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燮看完之後,安靜的思索一番,收起了信。放回盒子,再打開一封崔新的信盒子。

  崔新的信寫的很簡略,張嘉善親自回蘇北,主持購入鹽鹼地的事情。蘇州工廠的選址定了下來,相關人手具已到位。一個冬天下來,估計就能把廠房建好,然後就是人員的培訓等等事情,預計明年冬天。可正式投入生產。信中重點提了一下,張家鐵鋪的規模不小,月產生鐵三萬斤。足夠新廠所需之用。同樣在信封里還夾著一個信封,拿起一看是一筆娟秀的字體,毛筆字寫的很正,陳燮肯定是不如人家的。

  信是葉纖雲寫來的,“思華先生在上,見字如晤。……。”信的內容也很簡單。都是工作上的事情,現在她負責的就是人手和土地的問題。一切都很順利。她的預計比崔新樂觀一些,認為最慢明年秋天。就可以開廠織布。最後提一個要求,張家可否進一些美洲貨,開闢各地的商業渠道,為將來做準備。這就是扯淡了,張家自身本就有商業渠道,不然絲綢賣給誰?山東、蘇北、直隸,甚至山西,都是張家的傳統市場。你當我不知道呢。

  準備看第三封信的時候,馬車已經停了下來,別院的門口站著下人們。陳燮先下車,當著眾人的面,伸手扶應娘下車。這就是典型的做給別人看的,應娘自然歡喜不已。這事情不怕不會傳出去,只要陳燮的恩寵在身,登州城內她就能橫著走。

  回到後院,陳燮拆開來自京師的信盒子,莫泰來信很正式,口稱東翁。這個定位就很明確了,一個落第秀才,在京師混的風生水起,靠的不僅僅是能力,還有捨得花銀子的東翁。

  莫泰先不提錢莊的事情,而是就周延儒最近的情況談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一句話,陳燮比較認同。“帝心猶在,恐不易撼。然首輔一再任用私人,排除異己,上下怨憤日重。再生波瀾,群起而攻之可預。”

  這話的意思,就是周延儒的執政風格帶來的後果了,東林出身的周延儒,素來不能接受不同意見。但凡有人逆其意,必除之而後快。這一點,看看梁廷棟的事情就知道了。用一句大白話來說,他的仇家太多了。陳燮很清楚,關鍵還是一個更厲害的傢伙在潛水,看著他自己往坑裡跳,時刻準備搬起石頭落井下石。如果不出意外,明年中,後金下旅順,流賊過黃河,這兩個事情湊一起,就夠周延儒下野了。

  真心話,陳燮巴不得他早點滾蛋。雖然溫體仁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相比之下,溫體仁那邊現在更容易拉上關係而已。一旦他做了首輔,必然需要來自外面的力量聲援,眼下沒有比陳燮更靠譜的外在力量了。可惜的是,周延儒也好,溫體仁也罷,都不是陳燮打算依附的對象。大明的路該怎麼走,陳燮現在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關於大發錢莊京師分號的準備事宜,莫泰建議最好來一個身份比較重的人物壓陣,這樣較為穩妥一些。京師分號最大的壓力,不是來自其他,而是來自官場。大明官場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干正事的人多,整天惦記著搞這個搞那個。等他上了台,繼續不干正事,好像他只要持身正,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了。貌似這類人,往往都尼瑪持身不正,不然哪來的錢過日子?

  官場上的事情太複雜,首輔人人想當,等你坐上這個位置,才知道屁股下面是多少火爐。即便如此,每一個官員都希望坐上那個位置,就算是明知屁股會給烤熟了也不放棄機會。

  放下信,陳燮做出了第一個決定,趁著自己在登州的機會,讓劉慶去京師,他畢竟是官員,沒有朝廷的命令,不得擅自離開登州。去南京,好歹有個坐監的說法。也只能是劉慶去了,別人無法讓陳燮放心。

  收起這封信,陳燮打開柳如是的信。說實話,《明報》的事情交給一個小姑娘去做,真是太難為她了。這個事情做的有點不地道,好在別人不會這麼想就是了。畢竟《明報》是一個新鮮事物,走的又是新奇的路子,開始的時候別人還當著是好玩呢。

  面對柳如是的一手行書,陳燮再次深感羞愧。心中柳如是先感激陳燮一番,讓她有一個機會做一點有實際意義的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樣,為了生活在煙花地掙扎。只有真的站在這個位置上,她才有機會去看這個國家面臨的一切。通過官場的關係,柳如是能看見所有的邸報,一一驗證了陳燮跟她說的那些道理。事實勝於雄辯!

  柳如是現在面臨一個難題,就是作為一版的編輯,顧繼坤這個傢伙,喜歡選送一些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空談的稿子交上來。罵政府誰不會,不會罵政府,在明朝的文人圈子裡就別想混下去。問題是,指出問題誰都會,明朝的很多問題都是明白的。關鍵是解決辦法的問題。

  為此,柳如是多次跟顧繼坤和歸莊興講,選稿子,一定要選一些帶有處理問題意見的稿子。結果顧繼坤頂了一句:親君子,遠小人,一切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天下事,在他們的眼睛裡就這麼簡單,真的是這麼簡單麼?在這個問題,柳如是與他們爭辯了幾次,鬧的很不愉快。最後還是柳如是顧全大局,做出了一些讓步,發了一兩篇稿子。

  陳燮在腦子裡琢磨了一番,很快就給柳如是回信,大致意思就是,一定要堅持擇稿的原則。就是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哪怕這個辦法不是個好辦法,但必須是一個有可操作性的東西。泛泛而談,指點江山,除了賣嘴什麼內容都沒有的文字,一律不讓步。這封信的這一段內容,要給顧繼坤看。並且陳燮還告誡顧繼坤“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何為知?知道其中道理和知道該怎麼去做,才叫知。通過行動去驗證知的正確性,這才叫行。有知有行,才叫知行合一。只知道提問題,不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不叫知。”接著還很不客氣的表示,“如擇稿規則不能順君之意,大可去休。”言下之意,規則是我定的,你不能接受,自可走人。最後陳燮對柳如是道:如無合適的稿子,大可以摘抄邸報,不求評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