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誠如藤尾美彌子所說,這本小說是以濱岡的立場來鋪陳的。故事一開始寫到,平凡的上班族濱岡,某日早晨從報上得知某版畫家被刺殺的消息。於是濱岡想起,被殺害的版畫家仁科和哉正是中學時欺負自己的頭號魔頭。
剛升上國三的少年濱岡,遭受過無數次危及生命的暴力傷害。他被人剝光衣服,全身用透明膠帶捆著,丟在體育館的角落;還有,從窗下走過的時候,會突如其來地遭人從頭上淋下鹽酸;當然,單純的拳打腳踢,甚至言語暴力、刻意排擠也毫不留情地日夜折磨著他。這方面描寫得十分細膩而具真實感,充滿張力。我能夠了解為何藤尾美彌子會說這不是小說而是實況紀錄了。
小說里並沒有明確說明濱岡何以成為眾人欺負的目標,根據濱岡自己的說法,“就好像某天突然被貼上惡魔的符咒一樣”,校園暴力事件就這麼開始了。這可說是古往今來所有校園暴力的共同點。雖然他不想屈服,但漸漸地,內心終被恐怖與絕望所支配。 ※一見如故推理版精品推介※
“令他害怕的,並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討厭自己的人所散發的負面能量。他從來沒有想像過,在這世上竟然會有這樣的惡意存在。”
這是《禁獵地》里的一段文字,可說確實表達了被害者的真實心境。在我擔任教職時,也曾處理過校園暴力事件,受害者面對諸多不合理的壓迫,只有屈服的份。
這些傷害隨著主謀仁科和哉突然轉校而告終。不過,沒有人知道他轉到哪裡去了。傳說仁科強暴了他校的女生,因而被送交管訓,不過這其中的真假,濱岡他們並不確定。
濱岡的回憶暫時告一段落,但是,後來因為某些曲折,致使他想要調查仁科和哉的事。描述曲折的部分或許具有某種文學意義,不過我想應該和此次的事件無關。
之後小說的演變,夾雜著濱岡的回憶和訪查的紀錄。首先揭露的是仁科和哉消失的真正原因。被強暴的女生是某所教會學校的學生,他叫他的狐群狗黨把人家押來,在眾人的面前強暴了她,現場還有人用V8攝影機拍攝了當時的景況。事後仁科和哉打算把那份未經顯影的膠捲,賣給認識的不良幫派,因為女方家長動用所有的人脈,事情才沒有鬧大。
就這樣,小說的前半費了好一番功夫描寫仁科和哉的殘忍。至於後半則寫到因為某種機緣,主角對版畫產生了興趣,並因而往這條路發展。最後故事的結尾,以仁科被迎面而來的jì女刺殺作結,事情就發生在他即將舉辦個展的前夕,這一段大家都知道是以真實案件為基礎所寫的。
藤尾美彌子以為小說里濱岡這號人物就是作者自己,並非虛妄之說。當然,對一般小說而言,若一概推斷陳述者即作者之化身,未免太過無稽。不過,這本小說有絕大部分被認為是基於事實所寫,所以這樣的推測應該還算合理吧。
此外,她猜想作者是為了報復從前的過節才寫下這本小說,這也不算是天方夜譚。就如她所說的,書中關於仁科和哉的描寫,確實很難說懷著多少的善意。那給人的感覺,不像是在寫一個藝術家,而是在寫一個嚮往成為藝術家的俗人。從頭到尾,他刻意描寫俗人的醜陋及軟弱面,確實可以解釋成是濱岡——意即作者的報復心理所致。
不過,如果少年濱岡真是作者(野野口修)的分身,那麼有一點怎樣都解釋不通。
小說里,沒有一號人物可以和日高邦彥對得起來。
當然,如果作者是日高邦彥的話,情況也是一樣,裡頭也找不到像是野野口的人物出現。
如果就像這本小說寫的,野野口修在國中時代遭受同儕的欺負,那麼當時日高邦彥在做什麼?這是問題所在。他只是沉默地站在一旁觀賞嗎?
我之所以咬住這點不放是有原因的。是因為,從頭到尾野野口的表現讓人覺得,日高邦彥是他的好朋友。
遇到校園暴力事件,很遺憾的,父母的親情或老師的開導並沒有多大的幫助,只有友情才是最好的武器。然而,目睹濱岡遭受欺負,“好朋友”卻只是袖手旁觀?
我可以肯定,這種人絕對不是朋友。
同樣的矛盾也出現在野野口修的自白書里。
朋友不會奪人妻子,更不會和人家老婆共謀殺害親夫;而朋友也不會威脅對方,強逼別人做自己的影子作家。
那麼,為何野野口要把日高邦彥說成是自己的“好朋友”呢?
如果以我現在腦中所想的奇怪念頭來解釋,這些全部都可以迎刀而解。
在我看到野野口修因長期握筆而長繭的中指時,那個念頭突然一閃而過……
過去之章 其二 認識他們的人所說的話
【林田順一的話】
您說的是那件事嗎?是這樣啊?不過,你想問我什麼呢?我想不管你怎麼問,都問不出個所以然吧?因為,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他們的國中時代,那不是二十幾年前嗎?雖然我的記性沒那麼糟,不過能記得的實在有限啊。
說老實話,我是到最近才知道有日高邦彥這麼一號作家的。講起來丟臉,這幾年我根本沒看什麼書,其實這很不應該,因為我們做理髮店生意的,跟客人聊天也算是工作之一,不管什麼話題,都要能聊上幾句才行。不過,我實在是太忙了。會知道有日高邦彥這位作家,甚至知道他跟我同班,也是因為這起事件。嗯,我從報章雜誌上得知日高和野野口的經歷才喚起了記憶。報紙我大致看過了,嚇了一跳,竟然有這種事,還鬧出了人命。是,我還記得野野口,也記得有日高這個人啦,不過,老實說,我對他沒什麼印象。他們兩個是不是好朋友?我不是很清楚。
野野口,大家都叫他NORO(“野野口”日文讀法NONOGUTI。)。你看,“口”這個漢字和日文片假名的“ロ”(讀RO)不是很像嗎?簡化他的姓就變成NORO了。他那個人有點遲鈍,所以這個綽號大概有呆傻的意思吧。(“NORO”發音近似日文的呆瓜)
我想起來了,這個男的一整天都在看書,因為我曾坐在他隔壁,所以有印象。讀什麼?我不記得了。因為沒興趣嘛!不過我可以肯定不是漫畫就對了。他的作文——尤其是抒情文寫得很好,好像還蠻討導師歡心的。噯,因為我們導師教的是國文,學校就是這麼一回事。
你是說校園暴力事件嗎?有啊。最近媒體才大肆報導,其實這種事從以前就有了。雖然也有人說以前的手段沒有這麼惡毒,不過,校園暴力這事註定就是惡毒的,不是嗎?
對了,話說回來,野野口總是被欺負,我現在才想起來。沒錯,沒錯,那傢伙也被欺負過。便當被加料啦、金錢被勒索啦、或是被關進掃除工具箱裡,什麼樣的情況都有。該怎麼說呢?他是屬於容易被欺負的那類。
身體被纏上膠帶?膠帶,你是說廚房使用的那種嗎?啊,聽你提起,好像有那麼一回事。總之,那幫人總是極盡亂整之能事。從窗口潑鹽酸?嗯,說不定也做過這麼過分的事喔。
總之,我們那所國中的風氣不是很好,校園暴力乃家常便飯。
哎呀,問到這個就教我難堪了,說老實話,我也曾欺負過他。不,只有一、兩次而已,班上的那群壞蛋有時也會要求我們這些普通學生加入他們的行列,如果違背他們,下次就輪到自己遭殃了,所以沒辦法,只好加入。那種感覺真是不好,雖然不願意,但還是欺負了弱者。我有一次把狗大便偷偷放進他的書包里,站在旁邊的女班長明明看到了卻假裝沒看到。那個班長叫什麼?我想起來了,她姓增岡。沒錯,確實是這個名字。那些不良份子確實以作弄人為樂,何況,要是能像這樣讓一般的學生也沾上邊,把那些道貌岸然的人拉到和自己一樣的水準,不是也很有趣嗎?這個道理我現在才明白。
藤尾嗎?我當然沒忘。這種話雖然不好大聲講,不過,不知有多少次,我心想要是那個傢伙不在就好了。不,不只是我這麼想吧?大家應該都一樣,就連老師肯定也有這種想法。
總之那個人有本事毫不在意地折磨他人,這就是所謂的殘忍吧。他的個子比成人還要高壯,力量又如此之大,任誰都拿他沒輒。其他的壞蛋只要跟在藤尾後面就覺得安心,受到這些人的阿諛吹捧,藤尾那傢伙就更加囂張了。所謂的所向無敵,就是指那種狀況吧?嗯,沒錯,這些事件的首領也是他,他負責統籌一切。聽說從老實的學生那裡搜括來的金錢,全部交由他保管,簡直就跟流氓沒有兩樣。
藤尾離開學校的時候,我非常高興,心想總算可以恢復平靜了。事實上,這之後的校園氣氛的確改善很多,雖然還是有不良幫派的存在,不過與藤尾在的時候相比,已經收斂很多了。 ※一見如故推理版精品推介※
他被退學的理由,我不是很清楚。傳說,他打傷了其他學校的學生,因此被送交管訓,不過,我想真實的情況並沒有這麼單純吧?
您一直問我藤尾的事,請問這和此次的案件有何關係?不是已有結論,說日高因為抄襲野野口的小說才被殺的嗎?
咦?施暴小組的成員嗎?不,我不知道他們的近況。搞不好,都成了一般的上班族了?
那時的通訊錄嗎?有是有啦,不過上面記的只有舊地址喔。這樣也可以嗎?請等一下,我這就去拿。
【新田治美的話】
你是從誰哪裡打聽到我的?林田?好像曾經同班過。不過,我剛說了,對不起,那時的事我已經不記得了。
增岡是我娘家的姓。嗯,沒錯,我是做過班長,從男女生里各推舉一名,也沒什麼重要的事,就是負責跟老師聯絡而已,還有在大家商量事情的時候當一下主席。啊,沒錯,班會!這個詞我已經好幾年沒講了,因為我們夫妻沒有孩子。
日高和野野口?對不起,我幾乎沒有印象。雖然我們是男女合班,不過我都是跟女孩子在一起,他們男生發生了什麼事,我不是很清楚。或許有暴力事件吧?不過我沒有發現。如果發現的話?這個,現在才說什麼都太晚了,不過,我大概會跟老師報告吧。
抱歉,我老公就快要回來了,我們可不可以就講到這裡?反正我也無法提供任何可靠的線索。還有,我是那所國中畢業的事,你可不可以不要向別人提起?嗯,因為這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困擾。連我丈夫都不能說喔,拜託你了。
【四谷雅俊的話】
日高和野野口的事?虧你還大老遠跑來,請趕快進來。這樣好嗎?站在門口好像……是嗎?
剛升上國三的少年濱岡,遭受過無數次危及生命的暴力傷害。他被人剝光衣服,全身用透明膠帶捆著,丟在體育館的角落;還有,從窗下走過的時候,會突如其來地遭人從頭上淋下鹽酸;當然,單純的拳打腳踢,甚至言語暴力、刻意排擠也毫不留情地日夜折磨著他。這方面描寫得十分細膩而具真實感,充滿張力。我能夠了解為何藤尾美彌子會說這不是小說而是實況紀錄了。
小說里並沒有明確說明濱岡何以成為眾人欺負的目標,根據濱岡自己的說法,“就好像某天突然被貼上惡魔的符咒一樣”,校園暴力事件就這麼開始了。這可說是古往今來所有校園暴力的共同點。雖然他不想屈服,但漸漸地,內心終被恐怖與絕望所支配。 ※一見如故推理版精品推介※
“令他害怕的,並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討厭自己的人所散發的負面能量。他從來沒有想像過,在這世上竟然會有這樣的惡意存在。”
這是《禁獵地》里的一段文字,可說確實表達了被害者的真實心境。在我擔任教職時,也曾處理過校園暴力事件,受害者面對諸多不合理的壓迫,只有屈服的份。
這些傷害隨著主謀仁科和哉突然轉校而告終。不過,沒有人知道他轉到哪裡去了。傳說仁科強暴了他校的女生,因而被送交管訓,不過這其中的真假,濱岡他們並不確定。
濱岡的回憶暫時告一段落,但是,後來因為某些曲折,致使他想要調查仁科和哉的事。描述曲折的部分或許具有某種文學意義,不過我想應該和此次的事件無關。
之後小說的演變,夾雜著濱岡的回憶和訪查的紀錄。首先揭露的是仁科和哉消失的真正原因。被強暴的女生是某所教會學校的學生,他叫他的狐群狗黨把人家押來,在眾人的面前強暴了她,現場還有人用V8攝影機拍攝了當時的景況。事後仁科和哉打算把那份未經顯影的膠捲,賣給認識的不良幫派,因為女方家長動用所有的人脈,事情才沒有鬧大。
就這樣,小說的前半費了好一番功夫描寫仁科和哉的殘忍。至於後半則寫到因為某種機緣,主角對版畫產生了興趣,並因而往這條路發展。最後故事的結尾,以仁科被迎面而來的jì女刺殺作結,事情就發生在他即將舉辦個展的前夕,這一段大家都知道是以真實案件為基礎所寫的。
藤尾美彌子以為小說里濱岡這號人物就是作者自己,並非虛妄之說。當然,對一般小說而言,若一概推斷陳述者即作者之化身,未免太過無稽。不過,這本小說有絕大部分被認為是基於事實所寫,所以這樣的推測應該還算合理吧。
此外,她猜想作者是為了報復從前的過節才寫下這本小說,這也不算是天方夜譚。就如她所說的,書中關於仁科和哉的描寫,確實很難說懷著多少的善意。那給人的感覺,不像是在寫一個藝術家,而是在寫一個嚮往成為藝術家的俗人。從頭到尾,他刻意描寫俗人的醜陋及軟弱面,確實可以解釋成是濱岡——意即作者的報復心理所致。
不過,如果少年濱岡真是作者(野野口修)的分身,那麼有一點怎樣都解釋不通。
小說里,沒有一號人物可以和日高邦彥對得起來。
當然,如果作者是日高邦彥的話,情況也是一樣,裡頭也找不到像是野野口的人物出現。
如果就像這本小說寫的,野野口修在國中時代遭受同儕的欺負,那麼當時日高邦彥在做什麼?這是問題所在。他只是沉默地站在一旁觀賞嗎?
我之所以咬住這點不放是有原因的。是因為,從頭到尾野野口的表現讓人覺得,日高邦彥是他的好朋友。
遇到校園暴力事件,很遺憾的,父母的親情或老師的開導並沒有多大的幫助,只有友情才是最好的武器。然而,目睹濱岡遭受欺負,“好朋友”卻只是袖手旁觀?
我可以肯定,這種人絕對不是朋友。
同樣的矛盾也出現在野野口修的自白書里。
朋友不會奪人妻子,更不會和人家老婆共謀殺害親夫;而朋友也不會威脅對方,強逼別人做自己的影子作家。
那麼,為何野野口要把日高邦彥說成是自己的“好朋友”呢?
如果以我現在腦中所想的奇怪念頭來解釋,這些全部都可以迎刀而解。
在我看到野野口修因長期握筆而長繭的中指時,那個念頭突然一閃而過……
過去之章 其二 認識他們的人所說的話
【林田順一的話】
您說的是那件事嗎?是這樣啊?不過,你想問我什麼呢?我想不管你怎麼問,都問不出個所以然吧?因為,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他們的國中時代,那不是二十幾年前嗎?雖然我的記性沒那麼糟,不過能記得的實在有限啊。
說老實話,我是到最近才知道有日高邦彥這麼一號作家的。講起來丟臉,這幾年我根本沒看什麼書,其實這很不應該,因為我們做理髮店生意的,跟客人聊天也算是工作之一,不管什麼話題,都要能聊上幾句才行。不過,我實在是太忙了。會知道有日高邦彥這位作家,甚至知道他跟我同班,也是因為這起事件。嗯,我從報章雜誌上得知日高和野野口的經歷才喚起了記憶。報紙我大致看過了,嚇了一跳,竟然有這種事,還鬧出了人命。是,我還記得野野口,也記得有日高這個人啦,不過,老實說,我對他沒什麼印象。他們兩個是不是好朋友?我不是很清楚。
野野口,大家都叫他NORO(“野野口”日文讀法NONOGUTI。)。你看,“口”這個漢字和日文片假名的“ロ”(讀RO)不是很像嗎?簡化他的姓就變成NORO了。他那個人有點遲鈍,所以這個綽號大概有呆傻的意思吧。(“NORO”發音近似日文的呆瓜)
我想起來了,這個男的一整天都在看書,因為我曾坐在他隔壁,所以有印象。讀什麼?我不記得了。因為沒興趣嘛!不過我可以肯定不是漫畫就對了。他的作文——尤其是抒情文寫得很好,好像還蠻討導師歡心的。噯,因為我們導師教的是國文,學校就是這麼一回事。
你是說校園暴力事件嗎?有啊。最近媒體才大肆報導,其實這種事從以前就有了。雖然也有人說以前的手段沒有這麼惡毒,不過,校園暴力這事註定就是惡毒的,不是嗎?
對了,話說回來,野野口總是被欺負,我現在才想起來。沒錯,沒錯,那傢伙也被欺負過。便當被加料啦、金錢被勒索啦、或是被關進掃除工具箱裡,什麼樣的情況都有。該怎麼說呢?他是屬於容易被欺負的那類。
身體被纏上膠帶?膠帶,你是說廚房使用的那種嗎?啊,聽你提起,好像有那麼一回事。總之,那幫人總是極盡亂整之能事。從窗口潑鹽酸?嗯,說不定也做過這麼過分的事喔。
總之,我們那所國中的風氣不是很好,校園暴力乃家常便飯。
哎呀,問到這個就教我難堪了,說老實話,我也曾欺負過他。不,只有一、兩次而已,班上的那群壞蛋有時也會要求我們這些普通學生加入他們的行列,如果違背他們,下次就輪到自己遭殃了,所以沒辦法,只好加入。那種感覺真是不好,雖然不願意,但還是欺負了弱者。我有一次把狗大便偷偷放進他的書包里,站在旁邊的女班長明明看到了卻假裝沒看到。那個班長叫什麼?我想起來了,她姓增岡。沒錯,確實是這個名字。那些不良份子確實以作弄人為樂,何況,要是能像這樣讓一般的學生也沾上邊,把那些道貌岸然的人拉到和自己一樣的水準,不是也很有趣嗎?這個道理我現在才明白。
藤尾嗎?我當然沒忘。這種話雖然不好大聲講,不過,不知有多少次,我心想要是那個傢伙不在就好了。不,不只是我這麼想吧?大家應該都一樣,就連老師肯定也有這種想法。
總之那個人有本事毫不在意地折磨他人,這就是所謂的殘忍吧。他的個子比成人還要高壯,力量又如此之大,任誰都拿他沒輒。其他的壞蛋只要跟在藤尾後面就覺得安心,受到這些人的阿諛吹捧,藤尾那傢伙就更加囂張了。所謂的所向無敵,就是指那種狀況吧?嗯,沒錯,這些事件的首領也是他,他負責統籌一切。聽說從老實的學生那裡搜括來的金錢,全部交由他保管,簡直就跟流氓沒有兩樣。
藤尾離開學校的時候,我非常高興,心想總算可以恢復平靜了。事實上,這之後的校園氣氛的確改善很多,雖然還是有不良幫派的存在,不過與藤尾在的時候相比,已經收斂很多了。 ※一見如故推理版精品推介※
他被退學的理由,我不是很清楚。傳說,他打傷了其他學校的學生,因此被送交管訓,不過,我想真實的情況並沒有這麼單純吧?
您一直問我藤尾的事,請問這和此次的案件有何關係?不是已有結論,說日高因為抄襲野野口的小說才被殺的嗎?
咦?施暴小組的成員嗎?不,我不知道他們的近況。搞不好,都成了一般的上班族了?
那時的通訊錄嗎?有是有啦,不過上面記的只有舊地址喔。這樣也可以嗎?請等一下,我這就去拿。
【新田治美的話】
你是從誰哪裡打聽到我的?林田?好像曾經同班過。不過,我剛說了,對不起,那時的事我已經不記得了。
增岡是我娘家的姓。嗯,沒錯,我是做過班長,從男女生里各推舉一名,也沒什麼重要的事,就是負責跟老師聯絡而已,還有在大家商量事情的時候當一下主席。啊,沒錯,班會!這個詞我已經好幾年沒講了,因為我們夫妻沒有孩子。
日高和野野口?對不起,我幾乎沒有印象。雖然我們是男女合班,不過我都是跟女孩子在一起,他們男生發生了什麼事,我不是很清楚。或許有暴力事件吧?不過我沒有發現。如果發現的話?這個,現在才說什麼都太晚了,不過,我大概會跟老師報告吧。
抱歉,我老公就快要回來了,我們可不可以就講到這裡?反正我也無法提供任何可靠的線索。還有,我是那所國中畢業的事,你可不可以不要向別人提起?嗯,因為這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困擾。連我丈夫都不能說喔,拜託你了。
【四谷雅俊的話】
日高和野野口的事?虧你還大老遠跑來,請趕快進來。這樣好嗎?站在門口好像……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