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頁
“這哪能行?”差役譏笑道:“誰知道你是幾時買的?”
程峪溫聲道:“楊姑娘既然去過瑞和祥,瑞和祥的夥計可以做為人證,如果夥計能認出楊姑娘,是否就可以脫罪了?”
差役不太敢拿主意,猶豫著說:“我覺得大致應該差不多,得看知府老爺如何審理。”
楊萱補充道:“我從瑞和祥回來,大約午時,在家門口曾經見過范誠范舉人,還說過一兩句話,范舉人可否做個證人?”
差役們對視一眼,點點頭,“范舉人家在何處?”
楊萱答道:“在前面槐花胡同。”
程峪出主意,“四位兄弟不如分為兩路,一路去請范舉人,一路往瑞和祥帶那夥計,楊姑娘自行往順天府衙,不知可否?”
差役狐疑道:“你們要是不去呢?”
程峪笑笑,“我姓程名峪,乃吏部文選司主事,可以項上烏紗擔保,再者,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楊姑娘家住此處,她一個姑娘家,還能遠走高飛不成?”
差役瞥眼程峪的官服,道聲好,按照程峪所說,兩人押著楊芷去找范誠,另外兩人自去鼓樓提拿瑞和祥的夥計。
程峪看眼楊萱身上襖子,低聲道:“你進屋穿件大衣裳,吩咐人備車,我陪你走一趟……不用怕,這事只能是樁無頭案,著落不到你身上。”
楊萱恍然明白,程峪根本不是來對帳,而是專程來替她撐腰助威的……
第160章
楊萱撩簾回屋, 仔細想想,把原先做的護膝找出來捆在膝褲里, 又換了件嫩粉色暗紋褙子。頭髮也重新梳過, 將滿頭青絲盡數束在腦後綰成個纂兒, 露出光潔的額頭和遠山般的黛眉, 鬢間戴一對小巧的南珠珠花。
南珠的光澤映襯著她膚光似雪眸如點漆,而嫩粉色的褙子讓她看起來格外嬌小纖弱。
等再出來,春桃已經在廳堂擺了飯。
程峪目光在楊萱身上停留片刻,唇角微微彎起,溫聲道:“突然想起來已經過了午時, 吃點東西再走不遲。”
楊萱心中尚有忐忑, 不太有胃口,卻是勉力吃了一碗飯。
等穿上大紅羽緞斗篷走出角門時,胡順早就備好了馬車。
蕙心陪楊萱坐車, 程峪仍是騎他那頭灰色毛驢。
約莫兩刻鐘便趕到了順天府衙門, 而差役押著楊芷等人也剛剛回來。
一眾人犯既然到齊, 知府升堂辦案。
程峪跟蕙心沒資格上公堂,只能打點衙役在公堂之外等著。
人犯帶上,先跪地磕頭。
知府坐定, 驚堂木“啪”往案上一拍, 抬眸往堂下瞧。
案情他昨天已了解過, 對於堂下之人的身份也清楚。
左邊兩位婦人, 年長的是死者之母夏太太, 年輕的則為死者之妻夏二奶奶。夏二奶奶面相還好, 看著雖然氣血不足,但並非奸惡之人,夏太太卻一副精明刻薄相,明顯是個無理攪三分得理不讓人的主兒。
右邊跪著的是被告,被告也有兩人,男的是光岳樓掌柜,女的據說是死者姘頭,夏二奶奶的妹妹楊二。
知府著意瞧了眼楊二,不動聲色地搖搖頭。
這麼嬌滴滴水靈靈的姑娘,明顯是被人寵慣了的,能放得下身架給個破落舉人當姘頭?
圖什麼?
再者看相要看眼。
楊萱一雙眼睛生得好,烏漆漆地透著亮,清澈明淨,裡面除了害怕就是茫然。那張白淨的小臉被斗篷上的兔毛襯著,更顯單純童稚。
要說楊二敢下毒,知府還真不相信。
但不管他信與否,案子總是要按部就班地往下審。
先是原告陳述案情,楊芷一口咬定是楊萱趁跟夏懷寧相約之際,串通光岳樓謀害夏懷寧。
並拿出楊萱的回信作為證據。
楊萱淡淡道:“夏舉人確實給我寫過信,可我一個深閨女子怎可能與他私會,一氣之下將信撕了,根本不曾回信,更不曾赴約。”
“狡辯!”楊芷兩眼紅得幾乎要滴血,“還敢說沒回信,你從小臨《顏勤禮碑》,我能認不出你的字?”
楊萱不言語,只低眉順目地等著知府審判。
筆跡問題好說,當場寫幅字比對一下即可。
衙役很快呈上紙筆,楊萱將紙鋪在地上,仍是跪著,先按照回信內容寫了一樣的,又在底下寫出來曹子建的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順天府知府素有小九卿之稱,能坐到這個位置的,要麼有真才實學,要麼有過人本事。
現在這位知府就曾是辛巳科的探花郎,在文墨上頗有見解。
兩幅字對照一看,字形很像,可筆勢筆鋒相差甚遠,尤其在幾處點捺轉折上,楊萱明顯力道不足,過於柔弱,而信箋上字體卻是遊刃有餘,極為圓滑。
根本不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
再者光岳樓夥計見到楊萱是一臉茫然,只說身形相似,但那人戴著面紗,影影綽綽地沒瞧清長相,沒法確認。
而瑞和祥的夥計、車夫以及那個搬布匹的小夥計毫不猶豫地就認出了楊萱。
范誠也旁證,正午時分,確實在榆樹胡同見到過楊萱。
可楊芷卻死咬住楊萱不放,夏太太更是哭訴夏懷寧幾番被楊萱陷害,兩人之間頗有過節,楊萱絕對有害人動機。
程峪溫聲道:“楊姑娘既然去過瑞和祥,瑞和祥的夥計可以做為人證,如果夥計能認出楊姑娘,是否就可以脫罪了?”
差役不太敢拿主意,猶豫著說:“我覺得大致應該差不多,得看知府老爺如何審理。”
楊萱補充道:“我從瑞和祥回來,大約午時,在家門口曾經見過范誠范舉人,還說過一兩句話,范舉人可否做個證人?”
差役們對視一眼,點點頭,“范舉人家在何處?”
楊萱答道:“在前面槐花胡同。”
程峪出主意,“四位兄弟不如分為兩路,一路去請范舉人,一路往瑞和祥帶那夥計,楊姑娘自行往順天府衙,不知可否?”
差役狐疑道:“你們要是不去呢?”
程峪笑笑,“我姓程名峪,乃吏部文選司主事,可以項上烏紗擔保,再者,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楊姑娘家住此處,她一個姑娘家,還能遠走高飛不成?”
差役瞥眼程峪的官服,道聲好,按照程峪所說,兩人押著楊芷去找范誠,另外兩人自去鼓樓提拿瑞和祥的夥計。
程峪看眼楊萱身上襖子,低聲道:“你進屋穿件大衣裳,吩咐人備車,我陪你走一趟……不用怕,這事只能是樁無頭案,著落不到你身上。”
楊萱恍然明白,程峪根本不是來對帳,而是專程來替她撐腰助威的……
第160章
楊萱撩簾回屋, 仔細想想,把原先做的護膝找出來捆在膝褲里, 又換了件嫩粉色暗紋褙子。頭髮也重新梳過, 將滿頭青絲盡數束在腦後綰成個纂兒, 露出光潔的額頭和遠山般的黛眉, 鬢間戴一對小巧的南珠珠花。
南珠的光澤映襯著她膚光似雪眸如點漆,而嫩粉色的褙子讓她看起來格外嬌小纖弱。
等再出來,春桃已經在廳堂擺了飯。
程峪目光在楊萱身上停留片刻,唇角微微彎起,溫聲道:“突然想起來已經過了午時, 吃點東西再走不遲。”
楊萱心中尚有忐忑, 不太有胃口,卻是勉力吃了一碗飯。
等穿上大紅羽緞斗篷走出角門時,胡順早就備好了馬車。
蕙心陪楊萱坐車, 程峪仍是騎他那頭灰色毛驢。
約莫兩刻鐘便趕到了順天府衙門, 而差役押著楊芷等人也剛剛回來。
一眾人犯既然到齊, 知府升堂辦案。
程峪跟蕙心沒資格上公堂,只能打點衙役在公堂之外等著。
人犯帶上,先跪地磕頭。
知府坐定, 驚堂木“啪”往案上一拍, 抬眸往堂下瞧。
案情他昨天已了解過, 對於堂下之人的身份也清楚。
左邊兩位婦人, 年長的是死者之母夏太太, 年輕的則為死者之妻夏二奶奶。夏二奶奶面相還好, 看著雖然氣血不足,但並非奸惡之人,夏太太卻一副精明刻薄相,明顯是個無理攪三分得理不讓人的主兒。
右邊跪著的是被告,被告也有兩人,男的是光岳樓掌柜,女的據說是死者姘頭,夏二奶奶的妹妹楊二。
知府著意瞧了眼楊二,不動聲色地搖搖頭。
這麼嬌滴滴水靈靈的姑娘,明顯是被人寵慣了的,能放得下身架給個破落舉人當姘頭?
圖什麼?
再者看相要看眼。
楊萱一雙眼睛生得好,烏漆漆地透著亮,清澈明淨,裡面除了害怕就是茫然。那張白淨的小臉被斗篷上的兔毛襯著,更顯單純童稚。
要說楊二敢下毒,知府還真不相信。
但不管他信與否,案子總是要按部就班地往下審。
先是原告陳述案情,楊芷一口咬定是楊萱趁跟夏懷寧相約之際,串通光岳樓謀害夏懷寧。
並拿出楊萱的回信作為證據。
楊萱淡淡道:“夏舉人確實給我寫過信,可我一個深閨女子怎可能與他私會,一氣之下將信撕了,根本不曾回信,更不曾赴約。”
“狡辯!”楊芷兩眼紅得幾乎要滴血,“還敢說沒回信,你從小臨《顏勤禮碑》,我能認不出你的字?”
楊萱不言語,只低眉順目地等著知府審判。
筆跡問題好說,當場寫幅字比對一下即可。
衙役很快呈上紙筆,楊萱將紙鋪在地上,仍是跪著,先按照回信內容寫了一樣的,又在底下寫出來曹子建的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順天府知府素有小九卿之稱,能坐到這個位置的,要麼有真才實學,要麼有過人本事。
現在這位知府就曾是辛巳科的探花郎,在文墨上頗有見解。
兩幅字對照一看,字形很像,可筆勢筆鋒相差甚遠,尤其在幾處點捺轉折上,楊萱明顯力道不足,過於柔弱,而信箋上字體卻是遊刃有餘,極為圓滑。
根本不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
再者光岳樓夥計見到楊萱是一臉茫然,只說身形相似,但那人戴著面紗,影影綽綽地沒瞧清長相,沒法確認。
而瑞和祥的夥計、車夫以及那個搬布匹的小夥計毫不猶豫地就認出了楊萱。
范誠也旁證,正午時分,確實在榆樹胡同見到過楊萱。
可楊芷卻死咬住楊萱不放,夏太太更是哭訴夏懷寧幾番被楊萱陷害,兩人之間頗有過節,楊萱絕對有害人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