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不,那是我第一次寫小說,在這裡也是寫寫停停。”巴金說:“後來因為出了點意外,我就把沒寫完的小說擱起來。直到8月巴黎各報上發表了消息,知道我敬愛的那個魚販子,也就是《滅亡》序里說的那個“先生”,他和同伴都被燒死在波士頓查爾斯頓監獄裡,我才又從破書堆里翻出了那個練習簿,繼續去寫《滅亡》的十七,十八兩章,以後又連續寫了第五,第六,第十,十一,十二共五章。可是,小說還是沒有寫完。不久,我就被一些經濟學占去了時間,我要用全副精神去讀克魯泡特金的著作,尤其是《倫理學的起源及發展》,我開始翻譯它,為了翻譯我又不得不讀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諸人的著作。我甚至讀熟了《聖經》。這時候,我已經不去注意那部沒寫完的小說了。……”

  布朗維爾——記憶中的街道(4)

  雨中的小街靜極了,巴金髮現在如麻的雨幕中,間或有幾個行人經過。他好象又回到了青年時代,好在後來隨行的法國友人,仍然在到處尋找巴金說的旅館。儘管巴金幾次主張回去,可是法國友人卻一定要讓巴金滿意為止。最後,天色暗了下來,終於在法中友協工作人員雷諾的指引下,找到了當地的老住戶,才找到了巴金從前住過的旅館舊址。原來,當年巴金下榻的旅館,就在布朗維爾街的另一端。巴金在眾人簇擁下來那早已改建的舊樓前面,他總算看到了那幢灰褐色的小樓。巴金爬上木樓梯,他發現當年住的房間還在,小窗也仍然洞開著,只是房間裡再也找不到他從前寫作時的溫馨與寂靜了。

  “時光過得真快啊!”細雨沙沙,小街岑寂。巴金佇立在布朗維爾大街上,望著那有幾分陌生的樓宇,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感嘆。他意識到自己在中國的52年春秋,就與面前這條古老破舊的小街一樣,都在悄悄地發生著意想不到的變化。

  “處女作”誕生地(1)

  巴黎之夜。

  美麗的塞納河水在入夜後發出嘩啦啦的輕響。巴金住在賓館裡無法安眠,這次前來法國訪問,巴金的日程安排得非常緊湊。在短短十幾天的訪問中,他參加了巴黎第三、第七和第八大學中文系的學生座談會。讓老人感動的是,那些外國留學生不僅對他的《家》和《寒夜》十分稔熟,而且還讀過他解放後在中國寫的數百篇文章,特別對他當年在朝鮮戰場寫的小說和散文,以及“文革“後他發表在香港《大公報》上的隨筆,也大都耳熟能詳。為了更多地接觸法國讀者,巴金和他的代表團還來到了蒙馬特爾附近的皇后街,這裡有一家名叫弗納克的中國書店,他在這裡第一次和法國讀者們面對面地對話。讓巴金心裡高興的是,當法國讀者向他詢問最滿意的一篇小說是什麼時,老人竟然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最喜歡的小說是《楊林同志》!”頓時,法國學生們都對他報以熱烈的掌聲。誰也沒有想到以一部《家》名噪海外的巴金,居然會把一篇在外國人眼中十分普通的短篇小說,當成了自己的榮耀。巴金自己心裡清楚,他確實非常喜歡《楊林同志》。這是因為當他想起這篇字數不多、但卻凝聚許多心血的小說,與那些犧牲在朝鮮戰場的無名英雄緊密連繫在一起的時候,他和心就有一種莫名的激動。

  夜深了,巴金忽然翻開隨身帶到巴黎的一本《巴金自傳》。他從書中發現了《談《新生》及其它》一章,這讓他想起下午去過的那條小街。他決定在法國尋找自己寫作的起點,布朗維爾街只是起點,他還要繼續尋找下去,只有重溫自己年輕時的經歷,才會更激發老人的寫作熱情。巴金戴上了眼鏡,書中的句子便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一九二八年八月初我在法國沙多-吉里城郵局寄出《滅亡》的原稿以後,有一個短時期我完全忘記了寫小說的事情。當時我和兩個中國朋友在本地中學裡過暑假。我已經在這裡住了一年了。那個學哲學的安徽朋友比我來得早。另一個朋友是山西人,以前在這個學校里念過法文,後來在巴黎一家玻璃燈罩工廠作繪圖的工作,因為神經衰弱,到這裡來休養幾個星期。整個學校冷清清的,人都走了,只剩下看門人和他的妻子。老夫婦早已過了六十,可是身體健康。假期中守門人的妻子還為我們準備每日的三餐。我們在傳達室里吃得愉快。那對整天勞動的夫婦是非常和善的人,他們待我們十分親切,就像待親人一樣。從巴黎來的山西朋友不曾見到我的小說。學哲學的朋友卻是《滅亡》的第一個讀者。我最初在故事裡用了一個不適當的字眼‘幽會’,還是接受了安徽朋友的意見才改成‘約會’的。一年來他一直在我隔壁的房間裡朗讀中國古詩,陸游的《劍南詩稿》經常在他的手邊。

  我和他都住在大飯廳的樓上,我住的是一個較大的房間。山西朋友則住在學監宿舍旁邊的閣樓上。學校前面有一個大院子。後面也有一大塊空地,種了不少的苦栗樹,籬笆外面有一條小路通到河邊。整個學校里大概只有我們五個人。校長全家到別處去了。總學監住在這個小城裡,每隔七八天到學校里來看看。我們對他沒有好感。他就是我的短篇小說《獅子》里的總學監。那個中學便是我住了一年的沙城中學。我初期的好幾個短篇像《洛貝爾先生》等等都是以這個可愛的又安靜又樸素的法國小城作背景。這裡的人和這裡的生活,我返國後多年回想起來,還有如在眼前的感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