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頁
他剛說到這,忽然猛地捂住左胸,臉上極為慘白,身體搖搖晃晃,耶律洪泰一把扶住他,「皇兄,你怎麼了?」
耶律洪基聲音極其微弱道:「我感覺到了太祖的震怒!」
說完,他閉目而逝……
按照耶律洪基留下的遺詔,太孫太過於年幼,無法領導軍民在遼國生死危亡之際開闢一條生路。
他便傳位於其弟耶律洪泰,耶律洪泰繼承了兄長的遺志,令韓孚全權代表遼國和大宋協商。
三天後,大宋和遼國終於達成一致。
第一,遼國將去帝國,將象徵皇權的玉璽和帝王世譜交給宋朝。
第二,宋朝准許遼國西遷,並不再追擊,同時承諾派兵保護遼國歷代帝王的陵墓。
第三,宋朝將善待所有投降宋朝的遼國百姓,一視同仁,不予歧視。
第四,宋朝將以適當方式協助遼國奪取碎葉地區重新建國。
第五,新建遼國將世世代代為宋朝藩屬,宋朝將支持遼國發展農業和養殖業,促使遼國向農業國徹底轉變。
當韓孚將遼國使者帶來的玉璽和帝王世譜正式交給天子趙頊後,遼帝國就徹底滅亡了,而多了一個依附於宋朝的遼王藩國。
八年後,耶律洪泰決定向黑汗發動戰爭,奪取碎葉,他派使者趕到東京向大宋請求幫助,時任宰相的章惇派兩千騎兵攜帶三百枚鐵火雷趕赴金山,參與了遼國對黑汗的戰爭,為奪取碎葉城立下了最重大的功勞,這就後話了。
耶律洪泰在和宋朝達成協議的第三天,滿城四十餘萬軍民離開上京,開始了漫漫的西遷之路。
這次遼國效仿宋朝,除了七萬精銳之軍外,還組織了十萬人的民兵隊伍,兵甲上身,看起來和正規軍也沒什麼區別。
保護了遼國宮室,保護著老弱婦孺,還有二十萬輛大車,滿載著帳篷、糧食、銅錢、租寶等財富,還有數十萬匹戰馬以及一千餘萬頭牛羊。
雖然宋朝放過了遼國,但並不代表草原各部落會放過他們。
這塊大肥肉讓所有草原部落都為之眼紅。
在烏梁河,遼國西撤隊伍到達旦部和烈山部的六萬人偷襲,耶律洪泰命人丟棄了滿載黃金珠寶的數百輛大車和數百萬隻羊。
達旦部和烈山部本來為了爭奪牧場而常常發生衝突,關係很僵,這次勉強為了共同的目標糾合在一起,但在數十輛大車的黃金白銀以及各種名貴珠寶面前,他們都眼紅了,為爭奪戰利品,雙方爆發了激戰。
就在兩軍殺得快兩敗俱傷之時,耶律洪泰親率七萬大軍掩殺而來,草原聯軍大敗,傷亡極其慘重。
烈山部和達旦部互相指責,各自含恨返回了部落,雙方從此結下難解的仇恨。
烈山部和達旦部退出,勢力最大的乃蠻部獨木難支,不敢妄動,使遼國得以一路平安西撤。
兩個月後,遼國西遷隊伍抵達了金山城,便以金山城為都城,開始建立新的遼國,史稱西遼。
第七百五十二章 高麗作亂
宋軍大軍在三天後抵達上京,范寧見上京城極為高大堅固,便向趙頊建議道:「陛下,雖然我們摧毀了東京和中京,但微臣建議還是保留上京,作為大宋防禦草原的橋頭堡,就像當年唐朝在陰山內修建三座受降城一樣。」
旁邊富弼也笑道:「楚王殿下說得有道理,這座城池如此堅固,拆除有點可惜,可以拆掉違禁宮殿,保留城池作為大宋在草原上的軍城。」
趙頊欣然點頭道:「兩位愛卿都說到朕的心中去了,就按照富相公的提議來處理。」
這時,遼國的一名留守官員來求見,趙頊問了一些情況,城中只有不足千人,都是不願離開故土的老人,再沒有其他人了。
趙頊望著城牆,心中頗有興致,便對范寧道:「朕想上城去看一看,范愛卿可陪同朕走一走。」
「臣遵旨!」
數百名侍衛簇擁著趙頊和范寧上了城,他們遠遠站著,呈半圓形保護。
范寧指著城下道:「耶律洪基就是在那個位置被弩矢射中,最終還是丟了性命。」
趙頊嘆息道:「朕不知該怎麼評價耶律洪基這個人,他早期確實英明神武,把遼國國力帶上巔峰,卻有點像李隆基,使大唐盛極而衰,耶律洪基沉溺禮佛,奢侈縱慾,揮霍無度,加上他重用奸佞,又在重元之亂殺了太多的忠臣良將,遼國焉能不敗?」
「陛下,遼國之衰敗,其實還是在於它人口太少,核心人口不足以支撐那麼廣袤的土地,就會出現乃蠻、烈山、女真那樣的異族異心,耶律洪基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便想南侵大宋,占領河北和河東,增強國力支撐,只可惜……」
「只可惜他遇到了太師!」
趙頊看一眼范寧,微微笑道:「朕出征前已經下旨,正式冊封北島為楚王國,那裡是大宋最遙遠的南方邊陲,朕也想去看一看啊!」
「陛下想去,一定會有機會的。」
趙頊忽然笑道:「北島距離南大陸很近吧!」
范寧點點頭,「有點類似泉州到呂宋府的距離,坐三千石快船,五天便可抵達。」
「如果朕讓愛卿幫忙治理南大陸,愛卿不會反對吧!」
范寧愕然,「陛下!」
趙頊微微笑道:「愛卿是大宋柱樑,放棄有點可惜了,但朕已經答應,又豈能反悔,所以朕反覆考慮,愛卿既能照顧北島又能為朝廷做貢獻,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愛卿兼管南大陸。」
耶律洪基聲音極其微弱道:「我感覺到了太祖的震怒!」
說完,他閉目而逝……
按照耶律洪基留下的遺詔,太孫太過於年幼,無法領導軍民在遼國生死危亡之際開闢一條生路。
他便傳位於其弟耶律洪泰,耶律洪泰繼承了兄長的遺志,令韓孚全權代表遼國和大宋協商。
三天後,大宋和遼國終於達成一致。
第一,遼國將去帝國,將象徵皇權的玉璽和帝王世譜交給宋朝。
第二,宋朝准許遼國西遷,並不再追擊,同時承諾派兵保護遼國歷代帝王的陵墓。
第三,宋朝將善待所有投降宋朝的遼國百姓,一視同仁,不予歧視。
第四,宋朝將以適當方式協助遼國奪取碎葉地區重新建國。
第五,新建遼國將世世代代為宋朝藩屬,宋朝將支持遼國發展農業和養殖業,促使遼國向農業國徹底轉變。
當韓孚將遼國使者帶來的玉璽和帝王世譜正式交給天子趙頊後,遼帝國就徹底滅亡了,而多了一個依附於宋朝的遼王藩國。
八年後,耶律洪泰決定向黑汗發動戰爭,奪取碎葉,他派使者趕到東京向大宋請求幫助,時任宰相的章惇派兩千騎兵攜帶三百枚鐵火雷趕赴金山,參與了遼國對黑汗的戰爭,為奪取碎葉城立下了最重大的功勞,這就後話了。
耶律洪泰在和宋朝達成協議的第三天,滿城四十餘萬軍民離開上京,開始了漫漫的西遷之路。
這次遼國效仿宋朝,除了七萬精銳之軍外,還組織了十萬人的民兵隊伍,兵甲上身,看起來和正規軍也沒什麼區別。
保護了遼國宮室,保護著老弱婦孺,還有二十萬輛大車,滿載著帳篷、糧食、銅錢、租寶等財富,還有數十萬匹戰馬以及一千餘萬頭牛羊。
雖然宋朝放過了遼國,但並不代表草原各部落會放過他們。
這塊大肥肉讓所有草原部落都為之眼紅。
在烏梁河,遼國西撤隊伍到達旦部和烈山部的六萬人偷襲,耶律洪泰命人丟棄了滿載黃金珠寶的數百輛大車和數百萬隻羊。
達旦部和烈山部本來為了爭奪牧場而常常發生衝突,關係很僵,這次勉強為了共同的目標糾合在一起,但在數十輛大車的黃金白銀以及各種名貴珠寶面前,他們都眼紅了,為爭奪戰利品,雙方爆發了激戰。
就在兩軍殺得快兩敗俱傷之時,耶律洪泰親率七萬大軍掩殺而來,草原聯軍大敗,傷亡極其慘重。
烈山部和達旦部互相指責,各自含恨返回了部落,雙方從此結下難解的仇恨。
烈山部和達旦部退出,勢力最大的乃蠻部獨木難支,不敢妄動,使遼國得以一路平安西撤。
兩個月後,遼國西遷隊伍抵達了金山城,便以金山城為都城,開始建立新的遼國,史稱西遼。
第七百五十二章 高麗作亂
宋軍大軍在三天後抵達上京,范寧見上京城極為高大堅固,便向趙頊建議道:「陛下,雖然我們摧毀了東京和中京,但微臣建議還是保留上京,作為大宋防禦草原的橋頭堡,就像當年唐朝在陰山內修建三座受降城一樣。」
旁邊富弼也笑道:「楚王殿下說得有道理,這座城池如此堅固,拆除有點可惜,可以拆掉違禁宮殿,保留城池作為大宋在草原上的軍城。」
趙頊欣然點頭道:「兩位愛卿都說到朕的心中去了,就按照富相公的提議來處理。」
這時,遼國的一名留守官員來求見,趙頊問了一些情況,城中只有不足千人,都是不願離開故土的老人,再沒有其他人了。
趙頊望著城牆,心中頗有興致,便對范寧道:「朕想上城去看一看,范愛卿可陪同朕走一走。」
「臣遵旨!」
數百名侍衛簇擁著趙頊和范寧上了城,他們遠遠站著,呈半圓形保護。
范寧指著城下道:「耶律洪基就是在那個位置被弩矢射中,最終還是丟了性命。」
趙頊嘆息道:「朕不知該怎麼評價耶律洪基這個人,他早期確實英明神武,把遼國國力帶上巔峰,卻有點像李隆基,使大唐盛極而衰,耶律洪基沉溺禮佛,奢侈縱慾,揮霍無度,加上他重用奸佞,又在重元之亂殺了太多的忠臣良將,遼國焉能不敗?」
「陛下,遼國之衰敗,其實還是在於它人口太少,核心人口不足以支撐那麼廣袤的土地,就會出現乃蠻、烈山、女真那樣的異族異心,耶律洪基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便想南侵大宋,占領河北和河東,增強國力支撐,只可惜……」
「只可惜他遇到了太師!」
趙頊看一眼范寧,微微笑道:「朕出征前已經下旨,正式冊封北島為楚王國,那裡是大宋最遙遠的南方邊陲,朕也想去看一看啊!」
「陛下想去,一定會有機會的。」
趙頊忽然笑道:「北島距離南大陸很近吧!」
范寧點點頭,「有點類似泉州到呂宋府的距離,坐三千石快船,五天便可抵達。」
「如果朕讓愛卿幫忙治理南大陸,愛卿不會反對吧!」
范寧愕然,「陛下!」
趙頊微微笑道:「愛卿是大宋柱樑,放棄有點可惜了,但朕已經答應,又豈能反悔,所以朕反覆考慮,愛卿既能照顧北島又能為朝廷做貢獻,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愛卿兼管南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