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到這裡,朱由檢的美貌一揚,眼神里閃動異彩。陳燮看看努力做出沉穩狀態的太子朱慈烺,心裡暗暗的覺得有趣。孩子就是孩子,這時候看著很沉穩,眼神的閃爍出賣了他的心情。陳燮笑著繼續道:“兩個事情,其實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殿下需要士紳集團幫助治理整個國家,同時也需要為這個國家的普通百姓的生存現狀考慮。如何把握好這個度,就看殿下個人對這個國家的利益方向的把握了。”

  這個時候朱由檢突然插了一句話:“愛卿,這些年的民變,按照你的說法,是天災,也是人禍。”陳燮點點頭道:“回陛下,人禍才是最主要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河南旱災、蝗災,官府賑濟無力,百姓無食,只能鋌而走險。表面上看起來是朝廷沒銀子賑濟,更深的層面,還要看見大明現今存在嚴重的土地兼併的問題。普通的百姓,不但要交田賦,還要擔負徭役。而大量的土地兼併,反過來導致田賦的減少。這就是臣說的士紳挖大明國家的牆角。這些人平時不用擔負徭役和稅賦,到頭來天災,百姓無食,他們不會主動拿出一粒糧食賑濟百姓。”

  朱由檢連連點頭,深以為然,陳燮繼續道:“請陛下注意一個問題,一旦出現天災,大臣們首先不會說什麼士紳主動救濟的話,而是會往君主失德的方向去解釋。如果臣沒有讀史,很可能也就信了他們話。歷朝歷代的賢明君主在位期間,就沒有發生天災了麼?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宋仁宗等等,哪個在位期間天災少了?天災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禍。大明的民變,天災不過是個誘因,人禍才是事態不可控制的主要原因。”

  說到這,陳燮轉頭對朱慈烺道:“今天講的這兩個事情,不是要殿下站在群臣的對立面,而是要殿下記住,如何把握對待臣子的度。而這個度的標準,就是百姓要有一口飯吃。洪武年間,人口五千九百萬,當今人口近兩萬萬,而土地兼併已經積重難返,人口增加和土地恆定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怎麼讓百姓吃上飯?單純的朝廷救濟不可取,這就是臣往遼東移民的主要原因。臣不單單要往遼東移民,將來還要往南洋移民。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國家有足夠的財力,打造一支強大的軍隊,用於對外的擴張,為百姓奪取生存的空間,為大明王朝打下萬世的基業。還有一點,移民不過是權宜之計,在如何讓老百姓吃飯的問題上,國家還要主動的引導百姓,在提高糧食單產的問題上做文章 。要鼓勵農學的進步和發展,鼓勵引進外來高產的種子。這個世界很大,泰西的海船已經開到了大明做買賣。很多地方現在還屬於荒蠻地帶,大明現在不取,將來必然會遭到報應。還有一個,那就是大海,殿下應該鼓勵百姓投入大海之中,向大海索取食物和資源。臣這裡只是說一個大概,將來我們還可以慢慢的說。”

  第五百二十章 有那麼一天

  陳燮說話淺白,朱由檢和朱慈烺都能聽的明白。道理這個東西,越是簡單越有說服力,雲山霧罩的那叫忽悠人。對付別人,陳燮可以忽悠,對付這對父子,忽悠一次可以,次數多了肯定要出問題。說的不好聽一點,明末的這些文臣,不都在忽悠皇帝麼?其中最作死的代表,就是袁崇煥了,五年平遼,聊慰聖心,他還真敢忽悠。

  相比之下,朱由檢一對比,結論就出來了。陳燮在他面前,從來都是一個“誠”字。陳燮說大明現在的主要問題是財政問題,說出來之後就去做,然後就有成果。說平遼,還是去做,三兩下就真的平了。說剿賊,還是一桿子掃過去,又剿成了。同樣是臣子,怕的就是對比。正是因為有事實為依據,朱由檢對陳燮的話才比較上心。這些話,說是給太子上課,何嘗不是說給朱由檢聽的呢?

  作為皇帝,朱由檢很自然的會把陳燮的話和現實聯繫起來,平遼、剿賊、開海、移民、開徵商稅,這些事情組合在一起,一個清晰的脈絡出來了。國家因為這些事情,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沒有外患,沉重的遼餉省下來了。流賊被攆到西南,對京師的威脅可以忽略了,基本上成不了氣候。不像以前,老在中原幾個省轉悠,那真是要人老命。

  有時候想想也是,自己是如何的勤政,但是結果並不好。陳燮這傢伙吃喝玩樂什麼都不耽誤,事情照樣辦的漂漂亮亮的。偏偏還不願意留在京師入閣,別的官員求之不得的事情啊。陳燮要入閣。肯定是大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首輔了。

  君臣相得,才有了大明從極為混亂之中走上穩定的局面。真不易了,這期間發生了多少事情,朱由檢自襯對陳燮的信心也確實動搖過,最終還是選擇了相信陳燮。得到的回報也非常豐厚。有點走神的朱由檢搖搖頭,甩掉一些雜念。

  陳燮不想說了,朱由檢沒有放過他的意思,開口道:“愛卿,再往深里說說,既然說了。就別藏著掖著。”看看朱由檢殷切的眼神,陳燮心裡頗為不忍,兩鬢都有白髮了,這個皇帝當的不易啊。據說難得有笑臉的時候,今天倒是一直在笑。棉花糖.

  “人的欲望是沒有至今的。有一口吃的,就會想吃肉,吃了肉又要喝酒。國家也是一個道理,社會穩定了,就得求發展,不能固步自封一成不變。因為人心是一直在變的,隨著周邊的環境變化而發生變化。就以本朝來說吧,開國之初。人口少,百姓有地可種,很快就能恢復元氣。吃飯的矛盾就不明顯。但是隨著人口增加,土地兼併日趨嚴重,被掩蓋的矛盾出現了。為什麼這些年國勢如此之弱?外不能禦敵,內不能安民。就是因為國家政策的一層不變導致的結果。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來的政策,肯定是不會達到想要的結果。所以,陛下一定要實時的了解國家的大致情況。這樣才可以找到主要矛盾,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就拿稅賦來說吧。開國之初,單純的田賦足以國用。所以是國家收入的支柱。商稅呢?開國之初幾乎沒有什麼商業,低稅有利於商業的恢復和發展。這就是太祖的高明之處了,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制定國家政策來滿足國家穩定的條件。”陳燮說到這裡,朱由檢有點被撓到癢處的感覺,一直以來他都是以朱元璋為榜樣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