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句話,讓朱由檢冷靜下來了。歷代聖君,無不是刻薄寡恩之輩,朱由檢也是以聖君來要求自己的。想到戚繼光,心裡便猶豫了。首倡給陳燮封爵的候徇,見狀只能心裡暗暗嘆息一聲。功高不賞,這可不是什麼好事,一次兩次就算了,次次如此,要出大事情的。

  看到朱由檢的目光過來,候徇苦笑著鞠躬拱手:“陛下,戶部沒銀子,京官欠薪都沒發。”說這話的時候,候徇心說還指著登州的稅賦發京官的俸祿呢。

  “既然如此,那就照舊吧,在現有官職之上,給陳燮再升一級便是。”朱由檢只能這麼對付了,按說武將打勝仗,上銀子是最常見的手段,這不是朝廷沒銀子麼?武將封爵,你得有老李那個本事,把文官餵飽咯,都替你說話才行。陳燮不是這樣,文臣都反對,這事很難辦。這一,朱由檢心裡很清楚,同時他放心陳燮離開,也是因為這一。文武勾結,才是最可怕的。

  第三百五十八章 宣傳隊、播種機

  加強政治教育,統一思想,樹立登州營仁義之師的光輝形象。這是登州營西進的工作重點。為了順利完成這個工作重點,直屬登州總兵侍從室的執法處、生活指導處的任務最重。這兩個部門,基本都是年輕人,自天啟七年開始,陳氏洗腦大法培養出來的知識青年。

  “這一次西進,我們的工作重點就是要讓百姓都知道,登州營是一支仁義之師。通過你們的宣傳印象,讓士兵們都明白,當兵打仗不僅僅是為了勝利,而是要為了天下百姓都能吃上飯,過上安穩的好日子。為了這個崇高的目標,登州營上下必須團結一致奮鬥終身。”

  大道理講再說都沒用,還是淺顯易懂的好。這一點陳燮很明白,圍繞著吃飯過好日子這個核心,自然能衍生出無數行為準則。配合登州營的軍紀,讓士兵明白軍紀為什麼會這麼要求大家。

  西進之前的準備工作很多,後勤補給無法指望各地政府,被流賊洗了一遍又一遍的河南大部,湖廣北部,就地解決給養問題就是個笑話。動輒幾十里的無人區,你有銀子都花不出去。所以,登州營上下都有清醒的認識。

  後勤處直接從流民中招募民夫三千餘人,從浦口上岸的糧食,一車一車的運走。還是在浦口,卸下糧食的船隻,裝上流民沿江而下。各地官府惹不起登州營,也不願意搭理登州營。全都袖手旁觀。聯合商號和大發錢莊潛藏的實力。再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長江上千帆相竟,糧食、物資,不斷的運到浦口,接走人口。短短半個月的時間,五萬流民帶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上船奔向未知的陌生世界。

  登州營不緊不慢休整三日之後才開始西進。對此盧象升一言不發,也沒人敢說什麼不是。再挑剔的文官。也不敢再這個時候去招惹登州營。就算想出名想到發瘋的文官,也不敢在這個時候碰登州營。很簡單,被嚇壞了。長江上的船隻,能夠輕鬆的把軍隊運過長江,然後……。戰無不勝的登州營,輕鬆碾壓形同虛設的各地駐軍的一幕,很容易想到。

  盧象升是個眼睛裡不容沙子的主,他都捏著鼻子忍了陳燮,何況別人?為啥?實力!盧象升根本就無法想像。一旦他對陳燮下手失敗的後果是什麼。豁不出去!

  要不怎麼說文化人成不了大事呢,歷史上造反成功的草根兩大代表,劉邦和朱元璋,都不是讀書人的出身。一個是地痞流氓,一個是叫花子。

  陳燮率部南下廬州,滁州過來的乙字營在這裡等著。帶來了大批的輜重。數千民夫,繳獲的大量牲口和車馬。匯合之後,乙字營留下半數人馬在廬州,主力往西慢慢的走。在廬州留下的一半人馬,設了一個後勤中轉站。

  設置後勤中轉站這個事情,沒人能挑理。地方上是不會提供錢糧的,只能靠登州營自己來。這就是登州營的待遇,天下文官都一個招數。《明報》每一期都在提這個事情,就是沒有任何改變。換成一般的隊伍,估計早撂挑子不幹了。但是登州營就不,偏要迎難而上。

  大軍出征,騎兵開路,後續的兩個甲字營護著輜重緩緩往西,走不算太快,每天六十里。倒不是陳燮謹慎,實在是沒法走的更快了。不帶輜重能走的快,帶了輜重就只能慢慢走。道路情況太差了,一點法子都沒有。

  沿途遭遇的流民,登州營都是先喊話,我們是登州營的,是來幫助百姓的。願意順從的流民,每人發一斤裝的小袋炒麵,告訴他們往廬州去,那裡有登州營的收容所。

  進入河南,登州營一路無戰事。基本上就是在武裝遊行,沒法子,名氣太大了。流賊聽到登州營來了,沒有不撒丫子跑路的。登州營走到哪,都會受到“歡迎”。地方上的官員不出面,讓地方上的縉紳出面去勞軍。對於地方官員來說,任何明軍過境都不受歡迎,但是又只能捏著鼻子去“歡迎”。這都是被之前的各路明軍搞怕了,流賊過境是一趟,官兵過境又是一趟,倒霉的全是地方上。

  登州營到了商城就是這個待遇,這一路都是山區,行軍困難,走的叫一個辛苦。山區裡的小城市,看見大股軍隊出現,全城上下嚇的魂不附體,城門緊閉。登州營派出信使,然後在城外紮營,軍紀好的一塌糊塗。半信半疑的地方官員,派出幾個士紳來,牽著牲口和糧食來勞軍。回去之後就開始大肆吹捧登州營的軍紀如何,真正的秋毫無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