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0頁
這是什麼樣的情境呀?紀駐鋌跽坐囚車之內,目睹那無數人頭,耳聞那質罪聲聲,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他,此時此刻也由不得滿面蒼白、冷汗淋漓,他能感覺到自己的膝蓋在發抖,脊樑似被千萬銳刺扎得疼痛難忍,他想大聲為自己辯解——
我有什麼錯?我只是想為無辜慘死之阿姐報仇血恨而已!如果你們之家人,你們之血親,也死在這座吃人的深宮,死在義烈皇后的刑杖之下,你們會不會心懷仇恨?你們會不會也想手刃仇人?
可他翕動著嘴唇,卻無法出聲,他看見那些憤怒的人沖他揮舞著拳頭,似乎想要衝上前來將他千刀萬剮,他流著冷汗,躲避眉眼,他突然才知道自己竟然是心虛的,他曾經以為正確的信念,竟根本無法說出口來。
“紀駐鋌,你可還認得我!”又聽一聲暴喝。
囚車裡的人犯,下意識看向喊話的人。
那是他曾經的部屬,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
這些部屬,曾經與他並肩作戰,不畏生死衝殺陣前,他們曾經那樣敬重自己,曾經與他兄弟相稱,挽著胳膊喝著烈酒,在營帳里抵足而眠,發誓同生共死。
可這時的他們,對自己竟也如此仇視。
“紀駐鋌,我以為你,與我們一樣,都是鐵骨錚錚保家衛國之勇士,我們真是瞎了眼睛,不知你竟然通敵叛國,聽從突厥人指使,刺殺聖上,你看著我們,想想我們曾經許下諾言,想想那些戰死沙場之兄弟同袍,你現在,還有什麼面貌活著,還有什麼面貌,做為大周軍士活著!”
紀駐鋌再也無法承擔這樣的指責。
“我沒有通敵!”他從囚車上站起,雙手緊握柵欄,他大聲辯白:“我沒有對不住你們,沒有愧對同袍,我只是,我只是!因為阿姐慘死深宮,我要為阿姐報仇血恨!”
“呸!”那兵官重重吐出一口濃痰,拔劍指向紀駐鋌:“你沒有通敵,何故毒箭上塗抹突厥製毒?你說你阿姐慘死深宮,難道是被聖上害殺?冤有頭債有主,就算義烈皇后害死你阿姐,與聖上何干?你看看這些百姓,他們子女妻兒,有多少為突厥人殘殺凌辱?你想想有多少無辜百姓,被廢太后極其奸黨害得家破人亡?你只為一己私怨,聽從於奸惡指使,你怎麼不想想,如果真讓你得逞,如果廢太后再掌政權,有多少無辜會再被殘害!”
“殺了他!殺了這個大逆罪人!殺了這個廢太后幫凶!”無數拳頭揮舞,喊殺聲聲,幾乎連護送的衛士,都無法阻止如此滔天的憤怒。
柳彥聞訊趕來,挺身向前,阻擋那些激憤的兵勇:“聖上已經寬敕紀駐鋌不死,聖上聲稱,弒君雖為極惡,然紀駐鋌確曾英勇拼殺,斬殺突厥軍士,於社稷君國有功,將功可抵死罪。”
那些兵勇卻漲紅了眼,氣粗了脖子,當先一人大聲道:“聖上寬仁,但我大周軍隊,卻怎能容忍此等敗類?紀駐鋌,你可敢承認,你之所以奮勇殺敵,目的便是為了接近聖上,以圖謀刺,多得聖上先將阿史那奇桑斬殺,你才得到機會,否則,只怕縱然是突厥未敗,你也會無視大局,先下殺手!你可曾想過,聖上重傷,軍心大亂,大周戰敗,突厥贏得時機,戰火長久不熄,有多少同袍會死於疆場,甚至會讓華夏遭遇滅國,又有多少百姓會淪為異族奴隸?!如你一般敗類,還有什麼資格以大周軍人自稱!”
真是這樣的麼?
紀駐鋌茫然四顧,又頹然癱坐囚車裡。
他沒有辦法為再為自己開脫了,因為當年從軍,就是為了打聽姐姐下落,後來得知姐姐已然慘死,他便立志要手刃義烈皇后唯一的兒子,這果然才是他一直以來的目標,如果突厥人能夠助他報仇血恨,他會毫不猶豫投敵叛國,他似乎的確,再無顏面苟且偷生。
柳彥冷冷看向紀駐鋌,他也實在不能承認此人的所謂功勳,根本無法想像倘若突厥未敗時,先一步讓紀駐鋌獲得機會,會給君國帶來怎樣的滅頂之災,他也極想放縱這些憤怒的臣民,在承天門前將紀駐鋌踏成肉碎,但他尚且記得十一娘的囑咐,十一娘說過,賀燁既然寬敕了紀駐鋌,那麼就不能讓他死於這場,其實是由十一娘暗中策劃的圍堵質問。
“君令不可違。”柳彥深吸一口氣,仍然阻擋在囚車之前:“聖上體諒紀駐鋌為血親復仇之心,對於義烈皇后曾經杖斃其姐之行,亦懷悔愧,故願意給予紀駐鋌改過自新機會,做為大周軍士,仍為江山社稷鎮守邊關,爾等與紀駐鋌曾為同袍,一度出生入死,還望亦能寬諒他曾犯罪行,給其改過機會。”
“柳將軍,不是我等不近人情,但方才將軍也曾親耳聽聞,紀逆何曾有一絲改過之心?直到這時,他竟還為自己開脫辯解!”
“正是,聽聞連謝氏六娘、任氏等等均已招供,弒君之罪乃廢太后指使,只有紀駐鋌仍然保持緘默,至今仍在維護包庇幕後主使,何曾有懺悔之心?”有士子也出聲質問。
“紀駐鋌,你若真知罪而願意悔改,那麼便應當著眾多臣民面前,承認罪行,當著天上金烏起誓,坦白交待,究竟得誰指使,從誰手中獲得劇毒!”
“紀逆今日若不交待清白,就算會被聖上怪罪,咱們也決不放他離開長安城!”
囚車之內,紀駐鋌再一次抬起眼瞼,看向張張憤怒的面孔,那些他認識或者並不認識的人臉,終於意識到,他對於私仇的偏執,原來得不到旁人的認同,因為他的偏執,的確可能會陷更多的人,於禍難之中。
我有什麼錯?我只是想為無辜慘死之阿姐報仇血恨而已!如果你們之家人,你們之血親,也死在這座吃人的深宮,死在義烈皇后的刑杖之下,你們會不會心懷仇恨?你們會不會也想手刃仇人?
可他翕動著嘴唇,卻無法出聲,他看見那些憤怒的人沖他揮舞著拳頭,似乎想要衝上前來將他千刀萬剮,他流著冷汗,躲避眉眼,他突然才知道自己竟然是心虛的,他曾經以為正確的信念,竟根本無法說出口來。
“紀駐鋌,你可還認得我!”又聽一聲暴喝。
囚車裡的人犯,下意識看向喊話的人。
那是他曾經的部屬,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
這些部屬,曾經與他並肩作戰,不畏生死衝殺陣前,他們曾經那樣敬重自己,曾經與他兄弟相稱,挽著胳膊喝著烈酒,在營帳里抵足而眠,發誓同生共死。
可這時的他們,對自己竟也如此仇視。
“紀駐鋌,我以為你,與我們一樣,都是鐵骨錚錚保家衛國之勇士,我們真是瞎了眼睛,不知你竟然通敵叛國,聽從突厥人指使,刺殺聖上,你看著我們,想想我們曾經許下諾言,想想那些戰死沙場之兄弟同袍,你現在,還有什麼面貌活著,還有什麼面貌,做為大周軍士活著!”
紀駐鋌再也無法承擔這樣的指責。
“我沒有通敵!”他從囚車上站起,雙手緊握柵欄,他大聲辯白:“我沒有對不住你們,沒有愧對同袍,我只是,我只是!因為阿姐慘死深宮,我要為阿姐報仇血恨!”
“呸!”那兵官重重吐出一口濃痰,拔劍指向紀駐鋌:“你沒有通敵,何故毒箭上塗抹突厥製毒?你說你阿姐慘死深宮,難道是被聖上害殺?冤有頭債有主,就算義烈皇后害死你阿姐,與聖上何干?你看看這些百姓,他們子女妻兒,有多少為突厥人殘殺凌辱?你想想有多少無辜百姓,被廢太后極其奸黨害得家破人亡?你只為一己私怨,聽從於奸惡指使,你怎麼不想想,如果真讓你得逞,如果廢太后再掌政權,有多少無辜會再被殘害!”
“殺了他!殺了這個大逆罪人!殺了這個廢太后幫凶!”無數拳頭揮舞,喊殺聲聲,幾乎連護送的衛士,都無法阻止如此滔天的憤怒。
柳彥聞訊趕來,挺身向前,阻擋那些激憤的兵勇:“聖上已經寬敕紀駐鋌不死,聖上聲稱,弒君雖為極惡,然紀駐鋌確曾英勇拼殺,斬殺突厥軍士,於社稷君國有功,將功可抵死罪。”
那些兵勇卻漲紅了眼,氣粗了脖子,當先一人大聲道:“聖上寬仁,但我大周軍隊,卻怎能容忍此等敗類?紀駐鋌,你可敢承認,你之所以奮勇殺敵,目的便是為了接近聖上,以圖謀刺,多得聖上先將阿史那奇桑斬殺,你才得到機會,否則,只怕縱然是突厥未敗,你也會無視大局,先下殺手!你可曾想過,聖上重傷,軍心大亂,大周戰敗,突厥贏得時機,戰火長久不熄,有多少同袍會死於疆場,甚至會讓華夏遭遇滅國,又有多少百姓會淪為異族奴隸?!如你一般敗類,還有什麼資格以大周軍人自稱!”
真是這樣的麼?
紀駐鋌茫然四顧,又頹然癱坐囚車裡。
他沒有辦法為再為自己開脫了,因為當年從軍,就是為了打聽姐姐下落,後來得知姐姐已然慘死,他便立志要手刃義烈皇后唯一的兒子,這果然才是他一直以來的目標,如果突厥人能夠助他報仇血恨,他會毫不猶豫投敵叛國,他似乎的確,再無顏面苟且偷生。
柳彥冷冷看向紀駐鋌,他也實在不能承認此人的所謂功勳,根本無法想像倘若突厥未敗時,先一步讓紀駐鋌獲得機會,會給君國帶來怎樣的滅頂之災,他也極想放縱這些憤怒的臣民,在承天門前將紀駐鋌踏成肉碎,但他尚且記得十一娘的囑咐,十一娘說過,賀燁既然寬敕了紀駐鋌,那麼就不能讓他死於這場,其實是由十一娘暗中策劃的圍堵質問。
“君令不可違。”柳彥深吸一口氣,仍然阻擋在囚車之前:“聖上體諒紀駐鋌為血親復仇之心,對於義烈皇后曾經杖斃其姐之行,亦懷悔愧,故願意給予紀駐鋌改過自新機會,做為大周軍士,仍為江山社稷鎮守邊關,爾等與紀駐鋌曾為同袍,一度出生入死,還望亦能寬諒他曾犯罪行,給其改過機會。”
“柳將軍,不是我等不近人情,但方才將軍也曾親耳聽聞,紀逆何曾有一絲改過之心?直到這時,他竟還為自己開脫辯解!”
“正是,聽聞連謝氏六娘、任氏等等均已招供,弒君之罪乃廢太后指使,只有紀駐鋌仍然保持緘默,至今仍在維護包庇幕後主使,何曾有懺悔之心?”有士子也出聲質問。
“紀駐鋌,你若真知罪而願意悔改,那麼便應當著眾多臣民面前,承認罪行,當著天上金烏起誓,坦白交待,究竟得誰指使,從誰手中獲得劇毒!”
“紀逆今日若不交待清白,就算會被聖上怪罪,咱們也決不放他離開長安城!”
囚車之內,紀駐鋌再一次抬起眼瞼,看向張張憤怒的面孔,那些他認識或者並不認識的人臉,終於意識到,他對於私仇的偏執,原來得不到旁人的認同,因為他的偏執,的確可能會陷更多的人,於禍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