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4頁
韋海池的笑聲終於一啞。
第1410章 這下糟了
這樣的柳十一,韋海池甚是陌生。
但腦海中卻似乎被這一笑,掀起了驚濤駭浪。
很莫名的熟悉感,卷挾著讓她手足無措的恐慌——是在哪裡見過這麼一個人?沉穩之下隱藏桀驁,端莊之餘不失恣意。
“皇后終於來子。”
這話句稍稍帶著狠厲,但已經外強中乾。
“我當然會來,送你最後一程。”
有風從堂外捲入,拂動十一娘的袖袂。
她今日的穿著並不繁複,可唯有皇室才有資格穿著的明黃色,深深刺痛了韋海池的眼睛。
柳氏這是在示威!
“你不要妄想,老身決不會承認欲加之罪!”
十一娘不語。
正堂里沉靜下來,雖然聽不分明薛謙如何向民眾解釋沒有實據證實廢太后弒君,但那些憤怒的質問,卻還能聽見的。
——“姚潛、紀駐錠、謝氏、任氏等等均已招供,證辭契合無疑,就算廢太后矢口否認,卻已足以定罪!”
“姚潛等等,均為韋氏親信,若韋氏真乃無辜,怎麼可能眾人盡皆指控!”
“更那謝氏,為朝廷欽犯,多少雙眼睛都目睹,確為廢太后收藏!”
“就算不能證實韋氏主謀弒君,但其通敵叛國,已經足夠處死!”
“不能因為韋氏乃仁宗生母,就一再寬容!仁宗帝若非愚孝,韋氏怎能擅國?若非韋氏擅國,天下怎會大亂,怎會有百萬無辜,因暴/政而亡!”
“仁宗聲名,已被韋氏禍害,帝後仁孝,赦其不死,僅僅只是廢除尊位,然韋氏卻仍死不悔改,竟串通敵國餘孽,企圖掀發爭戰,韋氏不死,社稷遺禍無窮!”
“韋氏通敵大罪既定確鑿,理當立即處死!”
十一娘又才說話:“我今日之所以來此,就是為了當眾決斷,聽諫臣民之願,送廢太后……便是韋氏你,歸西。”
她上前兩步,將一個白瓷瓶,放在韋海池座前的矮案上:“韋氏,你已經一敗塗地,你聽聽外頭喊殺聲聲,我承認今日這起事故,是我煽動,但若非你已經惡貫滿盈,怎會如此輕易就煽動民憤聲討?你活著,也只是苟延殘喘,我許你帶著尊嚴自盡,也算為仁宗,稍微留下幾分顏面,你曾經為大周太后,天子生母,總歸不願死於白綾扼殺,死於僕從之手。”
自認罪責,選擇自盡,民眾今後也會少幾句咒罵,且丹史青書上,也會有相對柔和的記載——
仁宗生母韋氏,雖行惡多端,尚存悔改之意,故認罪自盡。
“如此一來,至少聖上能復你貴妃之位,隨葬德宗帝陵。”十一娘很真誠:“否則,你逼著我處死你,就只能得孤墳一座,無人拜祭,終將淹沒於荒草雜生,再無子孫祭祀。”
韋海池憤恨不已,但她知道十一娘這話並非威脅,她強忍怒火:“老身如今,再無臂助,風燭殘年,於帝後於太子,根本不成威脅,皇后難道寧肯擔當詬病,而堅持要將老身處死?”
“本來容你苟且偷生也不算什麼,但我已然諳知,你懼怕死亡,所以本宮,不想讓你得逞。”
這也並非十一娘的氣話,她對任何人都能放下仇恨,唯有韋海池,不能。
如果韋海池一心求死,十一娘可以讓她活著,可韋海池想要偷生,她就偏要讓她伏誅。
她就是這麼眥睚必報,在剝奪韋海池的一切之後,還要摧毀死敵僅餘的願望。
“柳在湄,你為何如此怨恨我?”韋海池咬著牙,額角青筋直爆。
“韋氏,直到這副田地,難道你還沒醒悟?”十一娘偏著頭,看看堂外的烈日:“這是你罪有應得。”
“屁話!”韋海池拍案而起,那瓶毒藥,也被她摔得粉碎:“我就算對不住天下人,可我對你,對你柳在湄卻問心無愧,若不是我提攜,你區區一介庶女,有什麼資格為晉王妃?賀燁早有奪位之心,你為了母儀天下,背叛我,暗助這個奸逆,你竟然還在我面前自稱仁義?你有什麼資格將我定罪處刑!”
她伸出食指,朝向十一娘的面孔:“別以為我當真不知你底細,你與謝瑩一樣,都是來自千年之後妖孽,你們,權欲薰心,身為女流,卻想稱帝!你無非是聽謝瑩招供,才打算殺人滅口。”
十一娘搖頭,再抬眸時,眼睛裡的諷刺更顯鋒銳:“韋氏,蔣公卜言,災星犯宮,華夏之治危殆,歸來者謝瑩,為災星從者,輪迴者,也就是我,乃帝星從者,我確然是個妖孽,但與謝瑩大有不同,因為我是輪迴者,韋氏,你我之間,原有血海深仇,你猜一猜,我是哪個亡魂輪迴?”
她再逼近一步,聲嗓卻壓得更沉:“海棠酥、紫薯餅,這兩道糕點,韋氏你並不喜好,可那些年,你卻假稱可口,常常贊我,進獻這兩道吃食,大是盡心。”
韋海池的腦子裡風暴再起,向後重重一個趔趄,癱坐在錦榻上。
胸口急劇起伏,光禿禿的眉骨下,雙眼圓睜。
“是你,裴渥丹,你這妖孽!”
“韋氏,你還敢當我面前,聲稱問心無愧否?”
只十一娘話音剛落,卻忽聽牆外,有宦官宣稱“聖上駕臨”的喊聲。
第1410章 這下糟了
這樣的柳十一,韋海池甚是陌生。
但腦海中卻似乎被這一笑,掀起了驚濤駭浪。
很莫名的熟悉感,卷挾著讓她手足無措的恐慌——是在哪裡見過這麼一個人?沉穩之下隱藏桀驁,端莊之餘不失恣意。
“皇后終於來子。”
這話句稍稍帶著狠厲,但已經外強中乾。
“我當然會來,送你最後一程。”
有風從堂外捲入,拂動十一娘的袖袂。
她今日的穿著並不繁複,可唯有皇室才有資格穿著的明黃色,深深刺痛了韋海池的眼睛。
柳氏這是在示威!
“你不要妄想,老身決不會承認欲加之罪!”
十一娘不語。
正堂里沉靜下來,雖然聽不分明薛謙如何向民眾解釋沒有實據證實廢太后弒君,但那些憤怒的質問,卻還能聽見的。
——“姚潛、紀駐錠、謝氏、任氏等等均已招供,證辭契合無疑,就算廢太后矢口否認,卻已足以定罪!”
“姚潛等等,均為韋氏親信,若韋氏真乃無辜,怎麼可能眾人盡皆指控!”
“更那謝氏,為朝廷欽犯,多少雙眼睛都目睹,確為廢太后收藏!”
“就算不能證實韋氏主謀弒君,但其通敵叛國,已經足夠處死!”
“不能因為韋氏乃仁宗生母,就一再寬容!仁宗帝若非愚孝,韋氏怎能擅國?若非韋氏擅國,天下怎會大亂,怎會有百萬無辜,因暴/政而亡!”
“仁宗聲名,已被韋氏禍害,帝後仁孝,赦其不死,僅僅只是廢除尊位,然韋氏卻仍死不悔改,竟串通敵國餘孽,企圖掀發爭戰,韋氏不死,社稷遺禍無窮!”
“韋氏通敵大罪既定確鑿,理當立即處死!”
十一娘又才說話:“我今日之所以來此,就是為了當眾決斷,聽諫臣民之願,送廢太后……便是韋氏你,歸西。”
她上前兩步,將一個白瓷瓶,放在韋海池座前的矮案上:“韋氏,你已經一敗塗地,你聽聽外頭喊殺聲聲,我承認今日這起事故,是我煽動,但若非你已經惡貫滿盈,怎會如此輕易就煽動民憤聲討?你活著,也只是苟延殘喘,我許你帶著尊嚴自盡,也算為仁宗,稍微留下幾分顏面,你曾經為大周太后,天子生母,總歸不願死於白綾扼殺,死於僕從之手。”
自認罪責,選擇自盡,民眾今後也會少幾句咒罵,且丹史青書上,也會有相對柔和的記載——
仁宗生母韋氏,雖行惡多端,尚存悔改之意,故認罪自盡。
“如此一來,至少聖上能復你貴妃之位,隨葬德宗帝陵。”十一娘很真誠:“否則,你逼著我處死你,就只能得孤墳一座,無人拜祭,終將淹沒於荒草雜生,再無子孫祭祀。”
韋海池憤恨不已,但她知道十一娘這話並非威脅,她強忍怒火:“老身如今,再無臂助,風燭殘年,於帝後於太子,根本不成威脅,皇后難道寧肯擔當詬病,而堅持要將老身處死?”
“本來容你苟且偷生也不算什麼,但我已然諳知,你懼怕死亡,所以本宮,不想讓你得逞。”
這也並非十一娘的氣話,她對任何人都能放下仇恨,唯有韋海池,不能。
如果韋海池一心求死,十一娘可以讓她活著,可韋海池想要偷生,她就偏要讓她伏誅。
她就是這麼眥睚必報,在剝奪韋海池的一切之後,還要摧毀死敵僅餘的願望。
“柳在湄,你為何如此怨恨我?”韋海池咬著牙,額角青筋直爆。
“韋氏,直到這副田地,難道你還沒醒悟?”十一娘偏著頭,看看堂外的烈日:“這是你罪有應得。”
“屁話!”韋海池拍案而起,那瓶毒藥,也被她摔得粉碎:“我就算對不住天下人,可我對你,對你柳在湄卻問心無愧,若不是我提攜,你區區一介庶女,有什麼資格為晉王妃?賀燁早有奪位之心,你為了母儀天下,背叛我,暗助這個奸逆,你竟然還在我面前自稱仁義?你有什麼資格將我定罪處刑!”
她伸出食指,朝向十一娘的面孔:“別以為我當真不知你底細,你與謝瑩一樣,都是來自千年之後妖孽,你們,權欲薰心,身為女流,卻想稱帝!你無非是聽謝瑩招供,才打算殺人滅口。”
十一娘搖頭,再抬眸時,眼睛裡的諷刺更顯鋒銳:“韋氏,蔣公卜言,災星犯宮,華夏之治危殆,歸來者謝瑩,為災星從者,輪迴者,也就是我,乃帝星從者,我確然是個妖孽,但與謝瑩大有不同,因為我是輪迴者,韋氏,你我之間,原有血海深仇,你猜一猜,我是哪個亡魂輪迴?”
她再逼近一步,聲嗓卻壓得更沉:“海棠酥、紫薯餅,這兩道糕點,韋氏你並不喜好,可那些年,你卻假稱可口,常常贊我,進獻這兩道吃食,大是盡心。”
韋海池的腦子裡風暴再起,向後重重一個趔趄,癱坐在錦榻上。
胸口急劇起伏,光禿禿的眉骨下,雙眼圓睜。
“是你,裴渥丹,你這妖孽!”
“韋氏,你還敢當我面前,聲稱問心無愧否?”
只十一娘話音剛落,卻忽聽牆外,有宦官宣稱“聖上駕臨”的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