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義想表達的觀點只有一個,黎和周此人的聲名,不是局限於京城的,在大燕各地,他的聲名都很高!

  這也不是趙義撒謊,黎池在民間聲名高是事實,只要他父皇疑心了,去查證了,就能到他所說的結論:黎池在民間的聲望,非常之高。

  貞文帝一雙利眼,盯著趙義看了片刻,然後收回目光,拿起龍案上的一本奏摺翻閱起來。

  “義兒,我問你。”

  趙義恭敬道:“父皇請問,兒臣恭聽。”

  “你說,若朕在君臣同心共治之下,有了一個盛世,後世史書上會如何為此盛世命名?”

  趙義:“前世是今世之古,今世乃後世之古,如此參考論斷的話,如前世的‘文盛之治‘一般,今世的盛世該會命名為‘貞文之治‘……”

  善於耍手段的趙義,當然不是一個蠢人,聽話聽聲兒的能力不缺,一下就聽清皇帝的言下之意了。

  即使黎和周再能幹,他也只是‘貞文之治‘中的一位能臣,或許有人為他著有別傳,但貞文帝的聲名終究是未損的。

  “然而!這不僅是後世之名的問題,緊要的是現世的問題……”

  貞文帝未等趙義說完,就又問道:“那我們就說現世的問題,黎池手中可有兵符?可掌了千軍萬馬?”

  趙義明白了,既明白他父皇問句之後的意思,也明白了他這次的挑撥不會成功。“未有。”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朕認為,這不僅是說文人的膽氣不足,瞻前顧後、不夠果敢,也是在說文人手中無兵,這才沒有底氣。”

  文臣與武臣終究不同,雖有時文人的一張嘴能抵千軍萬馬,若是駕馭不當,同樣能禍國。

  所以,關鍵的地方就在於,為君者能否駕馭得了文臣……

  黎池此人確實純粹不假,但也同樣才華驚世,是一柄利劍。

  而大皇子義王,看來是與他存有仇怨的,若是義王繼位,怕是要君臣不和。

  君臣不和,如何能同心共治這天下呢?

  貞文帝是信‘神仙果位‘這些的,在他心中,對驚才絕艷的黎和周的來歷,其實是有點不可說的感覺。

  若是黎和周,真是……文曲神君下凡。若與天子失和,互相爭鬥,或許就要以兩敗俱傷收場了。

  貞文帝心念電轉,面上卻不顯,“可還有事要稟?若無事,就退下。”

  趙義行禮告退:“兒臣告退。”

  已經回到狀元府,與女兒說給她賺了一個皇莊做嫁妝的黎池,並不知宮中天家父子之間的對話。

  一場頗為兇險的帝王猜忌,尚在挑撥離間之時,就已經消弭於無形之中了。

  若從常理來論,趙義選的時機,是不錯的。此時黎池剛剛回京,這幾年的朝中變化未及了解完全,與皇帝的君臣舊情,也需要時間和相處來修復,他正是處於弱勢的時候。

  然而,在黎池身上,就不能以常理來論。黎池的功績實力擺在那裡,是一位硬核臣子!又在先前一場面見之中,續上了君臣舊情。

  趙義想要挑撥,理所當然是不能成功的。

  第177章

  黎池前腳剛才回到狀元府,脫下官服、換上在家穿的常服,後腳就有送賞賜的傳旨太監到府。

  皇帝只說了賞賜他,倒沒想到,這送賞賜有這麼快。

  黎池自然又是一番忙碌,趕緊換上官服,徐素也換上敕命服,擺設香案……

  黎池領著一家人,接了賞賜聖旨。“臣黎池,攜家人叩謝陛下恩賞!”

  送走傳旨太監,黎池又帶著管家黃精和一些小廝,將皇帝的賞賜收進庫房。

  然後才回到後院東廂,抱著女兒安安,“安安,皇帝陛下金口玉言,這個皇莊以後就是你的嫁妝了,如今只是暫時借給爹種糧食罷了,可高興?”

  徐素睨了丈夫一眼,原想橫眉怒目的,到底沒憋住,嘴角帶出笑意來,嗔怪道:“和周!你在渾說什麼呢!我們安安才六歲,當著她說甚麼嫁妝不嫁妝的。”

  黎池神情中竟帶出些任性來,一點都不似他平時的沉穩,顯得有些小孩子氣。“安安剛一出生,我就計算著,要開始給她攢嫁妝了!如今我這爹表現得好,陛下給她賜下一個皇莊做嫁妝,還不許我拿來,在女兒面前邀功?

  況且,就是因為安安才六歲,聽不懂話,我才拿出來說呢!等她能聽懂了,我就不說了呢!”

  在講理爭論方面,徐素總是說不過她丈夫的。就連大半朝臣,都說不過他呢。

  “是是,和周你說得對。”徐素知曉自己說不過,就由著他難得地幼稚任性一回了。

  徐素朝平平招招手,等兒子噸噸地跑過來了,就將他抱到自己膝頭。“平平,不要生你爹的氣,你爹他給妹妹掙了一個皇莊,也給你留了一個自家的田莊呢,他也是疼你的。”

  黎炘如今一個六歲的孩子,不太聽得懂話,不過聽到有關妹妹的話時,似乎就格外聰明些,竟也聽得懂了。

  只還是一知半懂,“我的田莊?給妹妹,都給妹妹!”

  黎池讚賞地點點頭,“素素,你聽聽!我們平平真是疼安安!難怪當初抓周,他的第一選擇就是抓安安,書本反而是他退而求其次選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