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個世界的利益,通過女媧這一紐帶,互相勾連在一起。

  這是歐陽朔所不願看到的。

  基於此,歐陽朔在獲得女媧的最高權限之後,下達的第一條命令,就是讓女媧限制拓荒團隊的遊戲登陸權限。

  歐陽朔規定,在抵達希望星之前,團隊成員每天可登陸遊戲世界三小時;抵達希望星球之後,時間則縮短為一個小時。

  未來,甚至可能進一步壓縮登陸時間,比如一周只能登陸一次。

  等於是說,登陸遊戲,只是一個「探親假」。

  不僅如此,拓荒團隊成員在遊戲世界的言行舉止,也將受到全方位的監視,一旦發現有越界行為,將立即剝脫其進入遊戲世界的權利。

  不是歐陽朔無情,而是必須如此,才能讓拓荒團隊專注一心。

  此番拓荒,本就危機重重,實在容不得任何閃失,如果歐陽朔不鐵血,不強硬,最終害了的,還是整個團隊。

  相信大家也能理解。

  其二,未來白銀之手並非沒有在希望星建立基地的機會。

  按照蓋亞制定的,前進基地跟母星之間的兌換規則,一旦前進基地為母星湊足足夠的生物資源,蓋亞就會拋出新的拓荒名額。

  畢竟前進基地越多,人類生存的機率就越大。

  在維護人類利益這一點上,蓋亞是絕不會徇私情的,也不會含糊過關。

  說白了,想要摧毀白銀之手跟湛藍徽章,那是歐陽朔的私事,跟蓋亞無關;未來希望星的主導權之爭,那也是人類內部之事,也跟蓋亞無關。

  相比這個,蓋亞更關心的是,如何將資源星,打造成一個適合智人一族居住的星球,為將來分離兩大種群做前期的準備。

  所以說,傑克爺爺的擔心,實在大可不必,也算是「庸人自擾」吧!

  由此帶來的副作用,估計就是阿拉伯國王在得出跟傑克爺爺類似的結論之後,不再做無畏的反抗,乾脆利落地選擇了投降。

  在阿拉伯國王看來,既然這個世界未來註定要歸於一統,納入大夏的治理軌道,那麼還徒勞掙扎什麼呢。

  早點歸附,還能早點獲利呢。

  反正在波斯帝國被大夏攻克之後,阿拉伯帝國的地緣安全就變得糟糕起來,就算繼續反抗,也只是徒勞而已。

  尤其是在波斯灣的爭奪上,阿拉伯帝國不可能爭得過大夏。

  沒了波斯灣的阿拉伯帝國,就算不被大夏攻占,也等於是離開水的魚,連自給自足都變得困難起來,註定翻不起大浪來。

  與其苦苦掙扎,不如乖乖獻上城池,換來一個好下場。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在這個節骨眼上,為了實現更大的戰略意圖,歐陽朔是必定會對阿拉伯國王封官授爵,以達到收買人心的目的的。

  而隨著阿拉伯帝國投降,大夏距離一統亞洲,只剩下西伯利亞地區。

  ……

  五月十八日,京師。

  因著出征在即,趁著還有最後一點時間,歐陽朔快刀斬亂麻,迅速敲定對阿拉伯帝國的處置方案。

  整個阿拉伯帝國被切割為三大行省,納入西亞都護區。

  其中最核心的一個行省,被直接命名為阿拉伯行省,由原阿拉伯國王出任行省總督,算是對其主動投降的獎賞。

  剩下的兩個行省的總督,一個由阿拉伯帝國本土大臣出任,一個從大夏本土的一位郡守升任。

  原阿拉伯帝國的舊臣,大多也都獲得重用。

  歐陽朔這麼做,自然是想在最短時間內安撫民心,穩定西亞局勢。

  當然,對阿拉伯帝國軍隊的處置,就沒這麼溫和了。

  第1356章 大結局

  阿拉伯帝國,號稱一百五十萬大軍。

  這當然只是一個數字。

  根據前線給出的情報,阿拉伯帝國軍隊不僅裝備落後,而且缺乏訓練,紀律鬆弛,更無實戰經驗,是一支名副其實的弱旅。

  歐陽朔下令,直接裁汰五十萬人,安排退役,用以補充阿拉伯地區的勞動力缺口。再轉隸五十萬人,進入鐵道兵體系,助力帝國鐵路建設。

  最善戰的五十萬人,這才被臨時整編為西亞第一集團軍以及第二集團軍。

  整個過程,預計要持續一到兩個月時間。

  與此同時,在西亞軍進駐阿拉伯帝國地區之後,南亞第一集團軍以及第二集團軍,將陸續從阿拉伯帝國境內撤離。

  新的駐防地點,選在了凱撒王朝邊境。

  算下來,大夏在西亞的駐軍,除了西亞戰區的三個正規集團軍,還有四個臨時集團軍,總兵力達到一百七十五萬人。

  這是一股相當驚人的軍事力量。

  如果大夏真要不惜代價攻打凱撒王朝,那麼對方是一定扛不住的。

  歐洲局勢,似乎變得微妙起來。

  ……

  阿拉伯帝國投降大夏,引發全球局勢的劇烈震盪。

  全球範圍內,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洗牌,突兀上演。

  五月十六日,也就是阿拉伯帝國投降的次日,日耳曼王朝跟羅曼諾夫王朝之間的戰爭,立即停火。

  雙方均表態,將以談判的形式,和平解決邊境爭端。

  顯而易見,歐洲大佬們已經意識到,相比內部的爭奪,在他們外圍,大夏已然是一頭龐然巨獸,對歐洲大陸虎視眈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