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頁
傳言在唐朝貞觀年間,某日,唐太宗下朝後氣憤非常,向皇后長孫氏口出怨言,指出臣子魏徵在朝堂之上有對皇上咄咄逼人、言語衝撞之舉。長孫皇后沒有順水推舟出言煽動,也沒有唯唯諾諾,默不敢言。而是換上朝服,走到太宗面前祝賀太宗,因明君在朝才得忠臣直諫。太宗龍顏大悅,不僅怒氣全消,對賢德的長孫皇后的也愈發愛重。
皇貴妃會意,微笑道:“臣妾的才學德行都不能與千古賢后相較。只是鄭重其事,想要穿朝服面見皇上。”
皇上道:“有話就說吧。”
皇貴妃道:“臣妾聽聞洋人已從天津退兵了。”
皇上道:“的確如此。朝中大臣有人主和,有人主戰,一直爭執不下。可看如今的情形,朕也只能向洋人求和。此次議和,綺善有大功。朕已決意讓綺善領了兩廣總督一職,代替林則徐為朕守護海防。”
皇貴妃道:“洋人所求不外乎是通商貿易而已,皇上何不答應了他們?一來可以消弭戰禍,二來對朝政、對百姓也未嘗不是好事。既然洋人擅長建造船炮,皇上也大可傳令下去派人向他們學了來。待到武裝可以與之抗衡的一日,便不必怕他們了。雖然綺善是臣妾的族人,但據臣妾所知,其人軟弱有餘,忠勇不足。讓他赴前線,恐怕會耽誤皇上的大業……”
皇貴妃話音未落,只聽皇上大喝一聲:“大膽!”
皇貴妃連忙起身跪下。
皇上道:“朕平日裡真是太過於寵愛你了,如今你竟然連朝政都敢於妄議!”
皇貴妃還想要辯駁幾句,喚道:“皇上,臣妾……”
皇上打斷她,說道:“你不必多言了。朕心已決,不會更改。”
皇貴妃道:“皇上,此事關乎大清百年基業,還請皇上三思後行啊!”
皇上嘆了口氣道:“朕本來也猶豫不決,但是那日太后與朕講了安史之亂,朕方才下定決心。你說綺善軟弱,可是他令百姓免遭戰火蹂躪便是居功至偉。若是洋人攻破城防,朕豈不是要走唐玄宗的老路?若是路上也有士兵譁變,你又讓朕如何自處?難道你讓朕認下荒淫誤國的罪名,將你交出去嗎?”
皇貴妃道:“皇上不是唐玄宗,臣妾也不是楊貴妃。自臣妾入宮以來,每日只見皇上勤於朝政,勵精圖治,想必天下臣民也是有目共睹。再者若是犧牲臣妾一人便可平息事端,臣妾一定不會憐惜一己之身,必親獻人頭於御駕之前!”
皇上面紅耳赤,說道:“朕不想見你如此!朕也不會允許你為朕而死!”
皇貴妃道:“皇上,其實此刻尚未到談及生死的時候,只要皇上下定決心,一切仍能挽救!”..
皇上道:“你不必再說了,無論是朕,還是大清國都冒不起這個險。朕原本還疑慮是朕為訢兒選的師傅教了他一些不該教的東西,原來禍首竟然是你。你若再多言,朕必會讓旁人代你撫養訢兒。彤貴妃多年來想要皇子而不可得,未必就沒有你這個生母疼愛他。”
皇貴妃道:“皇上,天命如此,乃是大勢所趨,求皇上順勢而為,救天下臣民於水火!”
皇上怒吼道:“高成,給朕滾進來!”
高成在門外聽見皇上與皇貴妃起了爭執,自己又不能在旁邊規勸,早已心急如焚。
如今聽皇上傳召,連忙推門進了三希堂,說道:“皇上,奴才在。”
皇上道:“傳朕的旨意,降皇貴妃為靜妃,禁足永和宮中,一應權利盡數削去。後宮之事暫由彤貴妃和琳貴妃代為打理。”
高成道:“皇上,皇貴妃位同副後,如今國難當頭,皇上突然給皇貴妃降位,只怕引起朝野震動啊!”
皇上怒吼道:“高成,連你也要造反嗎?朕的朝政什麼時候輪到你們議論?皇貴妃已要背上後宮干政的罪名,你也想擔上太監干政的罪名?”
高成嚇破了膽,連忙跪下道:“皇上恕罪,奴才知錯了。”
皇上臉上的慍色稍稍緩解,說道:“靜妃,你跪安吧。”
靜妃仍不死心,喚道:“皇上……”
高成搶先一步,說道:“皇上,奴才前些日子就聽小德子說靜妃娘娘自從上次受驚之後落下了病,常常心緒不寧,讓奴才派人送靜妃娘娘回去吧。”
皇上深吸一口氣,說道:“罷了,你親自送靜妃娘娘回去吧。靜歡,這些日子你要在宮裡好生反省,莫要再生事端。”
高成又搶著道:“多謝皇上,奴才遵旨。”
說罷起身上前想要扶起靜妃。
靜妃無奈只得起身,說道:“臣妾遵旨。”之後便隨著高成出了三希堂。
第二百二十五回 背後須防影射蟲 面前恐有照膽鏡
路上,靜妃乘著轎輦,高成和雨落分別在兩邊跟著。..
快要行至永和宮之時,高成道:“靜妃娘娘您彆氣惱,也別著急,回去好生歇著,御前的事兒有奴才支應著呢。”
靜妃道:“有勞高公公了。”
高成道:“靜妃娘娘客氣了。皇上從來不跟娘娘生氣,這次也不知是怎麼了。不過奴才覺得這也是暫時的,過不了多久皇上就能想通了,恢復娘娘的位份。”
靜妃道:“高公公有心了。今日有勞高公公送本宮回來,高公公早些回養心殿吧。”
高成道:“娘娘蘭心蕙質,必能明白皇上讓奴才相送的苦心。那奴才就先回去了。請娘娘保重。”
靜妃道:“高公公慢走。”
高成行著禮,就地停住,直到靜妃的轎輦走遠了方才轉身離去。
雨落道:“娘娘,方才高公公說皇上有意讓他相送,卻是何意?”
靜妃道:“本宮進養心殿之前還是皇貴妃,出了養心殿就變成靜妃了。皇上必是害怕六宮中有人存心作踐,這才讓高成親自送本宮回來,從而示意六宮,本宮雖被降位削權卻並未徹底失寵於皇上。”
雨落道:“怎地皇上的心思,娘娘和高公公都看得這樣明白?奴婢是萬萬想不了這麼多的。”
靜妃道:“可惜皇上的一番心思也是白白浪費了。”
雨落道:“這從何說起?”
靜妃道:“本宮身居高位這麼多年,雖然也曾被禁足,降位卻是首次。只怕宮裡有的人會坐不住了。”
雨落道:“任憑她是誰,咱們永和宮的地界卻不許她們輕易褻瀆。”
靜妃笑道:“你倒是不怕。”
雨落道:“這有什麼可怕的?別說娘娘如今尚且身居妃位,即便從前還是貴人,奴婢和風眠都不曾怕過。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罷了。”
靜妃看了看雨落,又把目光望向遠方,幽幽地道:“這些年幸虧有你們,否則宮中的日子不知會是何等的寂寞。”
雨落道:“豈止是我們?還有敗在娘娘手下的那些人,還有與娘娘交好的榮貴妃姐妹等人。”
皇貴妃會意,微笑道:“臣妾的才學德行都不能與千古賢后相較。只是鄭重其事,想要穿朝服面見皇上。”
皇上道:“有話就說吧。”
皇貴妃道:“臣妾聽聞洋人已從天津退兵了。”
皇上道:“的確如此。朝中大臣有人主和,有人主戰,一直爭執不下。可看如今的情形,朕也只能向洋人求和。此次議和,綺善有大功。朕已決意讓綺善領了兩廣總督一職,代替林則徐為朕守護海防。”
皇貴妃道:“洋人所求不外乎是通商貿易而已,皇上何不答應了他們?一來可以消弭戰禍,二來對朝政、對百姓也未嘗不是好事。既然洋人擅長建造船炮,皇上也大可傳令下去派人向他們學了來。待到武裝可以與之抗衡的一日,便不必怕他們了。雖然綺善是臣妾的族人,但據臣妾所知,其人軟弱有餘,忠勇不足。讓他赴前線,恐怕會耽誤皇上的大業……”
皇貴妃話音未落,只聽皇上大喝一聲:“大膽!”
皇貴妃連忙起身跪下。
皇上道:“朕平日裡真是太過於寵愛你了,如今你竟然連朝政都敢於妄議!”
皇貴妃還想要辯駁幾句,喚道:“皇上,臣妾……”
皇上打斷她,說道:“你不必多言了。朕心已決,不會更改。”
皇貴妃道:“皇上,此事關乎大清百年基業,還請皇上三思後行啊!”
皇上嘆了口氣道:“朕本來也猶豫不決,但是那日太后與朕講了安史之亂,朕方才下定決心。你說綺善軟弱,可是他令百姓免遭戰火蹂躪便是居功至偉。若是洋人攻破城防,朕豈不是要走唐玄宗的老路?若是路上也有士兵譁變,你又讓朕如何自處?難道你讓朕認下荒淫誤國的罪名,將你交出去嗎?”
皇貴妃道:“皇上不是唐玄宗,臣妾也不是楊貴妃。自臣妾入宮以來,每日只見皇上勤於朝政,勵精圖治,想必天下臣民也是有目共睹。再者若是犧牲臣妾一人便可平息事端,臣妾一定不會憐惜一己之身,必親獻人頭於御駕之前!”
皇上面紅耳赤,說道:“朕不想見你如此!朕也不會允許你為朕而死!”
皇貴妃道:“皇上,其實此刻尚未到談及生死的時候,只要皇上下定決心,一切仍能挽救!”..
皇上道:“你不必再說了,無論是朕,還是大清國都冒不起這個險。朕原本還疑慮是朕為訢兒選的師傅教了他一些不該教的東西,原來禍首竟然是你。你若再多言,朕必會讓旁人代你撫養訢兒。彤貴妃多年來想要皇子而不可得,未必就沒有你這個生母疼愛他。”
皇貴妃道:“皇上,天命如此,乃是大勢所趨,求皇上順勢而為,救天下臣民於水火!”
皇上怒吼道:“高成,給朕滾進來!”
高成在門外聽見皇上與皇貴妃起了爭執,自己又不能在旁邊規勸,早已心急如焚。
如今聽皇上傳召,連忙推門進了三希堂,說道:“皇上,奴才在。”
皇上道:“傳朕的旨意,降皇貴妃為靜妃,禁足永和宮中,一應權利盡數削去。後宮之事暫由彤貴妃和琳貴妃代為打理。”
高成道:“皇上,皇貴妃位同副後,如今國難當頭,皇上突然給皇貴妃降位,只怕引起朝野震動啊!”
皇上怒吼道:“高成,連你也要造反嗎?朕的朝政什麼時候輪到你們議論?皇貴妃已要背上後宮干政的罪名,你也想擔上太監干政的罪名?”
高成嚇破了膽,連忙跪下道:“皇上恕罪,奴才知錯了。”
皇上臉上的慍色稍稍緩解,說道:“靜妃,你跪安吧。”
靜妃仍不死心,喚道:“皇上……”
高成搶先一步,說道:“皇上,奴才前些日子就聽小德子說靜妃娘娘自從上次受驚之後落下了病,常常心緒不寧,讓奴才派人送靜妃娘娘回去吧。”
皇上深吸一口氣,說道:“罷了,你親自送靜妃娘娘回去吧。靜歡,這些日子你要在宮裡好生反省,莫要再生事端。”
高成又搶著道:“多謝皇上,奴才遵旨。”
說罷起身上前想要扶起靜妃。
靜妃無奈只得起身,說道:“臣妾遵旨。”之後便隨著高成出了三希堂。
第二百二十五回 背後須防影射蟲 面前恐有照膽鏡
路上,靜妃乘著轎輦,高成和雨落分別在兩邊跟著。..
快要行至永和宮之時,高成道:“靜妃娘娘您彆氣惱,也別著急,回去好生歇著,御前的事兒有奴才支應著呢。”
靜妃道:“有勞高公公了。”
高成道:“靜妃娘娘客氣了。皇上從來不跟娘娘生氣,這次也不知是怎麼了。不過奴才覺得這也是暫時的,過不了多久皇上就能想通了,恢復娘娘的位份。”
靜妃道:“高公公有心了。今日有勞高公公送本宮回來,高公公早些回養心殿吧。”
高成道:“娘娘蘭心蕙質,必能明白皇上讓奴才相送的苦心。那奴才就先回去了。請娘娘保重。”
靜妃道:“高公公慢走。”
高成行著禮,就地停住,直到靜妃的轎輦走遠了方才轉身離去。
雨落道:“娘娘,方才高公公說皇上有意讓他相送,卻是何意?”
靜妃道:“本宮進養心殿之前還是皇貴妃,出了養心殿就變成靜妃了。皇上必是害怕六宮中有人存心作踐,這才讓高成親自送本宮回來,從而示意六宮,本宮雖被降位削權卻並未徹底失寵於皇上。”
雨落道:“怎地皇上的心思,娘娘和高公公都看得這樣明白?奴婢是萬萬想不了這麼多的。”
靜妃道:“可惜皇上的一番心思也是白白浪費了。”
雨落道:“這從何說起?”
靜妃道:“本宮身居高位這麼多年,雖然也曾被禁足,降位卻是首次。只怕宮裡有的人會坐不住了。”
雨落道:“任憑她是誰,咱們永和宮的地界卻不許她們輕易褻瀆。”
靜妃笑道:“你倒是不怕。”
雨落道:“這有什麼可怕的?別說娘娘如今尚且身居妃位,即便從前還是貴人,奴婢和風眠都不曾怕過。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罷了。”
靜妃看了看雨落,又把目光望向遠方,幽幽地道:“這些年幸虧有你們,否則宮中的日子不知會是何等的寂寞。”
雨落道:“豈止是我們?還有敗在娘娘手下的那些人,還有與娘娘交好的榮貴妃姐妹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