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早年有文學領域的博主做過科普,說早些年,中國的文學圈是個“圈”,是個封閉的圈。

  想要當作家的人,要麼是“文二代”,出自書香門第,要麼是拜大家為師。在前輩的帶領下結識雜誌社或出版社,連載、出版,或多或少要靠那麼一點人情。

  憑藉本身的天賦自己打出一片天的自然也有,但是從比例上說,占比不大。

  網絡文學的誕生,打破了這道厚厚的壁壘。

  網文平台是公開的,註冊一個筆名連五分鐘都不需要。好像在一夜之間,任何一個人只要能把中國話說利索,就都能發表小說了。大家各自寫各自的故事,憑自己的本事吸引讀者。管你是何方大師的學生,故事不好看,就是打不過別人。

  誰都能當作家了,一些鐵律無形中被融化。

  藉助網際網路產業的飛速發展,這個產業蒸蒸日上。

  傳統文學領域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出版業,電子閱讀本身對出版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出版商又要追求利潤,很多公司無可避免地開始向網絡文學出版上轉型。曾經的“主流文學圈”,在市場上的聲音越來越小。

  就算是網絡文學圈內部,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存在確實壓縮了傳統文學的生存空間。

  這些觀點原本都可以達成共識,至於後來兩方為什麼會掐起來,大約是因為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會有那麼一小撮人名不見經傳、卻又自問懷才不遇吧。

  這一小撮人最容易變得刻薄,又往往聲音很大,總能迅速激化矛盾。

  這一小撮人,常常長篇大論地聲討網絡文學低俗沒深度,最後中心思想收在感嘆我國藥丸、奉勸大家多看有深度的作品上。

  說得好像如果沒了網絡文學讀者便都會去看他們一樣,選擇性忽視即便在傳統文學圈內也有很多人在力壓他們的事實。

  最初的時候,網絡作家們並不反駁這些抨擊,因為很多問題確實客觀存在。

  可是,每年都要被這麼長篇大論地嘲諷三五回誰受得了?

  我沒內涵、我沒深度,我把自己定位在娛樂產業上而已。你天天把我罵得誤國誤民堪比毒|販,我寫個小說有這麼罪大惡極嗎?!

  矛盾就這樣慢慢凜冽了起來,網絡互嘲是常有的,各大作協里線下開會,有時會把爭端體現得更明顯。

  在讀者接觸不到的世界裡,雙方針尖對麥芒。都是文人,拼著詞彙量開盡嘲諷。

  流錦就在報到的時候被嘲諷了。

  謝青這才知道,現下網絡作家和傳統作家都在開班。網絡作家班為期一個月,從今天開始;傳統作家班為期三個月,已經過去了一個半月。

  流錦在拉著箱子進魯院的時候,正碰上幾位傳統作家出去吃飯回來,一位人過中年的女作家用並不低的音量說:“喲這是網絡作家開班了哦——嗤,網絡作家也算作家?寫的都是些什麼東西。②”

  所以流錦現在一腦門子火氣沒處撒。

  謝青嗤笑,勸她:“算了,文人相輕唄,別生氣,又不一起上課,平常應該也見不到吧。”

  .

  一星期後,誠書文化,總裁辦公室的電話被打爆。

  其實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一陣子,打進來的基本都是影視方,想要購買或者合作開發《訴風月》的影視版權。有好幾家都在慢慢談著,對比條件和價格,最後挑出幾家優質的備選,其餘的推掉。

  但前幾天,《訴風月》再次加印,打進來的電話一下子陡然間更多了。

  從白鵝到菠蘿,各大赫赫有名的平台都說想找個時間請陸誠吃飯,顯然是想在飯桌上談版權。

  無奈謝青去了魯院,陸誠覺得誠書文化只是代理方,不便在這種事上直接替謝青拿主意,便全都推掉。

  一來二去,自然引人不滿。某家業界數一數二的大廠再次被拒後,委婉表達了不滿:“陸總,您這樣就不合適了。價格也好條件也好,我們見面都可以談,您這樣避著是覺得我們誠意不夠?”

  話里說著“是覺得我們誠意不夠?”其實是在指陸誠誠意不夠。

  陸誠深呼吸,笑笑:“何總,不是我躲著您,我們作為代理方,在這種事上得尊重作者。”

  “你報價啊。”對方說。

  陸誠道:“不全是價格的事。作品是作者的作品,得讓作者拿主意,回頭她有空了再細談。”

  作者願不願意賣給這家、在演員編劇方面有沒有要求,都要考慮到。誠然業界大多數平台都不會做到那麼細,錢到手最重要,但顧及這些細節的也有。

  比如玉江文學城,據說玉江在談影視合同的時候,如果作者很討厭哪個編劇或演員,可以列到合同里,要求影視公司絕對不許用,用了得賠錢。

  在陸誠看來,作者應該得到這樣的尊重。

  對方重重地吁了口氣,又問:“那作者最近在忙什麼啊?什麼時候有空啊?”

  “培訓呢,得一個月。”陸誠道。

  那邊重複了一遍:“培訓?一個月?”頓了一聲,又問,“網文方面的培訓嗎?”

  “對。”

  “行吧,那回頭再說。”對方的語氣忽而輕鬆,和氣地道了聲再見,就掛了電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