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酒入愁腸醉得快,池脩之醉眼朦朧,拿著根筷子敲著碗碟:“我養了十幾年的寶貝閨女,就叫個臭小子給娶走了,嗚嗚嗚嗚~小王八蛋,要對我春華好啊,嗷嗷嗷~”

  鄭靖業也跟著哭:“教她說話、扶她走路,手把手地教寫字。給她穿花衣裳、給她梳小辮兒,打扮得像朵花兒……一長大就從眼前跑掉了。給個臭小子洗衣做飯收拾家務,哪受過這樣的苦啊~”

  顧益純沒有嫁過女兒,看師弟和徒弟一哭,情緒也受到了感染,他也哭了——雖然不知道在哭什麼。

  鄭靖業說到傷心處,抬手把池脩之拍了兩巴掌,又醉醺醺地收回了手:“打壞了沒人伺候我七娘。”

  池脩之被打了兩巴掌,含含糊糊地道:“小騙子,說長大了要嫁個像阿爹的人,蔣小子哪裡像我啦?我才不醜哩!”

  鄭靖業擦著眼淚:“你小子也被騙啦!”

  鄭琰本欲拉開他們仨的——池脩之還湊合,另外兩個可不年輕了,宿醉的痛苦他們能不能受得住啊?走近了聽這倆這樣說,抱著旁邊的柱子一通撓:都不是好人,這樣戳人淚點!抹抹眼睛,沖阿慶招招手:“我看他們舌頭都喝麻了,大概喝不出什麼來了,給他們上清水。”反正喝不出來!

  又命人收拾了屋子,留他們住下,方氏道:“既是在七娘這裡,也沒什麼不放心的,我們奉阿娘回家,德興兄弟里再留一下聽令的罷。”慶林大長公主不放心丈夫,也把顧寧給留了下來:“他醒了,你給我狠狠說他,居然這樣不愛惜身子!”

  顧寧道:“就說這一句?”

  慶林大長公主怒道:“你一句話能說三天的本事哪裡去了?”

  顧寧縮著脖子趴他爹耳朵邊兒上開始念經。

  第二天幾人醒來,池脩之發現外面天光大亮,自己還躺床上,掙扎著起來,頭疼欲裂。顧益純張開眼,發現旁邊鄭靖業還在呼著豬頭!推推師弟:“起來喝些醒酒湯!”

  三個醉鬼沒精打采地到了前廳,早飯只有白粥。犯了錯的三個人,乖乖抱著碗來喝,池脩之都沒敢要甜點吃,因為據說他現在的狀態最好吃些清淡沒味道的,鹹菜可以有,甜點不給發。

  池脩之算好的了,顧益純身邊兒立著個顧寧,變著花相兒地傳達他娘的意思。顧寧氣壞了,人家嫁女兒、嫁外孫女兒,又勾起傷心事,喝了哭了也就算了,您跟著湊什麼熱鬧啊?您還很年輕麼?不知道我們有多麼擔心您的身體嗎?

  顧益純終於忍不住了:“我就喝醉這一回。”

  “挺頂事兒的。”

  顧益純道:“阿琰,給他副碗筷。”

  娘家的熱鬧池春華不知道,她在她的新婚期里。

  昨夜洞房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池春華還是問了蔣昭顧彝夫婦的喜好,蔣昭道:“阿娘一向喜歡你,你原是什麼樣兒還是什麼樣兒的好。”

  池春華心說,別開玩笑了,我原來在娘家可不用立規矩,到你們家,能大大咧咧上來就坐下麼?

  到底在顧彝那裡奉過茶、請過安,待用飯時,顧彝拉著池春華坐下:“少與我弄鬼,我又不是沒人伺候,也不是看著你站著就用得香。”

  池春華笑道:“我就知道您心疼我~”依舊是起身淨了手,給顧彝捧了一碗粥飯,“可媳婦兒孝敬的茶飯您還是給個面子嘛~”

  顧彝一笑,拿勺子舀了一勺子粥咽了,放下勺子才道:“還不快坐下!”

  顧三娘抿嘴一笑:“好啦好啦,你們兩客氣下去,飯都要冷了。”池春華拿捏了一下,與婆婆、小姑一起用飯,又給顧三娘挾了一塊喜歡的糕點。

  顧彝看了很是滿意,這樣一家子和睦才是好呢。

  池春華也比較滿意,只要這婆婆不作,她也就收起十八般武藝,跟婆家安生過日子唄。唔,過兩天下廚,要做什麼飯好呢?酒也要釀幾罈子吧?

  吃過早飯,就是認家僕,告知鄴侯系的冢婦進門,招子都放亮一點兒。池春華也是大方人,婚前早與蔣家比較熟的,也打聽過他們家的經濟水平。比照著蔣家的月例,包了個比月例多的紅包,挨個兒發下來,既不多了,也不少了。

  又下廚做了幾樣拿手菜,她的拿手菜真就那麼幾樣。比起鄭琰這個穿來的吃貨,她更精於“吃”而不是做。饒是如此,顧彝也挺滿意的了,還拿她做教材,教導著女兒:“看看你大嫂,做事手腳勤快些、有分寸些,人人都會喜歡。”顧三娘經過祖父之喪,已過十歲,不久也要開始議婚,顧彝分外注意這些事兒上的教導。

  顧三娘道:“是~”

  顧彝見她臉上表情靈活,沒好氣地道:“你端莊些,做女兒與做媳婦可不一樣。你這嫂子也是個慡快人,在娘家也是捧在手心的,新嫁娘尚且要收斂。你給我學著些。”

  顧三娘想了想,問顧彝:“那……是嫁了之後就都要這樣了嗎?大嫂要不這樣,阿娘是不是就不喜歡了?”

  顧彝嗔她道:“你懂什麼?剛進門兒,這般謹慎是為表對夫家尊重,是真心實意做一家人了的。識趣的夫家就不該為難新婦了,過了這一月半年的,什麼規矩就都鬆了,該怎麼過就怎麼過,只要是為家裡好就成。你不要犯傻,我自為你擇良夫,若一時有不周之處,你也不要像麵團兒一樣被人揉來捏去了!你把禮數做到了,他們不對你好,你就不要再傻了,明白嗎?”

  誰特麼腦子抽了才給親兒子娶個兒媳婦兒進門兒,就為了擺婆婆威風、跟兒媳婦斗啊?這不有病麼?還是腦子有病。如果一個人腦子有病,你就不要聽精神病人的話了,你跟不上她那廣闊的思維的,還是照凡人的程序來吧!

  “哈?”顧三娘揉著衣角,不再說話了。剛才那話是大著膽子問的,現在說得有些露骨,她不好意思了。

  顧彝道:“你慢慢想,其實與人相處就是那麼個道理。脾氣要好,笑影兒要多,腦子卻是萬萬不能糊塗的!夫家的人,可以多讓一讓,吃虧是福,只別把自己給折了。”

  同樣的教程,大概腦筋比較清楚的母親都會跟閨女說這些,不過用詞略有偏差而已。

  三朝回門,池脩之因哭過一場了,很認命地受了蔣昭的禮,帶著兒子們接見女婿,也沒有過於嚴肅。

  鄭琰自與池春華說了些私房話,婚後生活等不必細說,又細問與夫家相處:“這世間男子,大多是拋不開父母兄弟的,他們家喜歡你,他就得供著你。”

  池春華得意地道:“他也得喜歡我。”

  “你就得瑟吧!”

  阿肖從旁道:“大娘做得已經很好啦。”又把打探到的消息一一匯報了:“蔣家大家,禮儀甚周到。鄴侯不常見,夫人倒是時常與大娘說笑,常是一處坐著。蔣郎君待大娘也好,小兩口甜著呢。三娘也好,她們本就熟。二郎是小叔,見得不多,咱們大娘也備了紙筆書籍作見面禮。家裡上下都說大娘周到呢。”

  鄭琰又用心問了蔣昭房內情況:“阿顧與我保證,再無亂七八糟的事情。我也使人打聽過了,並無,你這幾天,可看到有什麼痕跡?”

  阿肖搖頭道:“這倒真沒有。”

  池春華冷了臉:“他才不會有!我可不是宮中娘子那般好性兒呢,做了娘子,還容他一二三四的往宮裡帶,切~”

  “……”本土妹子,你熊的!

  “你有父母長輩為你鋪好了路,連婚後的事都籌劃一二。娘子呢?除了個後位,旁的都要自己去爭取,身旁還有一群女人跟她分丈夫、要生了孩子跟她的孩子分父親!人家是沒有退路磨練出來的!你豈能不知天高地厚地瞧人不起?”

  池春華又堆起笑來:“我就是這麼一說呀~誰嫁了人,把人當賊防呢?還過不過日子啦?”

  鄭琰沒好氣地道:“你知道就好。”又拉過來傳授了些秘訣,什麼平日裡對下人好一些或可打聽消息一類。又有掌握了蔣昭的行程安排,最重要的是,捏住了他的錢袋子等等。又有,一定一定不能放棄自己的上進與修養,千萬不能自己往黃臉婆方面發展。

  池春華把這一套學得很到位,雖然鄭琰還是擔心著,她卻在鄭琰的擔心中在鄴侯家站穩了腳。女人在夫家站穩的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生一個好兒子!鄭琰直到此時,方體會到了當年杜氏的心情——她都想拜神去了!池春華不負眾望,婚不到一年,就有了好消息,十月懷胎,順順噹噹生下兒子。

  最難就是新婚婦,過了這一段兒,大事定矣!

  池春華居然是個閒不住的性子,生兒育女之後,還廣泛地參與了社交活動。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她居然與世家女打成一片。鄭琰眼鏡都摔了個八瓣碎,抓著池脩之來問:“這是為什麼呢?”

  池脩之很奇怪地道:“什麼為什麼?池氏之女,蔣氏之媳,交遊世家,有何不可?”

  哦!原來您是世家了……鄭琰個糙根土鱉,壓根就沒這個意識好嗎?

  蔣昭很得意,有個漂亮又能幹的媳婦兒,是他這輩子最得意的地方之一。

  一群蠢蛋說他懼內,他們懂什麼?我疼娘子我樂意!我娘子出得了廳堂入得了廚房,上孝父母、下撫子女,一雙弟妹她都親切友好。對二弟呢,是禮遇有加,分家還主張要“推財相與”。弟妹之出身並不如春華,她卻一點也不以宰相女自傲,對小妹是視如親妹。

  對蔣家父母更不要說了,與婆婆好得簡直就是母女了,兩人天天你打扮我、我打扮你,互相吹捧對方。討論著京中時尚,說著豪門八卦,磕著瓜子聊著天,弄得蔣睿父子要分別搶媳婦才好。

  待下仆寬慈,家人都說她好,有時還會照顧一下世仆家的子孫,出錢為其看病。對待朋友也是痛快大方。蔣昭的朋友們也都說他娶了個好娘子,知情識趣的,急公好義,還挺會幫忙。

  當然啦,偶爾小醋一下也是情趣嘛~醋一回,池青天如果覺得冤枉了蔣良民,也會有安慰的喲~小醋怡情啦!

  你們不聽媳婦兒的話,一定是因為你們媳婦兒不夠好!我媳婦兒好啊,那我就聽了唄~

  瞧這孩子傻的……

  第四百六十七章 番外之鄭琰幼年

  鄭琰在七歲之前,壓根兒就不知道她爹是個jian臣,日後回想起來,那段日子過得真心輕鬆——除了偶爾的自尋煩惱以外。

  話說鄭琰是個胎穿,剛穿過來的時候客觀條件的原因,她啥都不知道,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的。聲音也聽不清楚、眼睛也看不清楚,腦子還略懵。她並不知道,她的到來,讓母親杜氏很是尷尬了一段時間。

  杜氏生鄭琰的時候已經四十三歲了,兒媳婦都娶進了三個,那一年她剛剛給三兒子鄭琛把趙氏給娶進家門,新婦還沒好消息,婆婆先有喜了。鄭靖業正在事業上升期,那會兒名聲還沒徹底壞掉,京中大多數人還是說他們夫妻“老當益壯”、“老蚌生珠”、“老樹開花”什麼的,又有看過鄭小姑娘的夫人們說鄭琰可愛等等。雖說這事兒在這時代不算罕見,杜氏還是覺得挺不好意思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