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頁
都察院的人,都知道他的故事,也都了解他的風範。今天初次見面,猜想著他不定多麼厲害呢?可現在聽他這麼一說,心裡都平靜了下來。右副都御史英誠是孫嘉淦的同年,也就比別人更覺得隨便一些,他親自沏了一杯茶送了上來說:“孫大人,您在外頭時就是個包龍圖,回到京城來,又不見一個客人。說老實話,連我也有點兒害怕你了。再加上,你這張臉老是黑著,看不到一點笑容,誰不心裡發怵呢?您瞧,我們這御史衙門清寒慣了,比六部消閒得多,從來人都到不齊。今天您一來,竟是一個也不缺!”
孫嘉淦還是那副老模樣,他乾笑著說:“該說你們就說,該笑你們也只管笑。我生就了這張臉,想改也改不過來。”他略停了一下說,“不過,老兄剛才所說,御史衙門是個清閒地方,在下卻不敢苟同,這也正是孫某今天要說的第一件事。只因為我們過去只是在‘等’,才出現這種局面的。難道非要下邊出了案子,有人舉報,我們才去管嗎?要真的是這樣,那麼又何必設這個都察院呢?”他向上一拱手又說:“皇上聖明,又一向看重吏治,這正是御使們大顯身手的時候。自從有了養廉銀子,大家手裡都不那麼窮了,更用不著仰仗外官們的鼻息來過日子。假如我們每天坐在這裡吃閒飯,別說皇恩,就連這點俸祿也對不起呀!這幾天下大雪,天兒也太冷,就不去說了。籤押房的書吏們,請把所有的人都分成三撥:一撥去外省,一撥到六部,去的人都要牢記體察民情和糾察吏治。另一撥坐在家裡匯總,理出該辦的事情。這樣,你們還能閒得住嗎?”
說到這裡,他向下邊看了一下,見大家都聽得很專注,他滿意的點了一下頭繼續說:“學生我還年輕,沒能見到前朝唐齎成他們這些直言敢諫的名臣風采,但我卻知道,‘文死諫’是做御史的本份。你如果沒這個膽子,我勸你最好是捲鋪蓋走路。這是我今天要說的第二點。”
他看看下邊,沒人不聽,便接著說了第三點:“還有一等人,也很不可取。他辦事不分輕重,見什麼就寫什麼。拿著些雞毛蒜皮的事,就大作文章。你自己就先把自己輕賤了,別人還能服氣嗎?我今天把醜話說到前邊,誰再參那些個‘某某貪污銀子二兩’,‘某廚師做的御宴甚咸’或者‘某某人在朝會時輕咳了一聲’之類的東西,我孫某人就先彈劾你一個‘瑣碎褻瀆’!”
他正長篇大論地說著,一閃眼看到刑部尚書走了進來,便立刻打住說:“好,我的話到此為止。一共是三條,誠心;敢言;不挑剔。下邊請英誠老兄主持,你們也都可以再議議,有什麼不妥之處,還可以商榷。”說罷,他站起身來,團團作了一揖,便和刑部尚書盧從周一起升轎走了。都察院的會,一向是互相扯皮,沒完沒了。他這麼利索,給人們留下了耳目一新的感覺。
今天的刑部衙門,可不同往日了。因為這裡將要受審的,是李紱和謝濟世一班要員哪!參加會審的不但有刑部官員,觀審的還有像孫嘉淦這樣的都御史,另外還有三爺弘時。所以,當別的衙門還在掃雪堆雪人時,這裡卻早已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了。靠著門旁的石獅子邊上,還站著兩排善撲營的御林軍。他們黑壓壓地站在雪地里,分雁行排成了八字,更顯出了這裡的威嚴和肅穆。兩人剛剛下轎,就聽見門官一聲高喊:“孫大人、盧大入到!放炮,開中門!”
三聲沉雷似的炮聲響過,中門譁然洞開。二人互相揖讓著走了進去,只見大理寺卿高其倬已經率著全衙門的書吏們迎了出來。高其倬還是那副似笑不笑的頑皮相,三人剛一見禮,他就說:“從周兄我們倒是常見面,只是孫兄卻難得一見。就是我這老熟人,也不敢輕易登門求教的。”
盧從周邊走邊問高其倬:“其倬,你最近有了什麼新差使嗎?”
高其倬小聲而又神密地說:“我去了趟易州,給皇上看陵去了。”回頭又對孫嘉淦說:“三爺一會兒就來,等他來時,我們再放炮迎接。請各位暫且在籤押房裡坐一下。”
三人坐定後,孫嘉淦看到這裡滿架子都是書,便抽出一本來看,卻是《堪輿家言》。換一本,又是《風水記》。連掉在地上的一本,也還是《易說地脈》。孫嘉淦笑了:“高其倬,你真可謂是武大郎玩夜貓子,難道你平時就只看這些書嗎?”
高其倬卻自得地說道:“我哪能和你比呀?你是除了孔子六親不認的人嘛。其實你們都不明白,這裡頭學問大著哪!張廷玉原來也不信,我去看了他家祖墳的地脈後,對他說,‘這地是好地,但要傷你們家一位公子’。果然,他的兒子張梅清就夭折了。後來,他又找著我說想換塊地。我告訴他說,‘人已死了,再換也換不活了。這裡是塊千年不遇的寶地,你千萬不要換掉它’。他不信也得信!就如這次,為了給皇上選出好地,我跑遍了各地。皇上原來想在遵化建陵,想離著聖祖近一些。可我說,那裡的地脈早就用盡了。這不,才又換到了易州……”他只要一說起風水來,就滔滔不絕,讓別人誰也難以插言。孫嘉淦乘著他換氣的功夫說:“哦,照你這說法,一個人做了一輩子的壞事,只要他能選到一塊寶地,就能蔭福給子孫了,是嗎?”
“哎,那怎麼能行呢!沒有德的人,他根本就選不到寶地……”
這裡正在抬槓,一抬頭突然看到弘時已經走進門來了,慌得他們都趕快起身行禮。高其倬說:“三爺,您進來怎麼也不說一聲呢?奴才們該放炮開中門的呀!”
弘時連著守了三天靈,大概真是乏透了。他蒼白著臉說:“唉,鬧那些虛排場幹什麼呢?我剛從澹寧居那邊過來,有兩個信兒想告訴大家:一,是曾靜等已解到北京。皇上發了話,說要對他們優待。他們倆不下南獄,卻關到獄神廟去。對他們的審訊也要由寶親王和李衛負責,你們刑部的人只管看押,曾靜要吃八品的俸祿。二,允祉三爺已被革去了所有的爵秩,連他世子的爵位也被革掉了。咱們這邊,由其倬和從周主審,我只在這裡坐纛。先給大家提個醒兒,皇上這幾天氣性不好,請你們都小心辦差。”
高其倬又向盧從周謙讓了一下,便說:“那好吧。”一轉眼他就向外邊高喊一聲:“升堂!帶李紱!”
李紱和謝濟世等人是關在一起的,都押在大理寺大堂東側的柵欄里,每人各占一間。李紱是朝廷大員,柵欄里還備有茶水。其餘的人,官職不過四品,就沒有這個優待了。但不管是誰,比起刑部大牢里的囚犯來,總還是天堂一般了。
李紱乍一聽見傳喚聲,他的手不由得抖了一下,但他很快地就鎮走了下來。兩名兵丁給他打開了牢門,向他躬身行了一禮說:“我們大人請您去過堂。您這邊請!”
李紱傲慢地抬起頭來,邁步就走進了大堂。裡邊的衙役們一聲堂威“噢——”喊過,大堂上上下下,聽不到一點聲音。李紱深吸了一口氣,向上邊瞟了一眼。原來正中高坐的是高其倬、盧從周,西邊陪審席上卻坐著弘時和孫嘉淦,全都是再熟不過的人了。他自失地一笑跪了下去:“犯官李紱叩見三爺和各位大人!”
孫嘉淦還是那副老模樣,他乾笑著說:“該說你們就說,該笑你們也只管笑。我生就了這張臉,想改也改不過來。”他略停了一下說,“不過,老兄剛才所說,御史衙門是個清閒地方,在下卻不敢苟同,這也正是孫某今天要說的第一件事。只因為我們過去只是在‘等’,才出現這種局面的。難道非要下邊出了案子,有人舉報,我們才去管嗎?要真的是這樣,那麼又何必設這個都察院呢?”他向上一拱手又說:“皇上聖明,又一向看重吏治,這正是御使們大顯身手的時候。自從有了養廉銀子,大家手裡都不那麼窮了,更用不著仰仗外官們的鼻息來過日子。假如我們每天坐在這裡吃閒飯,別說皇恩,就連這點俸祿也對不起呀!這幾天下大雪,天兒也太冷,就不去說了。籤押房的書吏們,請把所有的人都分成三撥:一撥去外省,一撥到六部,去的人都要牢記體察民情和糾察吏治。另一撥坐在家裡匯總,理出該辦的事情。這樣,你們還能閒得住嗎?”
說到這裡,他向下邊看了一下,見大家都聽得很專注,他滿意的點了一下頭繼續說:“學生我還年輕,沒能見到前朝唐齎成他們這些直言敢諫的名臣風采,但我卻知道,‘文死諫’是做御史的本份。你如果沒這個膽子,我勸你最好是捲鋪蓋走路。這是我今天要說的第二點。”
他看看下邊,沒人不聽,便接著說了第三點:“還有一等人,也很不可取。他辦事不分輕重,見什麼就寫什麼。拿著些雞毛蒜皮的事,就大作文章。你自己就先把自己輕賤了,別人還能服氣嗎?我今天把醜話說到前邊,誰再參那些個‘某某貪污銀子二兩’,‘某廚師做的御宴甚咸’或者‘某某人在朝會時輕咳了一聲’之類的東西,我孫某人就先彈劾你一個‘瑣碎褻瀆’!”
他正長篇大論地說著,一閃眼看到刑部尚書走了進來,便立刻打住說:“好,我的話到此為止。一共是三條,誠心;敢言;不挑剔。下邊請英誠老兄主持,你們也都可以再議議,有什麼不妥之處,還可以商榷。”說罷,他站起身來,團團作了一揖,便和刑部尚書盧從周一起升轎走了。都察院的會,一向是互相扯皮,沒完沒了。他這麼利索,給人們留下了耳目一新的感覺。
今天的刑部衙門,可不同往日了。因為這裡將要受審的,是李紱和謝濟世一班要員哪!參加會審的不但有刑部官員,觀審的還有像孫嘉淦這樣的都御史,另外還有三爺弘時。所以,當別的衙門還在掃雪堆雪人時,這裡卻早已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了。靠著門旁的石獅子邊上,還站著兩排善撲營的御林軍。他們黑壓壓地站在雪地里,分雁行排成了八字,更顯出了這裡的威嚴和肅穆。兩人剛剛下轎,就聽見門官一聲高喊:“孫大人、盧大入到!放炮,開中門!”
三聲沉雷似的炮聲響過,中門譁然洞開。二人互相揖讓著走了進去,只見大理寺卿高其倬已經率著全衙門的書吏們迎了出來。高其倬還是那副似笑不笑的頑皮相,三人剛一見禮,他就說:“從周兄我們倒是常見面,只是孫兄卻難得一見。就是我這老熟人,也不敢輕易登門求教的。”
盧從周邊走邊問高其倬:“其倬,你最近有了什麼新差使嗎?”
高其倬小聲而又神密地說:“我去了趟易州,給皇上看陵去了。”回頭又對孫嘉淦說:“三爺一會兒就來,等他來時,我們再放炮迎接。請各位暫且在籤押房裡坐一下。”
三人坐定後,孫嘉淦看到這裡滿架子都是書,便抽出一本來看,卻是《堪輿家言》。換一本,又是《風水記》。連掉在地上的一本,也還是《易說地脈》。孫嘉淦笑了:“高其倬,你真可謂是武大郎玩夜貓子,難道你平時就只看這些書嗎?”
高其倬卻自得地說道:“我哪能和你比呀?你是除了孔子六親不認的人嘛。其實你們都不明白,這裡頭學問大著哪!張廷玉原來也不信,我去看了他家祖墳的地脈後,對他說,‘這地是好地,但要傷你們家一位公子’。果然,他的兒子張梅清就夭折了。後來,他又找著我說想換塊地。我告訴他說,‘人已死了,再換也換不活了。這裡是塊千年不遇的寶地,你千萬不要換掉它’。他不信也得信!就如這次,為了給皇上選出好地,我跑遍了各地。皇上原來想在遵化建陵,想離著聖祖近一些。可我說,那裡的地脈早就用盡了。這不,才又換到了易州……”他只要一說起風水來,就滔滔不絕,讓別人誰也難以插言。孫嘉淦乘著他換氣的功夫說:“哦,照你這說法,一個人做了一輩子的壞事,只要他能選到一塊寶地,就能蔭福給子孫了,是嗎?”
“哎,那怎麼能行呢!沒有德的人,他根本就選不到寶地……”
這裡正在抬槓,一抬頭突然看到弘時已經走進門來了,慌得他們都趕快起身行禮。高其倬說:“三爺,您進來怎麼也不說一聲呢?奴才們該放炮開中門的呀!”
弘時連著守了三天靈,大概真是乏透了。他蒼白著臉說:“唉,鬧那些虛排場幹什麼呢?我剛從澹寧居那邊過來,有兩個信兒想告訴大家:一,是曾靜等已解到北京。皇上發了話,說要對他們優待。他們倆不下南獄,卻關到獄神廟去。對他們的審訊也要由寶親王和李衛負責,你們刑部的人只管看押,曾靜要吃八品的俸祿。二,允祉三爺已被革去了所有的爵秩,連他世子的爵位也被革掉了。咱們這邊,由其倬和從周主審,我只在這裡坐纛。先給大家提個醒兒,皇上這幾天氣性不好,請你們都小心辦差。”
高其倬又向盧從周謙讓了一下,便說:“那好吧。”一轉眼他就向外邊高喊一聲:“升堂!帶李紱!”
李紱和謝濟世等人是關在一起的,都押在大理寺大堂東側的柵欄里,每人各占一間。李紱是朝廷大員,柵欄里還備有茶水。其餘的人,官職不過四品,就沒有這個優待了。但不管是誰,比起刑部大牢里的囚犯來,總還是天堂一般了。
李紱乍一聽見傳喚聲,他的手不由得抖了一下,但他很快地就鎮走了下來。兩名兵丁給他打開了牢門,向他躬身行了一禮說:“我們大人請您去過堂。您這邊請!”
李紱傲慢地抬起頭來,邁步就走進了大堂。裡邊的衙役們一聲堂威“噢——”喊過,大堂上上下下,聽不到一點聲音。李紱深吸了一口氣,向上邊瞟了一眼。原來正中高坐的是高其倬、盧從周,西邊陪審席上卻坐著弘時和孫嘉淦,全都是再熟不過的人了。他自失地一笑跪了下去:“犯官李紱叩見三爺和各位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