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筆下流淌出無數優美文字的時候,巴金的頭腦里便會融入電影似的境界中。

  他眼前好象出現了電影中的鏡頭。那是他一生中絕無僅有的現實生活題材的電影,1964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英雄兒女》。

  硝煙滾滾唱英雄,

  四面青山側耳聽,

  晴天響雷敲金鼓,

  大海揚波作和聲。

  人民英雄驅虎豹,

  捨生忘死為革命。

  ……

  老人耳畔仿佛又響起那熟悉的旋律。這支熟悉的歌曲,巴金永遠也不會忘記,即便在他受到“專政審查”的黑暗歲月里,即便他一人離開了上海的家,前往奉賢五七幹校參加田間勞動的日子,巴金只要在思想困苦的時候,就會一人偷偷地哼唱這支曲子。不知為什麼從來不喜歡歌舞彈唱的巴金,只要他在心裡哼唱這支曲子,心中所有的鬱悶、苦楚和悵惘,都會隨著歌曲而消逝無餘。

  巴金很感激長春電影製片廠。他一生中許多著作曾經搬上銀幕,特別是成名作《家》,不但被搬上過銀幕,也搬上過話劇舞台。然而,巴金心裡最喜歡的電影,無疑就是這部根據他小說改而編成的故事片。這當然與巴金在朝鮮生活的那段難忘歲月不無關係。

  想起《團圓》這部電影,巴金就不能不想起與電影中英雄群像相關的生活。那一年他到朝鮮率創作組進行實地採訪,在志願軍某團六連體驗生活的時候,他本身就接觸到電影和小說中的人物原型。六連戰友們向巴金講了許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最讓他難忘的的,就是六連在開城保衛戰中,戰鬥打到最激烈的時候,整個陣地最後只剩餘兩個人,他們就是班長趙先友和通訊員劉順武。儘管數倍於他們的美國鬼子已經挺著刀槍從山坡下沖了上來,可是趙班長和小通訊員仍然拼命抵抗,直到打得彈盡糧絕,仍然沒有一絲懼色。突然,劉順武發現美國兵已經從他們身邊衝上來了,趙先友急中生智,當即舉起手裡的步話機,大聲向團長報告:“敵人已經衝上來了,不要管我們,快向我們開炮!快向我們開炮!……”

  這一壯烈的場面巴金雖然沒有親歷,然而六連戰士的講述,曾讓巴金為之心動。當他從團長事後的回憶中聽說趙先友和劉順武壯烈犧牲的經過時,眼前始終閃現兩個英雄的身影。也許就是從那時起,一個儘快用小說形式把英雄六連死守開城前沿的經歷寫成文藝作品的念頭,十分強烈地在作家心中涌動了。

  巴金回到上海後,每當他想起英雄六連的經歷,就會感情衝動,激情不已。但是,他這種創作欲望,直到60年代初期才得以真正渲瀉。他不能單純向讀者交待一個簡單的英雄死守陣地的場面,巴金的獨到之處就在於他必須要把真實的歷史賦予新的生命。於是,他調動自己多年在上海的生活經歷,決定豐富這一素材。巴金知道上海同樣有一些志願軍戰士犧牲在朝鮮戰場上了。作為上海的作家,沒有誰比巴金更理解和熟悉上海群眾對抗美援朝戰爭的感情了。這樣,才有了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小說《團圓》的誕生。

  本來,這篇小說在巴金最初的設想,只供那些沒有到過朝鮮的祖國親人們閱讀。可是他沒有想到,小說《團圓》在刊物上發表以後,反映十分強烈。巴金更沒有想到自己這篇小說,竟會引起北京文化部副部長夏衍同志的注意。夏衍閱後即指示中央電影局,把巴金的《團圓》列入1963年的拍攝計劃。中央電影局很快就把拍攝電影《團圓》的任務,落實到長春電影製片廠。

  長影對巴金的《團圓》格外重視。他們馬上組成以著名導演武兆堤為首的創作班子。開始著手對小說《團圓》的改編,武兆堤和編劇毛烽來上海拜見巴金,他們很快就對未來的影片達成了一致共識。

  劇本初稿寫成後,巴金非常滿意,因為電影劇本中加強了許多原小說中不曾出現的情節與人物。特別是對王成形象的塑造,更加具體和突出了,毛烽和武兆堤聽到巴金的介紹,他們都對那位犧牲在陣地上的趙先友,死前對報話機大聲呼叫:“向我開炮!”這一細節大為欣賞。所以,王成的形象在電影中得到了更加鮮明的體現。演員陣容也讓巴金十分滿意。

  一部積壓了15年的中篇小說(4)

  長影為拍好這部重點故事片,特別從北京請來著名表演藝術家田方,出演片中我軍軍長王文清。由劉世龍來扮演王成,老演員浦克扮演影片中的朝鮮族老大爺。此外,郭振清、劉尚嫻、周文彬、趙文瑜等著名演員,都在此片中聯袂出演,陣容強大極一時之盛。儘管《英雄兒女》一片在全國上映後,讓更多沒有到過朝鮮前線的觀眾,通過藝術形象更深一層的了解到那可歌可泣的生活,然而讓巴金始料不及的是,在十年浩劫中,江青竟胡說此片是“大毒草”!巴金因此遭到嚴重的衝擊。

  現在,當巴金決心再寫一部以韓戰為背景的小說時,《團圓》的藝術形象就會在他心中浮動。《三同志》和自己的《團圓》比較起來,它的藝術成就如何?它的思想性如何?如果《三同志》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不能超過自己曾經有過的同類作品《團圓》,那麼巴金就決不會輕易發表它。

  巴金幾經苦思,最後決定放棄自己多年心血的結晶,他僅僅從《三同志》中選取一部分情節,另起爐灶地重新寫成了短篇小說《楊林同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