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又向弘時、弘曉磕了個頭說:“三爺四爺五爺七爺!請各位到靈前給十三爺磕個頭,然後就請七爺陪著貴客們守在靈棚子裡。別的你們什麼都不要管,全交給奴才吧。”

  這幾位爺一齊來到靈堂跪好,只聽李衛一聲令下:“舉哀!”便伏在地上號啕大哭起來。李衛略哭了一陣,又起身說:“爺們請起,到靈棚里坐著吧。小事兒奴才自能處置,大事兒奴才會來請示爺們的。”

  不大一會兒,該來的人全都到了,可就是誠老親王沒到。那去叫人的回說:“小的去了三王爺府,可管家出來說,誠老親王正在府里賞月吃酒,今天是一定不會來了。”

  李衛和弘曆等人聽了都不覺一愣,允祉是受了皇命來主持允祥的喪事的呀,皇上下這聖旨時,他們都聽得真真切切,他怎麼能在這時候吃酒賞月呢?再說,弟弟新喪,剛剛易簀,當哥哥的能這樣無動於衷嗎?

  第二天一早,一陣鞭炮聲響起,李衛急匆匆地嗆咳著進來說:“請爺們起駕,禮部尤明堂他們抬著萬歲爺親提的諡號神主牌位來了,爺們得出去迎一迎。”

  鼓樂聲近了,只見四名太監抬著御賜龍亭龕子走了進來,莊親王允祿和張廷玉、方苞、鄂爾泰等人亦步亦趨地來到靈前跪下叩頭行禮。靈牌上是雍正剛剛親自寫好的,十分精神鮮亮。樂聲中允祿走到大家跟前說:“禮成!都起來吧,地下濕氣太大,別傷了身子。嗯,老三還真能耐,一夜的功夫,能辦到這份兒上,也不枉他和允祥兄弟一場。”

  弘晝不管不顧地說:“十六叔,您說的是什麼呀?您知不知道,三伯伯一夜都沒來?這裡的事全是李衛辦好的,三伯伯只怕還正宿酒未醒呢。哼,這還是親兄弟,要是別人該怎麼樣呢?”

  允祉確實是昨天說好了要來的,可他忘記了,昨天正是他的四側福晉的生日,他本想回家去打個招呼就來,可那個四側福晉正在青春年華,生得十分漂亮,又最是得寵。她鬧著不讓允祉來,允祉能不答應嗎?哪知酒一進口,他就再也當不了自己的家了。

  就在他們議論之時,允祉帶著人來了,還抬來了一口彩棺。他面有愧色地在允祥靈位前禱告一番,又親手揭掉了原來蓋在允祥棺木上的油布,雙手抱著走出了靈堂。恰在這時,高無庸一腳踏進門裡,高叫一聲:“聖駕到!”

  兩邊廊下丹陛之樂大作,雍正看了一眼允祉,便走到靈前,親自給長明燈添了油,拈著香行了三鞠躬,把香插好,這才退到一邊。尤明堂親自讀了祭文,雍正聽得十分專注,也十分肅穆。允祉是今天的大主持,可是,他此時卻心不在焉,等祭文讀完了,他還沒怔過神來。允祿急了,忙替他叫了一聲:“點神主!”可允祉幾乎是同時也大喊一聲:“舉哀!”

  雍正見他們二人號令不一,馬上就想發作,卻又忍住了。此時,高無庸從弘曉手中接過牌位來,捧到雍正面前,他莊嚴地在那個“神王”之上,用硃筆點上了一個“點”。這時候,允祿和允祉都怕再喊錯,誰都不言聲了。尤明堂見勢不妙,連忙喊了聲:“舉哀!”眾人便一齊哭了起來。這場本該十分莊重的喪禮,辦得如此窩囊,人們都覺得實在是出乎意料。到了裝殮入棺時,雍正走上前去,把一床陀羅經被搭在允祥遺體上。至此,全部儀式完成,允祉的心才放了下來。但他卻無論如何,也調動不起來對這位弟弟的悲痛之情。正好在他一錯眼的功夫,弘曉撲到棺木上,痛哭哀號,他那戴著扳指的手,打得棺木叭叭作響。允祉突然想到李漢三說的那個“痔瘡”的笑話,竟“撲哧”一聲笑了出來。張廷玉見此情景,小聲地說:“誠親王爺,您要是有心攪和,不如乾脆回去。”

  允祿氣得臉色發青說:“三哥,你不覺得太不像話了嗎?你這樣沒有人倫,給我站得遠點!”

  允祉直到這時,才知道自己已經犯了眾怒,他後退一步說:“我……我怎麼了,我招誰惹誰了?”

  雍正回過頭來低聲吼道。“你招惹了十三弟的在天之靈!別人都在哭,可你卻在笑。朕親耳所聽,親眼所見,你一夜不睡,就會昏成這個樣子嗎”

  允祉自己也嚇壞了,他撲到允祥的靈前說:“十三弟,你是見證,你知道我的心……”

  允祿卻在一旁冷冷地說:“三哥,你別再裝模作樣了。皇上大概還不知道,三哥因為昨夜陪他的小老婆過生日,根本就沒到這裡來!我想,你難逃這‘違旨欺君’四個字!”

  雍正氣得怒火中燒地說:“好啊老三,想不到你竟是這樣的欺君辱弟的偽君子!快給朕滾了回去,別讓大家看著你噁心!”

  一百三十回 孫嘉淦榮任都御史 高其倬坐堂審結黨

  一連三天,朝廷為允祥舉行喪禮。朝臣們全都按照禮部的安排,輪番地到十三爺府去弔唁,又懷著異樣的心情,拖著沉重的腳步出來。在這些朝廷大臣的心目中,皇上是最難侍候的。因為他不但權大無邊,更因為他性情急躁、刻薄猜忌和不能容人。可皇上對允祉和允祥的話,卻最能聽得進去。於是,凡是觸犯了聖怒的官員,都願到允祥那裡,或者備一些禮物去找允祉三爺。不管是求了誰,總是能挽回天意的。可三天之內,允祥薨逝,允祉身在不測,皇上身邊的兩盞明燈熄滅了,他們的宦途就更加顯得吉凶難卜。

  第四天一早,新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孫嘉淦來到了衙門。

  這是他從雲南回來後第一次到衙視事。他的清廉剛正,一直被雍朝官員們傳為美談,甚至被描繪得有點神奇了。雍正三年,他以右都御史的身份,兼了雲貴觀風使,自那時起,他就常年駐節在外。廣州一門九命奇冤,兩廣總督孔毓徇那么正直的官員都辦不下這案子,特請了他去“觀審”。他到廣州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封了年羹堯的哥子年希堯的門,打掉了他的威風!當時,敢這樣做的,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人了,因為年羹堯還在炙手可熱啊!孫嘉淦親臨栗家灣去勘察現場,詢問鄉民,又逮住了一個上門行刺他的刺客。雍正得知此事後,大發雷霆之怒,派了圖里琛親赴廣州去提調人犯。可是,他緊走慢跑還是晚了一步。因為孫嘉淦早就請出王命旗來,斬掉了欺壓百姓的陵氏一門十口,和年希堯等八名貪官。別看圖里琛威風凜凜,卻落得個無功而還。孫嘉淦再次返回雲南,這次他又奉調擔任左都御史回到京城時,可說是早已聲震天下,名滿京華的大人物了。常言說:“先聲奪人,”一聽說他今天要“到衙視事”,哪個敢不來?又哪個敢遲到啊!這些京官們都有這毛病,怕硬的。所以,今天一早,他們就來到衙門,等著這位孫大人了。

  卯時正刻,都察院門口一陣鑼響,大家知道,這一定是孫大人到了,連忙趕到門口迎接。孫嘉淦下了轎子,從容地登上台階,向迎接他的官員們一拱手說:“哎呀呀,大家不要這樣,在下走時姓孫,現在也還是姓孫。還是不要拘禮的好。”他邊說邊走,來到大堂坐下,“諸位,我們不過是久別重逢嘛,何必要這樣不安呢?我今天並不辦事,只是和大家見一見面兒。等會兒,我還要到大理寺觀審李紱和謝濟世的案子。來來來,都先請坐了才好說話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