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姚謹聽了這話,便忍不住笑了,李子軼笑道:“咱們在一起生活這麼久,我還不知道你?我若是有膽子收了別的女人,你肯定是帶著兒子女兒就走了,我算是看透了,恐怕到時候就是巧兒也都得跟著你走,我可不傻……”

  姚謹訝然的看著李子軼“你怎麼知道?”

  “哼!我若是連這點事都不知道,還有什麼資格做你的丈夫?你還是趕緊請牙儈來挑幾個人吧,洗衣灑掃的可以暫緩,關鍵是咱們清官、明官的奶娘得抓緊,他們倆淘氣著呢,還要給巧兒找老師。”說完這話,李子軼摸了摸姚謹的肚子,補充道:“順便給咱們老兒子也挑一個奶娘準備著吧,還有穩婆都先找好了,免得事到臨頭來不及,家裡的事兒你還得多操心,我剛上任,衙門的事兒還不熟悉,怕是要忙一陣子。”

  姚謹笑著應了,“你趕緊忙你的去吧!這點事兒難不倒我。”她自派人去請牙儈挑人不提。

  京城距離餘杭並不遠,隔了幾天,就有消息傳來,那些盯著餘杭縣衙的人,都知道縣令對夫人愛極,從來沒有在外面找女人的時候,這些人便又開始送衣料玩物,姚謹自然不缺錢,最主要的是李子軼若想在官途上走的遠一點,就不能占這些小便宜,姚謹煩不勝煩,乾脆以養胎為由閉門謝客。

  那些人見送禮也不能討縣令夫人的喜歡,就打起了縣令家孩子們的主意,巧兒這時候已經七歲了,清官、明官也五歲了,這些人便挑了些專教大戶人家女孩子學女工、學琴棋書畫的清閒女門客送上門來,也有介紹落魄才子給縣令公子做啟蒙先生的。

  姚謹便仔細的打聽了這些人的口碑,這才挑了兩個人,一個你女子教巧兒女紅和琴,至於認字,還是姚謹親自教,反正女孩子也不用考學,給清官、明官請的先生是一個老夫子,姚謹曾經躲在屏風後頭聽李子軼和他談話,覺得這夫子倒也不迂腐,便請了。

  自此,家裡幾個孩子都被管束起來了,只有吃過晚飯才有玩耍的時間。

  很快就到了五月份,端午將至,家裡便忙碌準備過節,市面上開始賣桃枝、賣蒲葉、賣艾糙,很多小販經紀提籃沿街叫賣節日物品。

  因為李子軼要送禮,姚謹便命人提前包了各色粽子,肉餡的、鹹的、甜的,都使些精貴材料,煮了滿滿一大鍋,結果別人家送禮也基本上都是粽子,到了端午節這天,家裡的粽子堆滿了廚房,讓姚謹哭笑不得。

  滿廚房的粽子吃了幾天,姚謹腹中的胎兒卻一直不見動靜,李子軼不由得著急起來,早先在京城的時候,公主就請了太醫給看過的,應該五月初生孩兒的,怎麼這都要到中旬了,孩子還不出來?李子軼雖然擔心,卻也不敢在姚謹面前說,只是早早告訴穩婆一天來幾趟看看,免得事到臨頭來不及。

  一直到了五月十五這天早上,姚謹起床時腹中忽然疼痛起來,估摸著這是要生了,李子軼又驚又喜,孩子是足月的不能再足了,他倒不擔心孩子,只是擔心姚謹會出危險,他也顧不得去衙門,一面打發人去請產婆,一面命廚房燒水備湯準備好。

  穩婆找的都是有經驗的人,知道姚謹的產期已經過了幾天了,因此時刻準備著,縣令家來人一叫,馬上就動身來了。

  儘管李子軼已不是頭一回當爹,但沒有父母兄弟在跟前,他那份緊張勁兒卻絲毫不減當年,他在產房外踱來踱去,時而為又有一個兒子高興,時而又擔心姚謹有危險,心裡亂糟糟的,隨著產房內漸漸傳來呼痛聲,李子軼渾身冒汗,他隔著窗戶,只聽見產婆的指導姚謹怎麼用力,他想著安慰姚謹幾句,卻又不知道怎麼說。

  一直過了晌午,孩子還沒生出來,門房卻來報說縣太爺的家人來了,李子軼聞言大喜,他臨來上任的時候曾經給老家寫信,告訴爹娘喜訊的同時,讓爹娘來任上跟他們一家一起生活,李楊氏好幾年沒見到兒子了,尤其是兩個孫子,她想念的緊,便答應了來看看,但是家裡一大攤子事物,一時間走不開,要安排安排,卻沒想到偏偏姚謹生孩子的時候他們來了。

  李子軼趕忙迎出去,見來的人正是自己的父母和三弟,李子軼忙說道:“爹、娘、三弟,你們怎麼也不提前送個信來?我也好派人去碼頭接……”

  李子軻笑道:“還不是爹、娘說這會兒嫂子應該已經生了,你又要忙活衙門的事兒,怕你分神,再說了,餘杭縣衙很好找,一打聽就知道了……”

  因為姚謹還在生孩子,李子軼也顧不得跟爹娘多說,她拉著李楊氏的胳膊就走“娘,你快去看看謹娘吧,她現在正生孩子呢!從早上到現在了還沒生出來,擔心死我了。”

  “哎呦!怎麼才生啊!”李楊氏還以為來了就能抱上小孫子了,哪知道正孩子孩子還沒生出來,她顧不得休息,急急忙忙去看,剛走到產房門外,便聽到一陣響亮的啼哭,孩子落地了。

  李子軼立刻精神振奮的跟著娘進了屋子,一直到產床前停下來,只見姚謹滿頭的汗水,他忙拿出帕子給姚謹擦,姚謹看見李楊氏,臉上露出疲憊的笑容“娘,您來了?看看這孩子,就像知道您今天來似地。”

  李楊氏抱起小孫孫笑道:“可不是!可見我跟這個孩子有緣。”

  姚謹生了娃娃,少不得要給京城的兄弟府上送信,沒過幾天,姚世文便帶著安成公主和兩歲的兒子一道來了,同來的還有洪氏和姚穎、姚馨,姚馨的洪氏生的女兒,如今已經三歲了,長得玉雪可愛。

  一時間餘杭縣衙的後宅熱鬧非凡,李楊氏見了公主心驚膽戰,後來發現公主為人寬宏大度,這一顆心才放下了,不過跟公主住一個院子,總覺得不自在,洪氏在餘杭呆了兩天,看姚謹還好,便張羅著回京,家裡實在離不開她,送走了洪氏後,姚世文生怕自己一家太吵鬧,影響姐姐休息,便帶著公主和幾個孩子一起去蘇州遊玩,巧兒和穎兒也跟著去了。

  李子軻此來,一來是送父母過來,二來豆腐坊的生意都做熟了,也不勞他多操心,便想著來南方看看做些別的生意,他閒來四處逛,發現南方的絲綢販運到北方之後,利潤很大,便動了心思,跟李子軼一商量,李子軼自然贊成,幫著他聯絡賣家,價錢倒是比市面上更便宜,從此,李三郎便又做上了販賣絲綢的生意,後來他便成了北方絲綢批發的大老闆,這是後話。

  卻說等到姚謹的孩子滿月這天,遊玩的一群人回來了,李楊氏不知怎麼突然驚愕的發現——自己的孫女巧兒居然沒裹腳,她這一驚不要緊,也顧不得公主在側,便在姚謹耳邊叨咕“謹娘,你也太粗心了,巧兒不裹腳,將來怎麼能找到好婆家?”

  巧兒年紀還小,也不知道害臊,當即說道:“奶奶,我娘說了,女兒當自強,若是有人嫌棄我沒裹腳不肯娶我,我還不願嫁呢!”

  李子軼忙說道:“巧兒,怎麼跟奶奶說話呢!”他又轉頭對李楊氏說道:“娘,巧兒不裹腳是我同意的,將來若是真的找不到婆家,就找一個上門女婿好了。”

  姚穎笑道:“姑父,你不用擔心,我哥哥說了,等他長大了,就來姑姑家提親……”

  這一句話,頓時讓餘杭縣的後衙充滿了笑聲。(全文完)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大家一路相伴,這本書今天就完結了,我的新書杜軟玉不想掉腦袋,急著把自己嫁出去;李德琅有了心上人,經年不忘,卻被老娘逼著娶親;同床異夢的兩個人之間發生的故事《穿越庶女當嫁》希望大家喜歡。

  正文 婚事

  李楊氏在餘杭呆到秋天,便說什麼都要回鄉,她和鐵拐李一輩子生活在北方,這魚米之鄉的生活還真是不習慣,一個夏天她都在嘟囔,說南方太cháo濕,這床鋪、被子總覺得沒有個干慡的時候,吃食也沒有家鄉的好吃……

  李子軼不想讓父母走,無奈二老還惦記著家裡土地的收成,惦記著山上的藥材和養雞場,雖然姚謹已經說了,家裡的一切都讓二郎媳婦管著,到時候給趙娥兒一半的收益,李楊氏還是不放心,說什麼也要回鄉幫著大兒子看著產業,她在大兒子這裡看了幾個月也明白了,做官看著風光,但是若指望朝廷的那些俸祿生活,也就是餓不死罷了,家裡的產業她得幫著兒子打理著,免得兒子再收受了人家的東西被革職免官……

  李子軼縱然不願意父母走,卻也沒有辦法,老兩口操勞慣了,都是閒不住的人,李子軼只好親自雇了船,送父母回鄉,好在有京杭大運河,可以直達北平,路途倒也沒有什麼艱險。

  一家人在餘杭的三年,轉眼即將過去,到了李子軼在任上的最後一年,縣衙門裡的差事越發得心應手了,餘杭是魚米之鄉,風調雨順,李子軼在任雖然沒有大的政績,過的卻也平穩,而且京中有靠山,可謂前途一片光明,只等卸任後回京,另候差遣;而姚謹沒有婆母和親戚的紛擾,亦過得甚為如意。

  三子因為是在餘杭出生的,小名便叫余官,余官長到三歲了,相貌愈發像母親,李子軼對小兒子愈發溺愛,每天看完公文若是沒事兒,便教小兒子認認字,然後就是帶著他捉迷藏,盪鞦韆,要不就是帶著幾個孩子出門,這天出門回來,余官便騎在他的脖子上,後面跟著的下人抬了兩個箱子回來,有一個箱子裡頭盛的是些陶瓷做的娃娃、不倒翁、木頭做的帆船、竹子做的竹馬、泥捏的兔爺,還有一堆鑼兒、刀兒、槍兒之類,另一箱子則是各色好吃的小點心,鹽豆兒、麻糖、月餅……

  姚謹見了便笑道:“這些小孩子的玩具咱們家都有,怎麼又買?”

  “那些都是清官、明官玩夠了的,咱們余官當然要有新的。”

  姚謹聞言忍不住翻了翻白眼“大郎,有一句話叫慣子如殺父……”

  “行了行了,我當然知道,余官還小著呢!對了,中秋節就要到了,這可是咱們在餘杭過的最後一個節了,你想好了怎麼過嗎?”

  姚謹笑道:“還能怎麼過?我可不喜歡聽那依依呀呀的唱戲,沒的讓耳朵遭罪,要不就去把演雜耍和演皮影戲的請回府里,給孩子們演幾個節目看看吧。”

  姚謹這麼一說,幾個孩子都很高興,李子軼也沒有意見,就連巧兒都高興的笑了,小孩子們就喜歡熱鬧,姚謹自然明白,便如此安排了下去。

  這天,李家布行派人送來了十幾匹布料,這布行還是李子軻張羅開的,他販賣布匹的時候嘗到了甜頭,又因為有李子軼這個做縣令的哥哥在,李子軻便在餘杭縣也開了一家李家布行,專門派人到鄉下收購各種絲綢、布匹,除了自己販賣到北平之外,其餘就在本地批發給外地的商販,這布行賺的錢倒也不比往北方販運賺的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