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第四季 夢天品終結戰爭 二、雞鳴狗盜
戰國是一個社會巨變的時代,權力制衡已成為普遍的法則,雖然分封制還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大多只是榮譽稱號而已,真正世襲的封君只有孟嘗君和安陵君(魏襄王的弟弟,魏國改革最早,排外思想不比當今的上海弱)二人。封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歷史的發展,純粹的君主制不見得比貴族制要好,只要是人就會犯錯誤,這個人是集權者君主那國家就要跟著他倒霉幾十年,除非他掛掉。而貴族制則不同,至少在某種意義上說多了一層保障,縱然權臣專權也專不到寡頭的地步,不可能齊國就剩孟嘗君一個貴族在執政,只不過他的影響力最大罷了!同樣西歐封建邦國雖然紛爭不斷,但貴族制約下國家發展卻比較快。真正結束貴族和君主二元制衡的是現代精英政治,只有在現代公民社會裡草根才能制約政府公職人員濫用權力,如果所有的國家都奉行寡頭政治,儘管可以避免權臣出現,但那才是貨真價實的人間煉獄。
雖然孟嘗君夥同韓魏伐楚沒有為齊國撈到多少實際利益,但伐楚不是孟嘗君一個人說了算的,好比圍魏救趙不是孫臏一個人拍板的。楚國對秦國來說屢戰屢敗,但在東部拓土卻屢戰屢勝,極大影響了齊國的國家安全。再者是楚懷王先宣布和齊國斷交的,齊國也必須教訓一下楚國了。孟嘗君伐楚在外交和軍事上都是非常成功的,不能把五國攻齊的黑鍋讓權臣一個人來背,而把軍事上的勝利歸為齊湣王的英明領導。縱橫家蘇秦的話雖然聽起來鏗鏘有力,但不能當成史實來讀,這不是科學的治史方法,好比我不能把自己文章寫不好的責任歸結到孩子身上去,齊湣王必須為齊國命運承擔主要領導責任,這兄弟倆放到當今日本政壇早下野多年了!
孟嘗君雖然入秦為相,但齊秦兩國是不可能長期交好的,不是趙武靈王有多厲害,而是國際社會都反對這件事。秦惠王時代,韓魏還能在連橫中找到喘息的時間。到了秦昭王時代,秦國主攻方向瞄準韓魏,就是給秦王當馬仔都沒機會了,所以韓趙兩國自然而然倒向了齊國。孟嘗君合縱韓魏兩國大舉攻秦三年,終於打破函谷關,秦昭王割地求和,秦國的氣焰才沒那麼囂張。雖然這幾年趙宋兩國和秦國連橫,但都是為了利用大國矛盾撈實惠(趙滅中山,宋滅滕伐薛吞淮北地),沒給秦國任何實質性幫助,充其量也就多個狐假虎威的跟班。函谷關以前一直是戰略要地,漢末曹操為了遏制關西軍團設置了潼關後就變成旅遊景點了!
齊國攻伐秦楚,雖然短期來看是戰功赫赫,但無形中卻虛弱了齊國,贊助了韓魏,成就了趙宋,趙武靈王死後秦國馬上換掉了樓緩,用魏冉為相,齊國也驅逐了親魏的周最和孟嘗君,派親秦的呂禮為相。齊秦交好只不過是大國劃分勢力範圍的短期妥協,因為秦國想攻略韓魏,而齊國想吞併宋國。看來齊國人到底是霸主風範,要麼不干,要干就干大的,前番想滅燕,此次又謀劃吞宋(有五千乘國防力量),不像秦國人那麼務實,一步步蠶食,不過歷史證明想一口吃成胖子是不可能的。
伊闕大戰是秦將白起的成名戰,斬首二十四萬,可以說是戰國時代的絞肉機,僅次於坑殺四十萬人的長平之戰,接著白起和司馬錯利用戰爭攻勢迫使韓魏割讓六百里土地。另外補充一點,長平之戰也是白起的戰果,據百度詞條統計,白起在其指揮戰役中總共屠殺六國軍隊一百六十五萬,號稱“人屠”,是中華五千年最癲狂的戰爭魔王。公孫衍合縱的時代,小國尚能自保,現在沒有齊楚大國撐腰了,韓魏健兒的鮮血灑滿了黃河兩岸,可能河水都染紅了!凡是正常人殺人都找不到任何快感,反正我連殺雞都覺得太血腥了,同樣白起也如此,因為國家制度就是這樣,你不想法多殺人手下的兄弟都會跟著你倒霉,司馬遷縱然在寫戰爭魔王白起時也傾注了人文關懷,認為殘暴不是戰爭機器白起和規則制定人商鞅的責任,好比現代人不可能把戰爭的責任算到原子彈和愛因斯坦頭上,畢竟戰爭的首要責任人是那些險惡的政治家。同樣,竟然有政協委員提議關閉網吧的,簡直滑天下之大稽,為了防止兇器作案,我們乾脆和元朝一樣執行禁刀令得了,每棟樓發一把菜刀用,這麼來說每家吃飯時間都不一樣,上班時間也得適當調整了!人家美國憲法規定公民可以擁有槍枝自由也沒見有多少人持槍犯罪啊,我們碰到一個管制刀具都嚇得屁滾尿流了,我大舅哥旅遊時覺得好玩買了一把藏刀就被沒收了,我覺得應該審查下沒有犯罪記錄就還給他得了,發現就沒收有點過頭了!
法家大師韓非認為封君不得“藉城市”和“臣士卒”,孟嘗君國內忽悠上級,引進人才,在國際上拉幫結派,所以賺到了“臣士卒”的本錢,父子兩代經營使封地薛邑成為僅次於臨淄的大都市。最看不上孟嘗君的是拗相公王安石,以致影響了後人對孟嘗君的準確判斷。一個人有很多才能,會學雞叫狗吠只能證明人家對生活觀察比較入微,並不妨礙治國大才的展示啊!詩仙李白的大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要是沒有給楊貴妃的幾首馬屁詩他可能早就餓死路邊了!寫文章也是如此,無論你才高八斗九斗還是一升,沒有取悅迎合大眾的技巧手法同樣會像我一樣失敗的。孟嘗君雖然專權,但說來說去也就是個打工仔,何況對外戰爭這麼重大的事情,在分封體制下搞不成“一言堂”的,你不能把攻秦楚的功勞都算在領導齊湣王頭上,而讓孟嘗君一個人成為國家和名教的罪人,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永不翻身。
戰國是一個社會巨變的時代,權力制衡已成為普遍的法則,雖然分封制還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大多只是榮譽稱號而已,真正世襲的封君只有孟嘗君和安陵君(魏襄王的弟弟,魏國改革最早,排外思想不比當今的上海弱)二人。封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歷史的發展,純粹的君主制不見得比貴族制要好,只要是人就會犯錯誤,這個人是集權者君主那國家就要跟著他倒霉幾十年,除非他掛掉。而貴族制則不同,至少在某種意義上說多了一層保障,縱然權臣專權也專不到寡頭的地步,不可能齊國就剩孟嘗君一個貴族在執政,只不過他的影響力最大罷了!同樣西歐封建邦國雖然紛爭不斷,但貴族制約下國家發展卻比較快。真正結束貴族和君主二元制衡的是現代精英政治,只有在現代公民社會裡草根才能制約政府公職人員濫用權力,如果所有的國家都奉行寡頭政治,儘管可以避免權臣出現,但那才是貨真價實的人間煉獄。
雖然孟嘗君夥同韓魏伐楚沒有為齊國撈到多少實際利益,但伐楚不是孟嘗君一個人說了算的,好比圍魏救趙不是孫臏一個人拍板的。楚國對秦國來說屢戰屢敗,但在東部拓土卻屢戰屢勝,極大影響了齊國的國家安全。再者是楚懷王先宣布和齊國斷交的,齊國也必須教訓一下楚國了。孟嘗君伐楚在外交和軍事上都是非常成功的,不能把五國攻齊的黑鍋讓權臣一個人來背,而把軍事上的勝利歸為齊湣王的英明領導。縱橫家蘇秦的話雖然聽起來鏗鏘有力,但不能當成史實來讀,這不是科學的治史方法,好比我不能把自己文章寫不好的責任歸結到孩子身上去,齊湣王必須為齊國命運承擔主要領導責任,這兄弟倆放到當今日本政壇早下野多年了!
孟嘗君雖然入秦為相,但齊秦兩國是不可能長期交好的,不是趙武靈王有多厲害,而是國際社會都反對這件事。秦惠王時代,韓魏還能在連橫中找到喘息的時間。到了秦昭王時代,秦國主攻方向瞄準韓魏,就是給秦王當馬仔都沒機會了,所以韓趙兩國自然而然倒向了齊國。孟嘗君合縱韓魏兩國大舉攻秦三年,終於打破函谷關,秦昭王割地求和,秦國的氣焰才沒那麼囂張。雖然這幾年趙宋兩國和秦國連橫,但都是為了利用大國矛盾撈實惠(趙滅中山,宋滅滕伐薛吞淮北地),沒給秦國任何實質性幫助,充其量也就多個狐假虎威的跟班。函谷關以前一直是戰略要地,漢末曹操為了遏制關西軍團設置了潼關後就變成旅遊景點了!
齊國攻伐秦楚,雖然短期來看是戰功赫赫,但無形中卻虛弱了齊國,贊助了韓魏,成就了趙宋,趙武靈王死後秦國馬上換掉了樓緩,用魏冉為相,齊國也驅逐了親魏的周最和孟嘗君,派親秦的呂禮為相。齊秦交好只不過是大國劃分勢力範圍的短期妥協,因為秦國想攻略韓魏,而齊國想吞併宋國。看來齊國人到底是霸主風範,要麼不干,要干就干大的,前番想滅燕,此次又謀劃吞宋(有五千乘國防力量),不像秦國人那麼務實,一步步蠶食,不過歷史證明想一口吃成胖子是不可能的。
伊闕大戰是秦將白起的成名戰,斬首二十四萬,可以說是戰國時代的絞肉機,僅次於坑殺四十萬人的長平之戰,接著白起和司馬錯利用戰爭攻勢迫使韓魏割讓六百里土地。另外補充一點,長平之戰也是白起的戰果,據百度詞條統計,白起在其指揮戰役中總共屠殺六國軍隊一百六十五萬,號稱“人屠”,是中華五千年最癲狂的戰爭魔王。公孫衍合縱的時代,小國尚能自保,現在沒有齊楚大國撐腰了,韓魏健兒的鮮血灑滿了黃河兩岸,可能河水都染紅了!凡是正常人殺人都找不到任何快感,反正我連殺雞都覺得太血腥了,同樣白起也如此,因為國家制度就是這樣,你不想法多殺人手下的兄弟都會跟著你倒霉,司馬遷縱然在寫戰爭魔王白起時也傾注了人文關懷,認為殘暴不是戰爭機器白起和規則制定人商鞅的責任,好比現代人不可能把戰爭的責任算到原子彈和愛因斯坦頭上,畢竟戰爭的首要責任人是那些險惡的政治家。同樣,竟然有政協委員提議關閉網吧的,簡直滑天下之大稽,為了防止兇器作案,我們乾脆和元朝一樣執行禁刀令得了,每棟樓發一把菜刀用,這麼來說每家吃飯時間都不一樣,上班時間也得適當調整了!人家美國憲法規定公民可以擁有槍枝自由也沒見有多少人持槍犯罪啊,我們碰到一個管制刀具都嚇得屁滾尿流了,我大舅哥旅遊時覺得好玩買了一把藏刀就被沒收了,我覺得應該審查下沒有犯罪記錄就還給他得了,發現就沒收有點過頭了!
法家大師韓非認為封君不得“藉城市”和“臣士卒”,孟嘗君國內忽悠上級,引進人才,在國際上拉幫結派,所以賺到了“臣士卒”的本錢,父子兩代經營使封地薛邑成為僅次於臨淄的大都市。最看不上孟嘗君的是拗相公王安石,以致影響了後人對孟嘗君的準確判斷。一個人有很多才能,會學雞叫狗吠只能證明人家對生活觀察比較入微,並不妨礙治國大才的展示啊!詩仙李白的大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要是沒有給楊貴妃的幾首馬屁詩他可能早就餓死路邊了!寫文章也是如此,無論你才高八斗九斗還是一升,沒有取悅迎合大眾的技巧手法同樣會像我一樣失敗的。孟嘗君雖然專權,但說來說去也就是個打工仔,何況對外戰爭這麼重大的事情,在分封體制下搞不成“一言堂”的,你不能把攻秦楚的功勞都算在領導齊湣王頭上,而讓孟嘗君一個人成為國家和名教的罪人,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永不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