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頁
如今農曆九十月份,正是種植冬薯的時候,到明年夏天時就能收穫了。
黎池仔細地指導過了老農一家如何種植紅薯,回去商貿司幾天之後,又乘船去了一趟蓮花港,確定了他們已經在育薯秧。
之後閒來無事時,隔上個十天半月,黎池和桓茗他們就會坐船渡江,去蓮花港老農家的地里看一看,確保紅薯的種植在正常進行。
……
又是一年春節至,已經貞文二十六年了,黎池一行人,依舊未能回京。
元日正月初一,是屬國朝臣朝拜的大朝會之日。公務在外或任職在外的官員,因來不及回京或無法走開,就應聚於當地衙門、官署,向京城的方向叩拜。
正月初一這天,黎池帶著桓茗和一眾御林軍,並未去布政使衙門,而是就在商貿司官署前的廣場上,向北方京城的方向行了禮。
商貿司的海貿旺季是在夏季,那時自然是人聲熙攘、客似雲來,春秋兩季也還有一些來得早、走得遲的商隊,但冬季真的確確實實是淡季。
吃喝一條街上的商家,在進入臘月之後,就陸續地關了門,早早地回家過年去了。圍繞著商貿司,百姓商人自發開設的客棧、飯館、酒樓這些,也不例外,甚至還要關得更早些。
因此,偌大一個商貿司,甚至是偌大一個番禺港,竟只剩下黎池他們,以及守衛的兵士。
天地間仿佛空空蕩蕩的,冷冷清清的……甚至都不見一縷煙火氣,更別說熱熱鬧鬧的年節氛圍了。
若是哪個思緒纖細的多愁詩人,或許當下就要賦詩一首,抒發一番思鄉之情!
然而黎池在節日方面,思緒粗得就如那麻繩一般,並沒有可抒發感慨的。
不過,在在遙拜京城之後,回到官署宿舍了,黎池想起自己離京前說的話,為自己不能守諾感到有些慚愧。
貞文二十四年三月初一離京之前,黎池與家中妻子徐素說的,是快則一年半載,慢則一兩年就能回京。
如今已經是貞文二十六年,再過兩個月,他離京就已滿兩年了。以如今情況來看,定然是不能在三月份就回到京城的。
……
事實也確是如此,三月份中旬時,來接任黎池的官員,這才到達番禺港。
黎池這個‘南海商貿司代監督‘,與桓茗一起帶著御林軍,將接任的‘南海商貿司監督‘,客氣地迎下船。然後又客氣地迎回了商貿司,周到地安排了接任監督,及其隨侍人員的住宿問題。
這一路上,兩方人馬談笑甚歡。
接任監督姓任,名鍾,四十歲出頭年紀。任鐘的名字,音同‘忠‘,倒是符合他的身份——前內務府副總管之一,是貞文帝的人。海貿司這樣賺錢的地方,理該掌握在皇帝手中。
而且,這和個任鍾,與‘西域商貿司代監督‘裘嚴正——同時又是國子監祭酒以及趙儉的岳父,有著彎彎折折的親戚關係。
那種攀親戚時,花費一點口水也能夠攀上,一表三千里的遠親關係。不過都在京城裡,想來也是有往來的。
知道任鍾與裘嚴正的親戚關係時,黎池管中窺豹,也大概能揣測到一些朝中形勢了。
任鍾是貞文帝的人,又算半個趙儉的人,於黎池來說,就完全是自己人了。
然而,有些事,即使是同陣營的自己人,也是不能妥協的。
黎池親自將任鍾一行人帶到宿舍,又給他們指了洗漱、如廁的沐浴室和洗手間,臨走前說到:
“本官深知在水上航行個把月的辛苦,腳一著地,就仿佛整個人都是晃晃悠悠的!現在雖才是正午時分,但任大人你無需顧忌,趕緊去沐浴室洗漱一番,本官這就吩咐火頭軍做飯,等任大人洗漱完了,就簡單吃上一些,再好好睡上一覺!”
任鍾想到黎池親自去碼頭迎接他,這一路上又很客氣有禮,與他素來的溫雅君子的名頭,真是再符合不過了!
“今日實在是勞煩黎大人了!”任鍾是從京城來的,深知黎池雖在外兩年,聖寵卻是分毫未減。對待黎池時,除開緣於官階的上級、職位上的前輩的恭敬之外,還有基於聖寵的額外討好。
“不勞煩,不勞煩。”
“以後交接公務時,也要勞煩黎大人了。煩請黎大人多多指教!”
“好說,好說。”
然而,之後在交接公務這件事情上,黎池的態度並不‘好說‘。
任鍾歇過兩天之後,就去了官署,與黎池共用一個辦公室,擺開了交接公務的架勢。
但黎池揣著明白裝了半個糊塗,只把一本“南海商貿司新官吏手冊”,類似於後世現代企業的新員工手冊,拿給了任鍾翻看。
任鍾覺得稀奇,捧著一本薄薄的手冊翻看了兩天。本來任鍾半天就已看完了,但黎池或許是公務繁忙,沒有注意他已經看完,他便愣是看了兩天。
接著,黎池又給了任鍾一冊“考績、點卯手冊”,類似於後世現代企業的績效與考勤制度的結合體。這本手冊,任鍾看了三天。
然後,黎池又給了任鍾一冊“商貿司諸部、諸崗職能”,類似於後世現代企業的人力、行政、銷售等部門的部門職能,以及各個崗位的職能。這本手冊,任鍾又看了三天。
黎池仔細地指導過了老農一家如何種植紅薯,回去商貿司幾天之後,又乘船去了一趟蓮花港,確定了他們已經在育薯秧。
之後閒來無事時,隔上個十天半月,黎池和桓茗他們就會坐船渡江,去蓮花港老農家的地里看一看,確保紅薯的種植在正常進行。
……
又是一年春節至,已經貞文二十六年了,黎池一行人,依舊未能回京。
元日正月初一,是屬國朝臣朝拜的大朝會之日。公務在外或任職在外的官員,因來不及回京或無法走開,就應聚於當地衙門、官署,向京城的方向叩拜。
正月初一這天,黎池帶著桓茗和一眾御林軍,並未去布政使衙門,而是就在商貿司官署前的廣場上,向北方京城的方向行了禮。
商貿司的海貿旺季是在夏季,那時自然是人聲熙攘、客似雲來,春秋兩季也還有一些來得早、走得遲的商隊,但冬季真的確確實實是淡季。
吃喝一條街上的商家,在進入臘月之後,就陸續地關了門,早早地回家過年去了。圍繞著商貿司,百姓商人自發開設的客棧、飯館、酒樓這些,也不例外,甚至還要關得更早些。
因此,偌大一個商貿司,甚至是偌大一個番禺港,竟只剩下黎池他們,以及守衛的兵士。
天地間仿佛空空蕩蕩的,冷冷清清的……甚至都不見一縷煙火氣,更別說熱熱鬧鬧的年節氛圍了。
若是哪個思緒纖細的多愁詩人,或許當下就要賦詩一首,抒發一番思鄉之情!
然而黎池在節日方面,思緒粗得就如那麻繩一般,並沒有可抒發感慨的。
不過,在在遙拜京城之後,回到官署宿舍了,黎池想起自己離京前說的話,為自己不能守諾感到有些慚愧。
貞文二十四年三月初一離京之前,黎池與家中妻子徐素說的,是快則一年半載,慢則一兩年就能回京。
如今已經是貞文二十六年,再過兩個月,他離京就已滿兩年了。以如今情況來看,定然是不能在三月份就回到京城的。
……
事實也確是如此,三月份中旬時,來接任黎池的官員,這才到達番禺港。
黎池這個‘南海商貿司代監督‘,與桓茗一起帶著御林軍,將接任的‘南海商貿司監督‘,客氣地迎下船。然後又客氣地迎回了商貿司,周到地安排了接任監督,及其隨侍人員的住宿問題。
這一路上,兩方人馬談笑甚歡。
接任監督姓任,名鍾,四十歲出頭年紀。任鐘的名字,音同‘忠‘,倒是符合他的身份——前內務府副總管之一,是貞文帝的人。海貿司這樣賺錢的地方,理該掌握在皇帝手中。
而且,這和個任鍾,與‘西域商貿司代監督‘裘嚴正——同時又是國子監祭酒以及趙儉的岳父,有著彎彎折折的親戚關係。
那種攀親戚時,花費一點口水也能夠攀上,一表三千里的遠親關係。不過都在京城裡,想來也是有往來的。
知道任鍾與裘嚴正的親戚關係時,黎池管中窺豹,也大概能揣測到一些朝中形勢了。
任鍾是貞文帝的人,又算半個趙儉的人,於黎池來說,就完全是自己人了。
然而,有些事,即使是同陣營的自己人,也是不能妥協的。
黎池親自將任鍾一行人帶到宿舍,又給他們指了洗漱、如廁的沐浴室和洗手間,臨走前說到:
“本官深知在水上航行個把月的辛苦,腳一著地,就仿佛整個人都是晃晃悠悠的!現在雖才是正午時分,但任大人你無需顧忌,趕緊去沐浴室洗漱一番,本官這就吩咐火頭軍做飯,等任大人洗漱完了,就簡單吃上一些,再好好睡上一覺!”
任鍾想到黎池親自去碼頭迎接他,這一路上又很客氣有禮,與他素來的溫雅君子的名頭,真是再符合不過了!
“今日實在是勞煩黎大人了!”任鍾是從京城來的,深知黎池雖在外兩年,聖寵卻是分毫未減。對待黎池時,除開緣於官階的上級、職位上的前輩的恭敬之外,還有基於聖寵的額外討好。
“不勞煩,不勞煩。”
“以後交接公務時,也要勞煩黎大人了。煩請黎大人多多指教!”
“好說,好說。”
然而,之後在交接公務這件事情上,黎池的態度並不‘好說‘。
任鍾歇過兩天之後,就去了官署,與黎池共用一個辦公室,擺開了交接公務的架勢。
但黎池揣著明白裝了半個糊塗,只把一本“南海商貿司新官吏手冊”,類似於後世現代企業的新員工手冊,拿給了任鍾翻看。
任鍾覺得稀奇,捧著一本薄薄的手冊翻看了兩天。本來任鍾半天就已看完了,但黎池或許是公務繁忙,沒有注意他已經看完,他便愣是看了兩天。
接著,黎池又給了任鍾一冊“考績、點卯手冊”,類似於後世現代企業的績效與考勤制度的結合體。這本手冊,任鍾看了三天。
然後,黎池又給了任鍾一冊“商貿司諸部、諸崗職能”,類似於後世現代企業的人力、行政、銷售等部門的部門職能,以及各個崗位的職能。這本手冊,任鍾又看了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