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詔獄裡的舉人沒受太大的罪,就是被虱子咬了一些包包。一幫人在獄中,一開始還是很激昂,進詔獄啊,這可是人生的一個閃光點了。大明的文臣就是這麼奇怪,罵過皇帝,進過詔獄,博了廷杖,都是人望的一部分。這幾點在成化朝,簡直到了巔峰。

  崇禎朝的話,這個情況稍稍好一點,沒那麼誇張了。正在憧憬建新第一詔獄的美名時,外面的消息不斷的傳了進來。舉人嘛,坐監牢也是有特殊待遇的,能見見外面的人什麼的。很快就有些同鄉來看望,賄賂一下獄卒,送點酒菜進來之類的事情很正常。一幫舉人坐監獄,在稻草堆上喝酒,一個比一個慷慨激昂,一個比一個從容赴死。眼花耳熱後,什麼都不在話下。互相吹捧都是初級水準了,都在無限拔高自己。

  預想中的御史言官掀起的滔天巨浪沒出現,平靜的京師如同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這一下大家都慌了神了,抗旨的罪名可是很要命的。趕上陳燮人在天津,來回折騰了好些天,詔獄不是酒店不是賓館的,在裡面睡幾天稻草,很快就清醒了。決定命運的時候到了,一群舉人在獄中獲悉陳燮回京,加快了托人打探消息的速度,這不是好玩的,恩科在即啊。

  混到舉人本身就很難了,誰不想金榜題名?現在可能會失去這個機會的時候,大家豈有不慌之理?真的以為他們就是什么正義的化身?無畏的鬥士?這麼想就錯了,他們是有所圖的!就是所謂的人望了!現在人望沒看見,似乎連科舉都要斷送了,換誰不慌?

  明朝的讀書人,或許是有正人,更多的則是一群逐利者。這就跟微博上的營銷號是一個路數,發微博拿錢,這裡是鬧事博名聲。形式不一樣,本質是一樣的。

  在錦衣衛的放縱下,消息再次進入了詔獄內,現場一片死寂。十幾個人關一起,大家沒了最初幾天的精神頭,也沒了自我吹噓的那股子勁。都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之中,最終消息是花了五十個銀圓從獄卒手裡買來的。得到這個消息後,所有人都有逃過一劫的感受。

  但是,接下來的事情該怎麼做呢?大家都不言語了。當初去攔車罵娘,是誰挑的頭,不是說好有事自己一個人承擔的麼?現在怎麼就要聯名了?這時候吧,大家的眼神都不對了。

  程飛倒是光棍的很,看看一干同仁似乎都在猶豫,站起來拱手道:“出去之後,在下一個人前往陳府,登門道歉賠罪,請求陳閣部允許,由在下一個人登報導歉,絕不連累大家。”那個被打的舉人劉魁,眼睛裡閃動著異樣,看著程飛覺得很不真實。都是一個縣的人,誰不知道誰啊。這貨忽悠別的舉人還行,想忽悠我?你要能這麼大義凜然的,當是就不是我出去攔車了,應該是你去攔車,我來組織人救你。

  “事情因在下而起,自然是在下去登門道歉,絕不連累同仁。”劉魁很快就想明白了,這貨不是去登門道歉的,這是去投獻的。呵呵,你以為就你一個人想明白了麼?站起來的劉魁,義正詞嚴,慷慨依舊。程飛看他一眼,似笑非笑,很快就鏗鏘有力道:“好,你我兄弟就一起去,好兄弟,一輩子。”說著兩人握緊雙手,感動的其他人都在流淚,感人啊,太感人了,將來這一幕,一定要記下來告訴後人啊。在某某年某某刻,祖先是蹲過詔獄的,多麼的高大上啊,更高大上的是看見了大明文人鐵骨錚錚的一幕。

  兩位鐵骨錚錚的好漢,放出來之後,先去洗澡,虱子藥用了n多,皮膚都搓下一層來,才算是勉強洗乾淨,坐監獄的衣服自然是要丟掉的,換了一身乾淨的衣服,心裡琢磨著,該怎麼寫拜帖。外頭人自然是一個都不見,閉門尋思,怎麼才能搔到陳閣部的癢處。

  第六百六十四章 根本原因

  “聽說了麼?天津碼頭又靠了一批海船,成船的銀子和金子拉回來,還有不少天竺貨色。”早晨起來,內閣坐班,楊廷麟習慣性的往盧象升的辦事房內跑,手裡捧著個茶壺,邁著八字步,養氣的功夫越發的了得,一派從容。

  “怎麼?你也動了海貿的心思?”盧象升很忙的,新軍自先帝之時開始操辦,至今基本成軍,他現在得制定一個計劃,一步一步的把全國的軍事制度都仿新軍的模式改了。這會正在忙著寫字,“設新軍於要隘,各地設城管,安置舊軍。”寫完這個,這才抬頭說話。

  “我能動什麼心思,只是感慨這些年變化太大,先帝彌留之際,思華一聲令下,遼東大軍雲集山海關,偏師入南京。何等之霸道,再看看他在南洋打開的好大局面,你我雖為閣臣,卻沒法跟他去比。如今這京師,哪家不在跑海貿,就以昨日之事而言,放在以前,御史們還不得瘋咯似得彈劾?”楊廷麟一番話,盧象升心裡多少有點說不準的怪滋味。陳燮這個人吧,一直就沒看懂過,他腦子裡一堆的奇思怪想,膽子還大。在一般的文臣心目中,這就是活曹操,王莽再世。可是你看他做的那些事情,誰能否認當是大明風雨飄搖之際,不是陳燮出手,挽狂瀾於既倒呢?誰能否認,陳燮是大明的第一能臣呢?誰敢說他是奸臣?偏偏;盧象升的骨子裡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陳燮做的這些事情吧,給大明帶來的走向似乎有點危險。

  “如果放在過去,國家動亂十餘年,整個北地都打爛了,這樣的局面之下。本該休養生息,輕徭薄役,不興兵戈。陳思華有點反其道而行之的意思,可是見了鬼了,大明就這麼一天一天的好起來了。如今國庫充裕,各地安定。工商興旺,勛貴大臣們在南洋和印度掙的銀子海了。”盧象升覺得自己的腦子不夠用了,苦笑的搖搖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