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就這樣吧,整理成文件之後,以邸報的形式下發全國,皇帝蓋個印,這事情就算是過了。大家別鬧騰了,偃旗息鼓吧,別把這貨給惹毛咯。朱慈烺的想法很好,朝廷大臣也挺配合的。妥協的結果出來之後,除了個別老頑固還在鬧,沒太大的動靜了。京師里唯一不爽這個事情的,就是朱媺娖了。陳燮去江南,她不能跟著去了。兒子必須留在京師的,這是誰都無法改變的事情。鄭妥娘和柳如是倒是高高興興的收拾行囊,準備回江南。

  最終這個事情在朝會上討論的時候,陳燮往前一站,大臣們都沒啥太大的動靜。順利的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下來,陳燮又提了一個建議,南直隸太大了,不好管理,乾脆一點以長江為界,劃分為江南、江北二省,取消所謂的南直隸。現在是和平時期,亂七八糟的巡撫都撤掉,每個省設一個巡撫就行了。至於南京留都,繼續保留就是。南京的六部,也可以取消了,大明現在到處都缺官員,南京六部的官員可以有地方發揮了。

  南京六部,一直就是個閒置機構,手裡沒權,品級再高都沒用。

  朱慈烺故伎從演,再次以邸報的形式發往全國討論,這一討論就出問題了,江北不干啊。哦,好地方都歸了江南了,合著江北就該窮啊?不行,就算是要分開,也不能江南作為一個省來用。這事情吵的很厲害,從地方吵到京師。最後還是御前會議來決定。

  始作俑者陳燮在內閣會議上很乾脆的建議,既然不能按照長江為線,那兩個省都有江南江北好了。嗯嗯,就分別叫江蘇和安徽好了。怎麼劃分?簡單,陳老爺直接拿出地圖來,在上面畫線。這個事情的關鍵,還是南京六部,很自然的六部不會鬧騰,都閒的快發霉了,誰願意呆在南京六部誰呆著。

  為了義務教育的順利進行,陳燮搞出這麼一個巨大的動靜,也是蠻拼的。

  第六百七十三章 選擇題

  朝廷內外為了南直隸劃分的事情都吵翻天了,始作俑者陳燮卻悄悄的離開了京師。坦白講,京師的一切陳燮都不喜歡,這裡透著一股濃濃的陳腐氣息。

  南直隸一分為二,這就是兩個省,多出來的一個省那就是多出來一批省級官員和位置,大明官場都在為了這些位置爭奪。至於最終怎麼分,大家還在吵,誰要說不分,那肯定是公敵。離開京師的這一天,陳燮還加了一把話,讓顧繼坤上了一道奏摺,既然南直隸要分,湖廣也該分才對。一個省過大,管理起來就難。尤其是在推行新政的階段,更需要提高效率。

  好嘛,南直隸還沒分掉,又來個湖廣,這就是湖南湖北了,繼續鬧騰吧。

  陳燮走了,朝廷里繼續在鬧,當然站出來鬧的都是一些品級低的官員,真正的大佬,那是在後面商議,排排坐分果果,妥協嘛。唯一的共識就是,江南那一片就別惦記了。

  跟著陳燮一道南下的,還有陳燮的幕僚團隊。這一次南下,他們都是兜里裝著告身文書的,南下上任。夏允彝在陳燮的運作下,拿到了一個華亭縣令的職務,接替楊龍友。徐孚遠也是個縣令,不過是在蘇州府。陳燮還帶著兩份文書,一個是阮大鋮的江蘇布政司,一個是楊龍友的松江知府。至於江南巡撫,也就是今後的江蘇巡撫的人選。暫時陳燮還沒想好,這個要看看再說了。反正現在分省的事情還沒有定論,看看有沒有夠分量的官員來投靠吧。

  再下江南。陳燮先到的天津,出席津榆鐵路的通車儀式。為了慶祝鐵路的通車,鐵路公司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儀式,在遼東修鐵路和在關內修鐵路完全是兩個概念。遼東是陳燮打下來的地盤,目前還是半軍管的狀態,可以隨便折騰。關內就不一樣了,不是想怎麼地就能怎麼地的。鐵路的通車。意味著朝廷上下接受了這麼一個新生事物。

  儘管現在的蒸汽機車還超級醜陋,載重也有限。但是當汽笛長鳴,緩緩出戰,奔馳在鐵路上的時候,一個時代不可阻擋的來臨了。這東西的好處。只要是個人都能看的到。就算朝廷內有老頑固要反對,也無法改變鐵路存在的事實。到時候都不用陳燮出手,皇帝和內閣就得收拾反對者。尤其是朱慈烺,他可是和陳燮說好了,修一條鐵路連接京津,陳燮出錢出力出運營,朝廷就管收稅,朱慈烺還有一成的乾股在內。而且這個例子,今後就成慣例了。只要是陳燮修的鐵路,想在哪修朱慈烺都支持,唯一的要求就是一成的乾股。朱家的皇帝都是財迷。這個是沒法改變的本性。

  朝廷不反對,因為有稅收,遼東鐵路的稅收,每年二十萬銀圓,半年一次,從來不少。然後就隨便你修了。反正也攔不住。遼東鐵路的建設,對於陳燮來說。最愛的收穫就是一支強大的工程團隊。現在還不具備修鋼鐵橋的能力,但是已經熟練的掌握了混凝土澆築橋墩的技術,在這個時代一般的河流進本夠用了。長江大橋是不要想了,沒有一百年以上的積澱,這個事情就不要去提。

  湯若望這個歐洲鬼子越來越大明化了,一口流利的南京官話,看著遠去的列車,激動的對陳燮道:“陳大人,最遲還有一個月,我們的新式的車頭就能試車了。”

  陳燮對這些技術人員的態度速來很好,聽他這麼說立刻問:“具體的數據有麼?”

  湯若望道:“理論上新的機車功率比現在的要大兩倍多,甚至能達到三倍。要達到大人的要求,還有很多路要走,關鍵還是技術人員的積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