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上點了點頭,說道:“那便曉諭六宮,恬妃、成妃驕縱失德,著降為嬪,罰扣一年的份例,於宮室中靜思己過,無事不得再外出招搖。朕這樣做,不知靜歡是否能滿意。”

  高成道:“其實此等小事,皇貴妃娘娘如今也可自行料理。”

  皇上道:“那是她自己的本事,而朕擺明了要偏心她,卻是朕的一片心意。”

  高成道:“能得皇上如此寵愛,皇貴妃娘娘真是好福氣,不知又要令多少小主羨慕得緊了!”

  皇上道:“快去吧!皇貴妃的神情話語都要一一記下,回來細細稟報朕。”

  高成道:“奴才遵旨,那奴才就先告退了。”

  高成施了個禮,默默退下。

  少頃,永和宮中。

  高成進殿向皇貴妃施禮請安道:“奴才給皇貴妃娘娘請安。”

  皇貴妃道:“免禮賜座。方才已有傳旨的太監來過,本宮還以為今日高公公不會親自前來了。”

  高成將一錦盒托在手中,說道:“奴才是去找這個寶貝了。皇上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妥妥噹噹地交到皇貴妃娘娘的手裡。”

  高成將錦盒雙手呈給皇貴妃,雨落接了過去,高成方才坐下。

  皇貴妃拿過錦盒,打開一瞧,原來是一尊青花詩瓶,奇的是瓶中寫有“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幾個字。

  皇貴妃道:“皇上有心了。有勞高公公為此跑一趟。”

  高成道:“皇上本想親自來,可是卻情怯了,於是囑咐奴才先將此物送來討皇貴妃娘娘的歡喜。娘娘有所不知,此物是皇上去年就命御窯特意打造的,但後面出了事便一直沒機會送給娘娘。”

  皇貴妃未接話,反而問道:“皇上今日怎麼有心思琢磨起兒女之情了?家國大事都擱下了?”

  高成道:“奴才也知道得不真切,只是聽皇上說了兩句,似乎是奕山將軍已與洋人簽訂了合約,戰禍盡解了。”

  皇貴妃道:“洋人豈會這麼容易就善罷甘休?高公公,本宮想見皇上。”

  高成道:“娘娘,皇上也心系娘娘。可是再見可千萬不能提及政事,否則只怕又會生出事端。”

  皇貴妃道:“高公公,國家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際,本宮身為天下女人之首,一定要襄助皇上平息戰禍。”

  高成道:“娘娘,奴才方才已經說了,奕山將軍不負眾望已然與洋人簽訂合約,大清不會再有戰禍了。”

  皇貴妃道:“不對,洋人所求絕不是奕山可以滿足的,一定還有什麼不妥之處。”

  高成道:“對了,那日皇上說了會採納皇貴妃娘娘當初提出的開埠通商的建議。如此一來,想必洋人便會退兵了。”

  皇貴妃道:“當初的確是本宮建議皇上開埠通商,這也是洋人的請求。但是如今洋人已知道我大清國力空虛,軍備不足,特別不善海戰,又豈會滿足於此?高公公,請您一定要替本宮在皇上面前陳情。”

  高成無奈地道:“皇貴妃但有所需,奴才莫不從命。只是奴才怕又惹得皇上生了氣,浪費了長公主維護皇貴妃的一番心思。”

  皇貴妃道:“國難當頭,本宮不能憐惜一己之身而置江山社稷、天下萬民於不顧。”

  高成道:“皇貴妃之心胸,奴才欽佩不已。也罷,奴才這就回養心殿回稟皇上。”

  皇貴妃道:“有勞高公公了。”

  高成起身施禮後便告退了。

  稍晚,養心殿。

  皇上仍在批閱奏摺。

  高成悄聲說道:“皇上。”

  皇上抬頭看了看他,說道:“回來了?怎麼?皇貴妃對朕仍有怨言?”

  高成道:“那倒沒有。皇貴妃娘娘對皇上的禮物愛若珍寶,對皇上的回護也是感恩戴德。”

  皇上道:“那你這是怎麼了?”

  高成道:“皇貴妃娘娘想要求見皇上。”

  皇上道:“這豈不是正好麼?朕也許久未曾見她了,甚想看看她近日究竟如何了。”

  高成道:“可是皇貴妃娘娘向奴才問及近日來的戰事,才說要面見皇上,有事要與皇上商量。”

  皇上道:“她竟然如此固執!後宮不得干政是祖訓,即便是朕也不能破例。罷了,既然如此,朕如今怕是不宜與她相見。免得一見面她又對朕說起政事,到頭來朕都不一定保得住她!”

  高成跪下叩了幾個響頭,說道:“皇上,奴才不懂政事,可還是被皇貴妃憂慮萬民福祉的誠心所打動。奴才斗膽問皇上一句,即便是皇貴妃娘娘所言句句在理,皇上也勢必會因後宮不得干政的祖訓而置若罔聞嗎?”

  皇上嘆了口氣道:“你起來吧。朕不是不信任她,也不是不知道她所言在理,只是朝中最忌諱的就是牝雞司晨。朕雖為天子,也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韙。朕和她都擔不起這個罵名啊!所幸奕山已為朕平定了禍事,短時間內想必都不會再出事了。待到這個風聲過去朕再去見她吧。”

  高成道:“可是皇貴妃說洋人的所求斷然不會這麼容易滿足,一定是有哪裡不妥。”

  皇上搖搖頭道:“高成,這話朕就當沒聽過,你也不必再說了。最好是今日皇貴妃與你說過的話,你也能當沒聽過,爛在肚子裡。如此一來才是對她的保護啊!”

  高成仍舊跪著,說道:“奴才遵旨。”

  皇上道:“罷了,你起來吧。朕本想去永和宮陪皇貴妃用膳,但是……你去替朕傳膳,今日朕仍舊在養心殿用膳。”

  高成只能無奈地站起身來,說道:“奴才遵旨。”

  第二百二十八回 悲火常燒心曲 愁雲頻壓眉尖

  不久,道光帝給予奕山等人“准令通商”的批諭。

  可是隨後,閩浙總督顏伯燾等人上書道光帝,痛陳奕山種種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的惡行,包括諱敗為勝,謊說英國人“窮蹙乞撫”,將賠款六百萬說成是“作為追交商欠完案”等等。

  皇上大怒,將奕山停職治罪,圈禁在專門關押宗室的宗人府空室內。

  英國人在勒索到巨款後,旋即撕毀和約,擴大戰爭。

  道光二十二年五月,英軍攻陷長江吳淞炮台,江南提督陳化成力戰犧牲,上海失陷。七月,英軍艦侵入南京江面,欽差大臣耆英與英駐華全權公使璞鼎查在南京江面英艦上談判,答應英國一方提出的全部條款。

  至此,中英《南京條約》正式簽署,不僅答應英方割地、賠款、五口通商等條件,更賠償英方大量銀元。

  一日,養心殿。

  皇上突然暴怒而起,將桌上所有奏摺都拂了下去。

  旁人都嚇得不敢近前,唯有高成壯了壯膽子默默將奏摺一一撿起。

  皇上喚了一聲“高成”。

  高成道:“皇上,奴才在。”

  皇上道:“近日的戰事都被皇貴妃不幸言中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