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頁
十幾名隨從似乎被威力巨大的新式火槍嚇怕了,紛紛把刀扔在地上,舉起了手,騎兵們把他們押走,這時幾名士兵上前將車門打開,從車中拖出一名戴斗笠的男子,他已經暈過去了。
為首軍官一陣仰天大笑,「威名赫赫的道衍法師,想不到你會栽在我的手上!」
抓住了燕王軍師,這可是大功一件,他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飛馬上前,長刀揮出,挑去了這名男子的斗笠,眼前竟是一張老年男子的面孔,頭髮已經花白了,哪裡是什麼和尚,軍官頓時愣住了。
……
在京城南面聚寶門外的長干故里,有一條小街道,叫做珍珠巷,這裡居民不多,周圍是大片農田,珍珠巷的最西端有一座破舊的宅院,也不知道是誰的家產,大門經過風吹雨打,陳舊而斑駁,一天到晚都緊鎖著,很少看見有誰從這座宅子裡進出。
但宅子的後院卻栓著幾匹馬,一間緊靠農田的房間裡,姚廣孝正背著手來回踱步,目光憂慮,他並不是擔心自己的安危,而是他發現李維正似乎已經有所警惕了,本來他準備今天一早將渡江北上,可是從江岸傳來的消息是江面封鎖,不准任何民船渡江,江面是全部都是軍船,已經將整個江面封鎖了。
既然軍船可以肆無忌憚在江面上航行,顯然風高浪急就是無稽之談,姚廣孝立刻意識到了危險將至,但他並不擔心李維正會抓到自己,事實上他昨天會見完王明祿後便離開了徐壽輝府,他知道自己的份量,一旦李維正知道他居然在京城,肯定會掘地三尺來找他,但他並不急著逃走,這個時候藏身於市井反而是最安全,所以他昨天晚上便是住在城外的這座偏僻的舊宅里,根本就不和徐壽輝進行聯繫,甚至徐壽輝和李景隆等人也不知道他是住在這裡,這是一個徒弟家的舊宅,已經五六年沒人住了,而且徒弟的父親就是里長,他也不擔心被人找到。
現在姚廣孝憂慮的不是自己會被抓住,而是這次行動會不會被李維正所利用,成為他進一步深控權力的機會。
坦率地說,姚廣孝是反對這次行動,他認為燕王有點想當然了,燕王認為李維正必然會趁機篡位,但他卻不這樣認為,或許李維正想篡位,但他絕不會是現在動手,他現在掌握朝政時日尚淺,無論是民心支持還是對大明的控制,他都遠遠達不到篡位的程度,以李維正的政治頭腦,他是不會在此刻把自己置於絕路之上。
從他這幾天來京的考察,他更堅信了自己的觀點,這個李維正的手段極為厲害,以恢復唐制為由,一步步架空了朱允炆的權力,如果燕王之計一旦成功,或許燕王可以趁機登基,但最大的得益者卻是李維正,燕王這樣做,從長遠看,將會是一步極大地錯棋。
可燕王偏偏就聽信了那個呂思遠的建議,堅持要走這步棋,這才是姚廣孝最為擔心的,他發現自從呂思遠出現在燕王身邊後,燕王已經和從前不大一樣了,更重於偏鋒陰謀,而輕視正道陽策,漸漸失去了一個帝王應有的博大之氣,這一點在他對待世子的態度上尤為明顯,真正的帝王胸懷,都是會從王朝的長遠發展來進行考慮,甚至連太祖都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洪武后毅然選擇了建文,可以馬上得天下,安能在馬上治之?
燕王從前選擇了寬容仁厚的長在為世子,這是正確的,可自從呂思遠出現後,燕王便越來越傾向於次子高熙,那是一個衝動而愚蠢的武夫,他早就看透了這個人,儘管呂思遠將他假扮得很好,但他的本質卻會時不時表露出來,可燕王卻偏偏看不到,或者是說視而不見,這讓姚廣孝極為憂慮,長此以往,燕王能敵得過李維正嗎?
就在姚廣孝憂慮重重之時,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隨即有人咚咚敲門,顯得非常焦急,姚廣孝一愣,隨即臉色沉了下來,這是什麼人?竟然如此魯莽,他使了個眼色,手下立刻出去了,片刻領進了紀綱的一名手下,他進門便稟報導:「紀大人請軍師火速離開京城,無憂先生已經在江邊被抓住了。」
姚廣孝大吃一驚,儘管他感覺到李維正已經警惕了,但那畢竟只是一種猜測,可現在卻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除了無憂先生被抓,還有什麼情況?」
「回稟軍師,京城中正在大規模地抓捕軍師,各處都貼有圖文懸賞通告,舉報者可得賞銀五千兩,整個京城裡到處都是士兵。」
「那徐大人的府上可有動靜?」姚廣孝急問道。
「沒有,很安靜,沒有一點動靜。」
姚廣孝無力地坐了下來,他明白了,其實他們的陰謀早就被李維正發現了,可是他卻遲遲不動手,既然已經抓到無憂先生,徐壽輝怎麼還可能逃得過,可為什麼李維正卻遲遲不動手?不用說,他也在等,等候宮中傳出消息後再行抓捕,這樣,燕王的責任就擔定了。
想到這,他急忙命這名傳信者道:「你火速回去告訴紀大人,讓他通知徐壽輝和李景隆,命他們立即銷毀和燕王有關的一切往來信件,快去!」
他話音剛落,坐在窗口的一名手下突然驚叫起來,「明軍!明軍來了。」
姚廣孝和幾人一起撲向窗口,眼前的情形把他們驚呆了,只見田野上密密麻麻都是明軍,張弓搭箭,手中端著火銃、拿著長刀,足足有數千人,形成了一個大圓,正向這邊慢慢合攏。
為首軍官一陣仰天大笑,「威名赫赫的道衍法師,想不到你會栽在我的手上!」
抓住了燕王軍師,這可是大功一件,他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飛馬上前,長刀揮出,挑去了這名男子的斗笠,眼前竟是一張老年男子的面孔,頭髮已經花白了,哪裡是什麼和尚,軍官頓時愣住了。
……
在京城南面聚寶門外的長干故里,有一條小街道,叫做珍珠巷,這裡居民不多,周圍是大片農田,珍珠巷的最西端有一座破舊的宅院,也不知道是誰的家產,大門經過風吹雨打,陳舊而斑駁,一天到晚都緊鎖著,很少看見有誰從這座宅子裡進出。
但宅子的後院卻栓著幾匹馬,一間緊靠農田的房間裡,姚廣孝正背著手來回踱步,目光憂慮,他並不是擔心自己的安危,而是他發現李維正似乎已經有所警惕了,本來他準備今天一早將渡江北上,可是從江岸傳來的消息是江面封鎖,不准任何民船渡江,江面是全部都是軍船,已經將整個江面封鎖了。
既然軍船可以肆無忌憚在江面上航行,顯然風高浪急就是無稽之談,姚廣孝立刻意識到了危險將至,但他並不擔心李維正會抓到自己,事實上他昨天會見完王明祿後便離開了徐壽輝府,他知道自己的份量,一旦李維正知道他居然在京城,肯定會掘地三尺來找他,但他並不急著逃走,這個時候藏身於市井反而是最安全,所以他昨天晚上便是住在城外的這座偏僻的舊宅里,根本就不和徐壽輝進行聯繫,甚至徐壽輝和李景隆等人也不知道他是住在這裡,這是一個徒弟家的舊宅,已經五六年沒人住了,而且徒弟的父親就是里長,他也不擔心被人找到。
現在姚廣孝憂慮的不是自己會被抓住,而是這次行動會不會被李維正所利用,成為他進一步深控權力的機會。
坦率地說,姚廣孝是反對這次行動,他認為燕王有點想當然了,燕王認為李維正必然會趁機篡位,但他卻不這樣認為,或許李維正想篡位,但他絕不會是現在動手,他現在掌握朝政時日尚淺,無論是民心支持還是對大明的控制,他都遠遠達不到篡位的程度,以李維正的政治頭腦,他是不會在此刻把自己置於絕路之上。
從他這幾天來京的考察,他更堅信了自己的觀點,這個李維正的手段極為厲害,以恢復唐制為由,一步步架空了朱允炆的權力,如果燕王之計一旦成功,或許燕王可以趁機登基,但最大的得益者卻是李維正,燕王這樣做,從長遠看,將會是一步極大地錯棋。
可燕王偏偏就聽信了那個呂思遠的建議,堅持要走這步棋,這才是姚廣孝最為擔心的,他發現自從呂思遠出現在燕王身邊後,燕王已經和從前不大一樣了,更重於偏鋒陰謀,而輕視正道陽策,漸漸失去了一個帝王應有的博大之氣,這一點在他對待世子的態度上尤為明顯,真正的帝王胸懷,都是會從王朝的長遠發展來進行考慮,甚至連太祖都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洪武后毅然選擇了建文,可以馬上得天下,安能在馬上治之?
燕王從前選擇了寬容仁厚的長在為世子,這是正確的,可自從呂思遠出現後,燕王便越來越傾向於次子高熙,那是一個衝動而愚蠢的武夫,他早就看透了這個人,儘管呂思遠將他假扮得很好,但他的本質卻會時不時表露出來,可燕王卻偏偏看不到,或者是說視而不見,這讓姚廣孝極為憂慮,長此以往,燕王能敵得過李維正嗎?
就在姚廣孝憂慮重重之時,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隨即有人咚咚敲門,顯得非常焦急,姚廣孝一愣,隨即臉色沉了下來,這是什麼人?竟然如此魯莽,他使了個眼色,手下立刻出去了,片刻領進了紀綱的一名手下,他進門便稟報導:「紀大人請軍師火速離開京城,無憂先生已經在江邊被抓住了。」
姚廣孝大吃一驚,儘管他感覺到李維正已經警惕了,但那畢竟只是一種猜測,可現在卻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除了無憂先生被抓,還有什麼情況?」
「回稟軍師,京城中正在大規模地抓捕軍師,各處都貼有圖文懸賞通告,舉報者可得賞銀五千兩,整個京城裡到處都是士兵。」
「那徐大人的府上可有動靜?」姚廣孝急問道。
「沒有,很安靜,沒有一點動靜。」
姚廣孝無力地坐了下來,他明白了,其實他們的陰謀早就被李維正發現了,可是他卻遲遲不動手,既然已經抓到無憂先生,徐壽輝怎麼還可能逃得過,可為什麼李維正卻遲遲不動手?不用說,他也在等,等候宮中傳出消息後再行抓捕,這樣,燕王的責任就擔定了。
想到這,他急忙命這名傳信者道:「你火速回去告訴紀大人,讓他通知徐壽輝和李景隆,命他們立即銷毀和燕王有關的一切往來信件,快去!」
他話音剛落,坐在窗口的一名手下突然驚叫起來,「明軍!明軍來了。」
姚廣孝和幾人一起撲向窗口,眼前的情形把他們驚呆了,只見田野上密密麻麻都是明軍,張弓搭箭,手中端著火銃、拿著長刀,足足有數千人,形成了一個大圓,正向這邊慢慢合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