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說得對。”陸誠悠哉地切著牛排,切了兩刀,輕笑,“但是和作者年會一樣,官方不會對猜測做出任何回應,其他選手就算說她是‘神秘人’,又有什麼用?”

  或者說,這和大家在網上紛紛猜她是神秘人,有什麼本質差別?

  在官方和她自己點頭承認之前,這件事永遠無法讓所有人信服。

  “我們打算等準備得差不多了,就先提起訴訟,邊做節目邊等開庭。算下來時間應該差不多,如果節目結束前先出了結果,我們就在結束時直接宣布你是神秘人,你再在微博公布自己是玉籬以及庭審結果,當時的熱度正好幫你把這件事擴散出去。”他說。

  “如果在節目結束前沒能出庭審結果……”他微微一頓,“時間應 該也不會差太多。等到出結果時,再用誠書文化的官博公布這件事情,熱度也夠用。”

  已經準備到這一步了?

  謝青眉心微蹙:“是已經定得差不多了嗎?”

  “是。”陸誠沒有否認,接著又道,“但如果你很不想參加,也不要緊。”

  雖然讓一批作家上綜藝的想法有些標新立異,但誠書目前出具的方案,菠蘿也還算滿意。假如她不想上,他們就當捧一捧別的新人,也不會虧。

  謝青沉吟不語。

  關於營銷策略和熱度分析,她都沒什麼意見可提。這是她的短板,但他對此很在行。

  讓她遲疑的是:“我從沒接觸過綜藝……不知道怎麼辦啊。”

  綜藝上要即興發揮的東西太多了,就算有台本,也很考驗臨場發揮。

  所以大家才會討論明星們有沒有“綜藝感”——這個東西真的一上台就能看得出來。

  陸誠吃了口牛排:“我相信你能行。”

  謝青:“……”

  他又說:“你也得相信我能做出突出你亮點的方案。”

  和往常一樣,他一下子令她安了心。

  謝青點頭之後不久,節目就很快進入了正式籌備階段。

  菠蘿台熱度高,品質要求也高,陸誠談來談去也只談妥了旗下網絡平台菠蘿tv的播放渠道,節目上不了電視。

  饒是如此,誠書文化還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就連陸誠本人都忙到每天不停接電話。

  謝青這才知道,這個項目對誠書文化來說也是數一數二的大項目了。

  十一月末,節目的名字敲定,叫《文採風流》。

  緊接著就是確定嘉賓和選手。嘉賓好辦,陸誠在圈內資源多人脈廣,把比較好說話的大作家拉了個單子,讓菠蘿去挑。

  選手這一塊,大家面臨兩個問題——一是要有噱頭,二還要節約成本。

  魏萍於是給出了一個方案,為了噱頭,可以請一些小有名氣的作者和搞過業餘創作的二三線演員;要節約成本,可以請一部分中文系的大學生。

  這兩部分人算是選手中的兩個極端,中間占大多數的,是業內成績還可以的作者們。

  十二月中,誠書文化發了通知,一月份的作者年會取消。

  大家實在忙不過來了。

  同時,選手名單敲定。有過很好的歷史成績的作者包括謝青在內一共五個,中文系的學生十個,大多來自於北京的b大和r大。

  剩下的都是小作者,一部分是誠書文化的,一部分是從其他網站談來合作的,共二十五人。

  四十個人,分為五組,每組八人,進行數輪k。

  第一期定在2月3日上線,依次時間倒推,至少2月1日要把成片交給菠蘿tv的總監進行審閱,1月31號製片人就要審過,製片人之前還有導演要看,也就是說最遲29號後期剪輯也得完成。

  最終,錄製時間定在了1月19到1月26,完整地錄上7天,最終剪出90分鐘的成片。

  ——好在是棚內錄播的節目不是真人秀,不然後期可能要撂挑子。

  錄製地點,是菠蘿tv在北京的演播室。

  1月19日這天,所有人都起了個大早。

  謝青作為選手,16號時提前拿到了題目,當時就感覺這是個送命題。

  “自由創作啊……”寥寥幾十字的題目要求,她苦惱了三天,“寫什麼都行?那寫什麼合適?”

  陸誠不給她放水,輕聳肩頭,只說:“你想想節目主旨。”

  節目的主旨,是通過比拼,選出最具有商業價值的作者。

  什麼叫商業價值?在網絡文學進入商業化之後,能迎合讀者口味、能日更一萬兩萬不疲軟,都叫商業價值。

  但在2015年i熱大潮掀起之後,作者的商業價值又多了一種新的體現。

  ——能讓寫出的作品適合改編,是不容小覷的價值。

  《文採風流》的k模式,是讓作者分組進行討論創作,寫出小說,再讓台里的特約演員去演。

  特約演員們,這會兒已經在橫店了。

  最終呈現給觀眾的東西主要是兩部分:作者的創作過程和心得體會,以及演員演出的成品。

  這個思路看似簡單,其實刁鑽得很。

  因為越是內行越明白,小說和劇本是截然不同的。一部小說被呈現到熒幕上,就算在原著粉看來很“原汁原味”,其實也要經過完整的劇本創作過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