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人一時都沒有言語,這個籌劃本身挑剔不出什麼毛病。他們都是打了幾十年仗的,每次戰前布置何嘗不都是頭頭是道?但一交戰,每次都有意想不到的變故,使人措手不及。南路軍和西路軍離著中軍最近的也有一百餘里地,中間金川山向水勢縱橫交錯,蜿蜒盤曲,像迷魂陣一樣。莎羅奔雖是藏人,但其實心思狡獪細密,遠慮近圖想得周到,通漢語習兵法,不是個容易對付的對手。訥親幾個人僅僅一夜就想出這樣的殄食方略,眾人都覺得心中沒有底。怔了半日,訥親見無人發言,便道:“大家沒有意見,我和張軍門就要發令行動了!”話音剛落,便聽有人說:

  “我有幾句愚見!”

  眾人一齊轉頭,看發言的竟是張廣泗和訥親最得力的心腹,右軍統領馬光祖。馬光祖也是一張麻臉,不過三十多歲,微高的顴骨上方一雙三角眼,和眼白比起來,瞳仁略嫌小了一點,鼻子左側還長著一顆聰明痣,說起話來唇上小鬍子一翹一翹,甚是乾脆利落:“我們帥營設在北路的只有四萬兵。用兩萬去攻下寨,剩餘的還要護糧,護路,護大營,內里就空了。藏兵如果乘虛抄了我們後營,掐斷糧道,又怎樣應付?”他剛說完,張廣泗冷冷問道:“他們走哪條路來抄我們後營?”馬光祖便垂下頭,叉手說道:“標下不知道,只是想到了說說。”訥親道:“說說也很好,集思廣益嘛!誰還有什麼話?”

  “這樣打,我們只能操一半勝算。”兆惠在人們的沉默中款款說道:“這個方略我挑不出暇疵,但它只是我們的算盤。知己不知彼。莎羅奔是怎樣想,我們不甚了了。”

  “你是說,我們該去問問莎羅奔?”訥親一哂,挪揄道。

  “毋須去問。大金川城裡有多少駐軍,下寨有多少駐軍,小金川和刮耳崖的兵力又怎樣布置,還有其他地方有沒有暗伏的駐軍,都要偵探明白。可行則行,不可行再作籌劃。”

  “那要多少時日?”

  “不管多少時日,弄不清敵情貿然動手,只有一半指望,這不是我兆惠說的,是孫子講的!”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是岳武穆的話!”

  “我知道中堂大人的心。但莎羅奔也有‘一心’,他是個雄傑,不是糙莽土匪。”

  張廣泗見訥親語塞,接口說道:“皇上已經為金川的事龍顏震怒,屢下嚴旨立即進兵。這慢君之罪誰來承當?”說完,鷹隼一樣的眼死盯著兆惠。

  兆惠咽了一口唾液,在張廣泗威嚴的目光逼視下,他似乎遲疑了一下,旋即恢復了平靜,說道:“標下承當不起。但大帥方才還講,我軍贏得輸不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依我之見,我強敵弱,應該命令南路、西路兩軍向小金川緩緩進軍,我中軍從北路南壓。莎羅奔雖然狡獪,兵力畢竟太少,哪一路他也惹不起,哪一路也不能出奇制勝。雖然慢,卻能穩操勝局。”他話沒說完,大家已經紛紛議論起來。

  “這話對!三路軍十三萬人馬一齊壓進金川。莎羅奔滿部落也就不到七萬,又沒有援兵退路,我們就是豆腐渣,也能撐破他老母豬肚皮!”

  “單進一路,確實容易讓他分路擊破。”

  “我說呀,還是多派細作,混到金川摸清他的底細!”

  “不行,他們的人混我們這邊容易。漢人裝藏人根本不像。他姥姥的,上次我派了二十個,只有兩個回來,還叫人家割了耳朵!”

  海蘭察最愛熱鬧,聽屋裡人們放鬆議論,他卻與眾不同,只在人群中擠來擠去,捅捅這個胳肢窩,拍拍那個人屁股,逗得人無緣無故失聲而笑,他卻是一臉正容,右翼副將廖學敏正在發言,“護住我們糧道,放膽——”突然脅下被扒了幾下,他最不耐痒痒,頓時格格格笑個不住,大家都知是海蘭察搗鬼,於是更加放肆鬨笑起來,議論中夾著罵聲笑聲,攪得會場亂鬨鬨的。

  “都回座位上去!”訥親聽這七嘈八嘈的議論,頭漲得老大,命道:“一個一個接著說話!”張廣泗臉板得鐵青,待諸將歸座,指著海蘭察道:“這是議論軍機大事,你敢起鬨!你活夠了麼?”

  海蘭察在椅中一躬身,似笑非笑說道:“卑職不敢!我是想叫他們讓開點,我也說幾句。”

  “你說!”

  “護住糧食,我們就立於不敗之地。”海蘭察道,“糧道、糧食護好。我看可以三軍齊壓,看似笨,卻是穩沉持重。放著南路西路七八萬人不用,我們在這邊和莎羅奔玩家家,捉迷藏,很難討得好處。”

  “你是說——”訥親的臉一下子漲紅了,“你是說我們在玩忽軍機?!”

  “天時、地利、人和”海蘭察震懾了一下,立刻又變得滿不在乎,“地利不是我們的,我們和莎羅奔就算都‘人和’,也只占一半勝算。這個仗不能出奇制勝,只能恃強凌弱,揚長避短。所以兆惠說的還是有道理。卑職豈敢說中堂和軍門‘玩忽’,是你叫我們議的嘛!”

  訥親無聲透了一口氣。他作相臣多年,涵養氣度人所罕及。並不在乎海蘭察和兆惠的言語態度。他是計較二人說話的內容,這樣以來,等於全盤推倒了他和張廣泗苦心孤詣商定的計劃。面子且不說,乾隆那邊就無法交待!剎那間,他心裡划過乾隆附在廷寄諭旨里專給自己的密諭:

  爾欲蹈慶復之覆轍耶?入川以來,計時已一歲又四月十三日矣,未見尺寸之功,芥微之獲,不知爾日復一日何所事事?乃前奏連連索餉,後奏又請賜尚方寶劍,復奏必得張廣泗入營彈壓諸將。今糧餉已足,寶劍已賜,張廣泗亦奉嚴旨前赴行在,仍無進軍消息!朝議沸騰,交章論奏彈劾爾畏敵誤國,志大才疏。朕日望捷音,夜思徘徊,外遏眾議,中心焦焚不能自己,思之曷勝憤懣!不意爾乃如此辜恩溺職!即遂進矣,不然,鎖拿問罪之旨將至矣,朕即欲保全,奈國法何,奈軍法何?!

  那諭旨硃砂蘸得極濃,殷紅字跡斑斑,血一樣刺心醒目,又寫得極端楷,顯是再三思慮穩重思定而後書。唯其如此,比之憤怒之下的潦糙狂書更使人膽寒……他的心顫慄了一下,又目視張廣泗。

  張廣泗緊繃著臉,用略帶呆滯的目光斜睨一下勒敏和李侍堯,錢糧已足,他們本該返回成都,卻都滯留在刷經寺,又不干預軍務,顯見是奉了密旨察看軍情。他自己也有一份硃批密諭,也是恭正端書,卻甚是簡短:

  爾之首級至今在項,乃朕堇念前功,曲意保全,力拂眾議之故。收斂些剛愎,努力輔佐訥親,則前罪可恕,後功可繼,令名可保。成全訥親,即是自全之道,朕無心多囑,爾其自愛。

  有此聖旨他才勉強到軍中幫辦軍務,也只能唯訥親之命是從。眼下眾將意見,雖然顯見是萬全萬安之策,但要重新布署西南兩路軍馬,繞道往返傳令,移動,聯絡、糧襪供應,事繁日久,若在雨季前不能會師,這一戰又成吉凶未卜前途不測之局。還要背上違旨罪名……他看了一眼沉吟不語的訥親,打定了主意:你是主帥,我已經“參贊”過了,還是你來拿主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