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頁
不想此情此景,正落入輕車簡從而來的池氏夫婦的眼中。侍女等掩口而笑,又理下步障,池脩之攙著鄭琰的手下車來:“這裡如何?煙火之氣十足罷?”
鄭琰笑了,池脩之看著冷清冷情的一個人,骨子裡最愛這麼些個活潑熱鬧。“很好,有人氣兒。”
池脩之開心地道:“這裡前面就是一片水,我查過了,這河幾十年沒泛過,先前幾朝,縱有漲水也沒不到這裡。待我們老了,正可隱居於此,又不用爬山,每日悠閒散步可也。離熙山也遠,不必管那些俗務。外面的事情,讓孩子們忙去,我看長生已經很有樣子了,春華的夫家也定了,餘下幾個都是小子,還有長兄管著,要咱們操心的且還少呢。”
鄭琰心道,你正有幹勁兒呢,這會兒說什麼退隱的話?又思朝上並沒有過於艱難之事,池脩之此舉,恐是為了安撫自己。想明白了,她也承他這份情。對於一個正欲一展報復的“青年政治家”來說,能為妻子想到退休後的生活,就已經很好了。
鄭琰開心地笑道:“好。”
池脩之牽著娘子的手,一處處地指著:“都說熙山風景好,終是有種種不平之處,何如這裡直抒胸臆的快活?熙山之地,累年遷去的都是權貴之家,哪裡得平凡之處了?交際應酬,沒得累人!到時候咱們老了,就在這裡住下,想孩子了,把他們叫過來看一看——這裡離京也就是半日路,快馬半天都能打來回了。還能泛舟大河之上!對了,我那裡備下一條船哩,可以河上垂釣的……”
鄭琰一直笑著看著池脩之興奮的側臉,這地方她是真的喜歡。又想起前陣子主僕一起腦補池脩之置業的事兒,耳根一陣發燙,大聲說:“你說什麼,就是什麼了。”
池脩之低下頭道:“這麼些年了,除了幾根簪子,我並沒有給你什麼,總是你在操持。只好把自己下半輩子全交與娘子了。三十三年前的今天,你我結白首之盟,娘子可願與我在此處踐約?”
“哈?”結婚紀念日神馬的,這裡不流行,鄭琰與池脩之沒孩子的時候還慶祝過兩回。孩子接二連三地生,連結婚紀念日都沒有了。沒想到他居然還記得!鄭琰笑著笑著眼淚流了下來:“好!”
“天這麼熱,阿娘不去熙山往要去東面別業,怎麼可以?”池春華瞪起了眼睛。
池憲揉了揉額角:“這話你自與阿娘說去!”
池春華泄氣了:“這大夏天的,怎麼不體恤自己呢?自從阿爹去後,阿娘的脾氣居然犟了起來了。”
“少說兩句罷,”敢跟姐姐頂嘴的弟弟,也就只有池憲了,“阿娘心裡不痛快。”
“我知道,”池春華嘀咕一聲,“這樣,你們幾個,各出一個兒子,陪阿娘去住。要耐心細緻,知情解意的。阿娘就這麼念叨著要跟阿爹一起養老的,我真怕念來念去的,就不記得旁的事兒了。”
“喂!喂!你說點兒好事兒!阿娘想做什麼,就由著她去做,做子女的,就該讓父母怎麼舒服怎麼來。”
池春華長出一口氣:“我快急死了,你少挑我話里的刺兒!當年外祖父……”
“我知道我知道!”
“哎~你說,給阿娘找點事情做如何?阿爹必有手稿留下的,請阿娘盯著編纂?還有啊,阿爹生前要做的許多事情都還沒有做完,什麼科考啦,什麼稻麥啦……”
池憲一拍額頭:“就這樣!”
“東郊別業,國家一級保護單位,鄭琰晚年常居之處,在這裡,她度過了孀居的大部分光陰。在此整理了池脩之的文稿、政治規劃,記述了自景宗朝末年起半個多世紀裡的許多重大事件,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這其中既有社會政治經濟方面的,還有回憶時提到的許多生活細節,是研究當時民俗不可或缺的‘實錄’。”
第四百六十六章 番外之大姐頭
鑼鼓喧天,京城又迎來了一場大熱鬧。
在這權貴雲集的地方,京城百姓的眼界也高得很,能被稱為“大熱鬧”的事情著實不多。池相公的獨生愛女出嫁,確能算得上一件“大熱鬧”了。男女兩家分開擺酒,熱鬧了大半個京城。
池家現在說是人丁興旺了,但是七大姑八大姨依然很少,為難新郎官的親友只好依舊從鄭家借。慶林大長公主也很給力,把自家兒媳婦們給借了出來。慶林大長公主的兒媳婦自有親友團,其中一個還是來自池脩之的鄰居李神策的家族。池脩之的另一個鄰居又是他的兒女親家。
池春華就讀於崇道堂,女生里的大姐頭,人際關係還算不錯。
很好,娘子軍組建完畢。
鄭琰臉上帶著一種略顯病態的亢奮,天知道她昨夜跟池脩之都是半宿沒睡。辦喜事,估計全家連親友都沒幾個能睡得著的,大概蔣家那裡也是如此了。早上起來的時候,鄭琰一點也不覺得悃,又一次詢問了婚禮流程,拍拍胸口:“這下萬無一失了。”
池脩之悶悶地道:“誰說的?”
連鄭琰加池春華都驚了:“還漏了什麼?”
池脩之哀怨地道:“我丟了個寶貝,你們還問漏了什麼?”
池春華撲了過去抱著她爹的胳膊:“阿爹,別招我啊。”好想哭來的!
池脩之夠堅強,咬著牙拍拍閨女的頭,眼睛像抽筋了似的看向鄭琰。鄭琰把女兒拖走,母女倆又哭一回。阿肖等人無不嗚咽,阿慶上前勸著:“這會兒先別哭了,還要見人呢,等會兒送大娘出門子的時候,再哭兩聲兒。”
急忙給母女倆補妝。
等到雲淡風輕近午天的時候,兩人又一副精精神神的樣子了。阿肖是自請去照顧春華的,鄭琰十分不舍,卻又擔心女兒,左右為難。阿肖心裡跟明鏡兒似的:“七娘養了這幾個孩子,唯有大娘是要到別人家裡去的,小郎君們好些差些總歸理在眼前,沒個知根知底的人跟著,七娘也不能放心。與其讓我在七娘跟前一道擔心,不如讓我去忙著。”
鄭琰最終還是答應了。
婚禮的慣例,新娘子出嫁要按高規格走,春華就可以用她娘的禮服。而新郎同樣也可以按高規格走,蔣昭本人就是鄴侯世子,也循例提了一檔。蔣昭迎親,男儐相里多有自家兄弟子侄,皆是世家子,賣相也好。為了“配得上”這個場面,又請了幾位顧家表親。
一群才子到了池家門口,大門緊閉,內里一群兇悍的娘子軍手持棍棒伺候著!年略長些的負責抽打,少女們的功課還沒被柴米油鹽給消磨得忘掉,出各種問題來刁難,非要多作幾首詩才肯放行。
“這一眨眼的,她也嫁閨女了,我看著她出門子的日子,就像是在眼前。”杜氏感慨至極地對慶林大長公主道。
慶林大長公主道:“是呢,那會兒哪想到有今日呢。”
杜氏生出知己之感,當時是怕自己活不長嘛!因為話不對,她就沒在這喜慶的場合說這傷感的話題。
外面婆子來報:“來了來了,新女婿有男儐相護著,六舅娘子的彩榻才沒打到他!”
又有丫環來嘰喳:“作了許多詩呢。”
“我們相公與夫人去了大娘繡樓。”
女兒出嫁,父母依禮要作訓話,訓完了話,才能讓臭小子把自家寶貝給接走。池脩之與鄭琰偷窺良久,池脩之站著不動,直到鄭琰拉他,才上前把背好的話給說了出來——聲音略僵硬。池春華早忍不住哭了出來,一群女儐相又勸:“別哭花了妝,吟完卻扇詩還要看新婦呢。”
蔣昭娶到美嬌娘,雖然狼狽了些,也是志得意滿。笑容滿面地把娘子往家裡迎,新郎官的笑容,總是泛著得意的。池憲把姐姐運送出門,直背到車上,隱隱地聽到嗚咽聲,心裡難過得緊。
池春華摟著他的脖子,由衷地不想離開自己生長了十幾年的家,趴他耳朵邊兒上:“你走慢點兒啊~我不想嫁了~”
池憲腳下一滑,借低頭的姿勢,吧噠掉了一串眼淚。待完成任務,抬起頭來睫毛都是濕的。
女方最熱鬧的環節結束了,男方的才剛剛開始。嫁妝跟著人走,有好事者指點著池家嫁女的嫁妝,咬著指頭:“真不愧是那位夫人家。”
鄭琰給女兒準備了豐厚的嫁妝,這麼些年了,田地莊園宅子商鋪統統都是現成的。池家良田千頃不是虛話,真真正正的田連阡陌,鄭琰直接劃拉了兩百頃給閨女當嫁妝,熙山別業一座,京城豪宅兩處,收租的鋪子六間。
又有阿肖等人訓練好的小女僕二十人,鄭琰與春華兩人仔細挑選,於家僕之人擇了八名。主要還是“世仆”出身,雖說骨肉分離,然而還是有人打破了頭想擠進去——蔣氏是一等一的世家,池家雖重入世家,平素說起來也很自豪,然而蔣家近些年是沒有衰落過的。
此外又有各式之綾羅綢鍛,種種金珠寶貝,家俱擺設之外又有名家字畫,還有一整套的圖書。
人說十里紅妝,這確實不假,從頭看不到尾地流水般進了蔣家。多少人有些羨慕嫉妒恨地看著蔣昭,多少人盡力想把他給灌醉掉。
顧彝娶到了心水的兒媳婦,笑逐顏開。對著次子道:“這下我可以安心了,待你與三娘一嫁一娶,我就能放下事兒來享享清福了。”
顧三娘嗔道:“阿娘說什麼呀,我與阿池處得好,還想多處一陣兒呢~”一扭身子,跑掉了。顧彝在後面喊:“你不要亂跑,等會兒得陪你阿嫂。”
拜過天地父母,吟罷卻扇詩,新婦除去遮麵團扇,又得滿堂喝彩。
阿肖全程陪著池春華,時刻留意著,生怕有任何不妥之處,直到送進洞房了,方舒了一口氣。見顧三娘與春華相談甚歡,默默退到一邊守著。
池家的喜宴賓客極多,自家姻親也來得不少,夏家有地利之便,老實不客氣地全家都到了。夏寔借著酒意對池脩之道:“你嫁了女兒,也該輪到我嫁孫女兒了吧?”
池脩之剛把女兒嫁掉,心情正不好,被他這樣子逗樂了:“成。讓我把眼下的事情緩一緩手,就擇吉日。”
夏寔開心了,拉著准孫女婿聊天兒去了,越看越覺得喜歡。
鄭靖業嫁外孫女兒,自是高興的,最小的孩子都嫁女兒了,他實是能放得下心了。一開心,他就與顧益純倆老頭兒喝得挺亢奮。最後其他人都走了,這倆還在醉醺醺。杜氏與慶林大長公主都嗔著要他們喝了醒酒湯,回家好好歇息——兩人都知道,這嫁女兒的父母,送走了賓客,還要自家想念一回呢。尤其是杜氏,十分明白這其中的感觸。
沒想到兩個老傢伙喝高了“老夫聊發少年狂”,顧益純不但不開明,還拿出老師的身份來,拉著池脩之跟著喝酒。
池脩之雖是主人家,因已拜相,沒什麼人敢灌他的酒,依舊清醒。不得已被顧益純拉著坐下了,鄭靖業又扔給他一壺酒,他也就接了來,三個人一人抱一壺,對著壺嘴兒就親上了!
鄭琰笑了,池脩之看著冷清冷情的一個人,骨子裡最愛這麼些個活潑熱鬧。“很好,有人氣兒。”
池脩之開心地道:“這裡前面就是一片水,我查過了,這河幾十年沒泛過,先前幾朝,縱有漲水也沒不到這裡。待我們老了,正可隱居於此,又不用爬山,每日悠閒散步可也。離熙山也遠,不必管那些俗務。外面的事情,讓孩子們忙去,我看長生已經很有樣子了,春華的夫家也定了,餘下幾個都是小子,還有長兄管著,要咱們操心的且還少呢。”
鄭琰心道,你正有幹勁兒呢,這會兒說什麼退隱的話?又思朝上並沒有過於艱難之事,池脩之此舉,恐是為了安撫自己。想明白了,她也承他這份情。對於一個正欲一展報復的“青年政治家”來說,能為妻子想到退休後的生活,就已經很好了。
鄭琰開心地笑道:“好。”
池脩之牽著娘子的手,一處處地指著:“都說熙山風景好,終是有種種不平之處,何如這裡直抒胸臆的快活?熙山之地,累年遷去的都是權貴之家,哪裡得平凡之處了?交際應酬,沒得累人!到時候咱們老了,就在這裡住下,想孩子了,把他們叫過來看一看——這裡離京也就是半日路,快馬半天都能打來回了。還能泛舟大河之上!對了,我那裡備下一條船哩,可以河上垂釣的……”
鄭琰一直笑著看著池脩之興奮的側臉,這地方她是真的喜歡。又想起前陣子主僕一起腦補池脩之置業的事兒,耳根一陣發燙,大聲說:“你說什麼,就是什麼了。”
池脩之低下頭道:“這麼些年了,除了幾根簪子,我並沒有給你什麼,總是你在操持。只好把自己下半輩子全交與娘子了。三十三年前的今天,你我結白首之盟,娘子可願與我在此處踐約?”
“哈?”結婚紀念日神馬的,這裡不流行,鄭琰與池脩之沒孩子的時候還慶祝過兩回。孩子接二連三地生,連結婚紀念日都沒有了。沒想到他居然還記得!鄭琰笑著笑著眼淚流了下來:“好!”
“天這麼熱,阿娘不去熙山往要去東面別業,怎麼可以?”池春華瞪起了眼睛。
池憲揉了揉額角:“這話你自與阿娘說去!”
池春華泄氣了:“這大夏天的,怎麼不體恤自己呢?自從阿爹去後,阿娘的脾氣居然犟了起來了。”
“少說兩句罷,”敢跟姐姐頂嘴的弟弟,也就只有池憲了,“阿娘心裡不痛快。”
“我知道,”池春華嘀咕一聲,“這樣,你們幾個,各出一個兒子,陪阿娘去住。要耐心細緻,知情解意的。阿娘就這麼念叨著要跟阿爹一起養老的,我真怕念來念去的,就不記得旁的事兒了。”
“喂!喂!你說點兒好事兒!阿娘想做什麼,就由著她去做,做子女的,就該讓父母怎麼舒服怎麼來。”
池春華長出一口氣:“我快急死了,你少挑我話里的刺兒!當年外祖父……”
“我知道我知道!”
“哎~你說,給阿娘找點事情做如何?阿爹必有手稿留下的,請阿娘盯著編纂?還有啊,阿爹生前要做的許多事情都還沒有做完,什麼科考啦,什麼稻麥啦……”
池憲一拍額頭:“就這樣!”
“東郊別業,國家一級保護單位,鄭琰晚年常居之處,在這裡,她度過了孀居的大部分光陰。在此整理了池脩之的文稿、政治規劃,記述了自景宗朝末年起半個多世紀裡的許多重大事件,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這其中既有社會政治經濟方面的,還有回憶時提到的許多生活細節,是研究當時民俗不可或缺的‘實錄’。”
第四百六十六章 番外之大姐頭
鑼鼓喧天,京城又迎來了一場大熱鬧。
在這權貴雲集的地方,京城百姓的眼界也高得很,能被稱為“大熱鬧”的事情著實不多。池相公的獨生愛女出嫁,確能算得上一件“大熱鬧”了。男女兩家分開擺酒,熱鬧了大半個京城。
池家現在說是人丁興旺了,但是七大姑八大姨依然很少,為難新郎官的親友只好依舊從鄭家借。慶林大長公主也很給力,把自家兒媳婦們給借了出來。慶林大長公主的兒媳婦自有親友團,其中一個還是來自池脩之的鄰居李神策的家族。池脩之的另一個鄰居又是他的兒女親家。
池春華就讀於崇道堂,女生里的大姐頭,人際關係還算不錯。
很好,娘子軍組建完畢。
鄭琰臉上帶著一種略顯病態的亢奮,天知道她昨夜跟池脩之都是半宿沒睡。辦喜事,估計全家連親友都沒幾個能睡得著的,大概蔣家那裡也是如此了。早上起來的時候,鄭琰一點也不覺得悃,又一次詢問了婚禮流程,拍拍胸口:“這下萬無一失了。”
池脩之悶悶地道:“誰說的?”
連鄭琰加池春華都驚了:“還漏了什麼?”
池脩之哀怨地道:“我丟了個寶貝,你們還問漏了什麼?”
池春華撲了過去抱著她爹的胳膊:“阿爹,別招我啊。”好想哭來的!
池脩之夠堅強,咬著牙拍拍閨女的頭,眼睛像抽筋了似的看向鄭琰。鄭琰把女兒拖走,母女倆又哭一回。阿肖等人無不嗚咽,阿慶上前勸著:“這會兒先別哭了,還要見人呢,等會兒送大娘出門子的時候,再哭兩聲兒。”
急忙給母女倆補妝。
等到雲淡風輕近午天的時候,兩人又一副精精神神的樣子了。阿肖是自請去照顧春華的,鄭琰十分不舍,卻又擔心女兒,左右為難。阿肖心裡跟明鏡兒似的:“七娘養了這幾個孩子,唯有大娘是要到別人家裡去的,小郎君們好些差些總歸理在眼前,沒個知根知底的人跟著,七娘也不能放心。與其讓我在七娘跟前一道擔心,不如讓我去忙著。”
鄭琰最終還是答應了。
婚禮的慣例,新娘子出嫁要按高規格走,春華就可以用她娘的禮服。而新郎同樣也可以按高規格走,蔣昭本人就是鄴侯世子,也循例提了一檔。蔣昭迎親,男儐相里多有自家兄弟子侄,皆是世家子,賣相也好。為了“配得上”這個場面,又請了幾位顧家表親。
一群才子到了池家門口,大門緊閉,內里一群兇悍的娘子軍手持棍棒伺候著!年略長些的負責抽打,少女們的功課還沒被柴米油鹽給消磨得忘掉,出各種問題來刁難,非要多作幾首詩才肯放行。
“這一眨眼的,她也嫁閨女了,我看著她出門子的日子,就像是在眼前。”杜氏感慨至極地對慶林大長公主道。
慶林大長公主道:“是呢,那會兒哪想到有今日呢。”
杜氏生出知己之感,當時是怕自己活不長嘛!因為話不對,她就沒在這喜慶的場合說這傷感的話題。
外面婆子來報:“來了來了,新女婿有男儐相護著,六舅娘子的彩榻才沒打到他!”
又有丫環來嘰喳:“作了許多詩呢。”
“我們相公與夫人去了大娘繡樓。”
女兒出嫁,父母依禮要作訓話,訓完了話,才能讓臭小子把自家寶貝給接走。池脩之與鄭琰偷窺良久,池脩之站著不動,直到鄭琰拉他,才上前把背好的話給說了出來——聲音略僵硬。池春華早忍不住哭了出來,一群女儐相又勸:“別哭花了妝,吟完卻扇詩還要看新婦呢。”
蔣昭娶到美嬌娘,雖然狼狽了些,也是志得意滿。笑容滿面地把娘子往家裡迎,新郎官的笑容,總是泛著得意的。池憲把姐姐運送出門,直背到車上,隱隱地聽到嗚咽聲,心裡難過得緊。
池春華摟著他的脖子,由衷地不想離開自己生長了十幾年的家,趴他耳朵邊兒上:“你走慢點兒啊~我不想嫁了~”
池憲腳下一滑,借低頭的姿勢,吧噠掉了一串眼淚。待完成任務,抬起頭來睫毛都是濕的。
女方最熱鬧的環節結束了,男方的才剛剛開始。嫁妝跟著人走,有好事者指點著池家嫁女的嫁妝,咬著指頭:“真不愧是那位夫人家。”
鄭琰給女兒準備了豐厚的嫁妝,這麼些年了,田地莊園宅子商鋪統統都是現成的。池家良田千頃不是虛話,真真正正的田連阡陌,鄭琰直接劃拉了兩百頃給閨女當嫁妝,熙山別業一座,京城豪宅兩處,收租的鋪子六間。
又有阿肖等人訓練好的小女僕二十人,鄭琰與春華兩人仔細挑選,於家僕之人擇了八名。主要還是“世仆”出身,雖說骨肉分離,然而還是有人打破了頭想擠進去——蔣氏是一等一的世家,池家雖重入世家,平素說起來也很自豪,然而蔣家近些年是沒有衰落過的。
此外又有各式之綾羅綢鍛,種種金珠寶貝,家俱擺設之外又有名家字畫,還有一整套的圖書。
人說十里紅妝,這確實不假,從頭看不到尾地流水般進了蔣家。多少人有些羨慕嫉妒恨地看著蔣昭,多少人盡力想把他給灌醉掉。
顧彝娶到了心水的兒媳婦,笑逐顏開。對著次子道:“這下我可以安心了,待你與三娘一嫁一娶,我就能放下事兒來享享清福了。”
顧三娘嗔道:“阿娘說什麼呀,我與阿池處得好,還想多處一陣兒呢~”一扭身子,跑掉了。顧彝在後面喊:“你不要亂跑,等會兒得陪你阿嫂。”
拜過天地父母,吟罷卻扇詩,新婦除去遮麵團扇,又得滿堂喝彩。
阿肖全程陪著池春華,時刻留意著,生怕有任何不妥之處,直到送進洞房了,方舒了一口氣。見顧三娘與春華相談甚歡,默默退到一邊守著。
池家的喜宴賓客極多,自家姻親也來得不少,夏家有地利之便,老實不客氣地全家都到了。夏寔借著酒意對池脩之道:“你嫁了女兒,也該輪到我嫁孫女兒了吧?”
池脩之剛把女兒嫁掉,心情正不好,被他這樣子逗樂了:“成。讓我把眼下的事情緩一緩手,就擇吉日。”
夏寔開心了,拉著准孫女婿聊天兒去了,越看越覺得喜歡。
鄭靖業嫁外孫女兒,自是高興的,最小的孩子都嫁女兒了,他實是能放得下心了。一開心,他就與顧益純倆老頭兒喝得挺亢奮。最後其他人都走了,這倆還在醉醺醺。杜氏與慶林大長公主都嗔著要他們喝了醒酒湯,回家好好歇息——兩人都知道,這嫁女兒的父母,送走了賓客,還要自家想念一回呢。尤其是杜氏,十分明白這其中的感觸。
沒想到兩個老傢伙喝高了“老夫聊發少年狂”,顧益純不但不開明,還拿出老師的身份來,拉著池脩之跟著喝酒。
池脩之雖是主人家,因已拜相,沒什麼人敢灌他的酒,依舊清醒。不得已被顧益純拉著坐下了,鄭靖業又扔給他一壺酒,他也就接了來,三個人一人抱一壺,對著壺嘴兒就親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