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帝皇當晚便下旨,龍體不適,需靜養,封承乾宮,朝臣後宮無旨不得入。如此一來,畫兒出走的消息便更容易被瞞住。習武之人輕易不得病的,聖景帝一時急痛攻心,身體出了岔子,疾病便趁虛而入,當晚就染了風寒,發起熱來。太醫開了方子,命在太醫院駐守的女官煎藥,繡兒驚聞此事,忙告訴了畫兒,畫兒瞧了方子,便知道是風寒。帝皇一向龍體康健,這樣的病也只是小病,承乾宮的銀絲炭已經停用了,宮人也服下了解藥,用了太醫開的湯藥,過兩日便好就是。畫兒只這麼想著,卻不料自己疏漏了一點——那做飯用的銀絲炭雖停了,書房裡,卻還有著兩爐的銀絲炭。
聖景帝自即位以來,理政勤勉,如今即使是病了,也每日上朝,只是將摺子政務挪到了承乾宮書房,大臣若遞牌子,則在外殿召見。畫兒雖命她們停用了,但那暖爐中依舊盛了滿滿的銀絲炭。原來在書房侍奉的兩個女官病倒,沈尚宮便從別處又調了兩個過來。那兩個女官平日裡並不十分勤快的,見那兩個暖爐中依舊有滿滿的炭,便沒有換去,仍舊燃了那銀絲炭。聖景帝挪到承乾宮書房理政,銀絲炭也是十分耐用的,一直燃了七八日方才燒完,換了別的炭來。聖景帝雖然是習武之人,身體強健,本來他在承乾宮起居了這些日子還無甚麼大礙,便是因為身有內力,望舒糙藥性不易滲入,如今他身在病中,望舒糙藥性便趁虛而入,將這場風寒拖了十來天仍未見起色。
這十幾天中,帝皇表面平靜,依舊按著原來的規矩起坐,但狂風驟雨隱藏在平靜的外表下,每日錦衣衛和龍騎尉的日子都極為難熬。畫兒躲到別人都想不到的地方去,他們只在京城城中搜索,九門布防,也是沒有用的。現今搜索的範圍已擴大到了京城外圍的幾個城鎮,但十幾天過去,一無所獲。京畿三衛的統領每日往承乾宮回話,都冷汗涔涔,只在心裏面暗嘆,這貴妃真是與眾不同的,三千寵愛,萬般柔情猶還不夠,閨閣女子,竟也有這等本事躲過京畿三衛這麼些日子。
畫兒同繡兒在太醫署中住了十幾天,每日裡不能出院門,只能在房中閒坐,繡兒從黃醫正那裡尋來許多醫書,她便讀讀那些醫書,也教繡兒一些醫理。繡兒聰敏好學,一點就通,也十分高興,每日幫她打聽了宮中的消息說與她。這一日黃醫正往承乾宮問了帝皇的病回來,繡兒便去詢問,因這次聖景帝生病,湯藥是太醫署眾女官輪流熬的,沒有輪到她,就也不能從用藥中看出病情如何。到了黃醫正那裡,卻見他在那裡正發著惱,說陛下這次的病十分蹊蹺,明明是風寒的症狀,但以陛下的身體,竟拖了十來天未見起色,太過詭異。見繡兒來了,便吩咐她,往後陛下的湯藥,由她一個人來煎,不再經手他人。繡兒忙答應了,只想著趕緊回去向姑娘說。
繡兒匆匆回到東院,推門進去,卻見畫兒手中拿著一個荷包,正對著那荷包發呆,眼中似有淚光。繡兒忙放慢了腳步,這種景象,她見過不止一次了。姑娘自來這裡之後,便常常盯了那個荷包,一坐便是半日。她心中好奇,也不敢問,只是偷偷的瞧了那個荷包,但見裡面並不是什麼罕見的東西,只是一包糖果而已,也不知道姑娘是為甚麼這般珍視。她輕聲喚了一句,畫兒忙眨去眼中霧水,站起身強笑問她,繡兒將黃醫正的話照實說了,畫兒在那裡想了半晌,方跺腳嘆道:“我怎麼忘了那暖爐來!”聽說往後的湯藥只由繡兒來熬,才放下心來,如此她便有了法子。
畫兒是醫生,雖次數不多,但也動手熬過藥的。不能出房門,只能在屋中生起了小爐子,慢慢的打著扇。她在那湯藥中又加入了幾味來克制望舒糙的藥性,想來這湯藥能起作用了。小鍋中慢慢的滾起來,滿屋瘟氳的藥香。畫兒瞧著那升騰的煙霧,心中恍惚,突然想起那一年,自己跟顏阿姨去聽一位中國歌唱家的演唱會,一首《孟姜女》,穿雲裂石,響遏雲霄,唱得顏阿姨紅淚滴滴。那時她還小,體會不了歌中的意境,如今想來,心下也是惻然。“線是相思針是情,針針線線密密fèng,再將心口一絲熱,絮進寒衣伴君行”。畫兒搖搖頭,甩去心中的繾綣情緒,專心熬起藥來。
聖景帝接下來用的藥,全讓畫兒給另外加了料的,望舒糙的藥性一被克制,身體的免疫力就自然起了作用。帝皇的身體本來極強健,如此一來好的極快。每日的湯藥熬好之後就直接送往承乾宮,並不經黃醫正之手,他見聖景帝龍體漸復,也放下心來。
這一日他依例往承乾宮問脈,卻見帝皇面前一堆摺子,早該奉上的湯藥卻被高遠又拿去在爐上熱了,便知道今日政務多,聖景帝看摺子誤了用藥的時辰,便恭謹啟奏,提醒帝皇。聖景帝也知道病人當遵醫囑,就放下了手中硃筆,讓他把脈,一手端過那藥碗,仰頭便喝了下去。黃醫正此刻離帝皇最近,聞到湯藥的氣味,瞧見湯藥的顏色,登時臉色大變。他掌管太醫院,自然是醫術超群,人品醫德也極好的,分辨出那湯藥的氣味顏色都不對,又如何敢隱瞞?急忙跪下稟告了,眾人俱是大驚,帝皇的用藥里竟有人做了手腳!
聖景帝大怒,但他心思縝密,卻命黃醫正當場檢驗。高遠命人取來濾過的藥渣,黃醫正仔細看過了,心中也起了疑惑,只伏地稟告說:“啟奏陛下,又添進去的幾味藥並沒有什麼毒性,都是極常見的藥材,只是依臣愚見,陛下龍體漸復,似乎是這幾味藥的作用。看之前的藥渣中並沒有這幾味,添進之後陛下龍體便好了許多,這添藥之人想來並沒有惡意。”
“哦?”聖景帝挑眉沉思,黃醫正見他並無怒色,再看那添進去的幾味藥,他於醫道極是精通,見那幾味藥材平常便宜,卻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心中靈光一閃,閃過一個人來,便接著說道:“啟稟陛下,這人體上的疾病,同樣的疾病有不同的療法,行醫的人,各各的用藥之理都不相同。這等只添幾味平常藥,便化腐朽為神奇的藥理,臣只在一人身上見過。但依這藥與那人的身份來看,此人對陛下絕無不軌之心,乞陛下不要加罪。”
“是嗎?那人是誰?”聖景帝來了興趣,能讓一向謹慎小心的黃醫正說出這樣的話,想來定有過人之處。
“去年春天之時,臣往長公主府中問脈,一名少年中途而至,瞧見臣開的方子,便添了幾味藥,用藥之道極是精妙。待他走後,臣斗膽問起,長公主說是柳府的小公子,如若真是他添的藥,柳府皇親國戚,世代忠貞,絕不會於陛下有不軌之心。”黃醫正恭謹的回話,抬頭卻瞧見,帝皇並身旁近侍的臉色,全變了。
這日晚上,承乾宮迎回了它的主人,並一個小宮女。
畫兒慢慢的睜開眼,瞧見的不是那樸素的青綢帳,卻是明黃的九龍流蘇。她重又閉上眼,心中淒楚無限。昨夜他在耳邊問她,為什麼,她,只是無言。千言萬語又怎麼能說呢?這一場事情,讓她弄清了心中的情結所在,卻無法解得開。雙絲網,千千結,縱然心中有他,但也有鄉情,有惶恐,更多的是不安。去留,自己也無法決定;更何況縱使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抵得過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她本不是愛鑽牛角尖的人,但於此事上,卻怎麼也想不開了。
床邊有響動,她轉頭望去,只見晴霜晴雪帶了繡兒站在那裡,滿眼心疼。她張了張嘴,卻不知道要說什麼才好。
“姑娘這是何苦。”晴霜輕輕扶起,讓她靠在肩上。畫兒微笑,知道什麼也不用解釋了。
“姑娘放心,陛下沒有罰繡兒,只是命她自今日起跟著我們。”晴雪見她望向繡兒,也忙說道。
“姑娘,我沒有說。”繡兒知道她心裡還擔憂著什麼,急忙告訴了她。畫兒點點頭,朝三人笑笑,又沉沉睡去。
承乾宮沉浸在了一片淒風苦雨中,聖景帝依舊在此起坐,每日裡和顏悅色,只是乾清宮上朝的正殿,承乾宮召對臣工的外殿裡,都添了一襲明黃的簾幕。諸多大臣們隱隱瞧見簾後的纖影,心中暗暗嘀咕,有人上諫,依舊被帝皇溫和笑著問了一句“朕之家事與卿何干”,只是這次不是遠調,而是當場廷杖,趕出宮去。從此再沒有人敢說什麼。
高遠侍立在一旁,瞧著聖景帝坐在龍榻上,語氣溫和的命將奉茶的內侍帶下去杖責,心中暗暗叫苦。陛下換了一個性子似的,動輒責罰宮中人,貴妃明知為何,卻偏生倔強,硬是不肯說句好話,服個軟,只在每次陛下責罰了宮人之後,親去探望,道歉把脈送藥瞧病,日日如此。她越是如此,陛下越是憤怒,就越是責罰宮人,天子尊嚴,不肯低頭,畫兒卻是有苦說不出,穿越時空,在這個時代里,說出去誰又能相信呢?這還是個信奉“天圓地方”的世界啊!不知道時空的奧秘,不清楚自己什麼時候會被帶回去,怎麼能給他承諾?
心中的陰暗一點一點累積著,終於在那一日爆發了。
那一日,天氣本不大好,陰沉沉堵得人心裡發慌,卻又不痛痛快快下一場雨,只天空幾塊灰雲堆在那裡,瞧得人煩悶至極。
聖景帝召問了大臣,商議了國事,聽宮人回說貴妃在書房,便命內侍捧了奏摺往書房裡去。待到了門口,止住內侍的通報聲,卻聽到裡面傳來溫和恬潤的語聲,卻是畫兒拿了一本醫書正與繡兒講解醫理。他越聽越是惱,只在心裏面冷笑,這一個多月來,她只是沉默,沉默,寧願向那些被責罰的宮人們賠罪也不願低頭。一個宮女,尚能得到她的真心憐惜,他貴為天子,付出了多少真情,多少愛護,卻換不來她一個笑靨!內侍推門,聖景帝走進去,屋內眾人忙起身見了禮,內侍將摺子放在東邊龍榻前的桌上,帝皇往那邊坐了,自批起摺子來。
畫兒見狀,便不再講,繡兒在一旁磨了墨,她便臨起帖來。半晌,聖景帝抬頭,見她神情平穩,安然恬和,心中更是煩躁。轉眼卻望見八寶格上,暖爐寂寂,並沒有燃起,便吩咐女官說:“將那爐子點了。”
現下已是初春,但春寒料峭,地龍雖不用了,但各宮還點著暖爐。畫兒自回承乾宮之後,雖然那爐中銀絲炭已用完,但畢竟燃瞭望舒糙那麼長的日子,必有殘存的藥性在裡面,便命將那爐子封了,不許再用。今日聖景帝心中煩悶,瞧見那爐子,便隨口吩咐一句,卻再想不到裡面有大玄機的,此言一出,那女官正要奉旨去點爐子,卻聽到一聲響,畫兒手中筆掉下來,抬頭臉色煞白:“不要點!”
聖景帝此刻心中越加惱怒,氣性一起,也拗上了。點不點爐子這樣一件小事,也可以讓她變了臉色,面對自己時,卻總是那般淡然!帝皇狠狠一笑,看向那女官:“你要抗旨不成?”女官嚇得發抖,只抖著手去八寶格上取了火石,正準備去點爐子,卻聽得一聲巨響,椅子翻倒在地上,畫兒已搶到了她身前,一把奪過了火石:“不許點!”服侍的眾人都大驚失色,貴妃竟敢抗旨不成!知情的繡兒早嚇呆在那裡,聖景帝大怒,一拍龍案:“來人!娘娘身子不適,帶回寢宮安置!將那爐子點上!”
聖景帝自即位以來,理政勤勉,如今即使是病了,也每日上朝,只是將摺子政務挪到了承乾宮書房,大臣若遞牌子,則在外殿召見。畫兒雖命她們停用了,但那暖爐中依舊盛了滿滿的銀絲炭。原來在書房侍奉的兩個女官病倒,沈尚宮便從別處又調了兩個過來。那兩個女官平日裡並不十分勤快的,見那兩個暖爐中依舊有滿滿的炭,便沒有換去,仍舊燃了那銀絲炭。聖景帝挪到承乾宮書房理政,銀絲炭也是十分耐用的,一直燃了七八日方才燒完,換了別的炭來。聖景帝雖然是習武之人,身體強健,本來他在承乾宮起居了這些日子還無甚麼大礙,便是因為身有內力,望舒糙藥性不易滲入,如今他身在病中,望舒糙藥性便趁虛而入,將這場風寒拖了十來天仍未見起色。
這十幾天中,帝皇表面平靜,依舊按著原來的規矩起坐,但狂風驟雨隱藏在平靜的外表下,每日錦衣衛和龍騎尉的日子都極為難熬。畫兒躲到別人都想不到的地方去,他們只在京城城中搜索,九門布防,也是沒有用的。現今搜索的範圍已擴大到了京城外圍的幾個城鎮,但十幾天過去,一無所獲。京畿三衛的統領每日往承乾宮回話,都冷汗涔涔,只在心裏面暗嘆,這貴妃真是與眾不同的,三千寵愛,萬般柔情猶還不夠,閨閣女子,竟也有這等本事躲過京畿三衛這麼些日子。
畫兒同繡兒在太醫署中住了十幾天,每日裡不能出院門,只能在房中閒坐,繡兒從黃醫正那裡尋來許多醫書,她便讀讀那些醫書,也教繡兒一些醫理。繡兒聰敏好學,一點就通,也十分高興,每日幫她打聽了宮中的消息說與她。這一日黃醫正往承乾宮問了帝皇的病回來,繡兒便去詢問,因這次聖景帝生病,湯藥是太醫署眾女官輪流熬的,沒有輪到她,就也不能從用藥中看出病情如何。到了黃醫正那裡,卻見他在那裡正發著惱,說陛下這次的病十分蹊蹺,明明是風寒的症狀,但以陛下的身體,竟拖了十來天未見起色,太過詭異。見繡兒來了,便吩咐她,往後陛下的湯藥,由她一個人來煎,不再經手他人。繡兒忙答應了,只想著趕緊回去向姑娘說。
繡兒匆匆回到東院,推門進去,卻見畫兒手中拿著一個荷包,正對著那荷包發呆,眼中似有淚光。繡兒忙放慢了腳步,這種景象,她見過不止一次了。姑娘自來這裡之後,便常常盯了那個荷包,一坐便是半日。她心中好奇,也不敢問,只是偷偷的瞧了那個荷包,但見裡面並不是什麼罕見的東西,只是一包糖果而已,也不知道姑娘是為甚麼這般珍視。她輕聲喚了一句,畫兒忙眨去眼中霧水,站起身強笑問她,繡兒將黃醫正的話照實說了,畫兒在那裡想了半晌,方跺腳嘆道:“我怎麼忘了那暖爐來!”聽說往後的湯藥只由繡兒來熬,才放下心來,如此她便有了法子。
畫兒是醫生,雖次數不多,但也動手熬過藥的。不能出房門,只能在屋中生起了小爐子,慢慢的打著扇。她在那湯藥中又加入了幾味來克制望舒糙的藥性,想來這湯藥能起作用了。小鍋中慢慢的滾起來,滿屋瘟氳的藥香。畫兒瞧著那升騰的煙霧,心中恍惚,突然想起那一年,自己跟顏阿姨去聽一位中國歌唱家的演唱會,一首《孟姜女》,穿雲裂石,響遏雲霄,唱得顏阿姨紅淚滴滴。那時她還小,體會不了歌中的意境,如今想來,心下也是惻然。“線是相思針是情,針針線線密密fèng,再將心口一絲熱,絮進寒衣伴君行”。畫兒搖搖頭,甩去心中的繾綣情緒,專心熬起藥來。
聖景帝接下來用的藥,全讓畫兒給另外加了料的,望舒糙的藥性一被克制,身體的免疫力就自然起了作用。帝皇的身體本來極強健,如此一來好的極快。每日的湯藥熬好之後就直接送往承乾宮,並不經黃醫正之手,他見聖景帝龍體漸復,也放下心來。
這一日他依例往承乾宮問脈,卻見帝皇面前一堆摺子,早該奉上的湯藥卻被高遠又拿去在爐上熱了,便知道今日政務多,聖景帝看摺子誤了用藥的時辰,便恭謹啟奏,提醒帝皇。聖景帝也知道病人當遵醫囑,就放下了手中硃筆,讓他把脈,一手端過那藥碗,仰頭便喝了下去。黃醫正此刻離帝皇最近,聞到湯藥的氣味,瞧見湯藥的顏色,登時臉色大變。他掌管太醫院,自然是醫術超群,人品醫德也極好的,分辨出那湯藥的氣味顏色都不對,又如何敢隱瞞?急忙跪下稟告了,眾人俱是大驚,帝皇的用藥里竟有人做了手腳!
聖景帝大怒,但他心思縝密,卻命黃醫正當場檢驗。高遠命人取來濾過的藥渣,黃醫正仔細看過了,心中也起了疑惑,只伏地稟告說:“啟奏陛下,又添進去的幾味藥並沒有什麼毒性,都是極常見的藥材,只是依臣愚見,陛下龍體漸復,似乎是這幾味藥的作用。看之前的藥渣中並沒有這幾味,添進之後陛下龍體便好了許多,這添藥之人想來並沒有惡意。”
“哦?”聖景帝挑眉沉思,黃醫正見他並無怒色,再看那添進去的幾味藥,他於醫道極是精通,見那幾味藥材平常便宜,卻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心中靈光一閃,閃過一個人來,便接著說道:“啟稟陛下,這人體上的疾病,同樣的疾病有不同的療法,行醫的人,各各的用藥之理都不相同。這等只添幾味平常藥,便化腐朽為神奇的藥理,臣只在一人身上見過。但依這藥與那人的身份來看,此人對陛下絕無不軌之心,乞陛下不要加罪。”
“是嗎?那人是誰?”聖景帝來了興趣,能讓一向謹慎小心的黃醫正說出這樣的話,想來定有過人之處。
“去年春天之時,臣往長公主府中問脈,一名少年中途而至,瞧見臣開的方子,便添了幾味藥,用藥之道極是精妙。待他走後,臣斗膽問起,長公主說是柳府的小公子,如若真是他添的藥,柳府皇親國戚,世代忠貞,絕不會於陛下有不軌之心。”黃醫正恭謹的回話,抬頭卻瞧見,帝皇並身旁近侍的臉色,全變了。
這日晚上,承乾宮迎回了它的主人,並一個小宮女。
畫兒慢慢的睜開眼,瞧見的不是那樸素的青綢帳,卻是明黃的九龍流蘇。她重又閉上眼,心中淒楚無限。昨夜他在耳邊問她,為什麼,她,只是無言。千言萬語又怎麼能說呢?這一場事情,讓她弄清了心中的情結所在,卻無法解得開。雙絲網,千千結,縱然心中有他,但也有鄉情,有惶恐,更多的是不安。去留,自己也無法決定;更何況縱使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抵得過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她本不是愛鑽牛角尖的人,但於此事上,卻怎麼也想不開了。
床邊有響動,她轉頭望去,只見晴霜晴雪帶了繡兒站在那裡,滿眼心疼。她張了張嘴,卻不知道要說什麼才好。
“姑娘這是何苦。”晴霜輕輕扶起,讓她靠在肩上。畫兒微笑,知道什麼也不用解釋了。
“姑娘放心,陛下沒有罰繡兒,只是命她自今日起跟著我們。”晴雪見她望向繡兒,也忙說道。
“姑娘,我沒有說。”繡兒知道她心裡還擔憂著什麼,急忙告訴了她。畫兒點點頭,朝三人笑笑,又沉沉睡去。
承乾宮沉浸在了一片淒風苦雨中,聖景帝依舊在此起坐,每日裡和顏悅色,只是乾清宮上朝的正殿,承乾宮召對臣工的外殿裡,都添了一襲明黃的簾幕。諸多大臣們隱隱瞧見簾後的纖影,心中暗暗嘀咕,有人上諫,依舊被帝皇溫和笑著問了一句“朕之家事與卿何干”,只是這次不是遠調,而是當場廷杖,趕出宮去。從此再沒有人敢說什麼。
高遠侍立在一旁,瞧著聖景帝坐在龍榻上,語氣溫和的命將奉茶的內侍帶下去杖責,心中暗暗叫苦。陛下換了一個性子似的,動輒責罰宮中人,貴妃明知為何,卻偏生倔強,硬是不肯說句好話,服個軟,只在每次陛下責罰了宮人之後,親去探望,道歉把脈送藥瞧病,日日如此。她越是如此,陛下越是憤怒,就越是責罰宮人,天子尊嚴,不肯低頭,畫兒卻是有苦說不出,穿越時空,在這個時代里,說出去誰又能相信呢?這還是個信奉“天圓地方”的世界啊!不知道時空的奧秘,不清楚自己什麼時候會被帶回去,怎麼能給他承諾?
心中的陰暗一點一點累積著,終於在那一日爆發了。
那一日,天氣本不大好,陰沉沉堵得人心裡發慌,卻又不痛痛快快下一場雨,只天空幾塊灰雲堆在那裡,瞧得人煩悶至極。
聖景帝召問了大臣,商議了國事,聽宮人回說貴妃在書房,便命內侍捧了奏摺往書房裡去。待到了門口,止住內侍的通報聲,卻聽到裡面傳來溫和恬潤的語聲,卻是畫兒拿了一本醫書正與繡兒講解醫理。他越聽越是惱,只在心裏面冷笑,這一個多月來,她只是沉默,沉默,寧願向那些被責罰的宮人們賠罪也不願低頭。一個宮女,尚能得到她的真心憐惜,他貴為天子,付出了多少真情,多少愛護,卻換不來她一個笑靨!內侍推門,聖景帝走進去,屋內眾人忙起身見了禮,內侍將摺子放在東邊龍榻前的桌上,帝皇往那邊坐了,自批起摺子來。
畫兒見狀,便不再講,繡兒在一旁磨了墨,她便臨起帖來。半晌,聖景帝抬頭,見她神情平穩,安然恬和,心中更是煩躁。轉眼卻望見八寶格上,暖爐寂寂,並沒有燃起,便吩咐女官說:“將那爐子點了。”
現下已是初春,但春寒料峭,地龍雖不用了,但各宮還點著暖爐。畫兒自回承乾宮之後,雖然那爐中銀絲炭已用完,但畢竟燃瞭望舒糙那麼長的日子,必有殘存的藥性在裡面,便命將那爐子封了,不許再用。今日聖景帝心中煩悶,瞧見那爐子,便隨口吩咐一句,卻再想不到裡面有大玄機的,此言一出,那女官正要奉旨去點爐子,卻聽到一聲響,畫兒手中筆掉下來,抬頭臉色煞白:“不要點!”
聖景帝此刻心中越加惱怒,氣性一起,也拗上了。點不點爐子這樣一件小事,也可以讓她變了臉色,面對自己時,卻總是那般淡然!帝皇狠狠一笑,看向那女官:“你要抗旨不成?”女官嚇得發抖,只抖著手去八寶格上取了火石,正準備去點爐子,卻聽得一聲巨響,椅子翻倒在地上,畫兒已搶到了她身前,一把奪過了火石:“不許點!”服侍的眾人都大驚失色,貴妃竟敢抗旨不成!知情的繡兒早嚇呆在那裡,聖景帝大怒,一拍龍案:“來人!娘娘身子不適,帶回寢宮安置!將那爐子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