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0頁
「那幾十萬渤海人怎麼辦?」
范寧冷笑一聲道:「兩手策略,一手軟一手硬,必須將裡面的貴族全部鎮壓清理掉,普通百姓就比較好處理了。」
下午時分,高麗使者再度來大營,帶來了確切消息。
韓絳笑道:「看來殿下提出五個條件並不高,對方都答應了,只是割讓身彌島改成無條件永久性駐紮,這樣行不行?」
范寧負手走了幾步道:「可是可以,但我這邊讓了步,那對方呢?」
韓絳道:「對此我提出了將渤海人安置錢提高到兩百萬兩銀子,對方也同意了。」
范寧點點頭,「其他幾個條件他們打算如何履行?」
「軍費他們會很快送來,至於道歉,王徽會派兒子覲見大宋天子請罪,然後兩百萬兩銀子的安置費他們會一併送來。」
「還有一份名單!」范寧提醒道。
韓絳將手中一隻捲軸遞給范寧,「這就是渤海人貴族名單,一共四百四十七人。」
范寧打開捲軸,見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名字,有些年頭了,不是剛剛才炮製,他點點頭,「這些人要一一確認才行。」
「還有一份這個!」
韓絳將另一份捲軸遞給范寧,范寧展開,是一份詔書,准許宋軍在身彌島無條件永久性駐紮。
又過了不久,城內用牛車送來三百萬兩銀子。
看得出高麗朝廷很急切,希望宋軍早點撤離,范寧倒有點猶豫了,和韓絳商議道:「韓公覺得我們要不要見一見高麗王?」
韓絳想了想道:「如果高麗天子出城來見殿下,那就意味著高麗投降了,這個性質就有點嚴重,其實我覺得現在處理最好,狠狠教訓他們一番,又給高麗留了一點薄面,殿下,我建議到此為止,畢竟已經斬殺了對方六萬多人。」
范寧點點頭,「那就依韓公之言!」
次日一早,城外宋軍撤退了,上千艘戰船也陸續離開了開京灣,確認宋軍離去,城內的軍民才奔湧出來,挖出掩埋的屍體,進行辨屍安葬,祭奠,城內哭聲一片,王徽又下旨建立忠烈祠,將六萬餘人的名字移入忠烈祠中,享受四時祭拜等等。
第七百五十四章 離職之行
宋軍在遼河口卸下十萬騎兵後,船隊又繼續南下,繞過了高麗半島,一路北上,船隊駛入一處尚未開發的天然良港。
這處天然良港就是今天清津港,是一個巨大的天然良港,海灣內可以容納上千艘戰船。
十萬宋軍在清津港登陸,轉道向南行軍五十里後,便抵達了從前渤海國都城之一的南海府,近五十萬渤海國人便被遷徙到這裡。
在一個巨大的山谷內,漫山遍野都是小帳篷,近五十萬勃海人還在苦苦等待高麗兌現他們的承諾,送來糧食和各種物資,但五萬高麗人和數百名高麗官員已經撤離。
已經過去大半個月,渤海人缺衣少食,日子過得十分煎熬,不少人家已經斷糧,不得不靠挖草根,剝樹皮度日。
這天上午,山谷外忽然出現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十萬宋軍出現了,宋軍士兵開始按照名單找人,不到一個上午,名單上的四百四十七人全部被找到,事實上,大部分人都是自己送上門,他們是渤海人的領袖,他們當然要出面和宋軍交涉。
四百餘名渤海人貴族被宋軍用一艘大船將他們送走,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他們全部被推下大海,喪身魚腹,對待分裂者,從古至今都是斬盡殺絕,不留後患。
失去了領頭人,五十萬渤海人便成了待宰羔羊,再加上宋軍承諾給他們糧食,五十萬渤海人便順從地跟隨宋軍離開了山谷,在清津港上船,上千艘大船帶著他們南下,每個人都忐忑不安,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命運是什麼?
這五十萬渤海人最終被安置在京東西路、江南西道和河北東道,數十年後,他們已徹底漢化,身上再找不到渤海人的印記。
八月底,范寧在遼陽府見到班師回京的天子趙頊,按照他和趙頊的約定,現在已經到了分手的時候。
范寧上繳了兵符和官印,趙頊也頗有點傷感,兩人騎馬在一片草地上緩緩而行。
趙頊用馬鞭指著北方道:「皇祖父告訴我,將來大宋的威脅還是來自於漠北和東北,所以朕很贊成太師解決渤海人的手段,但以後呢?以後大宋該怎麼面對漠北和東北的威脅?」
范寧微微笑道:「北方三大部落會在很長一段時間互相廝殺、敵對,就像微臣勸陛下那樣,封兩個可汗,導致三方不睦,但大宋一定要密切關注漠北草原的動態,不能讓某一個部落坐大,當一個部落走向強大時,就應該支持他的對手,所以情報機構非常重要,陛下一定要重視。」
趙頊點點頭,「朕也深有體會!」
范寧又道:「至於東北方向,陛下要關注室韋人,現在契丹人、女真人和奚人都被滅,微臣擔心室韋人會迅速南下填補空白,陛下要加快向東北擴張,必要時可以實施軍戶制,讓軍人帶領家人去東北開荒定居,另外對室韋人要畫一條紅線,不能容許越過黑水,一旦室韋人強行南下,陛下就要迅速出兵鎮壓驅趕。」
其實范寧擔心的是室韋人一支,蒙兀部,也就是後來的蒙古人,不過這個部落現在還沒有出現,范寧也不能說得太多,只能讓趙頊自己去關注了。
范寧冷笑一聲道:「兩手策略,一手軟一手硬,必須將裡面的貴族全部鎮壓清理掉,普通百姓就比較好處理了。」
下午時分,高麗使者再度來大營,帶來了確切消息。
韓絳笑道:「看來殿下提出五個條件並不高,對方都答應了,只是割讓身彌島改成無條件永久性駐紮,這樣行不行?」
范寧負手走了幾步道:「可是可以,但我這邊讓了步,那對方呢?」
韓絳道:「對此我提出了將渤海人安置錢提高到兩百萬兩銀子,對方也同意了。」
范寧點點頭,「其他幾個條件他們打算如何履行?」
「軍費他們會很快送來,至於道歉,王徽會派兒子覲見大宋天子請罪,然後兩百萬兩銀子的安置費他們會一併送來。」
「還有一份名單!」范寧提醒道。
韓絳將手中一隻捲軸遞給范寧,「這就是渤海人貴族名單,一共四百四十七人。」
范寧打開捲軸,見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名字,有些年頭了,不是剛剛才炮製,他點點頭,「這些人要一一確認才行。」
「還有一份這個!」
韓絳將另一份捲軸遞給范寧,范寧展開,是一份詔書,准許宋軍在身彌島無條件永久性駐紮。
又過了不久,城內用牛車送來三百萬兩銀子。
看得出高麗朝廷很急切,希望宋軍早點撤離,范寧倒有點猶豫了,和韓絳商議道:「韓公覺得我們要不要見一見高麗王?」
韓絳想了想道:「如果高麗天子出城來見殿下,那就意味著高麗投降了,這個性質就有點嚴重,其實我覺得現在處理最好,狠狠教訓他們一番,又給高麗留了一點薄面,殿下,我建議到此為止,畢竟已經斬殺了對方六萬多人。」
范寧點點頭,「那就依韓公之言!」
次日一早,城外宋軍撤退了,上千艘戰船也陸續離開了開京灣,確認宋軍離去,城內的軍民才奔湧出來,挖出掩埋的屍體,進行辨屍安葬,祭奠,城內哭聲一片,王徽又下旨建立忠烈祠,將六萬餘人的名字移入忠烈祠中,享受四時祭拜等等。
第七百五十四章 離職之行
宋軍在遼河口卸下十萬騎兵後,船隊又繼續南下,繞過了高麗半島,一路北上,船隊駛入一處尚未開發的天然良港。
這處天然良港就是今天清津港,是一個巨大的天然良港,海灣內可以容納上千艘戰船。
十萬宋軍在清津港登陸,轉道向南行軍五十里後,便抵達了從前渤海國都城之一的南海府,近五十萬渤海國人便被遷徙到這裡。
在一個巨大的山谷內,漫山遍野都是小帳篷,近五十萬勃海人還在苦苦等待高麗兌現他們的承諾,送來糧食和各種物資,但五萬高麗人和數百名高麗官員已經撤離。
已經過去大半個月,渤海人缺衣少食,日子過得十分煎熬,不少人家已經斷糧,不得不靠挖草根,剝樹皮度日。
這天上午,山谷外忽然出現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十萬宋軍出現了,宋軍士兵開始按照名單找人,不到一個上午,名單上的四百四十七人全部被找到,事實上,大部分人都是自己送上門,他們是渤海人的領袖,他們當然要出面和宋軍交涉。
四百餘名渤海人貴族被宋軍用一艘大船將他們送走,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他們全部被推下大海,喪身魚腹,對待分裂者,從古至今都是斬盡殺絕,不留後患。
失去了領頭人,五十萬渤海人便成了待宰羔羊,再加上宋軍承諾給他們糧食,五十萬渤海人便順從地跟隨宋軍離開了山谷,在清津港上船,上千艘大船帶著他們南下,每個人都忐忑不安,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命運是什麼?
這五十萬渤海人最終被安置在京東西路、江南西道和河北東道,數十年後,他們已徹底漢化,身上再找不到渤海人的印記。
八月底,范寧在遼陽府見到班師回京的天子趙頊,按照他和趙頊的約定,現在已經到了分手的時候。
范寧上繳了兵符和官印,趙頊也頗有點傷感,兩人騎馬在一片草地上緩緩而行。
趙頊用馬鞭指著北方道:「皇祖父告訴我,將來大宋的威脅還是來自於漠北和東北,所以朕很贊成太師解決渤海人的手段,但以後呢?以後大宋該怎麼面對漠北和東北的威脅?」
范寧微微笑道:「北方三大部落會在很長一段時間互相廝殺、敵對,就像微臣勸陛下那樣,封兩個可汗,導致三方不睦,但大宋一定要密切關注漠北草原的動態,不能讓某一個部落坐大,當一個部落走向強大時,就應該支持他的對手,所以情報機構非常重要,陛下一定要重視。」
趙頊點點頭,「朕也深有體會!」
范寧又道:「至於東北方向,陛下要關注室韋人,現在契丹人、女真人和奚人都被滅,微臣擔心室韋人會迅速南下填補空白,陛下要加快向東北擴張,必要時可以實施軍戶制,讓軍人帶領家人去東北開荒定居,另外對室韋人要畫一條紅線,不能容許越過黑水,一旦室韋人強行南下,陛下就要迅速出兵鎮壓驅趕。」
其實范寧擔心的是室韋人一支,蒙兀部,也就是後來的蒙古人,不過這個部落現在還沒有出現,范寧也不能說得太多,只能讓趙頊自己去關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