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
他們從山裡出來,袁牧之離開他們回了臨安。到了福州,住在了董平給他們安排的院子裡,李越給阿卓灌輸了論語等幾本經義啟蒙書籍,在次日阿卓有些怔懂間,與阿卓告別。這次阿卓雖然眼睛紅了,可沒有哭,與李越只擁抱了一下,讓李越感慨小孩長大了,就不與自己像以前那樣親密了。
他們與董義和阿卓揮別,坐董家的船北上。在臨安,董平上了船,說接到了傳書,不放心,要陪他們一路。到了天津港,時已入夏季。天津港口雖然簡陋,但明顯是修建過了,而且更大的工程在遠處展開。一船船滿載著貨物的海船布滿水灣,他們登岸時,挑夫成隊,人來人往。
董平送他們出來,感慨道:“看來遷都也許能成。”趙宇讓位後,文天祥提出遷都北京,自然遭到眾多大臣反對,但是關鍵的幾個重要臣子都支持他,北方駐軍也開始闊建北京。南方的貨物大量北行,北邊的馬匹等也販往南方,南北交流愈盛,人們對北京不再感到遙遠,對遷都的反對聲也沒有以往那麼高。
李越說道:“應該找文老先生看看風水。”當初北京是以風水卓絕,龍氣不散而入選的。其實龍氣並沒有保證是誰的龍氣,崇禎就死在了北京,清朝也是在北京結束的,但北京是銜接東北和蒙古地區與中原的關鍵要地,在沒有通訊的時代,這個地址位置的確方便對邊遠地區動態的掌握。
到了碼頭外,董平再次問道:“我能不能一起去?”
趙宇說道:“無妨事,我們這次是在大宋境內。”
董平只好告別。李越和趙宇輛兩匹馬拉著的馬車,橫穿華北平原,往祁連山方向去。這次趙宇幾乎沒有做什麼準備,只是在一處城鎮打了根頂部是圓環一米長的鐵釺。
那段歷史上說是夏末,可李越發現趙宇在太原過了端午後,就一路緊趕慢趕,日夜兼程。他弄不懂趙宇的心思:這個人能這麼長時間狠心不讓葉銘知道他還活著,可現在卻急著要去救葉銘。於是在沒人時問趙宇:“你去救他是不是對他有意思了?”
趙宇皺眉說:“你對人的理解一如往昔地淺薄。”
李越嘿嘿笑:“別打馬虎眼,告訴我為何去救他?”還這麼著急!
趙宇一本正經地說:“他是我們救的第一個,如果最後還是死在蒙元手裡,這是不是表示我們當初做了無用功?這種砸牌子的事兒我是無法容忍的。”
李越切了一聲,煮熟了的鴨子嘴還是硬的,又問道:“你不怕我們這麼幹改變了歷史?”
趙宇滿臉鄙夷的神情:“我們就是歷史!正在締造歷史,我們幹什麼都行。你讀的只不過是後人對我們的描述而已,誰先誰後還不清楚嗎?又不是雞生蛋蛋生雞那種有深度的哲學問題。”
李越失聲道:“那歷史說他投崖死了!”
趙宇嘆氣:“你能長大得快點兒嗎?這麼多年了,小學生也該畢業了。”
李越生氣了,壞笑著說:“你這麼著急?他有什麼好?幹嗎不考慮下我?”
趙宇抬了下巴說:“我又不想要個兒子,自然對小男孩沒興趣。”說完走了,李越只能對著趙宇的背影揮拳。
到了嘉峪關,此時明長城尚未修建,嘉峪關只是一個孤單的要塞,趙宇把馬車寄存在南邊的一個小鎮上,然後和李越步行一直到了嘉峪關附近山欒下的一個小村落投宿。李越向房東打聽了半天黑山口是哪一處,可房東一個勁兒說不知道。李越急了,去村里又問了半天,得到的答案是北面是山脈統稱黑山,可沒有一個山峰是黑山口。李越傻了,回來焦急地問趙宇:“沒這個地方,我們去哪裡找人?”
趙宇冷哼,“這樣才簡單。”李越問為什麼,趙宇也不說,先休息了。次日,兩個人進了山,他只撿險峻的山崖攀援,整整三天,爬了六七座,最後他在一處崖前仔仔細細勘察了好久。李越也觀察起來,這座山崖有幾條路可以上來,山崖雖然不算他們看過的最高的,但下面深澗險壑,對面的高山同樣峭壁筆直,趙宇自語道:“就是這個吧。”
回到村落里,趙宇對李越說:“去找張大宣紙和紙墨來。”李越去辦了,回來放在桌子上,趙宇研了墨,提筆毫不猶豫,在紙上寫了“黑山口”三個大字,李越莫名其妙,趙宇對李越說:“去找石匠,用金子請都行,明日隨我們進山。”
次日,他們帶了人進入山中,趙宇領著他們登上了那座陡峭的山崖,指著一處山石,要工匠把這三個破字刻在上面,還讓用黑色的墨汁塗了。李越指著趙宇開始笑,直笑得肚子都疼,弄得其他人都莫名其妙。
然後,趙宇就讓李越去散布說,讓位的趙宇帝在一處山崖上提了“黑山口”幾個字,接著兩個人就離開了小村落,他們舉止不同常人,想必有關他們的傳言會很快散布開。然後兩個人在那座山崖附近一處能觀察往來行人的半山上,找到了一處被風的石穴,住了下來。
他們每天輪流睡覺,守望的那個人用望遠鏡監視去往黑山口的行人。數日之內,有百人相繼入山觀看趙宇的破字,可以輕易的看出來訪的人中有蒙人長相的,也有宋兵,許多人還做了拓貼。
而天黑後,兩個人就要去崖上布置。用長繩拴著從崖上下來,在隱蔽處用雷射劍挖出洞口,打入小木樁作為落腳之地,再在二十米下的一個已經突出的岩石下,用雷射切割去大量石塊,挖出了一個陰影中的洞穴,用枯枝雜糙掩住了洞口。
比起他們以前要做的,這些事情都十分簡單。這麼晝伏夜出地過了四天,一天凌晨,正在監視對面黑山口李越,發現遠處山丘起伏間,有一片人眾,該有三四百人,正向這邊靠近。他忙叫起還在睡覺的趙宇:“他們來了。”趙宇一聽,忙起身,從望遠鏡里看了,帶了乾糧和水,背了早就準備好的包裹,急步走了。他需要在那些人上黑山口前從山崖邊下到那個他們鑿開的小洞中去,李越則要到山崖對面的山上,以防有人在對面看見趙宇的所作所為。李越知道這種可能性很小,但如果真的有人,他就要保證這個人看不到對面的情形。
李越往山下走時,遠處傳來了馬蹄聲。李越忙隱身在山腳下的林木間。一小隊宋兵,馬蹄達達,走了過來,領頭的正是葉銘,戴著將領的盔帽,披著輕甲。接近了李越的藏身之處時,這隊人馬後面有一騎飛奔而來,來人到了葉銘面前說道:“將軍,急報說五日前有農人在下莊外見蒙人幾百人,裝束齊整,不似普通牧人,後不知去向。蒙元已久不在邊境屯兵,魏雲將軍命我前來告知將軍,蒙元曾揚言不利將軍,將軍等不過十來人,請將軍馬上轉回嘉峪關!”
葉銘停住,周圍觀看,好久沒有回答,最後他們聽見葉銘說道:“你等即刻回關,我一人前往。”幾個兵士一齊說道:“將軍不可!”
葉銘似乎笑了一下:“若是敵人已在此處,吾等同時回關,必遭截殺,無人能生還。吾等分開行動,他們若是為我而來,許會容你等離開,你等可速回去報信,提醒魏雲小心邊關。若是並無敵軍,我一人也不會有事。”
幾個人再次阻攔,葉銘嚴肅起來:“速速回關,不可延誤!若是邊關因此有失,諸位當被軍法從事!”
兵士們說了聲從命,一隊人馬掉頭轉向,往嘉峪關方面去了,只余葉銘一人單騎獨立,看了看前方,竟然縱馬而去。李越不敢耽誤,見葉銘過去了,忙取出頭盔戴了再穿上了虎皮外套,在山石林木之間,跳躍跑動,有時回望,可以看見那幾百人追著葉銘往黑山口方向去了。
李越登上了對面的山峰,用望遠鏡可以看見趙宇已經在那個他們挖出的洞口坐著了,山崖上空無一人。李越在山上巡視了一番後,就躲在了山石後面。過了一會兒,那邊傳來了人聲。李越想起葉銘手裡有自己做的鐵釘槍,上百敵人都可以應付,但這次幾百人,他又單獨一個人,必然凶多吉少。趙宇肯定也聽見了人聲,他出了洞,腰系固定在洞內鐵釺處的保險繩,開始攀岩而上,到了崖下,他貼身在岩壁。而崖上面,葉銘出現了,轉身往下she擊,接著把釘槍背在了身上,李越猜想他是沒有鐵釘了。葉銘搬起了石頭砸下去,扭頭看到了趙宇的題字石,走到了石前,後面一個蒙人揮著長刀登上了石崖,葉銘抽出腰間短劍,兩個人只一交手,那個蒙人倒下了,葉銘又與另一個撲上來的蒙人打在一起,後面再上來了四五個,圍攻葉銘,趙宇扒在岩壁往上探頭,竟然沒有出手。李越真著急,心想趙宇實在是狠心,這要是陸敏,自己肯定是會馬上跳上去的。
最後還是葉銘勝出,把敵人全都放倒在地,然後匆忙起身,往山下扔了一個什麼東西。一片火光和慘叫聲響起,李越不由得心怵,他知道那是他設計的毒火彈,這麼扔出去,一炸開,至少能灼傷十幾人。葉銘有了片刻的喘息,他彎□,一個個地再次確定倒在地上的人都死了,然後站在趙宇題字的山石前,用手摸了摸石頭上的字,似乎嘆了一口氣。他整理了下凌亂的衣服,走到了山崖邊,對著空氣大喊了一聲:“趙宇!我來了!”回聲陣陣,趙宇終於引體向上,葉銘後退幾步,趙宇上去把一根繩子系在葉銘腰間,自己帶頭爬下山崖,葉銘跟在趙宇的後面,趙宇指點他落腳的地方,兩個人一步步攀岩而下,到了有洞穴處,先後鑽入小山洞。
崖上先有幾個人上來,周圍看了看,然後才有更多的人出現,他們到了崖前,指點著下面,然後仔細查看痕跡。山崖上都是□的岩石,哪裡有什麼腳印?有人往崖下she了幾箭,然後人們四散搜索,過了段時間,他們上來抬走了屍體,崖石上沒人了。
李越對這種殺戮再也沒有任何興趣,但他還是用望遠鏡監視了半天,才露出了身體,向對著他張望的趙宇做了個手勢。趙宇肩背了繩索攀上了崖石,又在上面扯著葉銘,幫助他登了上去,李越看著他們從崖上走得沒影了,才下山,往與趙宇約定的地點跑去。
傍晚時,李越趕到了地方,趙宇和葉銘兩個人站在哪裡,趙宇一臉冰冷,李越知道這是他氣憤的表情之一,可一向冷淡顏色的葉銘卻表情溫和,簡直有些含情脈脈。李越笑著過去與葉銘見禮,葉銘還了禮。李越打著圓場說:“你幹什麼了把他惹火了?”
葉銘似乎苦笑了下,說道:“我只是贊他布下此局,當能解此時僵局。”見李越有些茫然,葉銘解釋道:“這三年兩方都在秣馬厲兵,尋機再戰。我方糧糙充足,兵將齊備。魏雲心思縝密,行兵毒辣,總想挑起戰火。陳桐陳樹他們,經這些年的磨練,也早已羽翼豐滿,躍躍欲試。現在只需一個契機,激起兵士鬥志。我若死了,魏雲必不會善罷甘休,定然領兵出擊,而陳桐他們也不會旁觀,必然一展身手。這次是蒙元主動犯境,我方占了理,取勝之機甚大。”
他們與董義和阿卓揮別,坐董家的船北上。在臨安,董平上了船,說接到了傳書,不放心,要陪他們一路。到了天津港,時已入夏季。天津港口雖然簡陋,但明顯是修建過了,而且更大的工程在遠處展開。一船船滿載著貨物的海船布滿水灣,他們登岸時,挑夫成隊,人來人往。
董平送他們出來,感慨道:“看來遷都也許能成。”趙宇讓位後,文天祥提出遷都北京,自然遭到眾多大臣反對,但是關鍵的幾個重要臣子都支持他,北方駐軍也開始闊建北京。南方的貨物大量北行,北邊的馬匹等也販往南方,南北交流愈盛,人們對北京不再感到遙遠,對遷都的反對聲也沒有以往那麼高。
李越說道:“應該找文老先生看看風水。”當初北京是以風水卓絕,龍氣不散而入選的。其實龍氣並沒有保證是誰的龍氣,崇禎就死在了北京,清朝也是在北京結束的,但北京是銜接東北和蒙古地區與中原的關鍵要地,在沒有通訊的時代,這個地址位置的確方便對邊遠地區動態的掌握。
到了碼頭外,董平再次問道:“我能不能一起去?”
趙宇說道:“無妨事,我們這次是在大宋境內。”
董平只好告別。李越和趙宇輛兩匹馬拉著的馬車,橫穿華北平原,往祁連山方向去。這次趙宇幾乎沒有做什麼準備,只是在一處城鎮打了根頂部是圓環一米長的鐵釺。
那段歷史上說是夏末,可李越發現趙宇在太原過了端午後,就一路緊趕慢趕,日夜兼程。他弄不懂趙宇的心思:這個人能這麼長時間狠心不讓葉銘知道他還活著,可現在卻急著要去救葉銘。於是在沒人時問趙宇:“你去救他是不是對他有意思了?”
趙宇皺眉說:“你對人的理解一如往昔地淺薄。”
李越嘿嘿笑:“別打馬虎眼,告訴我為何去救他?”還這麼著急!
趙宇一本正經地說:“他是我們救的第一個,如果最後還是死在蒙元手裡,這是不是表示我們當初做了無用功?這種砸牌子的事兒我是無法容忍的。”
李越切了一聲,煮熟了的鴨子嘴還是硬的,又問道:“你不怕我們這麼幹改變了歷史?”
趙宇滿臉鄙夷的神情:“我們就是歷史!正在締造歷史,我們幹什麼都行。你讀的只不過是後人對我們的描述而已,誰先誰後還不清楚嗎?又不是雞生蛋蛋生雞那種有深度的哲學問題。”
李越失聲道:“那歷史說他投崖死了!”
趙宇嘆氣:“你能長大得快點兒嗎?這麼多年了,小學生也該畢業了。”
李越生氣了,壞笑著說:“你這麼著急?他有什麼好?幹嗎不考慮下我?”
趙宇抬了下巴說:“我又不想要個兒子,自然對小男孩沒興趣。”說完走了,李越只能對著趙宇的背影揮拳。
到了嘉峪關,此時明長城尚未修建,嘉峪關只是一個孤單的要塞,趙宇把馬車寄存在南邊的一個小鎮上,然後和李越步行一直到了嘉峪關附近山欒下的一個小村落投宿。李越向房東打聽了半天黑山口是哪一處,可房東一個勁兒說不知道。李越急了,去村里又問了半天,得到的答案是北面是山脈統稱黑山,可沒有一個山峰是黑山口。李越傻了,回來焦急地問趙宇:“沒這個地方,我們去哪裡找人?”
趙宇冷哼,“這樣才簡單。”李越問為什麼,趙宇也不說,先休息了。次日,兩個人進了山,他只撿險峻的山崖攀援,整整三天,爬了六七座,最後他在一處崖前仔仔細細勘察了好久。李越也觀察起來,這座山崖有幾條路可以上來,山崖雖然不算他們看過的最高的,但下面深澗險壑,對面的高山同樣峭壁筆直,趙宇自語道:“就是這個吧。”
回到村落里,趙宇對李越說:“去找張大宣紙和紙墨來。”李越去辦了,回來放在桌子上,趙宇研了墨,提筆毫不猶豫,在紙上寫了“黑山口”三個大字,李越莫名其妙,趙宇對李越說:“去找石匠,用金子請都行,明日隨我們進山。”
次日,他們帶了人進入山中,趙宇領著他們登上了那座陡峭的山崖,指著一處山石,要工匠把這三個破字刻在上面,還讓用黑色的墨汁塗了。李越指著趙宇開始笑,直笑得肚子都疼,弄得其他人都莫名其妙。
然後,趙宇就讓李越去散布說,讓位的趙宇帝在一處山崖上提了“黑山口”幾個字,接著兩個人就離開了小村落,他們舉止不同常人,想必有關他們的傳言會很快散布開。然後兩個人在那座山崖附近一處能觀察往來行人的半山上,找到了一處被風的石穴,住了下來。
他們每天輪流睡覺,守望的那個人用望遠鏡監視去往黑山口的行人。數日之內,有百人相繼入山觀看趙宇的破字,可以輕易的看出來訪的人中有蒙人長相的,也有宋兵,許多人還做了拓貼。
而天黑後,兩個人就要去崖上布置。用長繩拴著從崖上下來,在隱蔽處用雷射劍挖出洞口,打入小木樁作為落腳之地,再在二十米下的一個已經突出的岩石下,用雷射切割去大量石塊,挖出了一個陰影中的洞穴,用枯枝雜糙掩住了洞口。
比起他們以前要做的,這些事情都十分簡單。這麼晝伏夜出地過了四天,一天凌晨,正在監視對面黑山口李越,發現遠處山丘起伏間,有一片人眾,該有三四百人,正向這邊靠近。他忙叫起還在睡覺的趙宇:“他們來了。”趙宇一聽,忙起身,從望遠鏡里看了,帶了乾糧和水,背了早就準備好的包裹,急步走了。他需要在那些人上黑山口前從山崖邊下到那個他們鑿開的小洞中去,李越則要到山崖對面的山上,以防有人在對面看見趙宇的所作所為。李越知道這種可能性很小,但如果真的有人,他就要保證這個人看不到對面的情形。
李越往山下走時,遠處傳來了馬蹄聲。李越忙隱身在山腳下的林木間。一小隊宋兵,馬蹄達達,走了過來,領頭的正是葉銘,戴著將領的盔帽,披著輕甲。接近了李越的藏身之處時,這隊人馬後面有一騎飛奔而來,來人到了葉銘面前說道:“將軍,急報說五日前有農人在下莊外見蒙人幾百人,裝束齊整,不似普通牧人,後不知去向。蒙元已久不在邊境屯兵,魏雲將軍命我前來告知將軍,蒙元曾揚言不利將軍,將軍等不過十來人,請將軍馬上轉回嘉峪關!”
葉銘停住,周圍觀看,好久沒有回答,最後他們聽見葉銘說道:“你等即刻回關,我一人前往。”幾個兵士一齊說道:“將軍不可!”
葉銘似乎笑了一下:“若是敵人已在此處,吾等同時回關,必遭截殺,無人能生還。吾等分開行動,他們若是為我而來,許會容你等離開,你等可速回去報信,提醒魏雲小心邊關。若是並無敵軍,我一人也不會有事。”
幾個人再次阻攔,葉銘嚴肅起來:“速速回關,不可延誤!若是邊關因此有失,諸位當被軍法從事!”
兵士們說了聲從命,一隊人馬掉頭轉向,往嘉峪關方面去了,只余葉銘一人單騎獨立,看了看前方,竟然縱馬而去。李越不敢耽誤,見葉銘過去了,忙取出頭盔戴了再穿上了虎皮外套,在山石林木之間,跳躍跑動,有時回望,可以看見那幾百人追著葉銘往黑山口方向去了。
李越登上了對面的山峰,用望遠鏡可以看見趙宇已經在那個他們挖出的洞口坐著了,山崖上空無一人。李越在山上巡視了一番後,就躲在了山石後面。過了一會兒,那邊傳來了人聲。李越想起葉銘手裡有自己做的鐵釘槍,上百敵人都可以應付,但這次幾百人,他又單獨一個人,必然凶多吉少。趙宇肯定也聽見了人聲,他出了洞,腰系固定在洞內鐵釺處的保險繩,開始攀岩而上,到了崖下,他貼身在岩壁。而崖上面,葉銘出現了,轉身往下she擊,接著把釘槍背在了身上,李越猜想他是沒有鐵釘了。葉銘搬起了石頭砸下去,扭頭看到了趙宇的題字石,走到了石前,後面一個蒙人揮著長刀登上了石崖,葉銘抽出腰間短劍,兩個人只一交手,那個蒙人倒下了,葉銘又與另一個撲上來的蒙人打在一起,後面再上來了四五個,圍攻葉銘,趙宇扒在岩壁往上探頭,竟然沒有出手。李越真著急,心想趙宇實在是狠心,這要是陸敏,自己肯定是會馬上跳上去的。
最後還是葉銘勝出,把敵人全都放倒在地,然後匆忙起身,往山下扔了一個什麼東西。一片火光和慘叫聲響起,李越不由得心怵,他知道那是他設計的毒火彈,這麼扔出去,一炸開,至少能灼傷十幾人。葉銘有了片刻的喘息,他彎□,一個個地再次確定倒在地上的人都死了,然後站在趙宇題字的山石前,用手摸了摸石頭上的字,似乎嘆了一口氣。他整理了下凌亂的衣服,走到了山崖邊,對著空氣大喊了一聲:“趙宇!我來了!”回聲陣陣,趙宇終於引體向上,葉銘後退幾步,趙宇上去把一根繩子系在葉銘腰間,自己帶頭爬下山崖,葉銘跟在趙宇的後面,趙宇指點他落腳的地方,兩個人一步步攀岩而下,到了有洞穴處,先後鑽入小山洞。
崖上先有幾個人上來,周圍看了看,然後才有更多的人出現,他們到了崖前,指點著下面,然後仔細查看痕跡。山崖上都是□的岩石,哪裡有什麼腳印?有人往崖下she了幾箭,然後人們四散搜索,過了段時間,他們上來抬走了屍體,崖石上沒人了。
李越對這種殺戮再也沒有任何興趣,但他還是用望遠鏡監視了半天,才露出了身體,向對著他張望的趙宇做了個手勢。趙宇肩背了繩索攀上了崖石,又在上面扯著葉銘,幫助他登了上去,李越看著他們從崖上走得沒影了,才下山,往與趙宇約定的地點跑去。
傍晚時,李越趕到了地方,趙宇和葉銘兩個人站在哪裡,趙宇一臉冰冷,李越知道這是他氣憤的表情之一,可一向冷淡顏色的葉銘卻表情溫和,簡直有些含情脈脈。李越笑著過去與葉銘見禮,葉銘還了禮。李越打著圓場說:“你幹什麼了把他惹火了?”
葉銘似乎苦笑了下,說道:“我只是贊他布下此局,當能解此時僵局。”見李越有些茫然,葉銘解釋道:“這三年兩方都在秣馬厲兵,尋機再戰。我方糧糙充足,兵將齊備。魏雲心思縝密,行兵毒辣,總想挑起戰火。陳桐陳樹他們,經這些年的磨練,也早已羽翼豐滿,躍躍欲試。現在只需一個契機,激起兵士鬥志。我若死了,魏雲必不會善罷甘休,定然領兵出擊,而陳桐他們也不會旁觀,必然一展身手。這次是蒙元主動犯境,我方占了理,取勝之機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