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再是“《規章碑》原文抄錄本”……

  任鍾這樣看了半個月,時間進入四月份。然而,還沒有正式開始交接公務。

  任鍾終於是忍不住,詢問黎池何時開始交接公務。

  “任大人這話何意?不是已經在交接公務了?

  商貿司是新建的衙門,與早先已有的六部三司等衙門部署不同。在公務處理方面,無法因襲參考之前的,這就需要慢慢學習。交接公務,不是本官一股腦地扔給任大人,就算是交接完畢了的。此種行為,完全是不負責的表現!

  若是之後商貿司因此而運轉不良,本官雖也要擔些微末責任,但吃虧的還是任大人你啊……本官如何能夠坑害你?”

  任鍾:……這樣聽來,感覺好有道理的樣子。

  “還有一冊‘商貿司實務‘,待任大人看完且看透之後,也就快進入海貿旺季了。到時洋商和大燕商人會陸續到來,彼時本官再領著任大人做上一次,將那冊‘實務‘用於實踐中,那才算是真正交接妥善了。”

  雖交接公務近一個月了,才給任鍾看了幾冊商貿司的制度規章,感覺似乎有些違和……但黎池的行為,又真像是讓任鍾去掰碎了嚼爛了地學習!

  任鍾覺得他的問話,似乎有些不識好歹了……“是下官心急魯莽了,還望黎大人海涵!”

  黎大人的妻兒還在京城府中等著他,且一旦回到京城,他就能升入內閣、成為閣臣,想必黎大人定然歸心似箭!

  如今黎大人卻留下來,耐心地與自己交接公務,生怕自己不懂以後辦錯事。自己卻還疑心黎大人,懷疑他故意拖延時間、不與他交接,實是不該!

  黎池:“無事,任大人不必在意。”

  黎池他確實是在拖延時間,不過不是為給任鍾添堵,而是為了獻糧的功勞。

  讓蓮花港老農種的紅薯,還未收挖。詹森男爵答應了幫忙帶玉米和棉籽,人也還沒到。

  若是黎池此時或之前,就與任鍾交接完公務,啟程回京去了,那紅薯、玉米和棉籽,不就不能經他的手獻上去了?

  紅薯、玉米和棉籽,當然不會因為黎池回京去了,就無法運到京城去,主要是無法經過黎池的手獻上去。

  如此一來,功勞不就沒有了?或許也不至於沒有黎池的功勞,但肯定會分很大一部分給任鍾。

  即使黎池與任鍾是同一陣營里的人,但獻糧這樣的功勞,他並不打算讓於任鍾。

  於是,這才有了黎池拖延時間,前一個月就讓任鍾看規章制度的事。

  ……

  果然,在任鍾看完“南海商貿司實務”之後的第二天,就有一艘洋船駛進了珠江口……

  之後就有了第二艘,第三艘,第四艘……不僅是西洋商船,還有大燕商船也陸續到達。

  估摸著時節,西洋和大燕商船都已到達得差不多之後,再來看今年的規模,發現較去年增大了約有三分之一。這也是南海商貿司,發展得蒸蒸日上的體現。

  依舊是端午節正月初五這天,黎池帶著任鍾,舉行了今年的開市儀式

  之後,黎池果真又領著任鍾,就南海商貿司內的各項公務,幾乎是手把手地教給了任鍾各項處理流程和訣竅……

  ……

  ——‘……南海商貿司,一個從古代走到現代的部門,傳承下來的不僅是可見的建築,還有在一代一代管理者之間,傳承下來的耐心負責的精神。此種站好最後一班崗的精神,自文正公黎和周開始,傳承至今……‘——《一個優秀的企業管理者》

  ……

  開市二十多天之後,五月末的時候,黎池已經組織御林軍,以及從畢鋒武那裡借來的兵士,開始收挖十畝紅薯了。

  詹森男爵的商船,才火急火燎地駛進珠江口!

  “哦!上帝啊!實在是太驚險了!我只差一點,就不能見到黎大人你了……”

  原來詹森他們在海上遇見了暴風,同路的本來有三條商船,結果就只有他們倖存了下來。卻也損失了十來個水手,船上裝的像棉布這類不能浸水的貨物,自然也就全毀了。

  “……暴風讓我們迷失了方向,在茫茫大海上迷航了五十多個日夜後,才終於找到了方向……”

  黎池對他們的遭遇,表示了深切同情,並陪他到依約預留下的洋館中安頓下來,“……你們先安頓下來,再將貨物理一理,揀能賣的擺到商館中去售賣。雖如今開市已有一段時間,不過距離閉市也還早,最後賺得可能不如預想的多,但應該爭取保本的。”

  “黎大人,您真是一個遵守承諾的人!我們遲到這麼久,您還給我們留著洋館和商館,實在是太仗義了!

  黎大人您這樣仗義,我們勒緊褲腰帶省著吃,就為給您省下一袋‘金米‘,也是值得了!”

  詹森所說‘金米‘,就是黎池所認識的玉米。所謂勒緊褲腰帶省著吃,才省下的一袋玉米,約有五十斤。

  五十斤左右玉米,做種子播種的話,黎池根據前世年少時的經驗,估算了一下,一畝地需三四斤需要種子,這些玉米能夠種十二三畝地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