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頁
燕王朱棣依舊是一身金盔金甲,他站在山崗上,目光陰鷲地注視著前方,夜色太黑了,他看不見敵軍的情況,但他可以感覺到獵物已經進網了,他的獵物就是兩人,一個是險些要了他命的大將平安,另一個就是指揮出色的副將何福,只要把這兩個人除去,朝廷六十萬大軍就是一隻拔去了爪牙的病虎,可以任他宰殺。
『三聲炮響!』朱棣喃喃地念了兩句,他看了看天色,回頭問道:「現在什麼時辰了?」
「回稟殿下,現在二更了。」
二更了,李景隆的大軍從常理上也應該到了,他立刻命道:「可以發炮了!」
片刻,山崗上傳來了三聲沉悶炮響,在寂靜的黑暗中傳得格外遙遠,十里外皆可聽聞,頓時喊殺聲震天,一支鋪天蓋地的軍隊從正面向燕軍大營殺來,火光映照成一片海洋。
……
何福剛要派人去探望情況,忽然三聲沉悶的炮聲傳來,隨即喊殺聲震天,隱隱可見南方有無邊無際的火光向燕軍大營撲來,何福大喜,他翻身上馬,戰劍一揮,厲聲喊道:「大明兒郎們,為皇上、為朝廷盡忠的時刻到了,殺進大營!活捉燕王。」
「殺!」
一萬鐵騎如一把犀利的鋼刀,向燕軍大營撲殺而去。
「弟兄們,殺燕王者,賞銀萬兩,殺呀!」
大營另一邊,大將平安儼如霹靂般的吼聲在夜色中迴蕩,同樣也是一萬騎兵,雷霆萬鈞地向燕軍大營奔騰而去。
……
山崗上,朱棣露出了一絲殘酷的笑意,他冷冷道:「取何福、平安人頭者,官升三級,賞黃金萬兩,活捉二人者,賞金翻倍!」
五萬騎兵如一片黑色的海洋,在沉寂後突然迸出了沖天殺氣,密集的馬蹄聲敲打著地面,仿佛大地也為之顫抖,他們揮刀衝鋒,殺氣席捲了沉沉的夜幕。
……
河間府,遼東軍海邊的大營內,幾騎斥候快馬加鞭,風馳電掣般向大營衝來。
帥帳內,李維正坐在沙盤前沉思不語,幾名幕僚正在小聲地討論著霸州大戰的可能結果,燕軍四十萬,朝廷大軍六十萬,第一天的戰鬥情況他們剛剛知道了,兩軍戰平,而且他們也從斥候的情報中知道了戰鬥的細節,由於燕軍步兵和騎兵間的配合滯慢,使燕軍被大將平安率軍一切為二,最後導致燕山鐵騎的高機動性沒有能發揮出來,最終朝廷軍略略占了上風。
可以說這場戰役中,一是副將何福的指揮策略非常正確,不惜代價困住了燕軍騎兵,其次就是大將平安勇烈非常,正是他犀利的衝鋒,將燕軍的步兵和騎兵成功地割開了。
但眾人卻在討論最後出現的戲劇性一幕,主帥李景隆竟在眾目睽睽下放走了燕王,讓所有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這時,邵聞達走到李維正身邊低聲道:「大人,屬下覺得李景隆臨陣放走燕王,恐怕是另有用意。」
李維正點點頭道:「我也在想此事,先生說說你的看法。」
「屬下覺得問題極可能就出在那個燕王的臥底細作韓千嬌身上,大人想想看,和一個燕王的細作同床共眠這麼久,那個女人僅僅是收集情報這麼簡單嗎?她會吹什麼樣的枕邊風,肯定會勸說李景隆要給自己留條後路,而且屬下仔細看過李景隆的調查檔案,在記錄中,李景隆對任何一個女人的興趣都不會超過五天,而唯獨這個韓千嬌一直跟在他身邊,由此可見這個女人對他的重要,既然如此,這個韓千嬌對他的勸說也不會沒有效果,所以我敢斷言,李景隆臨陣放走燕王,一定是他對燕王的示好,只不過是借了皇上的聖旨罷了。」
李維正低聲嘆了口氣道:「你說得有道理,我也感覺李景隆是個兩面三刀之人,既想成為朱允炆的中流砥柱,可又要給自己留條後路,他這樣腳踏兩條船,肯定會被燕王利用,我看這六十萬朝廷大軍凶多吉少了。」
「那大人準備怎麼辦?」
李維正沒有說話,他目光注視著京城,良久,他才對邵聞達道:「目前駐紮在京城附近的軍隊還有八萬餘人,另外揚州一帶還有七萬人駐軍,這十五萬人就是朝廷最後的屏障了,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一旦這次李景隆大敗,朱允炆肯定會從湖廣調兵回防,那樣,藍玉壓力減輕,他豈能不利用這個機會進軍湖廣,所以我考慮要搶在藍玉的前面進軍湖廣。」
邵聞達一陣驚喜,「大人終於決定介入大明內戰了嗎?」
李維正緩緩點了點頭道:「我一直在等待時機,這次李景隆若兵敗,我至少能收攏到二十餘萬朝廷潰軍,我的軍隊就會達到六十餘萬,可以給朝廷略略展示一下實力了。」
說到這裡,李維正又用長木桿指著湖廣笑道:「再者湖廣是大明富庶之地,我得此地,進可防禦藍玉坐大,減輕漢中張翼的壓力,退,至少可以給大明保存一點實力。」
就在這時,大帳外傳來了軍士的稟報聲,「大人,河北最新戰況到。」
「進來!」
一名斥候百戶大步走進營帳,半跪行一禮,遞上一份情報導:「大人,燕王詐退,引朝廷大軍追擊,何福和平安夜襲燕軍大營中計,何福戰死,大將平安殺出一條血路,去向不明。」
「那李景隆的主力大軍呢?」
「回稟大人,何福和平安各引一萬騎兵夜襲燕軍大營,當時李景隆主力尚在百里之外。」
『三聲炮響!』朱棣喃喃地念了兩句,他看了看天色,回頭問道:「現在什麼時辰了?」
「回稟殿下,現在二更了。」
二更了,李景隆的大軍從常理上也應該到了,他立刻命道:「可以發炮了!」
片刻,山崗上傳來了三聲沉悶炮響,在寂靜的黑暗中傳得格外遙遠,十里外皆可聽聞,頓時喊殺聲震天,一支鋪天蓋地的軍隊從正面向燕軍大營殺來,火光映照成一片海洋。
……
何福剛要派人去探望情況,忽然三聲沉悶的炮聲傳來,隨即喊殺聲震天,隱隱可見南方有無邊無際的火光向燕軍大營撲來,何福大喜,他翻身上馬,戰劍一揮,厲聲喊道:「大明兒郎們,為皇上、為朝廷盡忠的時刻到了,殺進大營!活捉燕王。」
「殺!」
一萬鐵騎如一把犀利的鋼刀,向燕軍大營撲殺而去。
「弟兄們,殺燕王者,賞銀萬兩,殺呀!」
大營另一邊,大將平安儼如霹靂般的吼聲在夜色中迴蕩,同樣也是一萬騎兵,雷霆萬鈞地向燕軍大營奔騰而去。
……
山崗上,朱棣露出了一絲殘酷的笑意,他冷冷道:「取何福、平安人頭者,官升三級,賞黃金萬兩,活捉二人者,賞金翻倍!」
五萬騎兵如一片黑色的海洋,在沉寂後突然迸出了沖天殺氣,密集的馬蹄聲敲打著地面,仿佛大地也為之顫抖,他們揮刀衝鋒,殺氣席捲了沉沉的夜幕。
……
河間府,遼東軍海邊的大營內,幾騎斥候快馬加鞭,風馳電掣般向大營衝來。
帥帳內,李維正坐在沙盤前沉思不語,幾名幕僚正在小聲地討論著霸州大戰的可能結果,燕軍四十萬,朝廷大軍六十萬,第一天的戰鬥情況他們剛剛知道了,兩軍戰平,而且他們也從斥候的情報中知道了戰鬥的細節,由於燕軍步兵和騎兵間的配合滯慢,使燕軍被大將平安率軍一切為二,最後導致燕山鐵騎的高機動性沒有能發揮出來,最終朝廷軍略略占了上風。
可以說這場戰役中,一是副將何福的指揮策略非常正確,不惜代價困住了燕軍騎兵,其次就是大將平安勇烈非常,正是他犀利的衝鋒,將燕軍的步兵和騎兵成功地割開了。
但眾人卻在討論最後出現的戲劇性一幕,主帥李景隆竟在眾目睽睽下放走了燕王,讓所有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這時,邵聞達走到李維正身邊低聲道:「大人,屬下覺得李景隆臨陣放走燕王,恐怕是另有用意。」
李維正點點頭道:「我也在想此事,先生說說你的看法。」
「屬下覺得問題極可能就出在那個燕王的臥底細作韓千嬌身上,大人想想看,和一個燕王的細作同床共眠這麼久,那個女人僅僅是收集情報這麼簡單嗎?她會吹什麼樣的枕邊風,肯定會勸說李景隆要給自己留條後路,而且屬下仔細看過李景隆的調查檔案,在記錄中,李景隆對任何一個女人的興趣都不會超過五天,而唯獨這個韓千嬌一直跟在他身邊,由此可見這個女人對他的重要,既然如此,這個韓千嬌對他的勸說也不會沒有效果,所以我敢斷言,李景隆臨陣放走燕王,一定是他對燕王的示好,只不過是借了皇上的聖旨罷了。」
李維正低聲嘆了口氣道:「你說得有道理,我也感覺李景隆是個兩面三刀之人,既想成為朱允炆的中流砥柱,可又要給自己留條後路,他這樣腳踏兩條船,肯定會被燕王利用,我看這六十萬朝廷大軍凶多吉少了。」
「那大人準備怎麼辦?」
李維正沒有說話,他目光注視著京城,良久,他才對邵聞達道:「目前駐紮在京城附近的軍隊還有八萬餘人,另外揚州一帶還有七萬人駐軍,這十五萬人就是朝廷最後的屏障了,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一旦這次李景隆大敗,朱允炆肯定會從湖廣調兵回防,那樣,藍玉壓力減輕,他豈能不利用這個機會進軍湖廣,所以我考慮要搶在藍玉的前面進軍湖廣。」
邵聞達一陣驚喜,「大人終於決定介入大明內戰了嗎?」
李維正緩緩點了點頭道:「我一直在等待時機,這次李景隆若兵敗,我至少能收攏到二十餘萬朝廷潰軍,我的軍隊就會達到六十餘萬,可以給朝廷略略展示一下實力了。」
說到這裡,李維正又用長木桿指著湖廣笑道:「再者湖廣是大明富庶之地,我得此地,進可防禦藍玉坐大,減輕漢中張翼的壓力,退,至少可以給大明保存一點實力。」
就在這時,大帳外傳來了軍士的稟報聲,「大人,河北最新戰況到。」
「進來!」
一名斥候百戶大步走進營帳,半跪行一禮,遞上一份情報導:「大人,燕王詐退,引朝廷大軍追擊,何福和平安夜襲燕軍大營中計,何福戰死,大將平安殺出一條血路,去向不明。」
「那李景隆的主力大軍呢?」
「回稟大人,何福和平安各引一萬騎兵夜襲燕軍大營,當時李景隆主力尚在百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