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看來她過得很好。劉定川放下心的同時,心裡又不免不忿起來。自己這兩個月可謂是輾轉反側,吃不好睡不好,只惦記著她,瞧她的樣子,卻哪有半分惦記自己的意思?
其實這卻是劉定川誤會了黛玉。
他自己因為見不到黛玉,所以才日思夜想,可是他只要有空就來登門拜訪,黛玉總能聽到他的名字,知道他跟柏楊他們在一起做了什麼事,雖然自己見不到,但卻沒有那種「好久不見」的感覺,自然也就說不上惦記了。
何況,有好幾次,劉定川不知道,但因為他來得急,正跟柏楊說話的黛玉沒辦法避開,只好躲在屏風後面,所以是見過他的。
劉定川很快收斂心思,將自己查到的事情都說了出來。其中那人已經娶妻的事一句帶過,卻是將他做的那些惡事大肆渲染。這也是怕黛玉尷尬或是難受,畢竟她本還有等待的心思,對方卻早已變了。
黛玉心裡也說不上難受,這個結果,林如海本來早有預料。畢竟人走茶涼,這世上有將恩情看得比山更重,一諾千金的君子,自然也有背信棄義的小人,不足為怪。
反正她本來也沒有想過嫁給這個人。
所以聽完了之後,她只略略沉默,便道,「當日家父曾經給過一塊玉佩,是他老人家生前所用之物,還得取回方好。」
這種東西留在別人手裡就是把柄,劉定川豈會忘記?當即取出一塊玉佩奉與黛玉,「若是沒錯的話,應當就是這一塊了。我已讓人取回,林姑娘帶回去吧。」
黛玉卻只看了一眼,沒有伸手去接。
雖然是父親遺物,但當日也是隨手給出,算不上重視,又不知道經了多少人的手,黛玉心裡多少有些潔癖,並不想要。
劉定川想了想,道,「這東西林姑娘收回去,似也不妥。倘若信得過在下,不如暫時交由在下保存如何?」
這跟求婚也沒什麼分別了。
畢竟父親送給他看重的女婿的信物,現在取回來了,劉定川卻想要,這還能是什麼意思?
而且還當著柏楊和薛蟠的面!
這也是因為劉定川有些著急了,黛玉住了兩個月,無論如何也該回揚州了。畢竟那邊雖沒什麼大事,但主人也不能一直不在。而這一次若不能將婚事定下,下次見面,又不知道該是何時了。
最重要的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心裡總有種預感,今天再求娶,應當不會像上次那樣被拒絕了。
不過劉定川心裡還是有些忐忑的,說完之後,便目視黛玉,要聽她的回答。
黛玉沒有看他,微微垂眸,道,「那就有勞劉公子,將之毀去便是。」
「何必毀去?」劉定川道,「此物雖然不算上好,卻也是石中之玉,不知多少年才得成型,又有何辜,遭此厄難?不如留待有用之身,或許就遇到了視之如珍寶之人呢?」
「既然劉公子這樣說,那就留著吧。」黛玉終於抬起頭。
四目相對,時光仿佛都靜止了片刻,然後她又重新移開了視線。
但劉定川已經從她眼裡得到了答案,激動得險些無法坐穩。他有種迫不及待的回家讓母親再次前來提親的衝動,這一次,他確信自己不會再被拒絕了!
然後劉定川腦子裡的念頭便如脫韁的野馬一般奔騰而去——
如今是四月,定下親事之後,三媒六聘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要成婚,無論如何也是秋天的事了。
還有半年。
唉,時間怎麼過得這樣慢?劉定川幸福又哀怨的嘆著氣想。
第146章 道左相逢
雖然劉定川想得很美, 但事實上,真正成婚的時間,卻定在了來年春日。
這是柏楊的意思。
要把黛玉留到二十歲法定婚齡不現實,但反正都已經留到了十七歲,那就索性過了十八, 算是正式成年。這樣就算婚後立刻生子, 黛玉的身體也不至於會承受不住。
她本來就較常人更弱, 柏楊自然只能更仔細。
雖說也可以跟劉定川那邊商量, 但柏楊覺得這種事情未免有些強求,畢竟已經是人家家裡的媳婦,況且上面還有公公婆婆,就算是劉定川不在意, 也免不了會有外人口舌。索性婚前多留一陣子, 就不必擔心了。
要是劉定川知道他心中所想, 一定大呼後悔。他很清楚黛玉的身體,雖然急著成婚,但那也是因為結了婚對方才算是自己的人了。並沒有打算在最初幾年內讓黛玉懷孕生子。若早知道柏楊的想法, 他就直接對大舅哥做出保證,說不準還能提前一段時間抱得美人歸。
可惜他沒能抓住這個機會,便生生多等了半年時間。
而且這半年時間, 黛玉是住在揚州的,他除了節日的時候讓人送幾大車禮物過去,別的什麼都不能做。
好在已經有了未婚夫妻的名義,黛玉也可以給他做點兒東西了。
她並不愛做這些東西, 從前在閨中,漫漫長日總要有些事情來打發,也就無可無不可的做著。又因為身體不好,所以總做得斷斷續續,一年能有兩三件東西,便算好了。也因了這個,時常被賈府的人詬病,連下頭僕人說起來,都不以為然。
黛玉即便沒當面聽過那些話,心裡也多少是有數的。後來離開了賈府,眼界開闊,能做的事情更多,她就索性將針線放下了。
那時心裡未必沒有些任性的想法——便是一年也不做一件繡活兒又如何?她是千金小姐,能做這些,是錦上添花,便不做,誰還能說什麼不成?
所以這幾年來,她除了跟著寶釵做了幾樣東西,已經少動針線了。然而如今重新撿起來,精益求精,用了十二分的心思,做出來的東西仍舊件件都是精品,讓人見之讚嘆。
所以劉定川即便見不著面,能得到黛玉親手做的東西,也可聊作安慰,總算將這大半年的時間挨過去了。
開春之後,劉家就開始馬不停蹄的準備起來,接近吉日時,劉定川便親自領著迎親的隊伍出發。
那一日江州碼頭幾乎被劉家的船隻占滿,一船船的聘禮並排靠在岸邊,船頭上都用紅布紮成大朵的花,看上去格外喜慶熱鬧。近百隻船看上去遮天蔽日,一度讓碼頭陷入癱瘓,出發之後,也是一路招展,所過之處無人不側目,引得大半個江南都跟著議論紛紛。
不愧是江州劉氏,底蘊深厚,家主的兒子娶婦,自然要如此風光。讓人不由回想起當年清河郡主遠嫁而來時的盛況。
不過這還沒完。因為數日之後,這浩浩蕩蕩的船隊,又從揚州開回了江州。這一次,跟在後面的船隻幾乎翻了一番——新娘子的假裝,也不比劉家給出的聘禮遜色。因為林家只此一女,自然連聘禮也一併放在假裝之中運回來了。
原本不少人都覺得劉家娶這麼個孤女不划算。以他們家的能耐,就是皇城裡的宮女們,也是娶得的,林家雖然曾經也風光過,到底已經沒落了。但現在看到這樣的排場,反倒覺得劉家的這門親結得不虧。
這等於是將整個林家併入劉家,是哪怕公主也帶不來的好處啊!
畢竟皇帝再寵愛公主,難不成還能把自己的私庫都陪嫁了?可這位林姑娘卻能做主,將林家的一切都帶上。
於是一夜之間,街巷之中的傳言就都變了。人人都道這門親事乃是天作之合,再好沒有。
暗地裡推動流言發展的柏楊這才滿意了。
不過,他能做的,也就只到這裡。接下來日子過得如何,還看兩位新人自己怎樣經營,但他們彼此間本來就有好感,又都是聰明人,想必不會太壞。
了結了這樁事情,柏楊便跟薛蟠商量起回京的事。
他們這兩年待在這裡,自然也不是白待的,有劉家幫忙,江州的情況摸得差不多了,就連周邊幾個州城,也探聽到了一些消息。自然也就是時候回京城去了。
於是等黛玉回門時,柏楊便提起了這件事。
黛玉聞言不由大驚,她雖然知道柏楊不可能一直留在江南,但自己才剛剛成婚,他就要走,一時十分不舍,泫然欲泣。
劉定川見愛妻如此,自然心疼不已,想了想,索性道,「如今我既成婚,也該上京去見一見陛下,同時也讓新婦拜見諸位皇親。既然兩位兄長也要前往,不如就同行?」
無論是劉家還是清河郡主,跟京城的關係都是要經營的。劉定川既然成親了,去京城轉一圈,也是應有之義。現在只不過是略略提前而已。於是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半月之後,一行人啟程回京。
時間有時候走得很快,但又有時候很慢,兩年多沒回來,京城似乎還是記憶中的樣子,並無太大的變化。
下了船,早有和郡王府派了馬車在這裡等著接人,一路往城裡行去。到了半路上,馬車忽然停下,卻原來是路被堵住了。走在他們前面的那輛馬車忽然壞了,自然就把路擋住。
「去問問是什麼人家。」趙子頤掀開帘子看了一眼,吩咐道。
僕人過去問了,回來之後,臉上的表情也有些古怪,「回王爺的話,是賈家。」
「哪個賈家?」趙子頤眉頭一動,身體也往後靠了靠。這是一個避讓的姿勢,馬車裡的人都注意到了,一看就知道裡頭還有別的緣故。
「就是與咱們娘娘有親的那個。」僕人道,「他家的車夫小人認得。」
趙子頤不由揉了揉額頭。
劉定川因問道,「頤哥兒,這又是怎麼回事?」
「就是從前的榮國公府那個賈家,你們想必也是知曉的。他家自從敗落之後,是一日不如一日了。這幾年已是陸續分了家,各過各的。因賈府二子之婦乃是王妃的姨母,這幾年來,也有過數次走動。」
雖然他說得含蓄,但大家都明白了。這走動,必定不是親戚間的走動,而是賈家上門打秋風來了。
不過對王府來說,既然是親戚,還真就不好不理會,少不得要應付一下。難怪趙子頤的臉色那麼古怪,估計這賈家的行事實在難以入眼,只不過他本人的修養好,不好在這種時候說閒話罷了。
原本一行人都是騎馬的,不過許久不回京,既是久別重逢,又因劉定川的身份備受關注,趙子頤這邊不免有許多事情叮囑交代,所以最後只有薛蟠騎馬跟在了黛玉的車後面,權作護衛。柏楊,趙子頤和劉定川卻都在這輛車上。
這會兒見趙子頤不說話,劉定川又不深知這裡頭的事,柏楊便道,「既是遇上了,恐怕少不得露個面了。」
和郡王府的車駕都是刻有特殊徽記的,旁人都能看見,這會兒如果視而不見,恐怕不要明日,坊間就有種種傳聞出來了。所以既然碰上了,趙子頤也只能搭把手了。
他點點頭,吩咐僕人過去詢問是否有需要幫助的地方。
趙子頤的本意是留下人在這裡幫忙,設法把壞了的車挪開,讓他們先走。但不一時僕人走回,身後跟著賈家的人,說是對方一定要親自來見趙子頤道謝,同時還有不情之請。
其實這卻是劉定川誤會了黛玉。
他自己因為見不到黛玉,所以才日思夜想,可是他只要有空就來登門拜訪,黛玉總能聽到他的名字,知道他跟柏楊他們在一起做了什麼事,雖然自己見不到,但卻沒有那種「好久不見」的感覺,自然也就說不上惦記了。
何況,有好幾次,劉定川不知道,但因為他來得急,正跟柏楊說話的黛玉沒辦法避開,只好躲在屏風後面,所以是見過他的。
劉定川很快收斂心思,將自己查到的事情都說了出來。其中那人已經娶妻的事一句帶過,卻是將他做的那些惡事大肆渲染。這也是怕黛玉尷尬或是難受,畢竟她本還有等待的心思,對方卻早已變了。
黛玉心裡也說不上難受,這個結果,林如海本來早有預料。畢竟人走茶涼,這世上有將恩情看得比山更重,一諾千金的君子,自然也有背信棄義的小人,不足為怪。
反正她本來也沒有想過嫁給這個人。
所以聽完了之後,她只略略沉默,便道,「當日家父曾經給過一塊玉佩,是他老人家生前所用之物,還得取回方好。」
這種東西留在別人手裡就是把柄,劉定川豈會忘記?當即取出一塊玉佩奉與黛玉,「若是沒錯的話,應當就是這一塊了。我已讓人取回,林姑娘帶回去吧。」
黛玉卻只看了一眼,沒有伸手去接。
雖然是父親遺物,但當日也是隨手給出,算不上重視,又不知道經了多少人的手,黛玉心裡多少有些潔癖,並不想要。
劉定川想了想,道,「這東西林姑娘收回去,似也不妥。倘若信得過在下,不如暫時交由在下保存如何?」
這跟求婚也沒什麼分別了。
畢竟父親送給他看重的女婿的信物,現在取回來了,劉定川卻想要,這還能是什麼意思?
而且還當著柏楊和薛蟠的面!
這也是因為劉定川有些著急了,黛玉住了兩個月,無論如何也該回揚州了。畢竟那邊雖沒什麼大事,但主人也不能一直不在。而這一次若不能將婚事定下,下次見面,又不知道該是何時了。
最重要的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心裡總有種預感,今天再求娶,應當不會像上次那樣被拒絕了。
不過劉定川心裡還是有些忐忑的,說完之後,便目視黛玉,要聽她的回答。
黛玉沒有看他,微微垂眸,道,「那就有勞劉公子,將之毀去便是。」
「何必毀去?」劉定川道,「此物雖然不算上好,卻也是石中之玉,不知多少年才得成型,又有何辜,遭此厄難?不如留待有用之身,或許就遇到了視之如珍寶之人呢?」
「既然劉公子這樣說,那就留著吧。」黛玉終於抬起頭。
四目相對,時光仿佛都靜止了片刻,然後她又重新移開了視線。
但劉定川已經從她眼裡得到了答案,激動得險些無法坐穩。他有種迫不及待的回家讓母親再次前來提親的衝動,這一次,他確信自己不會再被拒絕了!
然後劉定川腦子裡的念頭便如脫韁的野馬一般奔騰而去——
如今是四月,定下親事之後,三媒六聘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要成婚,無論如何也是秋天的事了。
還有半年。
唉,時間怎麼過得這樣慢?劉定川幸福又哀怨的嘆著氣想。
第146章 道左相逢
雖然劉定川想得很美, 但事實上,真正成婚的時間,卻定在了來年春日。
這是柏楊的意思。
要把黛玉留到二十歲法定婚齡不現實,但反正都已經留到了十七歲,那就索性過了十八, 算是正式成年。這樣就算婚後立刻生子, 黛玉的身體也不至於會承受不住。
她本來就較常人更弱, 柏楊自然只能更仔細。
雖說也可以跟劉定川那邊商量, 但柏楊覺得這種事情未免有些強求,畢竟已經是人家家裡的媳婦,況且上面還有公公婆婆,就算是劉定川不在意, 也免不了會有外人口舌。索性婚前多留一陣子, 就不必擔心了。
要是劉定川知道他心中所想, 一定大呼後悔。他很清楚黛玉的身體,雖然急著成婚,但那也是因為結了婚對方才算是自己的人了。並沒有打算在最初幾年內讓黛玉懷孕生子。若早知道柏楊的想法, 他就直接對大舅哥做出保證,說不準還能提前一段時間抱得美人歸。
可惜他沒能抓住這個機會,便生生多等了半年時間。
而且這半年時間, 黛玉是住在揚州的,他除了節日的時候讓人送幾大車禮物過去,別的什麼都不能做。
好在已經有了未婚夫妻的名義,黛玉也可以給他做點兒東西了。
她並不愛做這些東西, 從前在閨中,漫漫長日總要有些事情來打發,也就無可無不可的做著。又因為身體不好,所以總做得斷斷續續,一年能有兩三件東西,便算好了。也因了這個,時常被賈府的人詬病,連下頭僕人說起來,都不以為然。
黛玉即便沒當面聽過那些話,心裡也多少是有數的。後來離開了賈府,眼界開闊,能做的事情更多,她就索性將針線放下了。
那時心裡未必沒有些任性的想法——便是一年也不做一件繡活兒又如何?她是千金小姐,能做這些,是錦上添花,便不做,誰還能說什麼不成?
所以這幾年來,她除了跟著寶釵做了幾樣東西,已經少動針線了。然而如今重新撿起來,精益求精,用了十二分的心思,做出來的東西仍舊件件都是精品,讓人見之讚嘆。
所以劉定川即便見不著面,能得到黛玉親手做的東西,也可聊作安慰,總算將這大半年的時間挨過去了。
開春之後,劉家就開始馬不停蹄的準備起來,接近吉日時,劉定川便親自領著迎親的隊伍出發。
那一日江州碼頭幾乎被劉家的船隻占滿,一船船的聘禮並排靠在岸邊,船頭上都用紅布紮成大朵的花,看上去格外喜慶熱鬧。近百隻船看上去遮天蔽日,一度讓碼頭陷入癱瘓,出發之後,也是一路招展,所過之處無人不側目,引得大半個江南都跟著議論紛紛。
不愧是江州劉氏,底蘊深厚,家主的兒子娶婦,自然要如此風光。讓人不由回想起當年清河郡主遠嫁而來時的盛況。
不過這還沒完。因為數日之後,這浩浩蕩蕩的船隊,又從揚州開回了江州。這一次,跟在後面的船隻幾乎翻了一番——新娘子的假裝,也不比劉家給出的聘禮遜色。因為林家只此一女,自然連聘禮也一併放在假裝之中運回來了。
原本不少人都覺得劉家娶這麼個孤女不划算。以他們家的能耐,就是皇城裡的宮女們,也是娶得的,林家雖然曾經也風光過,到底已經沒落了。但現在看到這樣的排場,反倒覺得劉家的這門親結得不虧。
這等於是將整個林家併入劉家,是哪怕公主也帶不來的好處啊!
畢竟皇帝再寵愛公主,難不成還能把自己的私庫都陪嫁了?可這位林姑娘卻能做主,將林家的一切都帶上。
於是一夜之間,街巷之中的傳言就都變了。人人都道這門親事乃是天作之合,再好沒有。
暗地裡推動流言發展的柏楊這才滿意了。
不過,他能做的,也就只到這裡。接下來日子過得如何,還看兩位新人自己怎樣經營,但他們彼此間本來就有好感,又都是聰明人,想必不會太壞。
了結了這樁事情,柏楊便跟薛蟠商量起回京的事。
他們這兩年待在這裡,自然也不是白待的,有劉家幫忙,江州的情況摸得差不多了,就連周邊幾個州城,也探聽到了一些消息。自然也就是時候回京城去了。
於是等黛玉回門時,柏楊便提起了這件事。
黛玉聞言不由大驚,她雖然知道柏楊不可能一直留在江南,但自己才剛剛成婚,他就要走,一時十分不舍,泫然欲泣。
劉定川見愛妻如此,自然心疼不已,想了想,索性道,「如今我既成婚,也該上京去見一見陛下,同時也讓新婦拜見諸位皇親。既然兩位兄長也要前往,不如就同行?」
無論是劉家還是清河郡主,跟京城的關係都是要經營的。劉定川既然成親了,去京城轉一圈,也是應有之義。現在只不過是略略提前而已。於是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半月之後,一行人啟程回京。
時間有時候走得很快,但又有時候很慢,兩年多沒回來,京城似乎還是記憶中的樣子,並無太大的變化。
下了船,早有和郡王府派了馬車在這裡等著接人,一路往城裡行去。到了半路上,馬車忽然停下,卻原來是路被堵住了。走在他們前面的那輛馬車忽然壞了,自然就把路擋住。
「去問問是什麼人家。」趙子頤掀開帘子看了一眼,吩咐道。
僕人過去問了,回來之後,臉上的表情也有些古怪,「回王爺的話,是賈家。」
「哪個賈家?」趙子頤眉頭一動,身體也往後靠了靠。這是一個避讓的姿勢,馬車裡的人都注意到了,一看就知道裡頭還有別的緣故。
「就是與咱們娘娘有親的那個。」僕人道,「他家的車夫小人認得。」
趙子頤不由揉了揉額頭。
劉定川因問道,「頤哥兒,這又是怎麼回事?」
「就是從前的榮國公府那個賈家,你們想必也是知曉的。他家自從敗落之後,是一日不如一日了。這幾年已是陸續分了家,各過各的。因賈府二子之婦乃是王妃的姨母,這幾年來,也有過數次走動。」
雖然他說得含蓄,但大家都明白了。這走動,必定不是親戚間的走動,而是賈家上門打秋風來了。
不過對王府來說,既然是親戚,還真就不好不理會,少不得要應付一下。難怪趙子頤的臉色那麼古怪,估計這賈家的行事實在難以入眼,只不過他本人的修養好,不好在這種時候說閒話罷了。
原本一行人都是騎馬的,不過許久不回京,既是久別重逢,又因劉定川的身份備受關注,趙子頤這邊不免有許多事情叮囑交代,所以最後只有薛蟠騎馬跟在了黛玉的車後面,權作護衛。柏楊,趙子頤和劉定川卻都在這輛車上。
這會兒見趙子頤不說話,劉定川又不深知這裡頭的事,柏楊便道,「既是遇上了,恐怕少不得露個面了。」
和郡王府的車駕都是刻有特殊徽記的,旁人都能看見,這會兒如果視而不見,恐怕不要明日,坊間就有種種傳聞出來了。所以既然碰上了,趙子頤也只能搭把手了。
他點點頭,吩咐僕人過去詢問是否有需要幫助的地方。
趙子頤的本意是留下人在這裡幫忙,設法把壞了的車挪開,讓他們先走。但不一時僕人走回,身後跟著賈家的人,說是對方一定要親自來見趙子頤道謝,同時還有不情之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