
「那不是羅南生嗎?」一名商人忽然認出了這個老人,緊接著其他商人也認出了他,對!就是羅南生,當年廣東的第一首富,因被牽連到秦王走私案中而全家逃亡南洋,他居然回來了。
來人正是當年被李維正放走的羅南生,一直就住在勃泥國,他們在勃泥國擁有大片土地,他的弟弟羅北生甚至還是勃泥國的權臣之一,離鄉七年,他得到了大明變天的消息,再也按耐不住思鄉之情,帶著五船貨物返回故鄉了。
「各位鄉親,還認識我嗎?」羅南生走到眾人面前,拱手致意。
商人們紛紛圍住他,七嘴八舌問道:「羅東主,你沒死嗎?當年傳聞你們全家都被倭寇殺死了。」
羅南生萬分感慨,人還是原來的人,大家都還記得他,他高聲道:「沒有被倭寇殺死,當年是迫不得已,遠走他鄉,聽說當年的李千戶主掌了大明,我便回來看一看故鄉。」
眾人紛紛向他詢問南洋的行情,這時主管廣東市舶司的司正陸謙也聞訊趕來,他原來是東莞縣知縣,和羅南生十分熟悉,他老遠便笑道:「羅兄,多年不見,你居然回來了。」
羅南生立刻上前施禮笑道:「陸大人,你也高升了啊!」
「哪裡!哪裡!朝廷去年成立了廣東市舶司,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來管理,布政使曹大人便推薦了我,一切從頭開始,我喜歡做這樣的事情。」
羅南生笑了笑,他連忙把陸謙拉到一旁,低聲問道:「我想進京去見李相國,陸大人能否給我寫一封推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