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六百二十九章 未來的保證

  結果自然是規模越來越大,京師還有其他的報紙,也都攙和進來了。各路文人和官員,都往報紙投稿,發表自己的見解,各陳利弊,說什麼的都有。反正就是很熱鬧,而且這個熱鬧還不是以前那種要死要活的,大家有點力氣,都在之前的爭吵中消耗的差不多了。

  整整吵了三個月,這個事情才算是塵埃落定,最終一份朱由檢發布的旨意,邸報全國,新的科舉制度出台了。年齡紅線,朱由檢絕不讓步,新的職位,新的機構,這個是吏部搶去利益。怎麼說呢,吏部在這裡面,爭取到了一個權力,就是這個新增加的官員呢,必須得到吏部的認可,然後你才算正式的官員。這個是很麻煩的事情,但是吏部表示我們不怕麻煩。

  省、府一級,也爭取到了自己的利益,就是這個考核舉人上任的權利。以前舉人做官,有機會就能做,現在不行了,你得要經過巡撫、三司、各府主官的考核。不然你想做八品官,做夢吧你。吏部也不慫,誰來都得拿到吏部的上任文書。當然了,八九品的官員,不用到京師去報導,只要在家等吏部的通知就行了。這裡面呢,就涉及到一個問題了,各地的主官,跟吏部的關係如何的問題。而且吏部還不能白站這位置,你得派人去各省蹲著。這個外派的職務,很快就成了搶手貨了。

  陳燮的行程比起以前。少了許多的顛簸之苦。到了山海關,這裡就有火車了。雖然火車站看上去還有點簡陋,火車看上也很醜陋。比起騎馬的顛簸,真是天差地別了。大明的工匠真是太牛逼了,陳燮帶來的車廂,各種掛鉤技術,直接山寨,毫無壓力。

  掛上一節車廂,火車吭哧吭哧的往瀋陽去。這叫一個慢啊。但是你還別說慢,這已經很快了。什麼扳道錯車。什麼指示燈之類的,全是上人工。鐵路沿途,都有專人檢查鐵軌,負責扳道。還有各種事情都自己琢磨出一套規矩來,而且行之有效。所以說,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多數時候,沒有辦不成的事情,只有你想不想辦的問題。

  這一路火車每到一個車站,陳燮都要下來作秀,與當地的官員“親切交談”。現在這個火車吧,絕對是慢車。走個十幾里估計就是一個站。陳燮這個專列,算是特殊情況,一般的小站不停。縣城一級的大站才停一下。

  這一次旅行,最大的收穫就是看見了整個遼東的變化,昔日荒無人煙的戰場,如今處處是集體農莊。而且整個遼東,沿著一個堅定的方向,不緊不慢的擴張。親自趕到山海關迎接的常時仁。一路上說的最多的就是,他的集體農莊到哪了。

  提起這些事情。常時仁頗為自豪。陳燮乾脆丟給他一個任務,你啊,趕緊的辦一件事情,什麼事情呢?在草原上推廣綿羊。這玩意比中國土生的羊的好處多不少,首先他產羊毛比較多,其次是不啃食草根。草原上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的發展,很大的程度就是因為羊的問題,這東西他啃食的不止是艹啊,草根都不放過。

  現在陳燮跟他們說什麼環境保護,可定是扯淡,所以就換個角度,告訴大家這個羊好,肉好吃,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羊毛產的多啊。羊毛多了,大家的收入就高了。這個綿羊呢,陳燮已經跟歐洲各國達成了引進的協議。現在的草原上,養羊才是主流,養馬的人都少了。但是,陳燮還是要求常時仁,馬還是要養的。騎兵這玩意,在未來還是主流啊。而且別的馬還不行,就得是蒙古馬。不然在大漠這個惡劣的環境下,別的馬看這挺威風的,實際上能發揮的餘地真心有限。歐洲的高頭大馬,衝刺沒問題,玩遠征之類的就得抓瞎。頓河馬不錯,不過現在沒條件引進,還得想別的法子,引進之後搞雜交,看看能不能培育出合適的戰馬。

  這些都是後話,現在的重點就是綿羊。這會大明將來最大的敵人俄羅斯,還沒有出現所謂的彼得大帝呢。歐洲壓路機還早著呢,彼得大帝這貨,1672年才出生。等到他出生,並且當上沙皇,陳燮的魔爪早就過了貝爾加湖了。

  現在的遼東,陳燮執行的就是一個新的戰略,主要不是靠戰爭來解決問題了。逃往北方的各族,只要認同是大明的一部分,接受大明的冊封,就不在以戰爭來解決問題。進入熱兵器時代,沒工業的國家你玩個蛋蛋。

  車到瀋陽,陳燮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就往鞍山去,這地方有一個陳燮期待已久的東西。

  在一個山窩裡,有一片建築,一條鐵路從山窩裡眼神出來,火車拐過一個山腳,眼前豁然開朗。一個巨大的院子,圈起了一大片建築。這地方到底有多大,沒人去算過。圍牆這玩意,是防備野獸的。平時這地方,很少有外人來,住在這裡的人,都是從山東來的。

  一個三十來歲的男子,領著一群人,站在大院子門口,看著火車緩緩停下,男子上前拱手道:“卑職蘇烈,恭迎閣部大人巡視化工基地。”

  陳燮看看這個蘇烈,他屬於土生土長的化學家。真實情況下,陳燮沒有交給他多少化學知識,就是一些很簡單的化學教材,當他在登州的學校展示出這方面的才能後,得以進入圖書館的高層,查閱更多的資料。然後他就能帶著一群人,自己去實驗,在實驗室里弄出了硫酸,真是一個牛逼的人物。雖然現在還存在產量上的局限,但是已經能實現少量生產了。你要說什麼化學方程式,這裡的多數工匠都不懂,但是每一個工藝細節,都有嚴格的記錄,最終出台一套最大限度做好安全的生產程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