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皇上道:“皇額娘說的是。既然齊太醫已經升遷,秦太醫理應升任院判,總理太醫院大小事務。”
太后笑道:“皇上賞罰分明,前朝後宮眾人一定嘆服。只是方才皇上提及上次皇貴妃到壽康宮一事,哀家也想要向皇貴妃致歉。忻兒是哀家的心頭肉,見他突然暴斃於哀家寢宮裡,哀家難免慌了陣腳,險些冤枉了皇貴妃。幸得皇上聖裁,才沒有鑄成大錯。”
皇上道:“皇額娘休要這樣說,兒子和皇貴妃都擔當不起。”
太后道:“因綿忻之事,哀家心中對她有愧。不知皇貴妃那日受了驚嚇之後,身體可有大礙?”
皇上道:“勞皇額娘掛心了,皇貴妃也是外柔內剛的性子,如今她已一切安好。”..
太后道:“那便好了。哀家的愧疚也算減輕了幾分。”
皇上道:“皇額娘大病初癒,最是需要滋養休息的時候,兒子就不多耽誤皇額娘休養了,前朝事務眾多,都還等著兒子裁決。”
太后道:“哀家歷經三朝,也見過不少風浪。若皇上信得過哀家,有什麼為難之事,不如說出來讓哀家替皇上參詳一二。”
皇上沉吟片刻,說道:“那好。若皇額娘不覺疲累,兒子就說與皇額娘聽聽。如今英國人咄咄逼人,氣焰囂張,提出許多條件,兒子都難以滿足。可是英國人船堅炮利,不論是水戰還是陸戰,大清將士都沒有必勝的把握。”
太后道:“皇上原本打算怎麼辦?”
皇上道:“朕仍在猶豫,不知是全力迎戰為好,還是避其鋒芒為妙。”
太后道:“哀家聽聞英國人都已經打到咱們家門口了,若不是皇上派遣直隸總督綺善前去和談,只怕英國人已經攻破天津,直抵京城。那時候皇上又當如何?”
皇上道:“皇額娘的意思是應該避其鋒芒?”
太后道:“不錯。忍得了一時,日後才能再圖大業。”
皇上道:“可是英國人想要朕查處林則徐、鄧廷楨等人。那可都是禁菸禦敵的功臣啊!若朕此時迫於英國人的氣焰將林則徐、鄧廷楨交軍機處議處,君威何在?國威何在?”
太后道:“皇上糊塗。難道忘了唐朝的安史之亂了嗎?叛軍攻入長安,唐明皇李隆基只得逃亡蜀中避難,更賜死了亡國禍水楊貴妃,最後還迫不得已沿途就傳位給太子李亨。強敵當前,國將不國,何談君威國威啊?”
皇上心驚不已,說道:“皇額娘說的是。”
太后道:“我大清泱泱大國,有的是忠臣良將。少了一個林則徐又有何懼?依哀家看,直隸總督綺善就很好,他在朝中也一直是主和的,此番大沽口談判,皇上派他前去算是用對人了。”
皇上道:“綺善雖然沉穩,但是性格過於軟弱,被洋人幾句話就嚇住了。朕早已對他不滿,想要另派人手。”
太后道:“萬萬不可。綺善善於周旋,此時最能穩定洋人的情緒。若是派去旁人,激怒了洋人,恐怕京城百姓和皇家禁苑都難逃被洗劫的命運,到時候皇上如何向列祖列宗和天下臣民交待呢?”
皇上道:“綺善出身蒙古博爾濟吉特氏,與皇貴妃乃是同宗。朕還以為皇額娘會因皇貴妃而讓朕裁撤他。”
太后道:“舉賢不避親,也不避仇。更何況,哀家差點冤枉了皇貴妃,本就心懷愧疚。哀家認為,皇上應該依洋人所請,將林則徐、鄧廷楨交軍機處嚴加議處,以平息洋人的怒火。再令綺善為兩廣總督,繼續與洋人周旋,以延緩危勢,為大清贏得喘息的機會。”
皇上略略沉吟,緩緩地說道:“看來也唯有如此。兒子多謝皇額娘指點。”
太后突然不住地咳了起來。
淮秀連忙拿水餵與太后。
第二百二十三回 朝來寒雨晚來風 人生長恨水長東
皇上道:“皇額娘說了這麼久的話,想必是累了。都是兒子不孝,明知皇額娘鳳體違和還拿這些俗事來攪擾皇額娘。”
太后喝過水之後,咳喘舒緩了許多,說道:“不礙事。國難當頭,哀家身為皇太后也不能置身事外,專心禮佛。只是求佛祖保佑,但願皇上可以早日智搏奸佞、平定禍亂,還大清以太平。”
皇上道:“皇額娘大仁大義,兒子受教了。有勞淮秀姑姑費心照料太后。朕今日就先告退了。”
太后道:“皇上慢走。國事雖然重要,但是皇上的龍體安泰也是國之大事。切勿為了政事而疏於保養啊!”
皇上道:“多謝皇額娘,兒子記下了。”
太后點了點頭。
皇上向太后施禮後,退出了寢宮,帶著御前的人回養心殿去了。
皇上走後,淮秀一邊服侍太后就寢,一邊向太后問道:“太后果真要保薦博爾濟吉特·綺善為兩廣總督?那皇貴妃不就更得意了?”
太后冷笑道:“那綺善本就不是將才,資質平庸,充其量只能在太平盛世守成而已。哀家推他一把,他也一定不負所望,只待他獲罪便可打擊皇貴妃在朝中的勢力。”
淮秀道:“不錯,近日皇貴妃在朝中的勢力日益壯大,很多人都被皇上重用,對我們大為不利。”
太后道:“何止是不利,哀家布下的局已經被拆解得七零八落了。”
淮秀道:“可是皇貴妃一向機敏,那日太后以瑞親王之死陷害她,她都能設法脫身。此事她也一定能提早準備啊。”
太后道:“她又能說什麼?做什麼?哀家乃是太后,皇上的養母。哀家說幾句朝政無論是皇上還是旁人都不會說什麼,可是皇貴妃就不同了。後宮干政乃是大忌啊!”
淮秀笑道:“終究還是太后您技高一籌。”
太后道:“可惜已經晚了。哀家的兩個兒子都被她害死,五阿哥也已入嗣給了綿愷。哀家早就沒了指望。可是哀家活著一天,也斷然不會眼睜睜地看著她那麼輕易地贏了!”
淮秀道:“依奴婢愚見,太后此番籌謀必有善果。”
太后道:“皇貴妃之前屢次勝過哀家都是因為她懂得順勢而為。哀家又豈會不明白這個道理?此番哀家搏命截斷藥癮,以一己之身馳援皇上禁菸的大計,容不得皇上不對哀家感恩戴德。之後哀家再說什麼,皇上也不得不賣哀家這個面子。否則他素來極重孝道,宣揚以孝治國,又如何向天下人交待?”
淮秀道:“太后聖明。”
太后道:“如今哀家與皇貴妃可謂是一樣了。沒了親人,沒有指望,只是為了過往的仇恨。可是那仇恨卻又是那麼地難以放下。”
淮秀道:“太后,您累了,讓奴婢把安神香給您點上吧。”
太后點了點頭,轉身欲睡,慢慢闔上眼。
淮秀燃起安神香,悄悄地退下了。
是日晚些時候,皇上便下旨指示綺善接受英國人的要求,並將林則徐、鄧廷楨等人交軍機處嚴加議處。
太后笑道:“皇上賞罰分明,前朝後宮眾人一定嘆服。只是方才皇上提及上次皇貴妃到壽康宮一事,哀家也想要向皇貴妃致歉。忻兒是哀家的心頭肉,見他突然暴斃於哀家寢宮裡,哀家難免慌了陣腳,險些冤枉了皇貴妃。幸得皇上聖裁,才沒有鑄成大錯。”
皇上道:“皇額娘休要這樣說,兒子和皇貴妃都擔當不起。”
太后道:“因綿忻之事,哀家心中對她有愧。不知皇貴妃那日受了驚嚇之後,身體可有大礙?”
皇上道:“勞皇額娘掛心了,皇貴妃也是外柔內剛的性子,如今她已一切安好。”..
太后道:“那便好了。哀家的愧疚也算減輕了幾分。”
皇上道:“皇額娘大病初癒,最是需要滋養休息的時候,兒子就不多耽誤皇額娘休養了,前朝事務眾多,都還等著兒子裁決。”
太后道:“哀家歷經三朝,也見過不少風浪。若皇上信得過哀家,有什麼為難之事,不如說出來讓哀家替皇上參詳一二。”
皇上沉吟片刻,說道:“那好。若皇額娘不覺疲累,兒子就說與皇額娘聽聽。如今英國人咄咄逼人,氣焰囂張,提出許多條件,兒子都難以滿足。可是英國人船堅炮利,不論是水戰還是陸戰,大清將士都沒有必勝的把握。”
太后道:“皇上原本打算怎麼辦?”
皇上道:“朕仍在猶豫,不知是全力迎戰為好,還是避其鋒芒為妙。”
太后道:“哀家聽聞英國人都已經打到咱們家門口了,若不是皇上派遣直隸總督綺善前去和談,只怕英國人已經攻破天津,直抵京城。那時候皇上又當如何?”
皇上道:“皇額娘的意思是應該避其鋒芒?”
太后道:“不錯。忍得了一時,日後才能再圖大業。”
皇上道:“可是英國人想要朕查處林則徐、鄧廷楨等人。那可都是禁菸禦敵的功臣啊!若朕此時迫於英國人的氣焰將林則徐、鄧廷楨交軍機處議處,君威何在?國威何在?”
太后道:“皇上糊塗。難道忘了唐朝的安史之亂了嗎?叛軍攻入長安,唐明皇李隆基只得逃亡蜀中避難,更賜死了亡國禍水楊貴妃,最後還迫不得已沿途就傳位給太子李亨。強敵當前,國將不國,何談君威國威啊?”
皇上心驚不已,說道:“皇額娘說的是。”
太后道:“我大清泱泱大國,有的是忠臣良將。少了一個林則徐又有何懼?依哀家看,直隸總督綺善就很好,他在朝中也一直是主和的,此番大沽口談判,皇上派他前去算是用對人了。”
皇上道:“綺善雖然沉穩,但是性格過於軟弱,被洋人幾句話就嚇住了。朕早已對他不滿,想要另派人手。”
太后道:“萬萬不可。綺善善於周旋,此時最能穩定洋人的情緒。若是派去旁人,激怒了洋人,恐怕京城百姓和皇家禁苑都難逃被洗劫的命運,到時候皇上如何向列祖列宗和天下臣民交待呢?”
皇上道:“綺善出身蒙古博爾濟吉特氏,與皇貴妃乃是同宗。朕還以為皇額娘會因皇貴妃而讓朕裁撤他。”
太后道:“舉賢不避親,也不避仇。更何況,哀家差點冤枉了皇貴妃,本就心懷愧疚。哀家認為,皇上應該依洋人所請,將林則徐、鄧廷楨交軍機處嚴加議處,以平息洋人的怒火。再令綺善為兩廣總督,繼續與洋人周旋,以延緩危勢,為大清贏得喘息的機會。”
皇上略略沉吟,緩緩地說道:“看來也唯有如此。兒子多謝皇額娘指點。”
太后突然不住地咳了起來。
淮秀連忙拿水餵與太后。
第二百二十三回 朝來寒雨晚來風 人生長恨水長東
皇上道:“皇額娘說了這麼久的話,想必是累了。都是兒子不孝,明知皇額娘鳳體違和還拿這些俗事來攪擾皇額娘。”
太后喝過水之後,咳喘舒緩了許多,說道:“不礙事。國難當頭,哀家身為皇太后也不能置身事外,專心禮佛。只是求佛祖保佑,但願皇上可以早日智搏奸佞、平定禍亂,還大清以太平。”
皇上道:“皇額娘大仁大義,兒子受教了。有勞淮秀姑姑費心照料太后。朕今日就先告退了。”
太后道:“皇上慢走。國事雖然重要,但是皇上的龍體安泰也是國之大事。切勿為了政事而疏於保養啊!”
皇上道:“多謝皇額娘,兒子記下了。”
太后點了點頭。
皇上向太后施禮後,退出了寢宮,帶著御前的人回養心殿去了。
皇上走後,淮秀一邊服侍太后就寢,一邊向太后問道:“太后果真要保薦博爾濟吉特·綺善為兩廣總督?那皇貴妃不就更得意了?”
太后冷笑道:“那綺善本就不是將才,資質平庸,充其量只能在太平盛世守成而已。哀家推他一把,他也一定不負所望,只待他獲罪便可打擊皇貴妃在朝中的勢力。”
淮秀道:“不錯,近日皇貴妃在朝中的勢力日益壯大,很多人都被皇上重用,對我們大為不利。”
太后道:“何止是不利,哀家布下的局已經被拆解得七零八落了。”
淮秀道:“可是皇貴妃一向機敏,那日太后以瑞親王之死陷害她,她都能設法脫身。此事她也一定能提早準備啊。”
太后道:“她又能說什麼?做什麼?哀家乃是太后,皇上的養母。哀家說幾句朝政無論是皇上還是旁人都不會說什麼,可是皇貴妃就不同了。後宮干政乃是大忌啊!”
淮秀笑道:“終究還是太后您技高一籌。”
太后道:“可惜已經晚了。哀家的兩個兒子都被她害死,五阿哥也已入嗣給了綿愷。哀家早就沒了指望。可是哀家活著一天,也斷然不會眼睜睜地看著她那麼輕易地贏了!”
淮秀道:“依奴婢愚見,太后此番籌謀必有善果。”
太后道:“皇貴妃之前屢次勝過哀家都是因為她懂得順勢而為。哀家又豈會不明白這個道理?此番哀家搏命截斷藥癮,以一己之身馳援皇上禁菸的大計,容不得皇上不對哀家感恩戴德。之後哀家再說什麼,皇上也不得不賣哀家這個面子。否則他素來極重孝道,宣揚以孝治國,又如何向天下人交待?”
淮秀道:“太后聖明。”
太后道:“如今哀家與皇貴妃可謂是一樣了。沒了親人,沒有指望,只是為了過往的仇恨。可是那仇恨卻又是那麼地難以放下。”
淮秀道:“太后,您累了,讓奴婢把安神香給您點上吧。”
太后點了點頭,轉身欲睡,慢慢闔上眼。
淮秀燃起安神香,悄悄地退下了。
是日晚些時候,皇上便下旨指示綺善接受英國人的要求,並將林則徐、鄧廷楨等人交軍機處嚴加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