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治摸了摸腦袋,「咔嚓啥意思?」

  周守城:「……」

  周守城看向一群百姓,「晉王的話你們聽清楚了嗎?現在就排隊接種牛痘,如果有什麼不服的,去給那些拿刀的士兵說理去。」

  一群人都還在懵逼,剛才突然跑出一群拿刀的士兵,就這麼對著他們,他們都嚇傻了,他們只是想早點接種牛痘而已,他們什麼也沒幹啊,憑什麼拿刀對著他們?

  還有,這個騎在大白虎上面說得頭頭是道的小孩子居然是皇子,根深蒂固的皇權,一時間讓他們都忘記了反抗。

  周守城畢竟是一方郡守,對鎮壓暴民有些心得,大吼道,「聽清楚了沒有,還不去排隊接種牛痘,晉王殿下在此,凡是敢作出不軌行為的,視為挑釁皇權,當場格殺。」

  李治都哆嗦了一下,這郡守怎麼這麼殘暴,院長大人說的是咔嚓,可不是格殺勿論,要不得要不得。

  李治像在長安一樣,跑去搬藥品了,原本心裡還有些怒氣的百姓又是一愣,堂堂皇子,居然親自給他們搬藥品?剛才還說出一些讓人羞愧,觸動人心的話,一點也不像一個小孩子。

  在李治看來,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在這群百姓眼中可不一樣,張了張嘴,愣是說不出話來。

  李治還在嘀咕,「院長大人說,我們得齊心協力才能度過難關,最困難的時候,才是最能體現人性中美好的時候。」

  看了看百姓,「河南道的百姓還是不錯的,這麼大的災難面前都能保持禮儀,不愧是詩書禮儀的發源地,孔聖人老家。」

  剛才他們認真聽他講話,這些百姓真不錯。

  周守城:「……」

  一群百姓:「……」

  晉王啊,你再晚來一會兒,肯定能看到另外一份光景,人性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

  所有百姓,心中的一根弦似乎被撥動了,是啊,他們河南可是詩書禮儀的發源地,是孔聖人的故鄉,平日他們都是滿口的仁義道德,現如今他們又在幹什麼?

  晉王還相信他們的人心是美的,然而他們為了生存又在做出何等羞愧的事情,一群人心裡一顫。

  李治翹著個小屁股搬著藥品。

  人很小,就是因為人小,才能觸動人心,才能顯示出人性中光輝的一面,如同一顆星辰點亮四方,在恐慌中散發光明。

  終於有人站了出來,「我願意和晉王殿下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李治一愣,啥?

  周守城高興慘了,「就按先來後到的順序,這不才是最合理的?你們還要怎樣的安排,等著我大唐士兵的鎮壓嗎?」

  周圍的士兵配合的將手上的刀亮了亮。

  李治覺得周郡守太要不得了,怎麼動不動就威脅人?在壓抑的氣氛中,小聲道,「來排隊接種牛痘啦,接種完牛痘,就再也不怕天花了。」

  一個紅臉一個白臉,配合得還挺默契?當然某個小逗比是完全不知道他扮演的什麼角色的。

  已經有人開始排隊了,其他百姓一看,也趕緊跑去排隊。

  只要大部分人不鬧起來,小部分人怎麼鬧也無濟於事。

  李治還是一如既往的幫學生們搬藥品,接種牛痘正式開始。

  但讓李治疑惑的是,每個接種牛痘的老百姓,都對他說了一聲謝謝,讓他摸不住頭腦,他不就像以前一樣搬了搬藥品?好像沒幹什麼啊。

  徐長生擔心了一天,終於在傍晚的時候,一個小豆丁跑進了府里,小腿一蹬抱著了徐長生的大腿,小臉上還有些激動,「雉奴是真正男子漢了,百姓們都排隊接種牛痘了。」

  徐長生鬆了一口氣。

  現如今,至少接種牛痘有序的開始了,崔府的天花也被他限制在這個範圍內。

  徐長生乾脆每天都安排李治去接種牛痘那幫忙,說是幫忙,其實是用他皇子的身份鎮壓場子,李治年紀雖然小,但皇子的身份是實打實的。

  恐怕連徐長生都不知道,李治做得有多好。

  其實李治也就每天默不作聲的幫著搬藥物,但就是這種默默無聲,不動聲色,好不做作,才最是感動人。

  所以接種的百姓,看到那個天生富貴的小身影,每天不辭辛苦的為他們搬藥品,一言不發,沒有任何怨言,他們還有什麼好吵鬧的?

  李治的行為,的確起到了安撫人心的作用,而河南道也開始傳唱晉王李治的名字。

  河南道實在太大,光是郡守府一個位置接種牛痘根本不夠,隨著時間推移,學生們培養出來的藥品也越來越多,徐長生就讓學生們背著藥品,趕往河南道各地,分散開來接種牛痘。

  學生們每天奔波,勞累的程度可想而知。

  在整個河南道,都是穿著一身白衣,帶著白色口罩,白色手套的學生在到處奔波,人們也開始知道他們的身份,有的人也會主動送上食物和水,學生們也總是帶著微笑,「齊心協力,災難終將過去。」

  原本驚恐的整個河南道,似乎都在這些學生的奔波中平靜了下來,無人不道一聲,仙宮弟子果然名不虛傳,他們就是來救命的,到最後,幾乎無人不知這些白衣學生。

  百姓態度的改變,也讓接種牛痘更加順利的進行。

  終於,所有的事情都在向好的方面發展,除了……崔府。

  徐長生是守在孔老先生的床前,看著他離世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