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6頁
「那愛卿覺得耶律洪基會投降嗎?」
范寧搖搖頭,「遼國大臣會,但耶律洪基絕不會。」
這時,韓琦匆匆回來,他等上馬車稟報導:「陛下,遼國打算遷都,特來懇請陛下准許遼國西遷。」
眾人都很驚訝,遼國居然是要遷都,果然被范寧說中,契丹人想遠遁了。
第七百五十一章 遼國滅亡
趙頊頓時有興趣了,對范寧道:「朕倒想見見這個韓孚。」
范寧笑道:「陛下現在見他還不妥,不如陛下坐在裡間,當臣等在這裡問問他詳細情況。」
「也可以!」
趙頊便坐到裡面御書房內,拉上移門,外面的談話他也能清清楚楚聽見。
不多時,韓孚被帶了進來,他年約五十歲,遼國進士出身,在遼國做官二十餘年,現任參知政事。
富弼曾經出使過遼國,認識韓孚,他微微笑道:「韓知政,我們很久沒見了。」
「原來是富相公,文相公也在,這位是……」
他目光望向范寧,范寧淡淡道:「在下范寧!」
「原來是楚王殿下,在下失禮了。」
韓孚連忙躬身行禮,范寧擺擺手,很客氣道:「韓相公請坐!」
韓孚在對面坐下,一名宮女上了茶,范寧淡淡道:「聽說遼國打算遷都,不知準備遷到哪裡?」
「已經決定,第一站將遷都到金山北麓的金山城,那裡是遼國最西的邊陲。」
金山就是今天的阿爾泰山,也是遼國最西面的疆域,遼國在那裡修建了一座金山城,有一千士兵駐紮,但當初築城時怎麼也想不到,有一天這裡會成為遼國的都城,這就像城內的豪門大戶搬到鄉下祖先留下的幾間破草房一樣,讓幾名大宋相公都為之感嘆。
范寧卻眉頭一皺,他聽出裡面話中有話,便問道:「第一站是金山城,那第二站呢?」
韓孚嘆口氣道:「遼國已經半農耕化,金山北麓並不適合遼國長久建都,只是暫時落腳地,我們天子真正要去的地方是碎葉,在那裡建立新遼。」
范寧第一個反應就是西遼,歷史上,遼國被金國滅亡,耶律大石在碎葉一帶建立了西遼,最後被蒙古所滅,今天耶律洪基也要走這一步嗎?
范寧淡淡道:「去金山也不容易,且不說那邊本來就是乃蠻部的勢力範圍,還有達旦部和烈山部的沿途襲擾,你們怎麼保護數十萬婦孺西遷?」
韓孚沉默片刻道:「只要宋軍能網開一面,准許遼國西遷,不再趕盡殺絕,我們會感激不盡,至於草原宵小,我們並不畏懼,更何況有遼國在西面牽制草原遊牧,大宋的北方至少會安寧百年。」
「韓相公就為此事而來?」
「正是!」
范寧和富弼等人交換一個眼色,富弼道:「這件事我們要稟報天子,商議後再做決定,韓相公稍微等一兩天吧!」
韓孚深深看了一眼書房門,起身告辭離去。
這時,天子趙頊走了出來笑道:「遼國居然要遷都去碎葉,各位愛卿覺得可能嗎?」
范寧笑道:「碎葉是黑汗的統治中心,遼國必然是要和黑汗決一死戰,其實微臣覺得,遼國西遷,未必是壞事。」
「何以見得?」
「關鍵就是那句話,遼國現在是半農耕之國,如果他們真能在碎葉立足,遲早會和西州回紇形成激烈對抗,這對我們將來收復西域會有很大的幫助。」
「范愛卿認為可以和談?」
「微臣覺得可以試一試,微臣也不主張徹底滅了遼國,有遼國的存在,確實能牽制草原遊牧民族壯大,我們甚至可以和遼國達成協議,只要遼國肯去帝號,我們可以助他奪取碎葉,相反,如果他們不肯去帝號,那遼國西遷就走不到金山。」
范寧提出的這個方案富弼和文彥博都贊成,韓琦也同意,畢竟遼國已經對宋朝沒有什麼威脅了,唯一讓宋朝不滿的就是他們帝號,如果遼國能去帝號,這是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次日,富弼向參知政事韓孚提出了宋朝的條件,韓孚立刻送鷹信回上京,此時宋軍主力距離上京已不足四百里,半天時間,耶律洪基便收到了韓孚的鷹信。
「居然還是要我們去帝號!」耶律洪基只覺胸中一陣絞痛,他怕兄弟看出來,儘量克制住疼痛。
耶律洪泰沒有發現兄長的異常,他仔細看了一遍鷹信道:「宋朝說他們會適當幫助我們奪取碎葉,這適當幫助是指什麼?」
「還能是什麼,無非是給我們一些生鐵,難道宋朝還會給我們鐵火雷?」
「我倒覺得可以試一試。」
「我們可以有條件的使用鐵火雷,比如由宋軍掌管,宋軍使用,我們不介入。」
耶律洪基倒有點動心了,如果有鐵火雷,那他們拿下碎葉的可能性就大了。
「你覺得有多大把握!」
「我們只要有誠意,比如上次錦州那三顆未爆的鐵火雷,我們還給宋朝,反正我們也仿製不出來,這就顯出我們的誠意了。」
耶律洪基嘆息一聲,「可是還要去帝號!」
耶律洪泰勸道:「去帝號只是暫時的,將來我們強大了,隨時可以恢復,為了保住大遼一脈,現在就算忍辱負重也必須接受。」
耶律洪基跪下,磕了三個頭泣道:「列祖列宗在上,洪基未能保住大遼社稷,無顏去見列祖列宗。」
范寧搖搖頭,「遼國大臣會,但耶律洪基絕不會。」
這時,韓琦匆匆回來,他等上馬車稟報導:「陛下,遼國打算遷都,特來懇請陛下准許遼國西遷。」
眾人都很驚訝,遼國居然是要遷都,果然被范寧說中,契丹人想遠遁了。
第七百五十一章 遼國滅亡
趙頊頓時有興趣了,對范寧道:「朕倒想見見這個韓孚。」
范寧笑道:「陛下現在見他還不妥,不如陛下坐在裡間,當臣等在這裡問問他詳細情況。」
「也可以!」
趙頊便坐到裡面御書房內,拉上移門,外面的談話他也能清清楚楚聽見。
不多時,韓孚被帶了進來,他年約五十歲,遼國進士出身,在遼國做官二十餘年,現任參知政事。
富弼曾經出使過遼國,認識韓孚,他微微笑道:「韓知政,我們很久沒見了。」
「原來是富相公,文相公也在,這位是……」
他目光望向范寧,范寧淡淡道:「在下范寧!」
「原來是楚王殿下,在下失禮了。」
韓孚連忙躬身行禮,范寧擺擺手,很客氣道:「韓相公請坐!」
韓孚在對面坐下,一名宮女上了茶,范寧淡淡道:「聽說遼國打算遷都,不知準備遷到哪裡?」
「已經決定,第一站將遷都到金山北麓的金山城,那裡是遼國最西的邊陲。」
金山就是今天的阿爾泰山,也是遼國最西面的疆域,遼國在那裡修建了一座金山城,有一千士兵駐紮,但當初築城時怎麼也想不到,有一天這裡會成為遼國的都城,這就像城內的豪門大戶搬到鄉下祖先留下的幾間破草房一樣,讓幾名大宋相公都為之感嘆。
范寧卻眉頭一皺,他聽出裡面話中有話,便問道:「第一站是金山城,那第二站呢?」
韓孚嘆口氣道:「遼國已經半農耕化,金山北麓並不適合遼國長久建都,只是暫時落腳地,我們天子真正要去的地方是碎葉,在那裡建立新遼。」
范寧第一個反應就是西遼,歷史上,遼國被金國滅亡,耶律大石在碎葉一帶建立了西遼,最後被蒙古所滅,今天耶律洪基也要走這一步嗎?
范寧淡淡道:「去金山也不容易,且不說那邊本來就是乃蠻部的勢力範圍,還有達旦部和烈山部的沿途襲擾,你們怎麼保護數十萬婦孺西遷?」
韓孚沉默片刻道:「只要宋軍能網開一面,准許遼國西遷,不再趕盡殺絕,我們會感激不盡,至於草原宵小,我們並不畏懼,更何況有遼國在西面牽制草原遊牧,大宋的北方至少會安寧百年。」
「韓相公就為此事而來?」
「正是!」
范寧和富弼等人交換一個眼色,富弼道:「這件事我們要稟報天子,商議後再做決定,韓相公稍微等一兩天吧!」
韓孚深深看了一眼書房門,起身告辭離去。
這時,天子趙頊走了出來笑道:「遼國居然要遷都去碎葉,各位愛卿覺得可能嗎?」
范寧笑道:「碎葉是黑汗的統治中心,遼國必然是要和黑汗決一死戰,其實微臣覺得,遼國西遷,未必是壞事。」
「何以見得?」
「關鍵就是那句話,遼國現在是半農耕之國,如果他們真能在碎葉立足,遲早會和西州回紇形成激烈對抗,這對我們將來收復西域會有很大的幫助。」
「范愛卿認為可以和談?」
「微臣覺得可以試一試,微臣也不主張徹底滅了遼國,有遼國的存在,確實能牽制草原遊牧民族壯大,我們甚至可以和遼國達成協議,只要遼國肯去帝號,我們可以助他奪取碎葉,相反,如果他們不肯去帝號,那遼國西遷就走不到金山。」
范寧提出的這個方案富弼和文彥博都贊成,韓琦也同意,畢竟遼國已經對宋朝沒有什麼威脅了,唯一讓宋朝不滿的就是他們帝號,如果遼國能去帝號,這是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次日,富弼向參知政事韓孚提出了宋朝的條件,韓孚立刻送鷹信回上京,此時宋軍主力距離上京已不足四百里,半天時間,耶律洪基便收到了韓孚的鷹信。
「居然還是要我們去帝號!」耶律洪基只覺胸中一陣絞痛,他怕兄弟看出來,儘量克制住疼痛。
耶律洪泰沒有發現兄長的異常,他仔細看了一遍鷹信道:「宋朝說他們會適當幫助我們奪取碎葉,這適當幫助是指什麼?」
「還能是什麼,無非是給我們一些生鐵,難道宋朝還會給我們鐵火雷?」
「我倒覺得可以試一試。」
「我們可以有條件的使用鐵火雷,比如由宋軍掌管,宋軍使用,我們不介入。」
耶律洪基倒有點動心了,如果有鐵火雷,那他們拿下碎葉的可能性就大了。
「你覺得有多大把握!」
「我們只要有誠意,比如上次錦州那三顆未爆的鐵火雷,我們還給宋朝,反正我們也仿製不出來,這就顯出我們的誠意了。」
耶律洪基嘆息一聲,「可是還要去帝號!」
耶律洪泰勸道:「去帝號只是暫時的,將來我們強大了,隨時可以恢復,為了保住大遼一脈,現在就算忍辱負重也必須接受。」
耶律洪基跪下,磕了三個頭泣道:「列祖列宗在上,洪基未能保住大遼社稷,無顏去見列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