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和劉定川,自然也不會再見面。哪怕他再來探訪兩位兄長,也必須與自己避嫌了。
這麼想著,心中竟不知是什麼滋味。
那麼……要答應麼?
這個念頭一出現在腦海里,不知為何,黛玉立刻就想起了劉定川昨日那句宣誓一般的話。
如今的自己拿什麼去回報他一片痴心?
就這麼胡思亂想著,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中間黛玉頻頻看向窗外,甚至多有讓紫鵑再去打探消息的意思,但唐嬤嬤在一旁鎮著,她便也不好開口,還要努力做出貞靜賢淑的模樣來。
開始黛玉想做繡活兒,結果差點兒扎著手指,只得換了一本唐詩來看,只是看了半日,始終還停在那一頁。
唐嬤嬤見狀,揮手讓紫鵑和小丫頭出去了,這才走到黛玉身側站定,問道,「姑娘在想今日的客人?」
黛玉嚇了一跳,「嬤嬤……」
「姑娘也該想想了。」唐嬤嬤道,「姑娘是個有主意的,老身這番話,也不過胡亂說說,我姑妄言之,姑娘姑妄聽之。倘若覺得不妥,立刻忘掉便是。」
她說話還從沒有這樣大篇鋪墊過,黛玉下意識的端正了身子,正色道,「嬤嬤請說。」
「姑娘的心思,柏大爺是個男子,總有疏忽的地方,我卻能說中三分。我就問姑娘幾個問題,姑娘自個兒想想答案吧。」唐嬤嬤道,「第一個問題,姑娘究竟願不願意嫁人?」
黛玉咬著唇,眼神閃動,似乎遲疑不決。唐嬤嬤也不等她的答案,「第二個問題,以姑娘的眼光,有比眼前這一家更好的人家麼?」
沒有。這個問題黛玉就能回答。
除非這世上還有另一個柏楊,否則不可能再有更好的選擇。
「第三個問題,不提情愛之事,姑娘覺得劉公子此人如何?與他相處如何?倘若要這麼長久相處下去,又如何?」
問完了三個問題,唐嬤嬤便侍立一側,不再說話,任由黛玉自己思考。
黛玉自己心裡正煩亂著,拿不定主意,唐嬤嬤給出了問題,她便不由自主順著這三個問題想下去。或許只是回答自己,不需要向任何人給出答案,所以她只微微遲疑,便遵從本心做出了選擇。
如果能夠遇到合適的人,她自然也是期待婚姻,期待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的。
沒有比劉家更好的人家。
劉定川是個很好的人,與他說話相處,都令人愉快。甚至在某些方面——尤其是詩詞歌賦及文學方面,他是個比柏楊更好的聊天對象,兩人愛好相近,又都博學多才,每每討論起這方面的內容,總有淋漓盡致之感。
回答完了這三個問題,再轉回去想劉家前來求親之事,心中原本就不多的排斥之意,便更淡了。
黛玉再回想自身,劉定川看中她什麼呢?無非也就是這樣三個方面——他想娶個合心意的妻子,而眼前沒有比她林黛玉更合適的人選,且兩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若說痴情不悔,兩人不過寥寥數次見面,當不至於。
她之前被劉定川的說法嚇到了,現在細細想來,倒覺得是他措辭過分誇張,或許也是因為他身為男性,自覺要擔起更多責任,令人放心的緣故。
既然如此,以這樣的相處和交往為前提,她還有什麼理由反對這門婚事呢?
這已經比她從前所設想過的最好的結局,都要更好。
這口氣一松,黛玉的面色就和緩了下來,也不再那麼緊張柏楊那邊的進展了。一切順其自然便是,該有結果的時候,自然便有了。
之前等得心焦時,只覺得時間過得慢。這會兒放下心來,時間便又轉瞬即逝了。沒過多久,便有人來請黛玉,說是柏楊請她過去說話。
黛玉和唐嬤嬤對視一眼,起身整頓衣裳,這才去了前頭正院。
果然柏楊要說的就是劉家來求親之事,問問黛玉的意思。——實則他或許疑心昨日在劉家發生了什麼,或者黛玉自己和劉定川商量定了,所以才會前來求親。若不是昨日黛玉回來時的臉色實在不像是喜事,說不準已經應了。
因此見了黛玉,他也不去想那些委婉措辭,直接將事情說了,問道,「妹妹心裡究竟是什麼主意,你說出來,我才好替你做主。」
「楊哥方才是怎麼打發那邊的?」黛玉先沒有回答問題,而是問道。
柏楊道,「我說我妹子還小,不急著定親。」
黛玉聞言「噗嗤」一樂,「這話也只有楊哥說得出了。」十七歲的姑娘,無論在哪一家,也絕對算不得小。若不是柏楊做主,黛玉恐怕也免不了定下婚姻之事。
這麼想著,她又忍不住問,「那夫人……郡主娘娘又如何說?」
柏楊道,「她說知道我們不捨得你,只是劉公子的年紀忒大,再不成親,人家就要懷疑他有難言之隱了,所以你雖還小,但總可以先定下婚事,過一二年再成親也可。」
「……」不愧是清河郡主,柏楊能睜著眼睛說瞎話,她也能睜著眼睛瞎說回來。
別說,還挺像那麼回事的。
柏楊話鋒一轉,看著她道,「妹妹這樣問,是改主意了?」
黛玉思量片刻,才道,「這數年來,得楊哥庇護,才有我這些安穩和樂的日子。但我總不能一直賴著楊哥,將來的日子,總要自己去過。劉公子既有誠心,楊哥又也說好,那必定就是極好的。既已很好,我還有什麼可求?」
「何必把自己說得如此,」柏楊皺眉道,「你不需要委曲求全,若不喜歡,便拒了就是。」
黛玉含笑道,「我知道楊哥疼我,不過這件事,就讓我自己拿主意吧。」
「你可想好了?」
「想好了。」
「也罷。」柏楊雖然不知道黛玉為什麼忽然做了決定,但劉定川本來是他自己看好的人選,現在這個結果也算不錯。至少雙方都有認真經營這段婚姻的意願,只要不出什麼意外,將來過得不會差了。
而黛玉有了歸宿,他也才能了了這一樁心愿。
「不過,應許之前,還有件事,要拜託楊哥。」黛玉道,「先時父親為我諸般安排,那位張公子之事,總要先了結了。」
「這個容易。」柏楊道,「我已經探聽到他的落腳處,這便遣人送信給他便是。」
「不。」黛玉說,「我希望楊哥將此事透露給劉公子。」
第145章 鳳求凰(八)
柏楊有些意外, 但猜想不外乎是黛玉對劉定川的又一重考驗,便應下了。
再說在現在這個時代,林如海為黛玉定下的人,雖然沒有明確的說法,但基本上也算是「婚約」的一種了, 只不過約束力沒有那麼強而已。而婚約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解除的, 解除婚約的女子將來的婚事上, 也會受到影響。
雖然劉定川看上去十分灑脫, 但這種事關面子之事,難保劉家會在意,與其以後知道了鬧騰,不如主動揭露, 看看對方的態度。
而且, 如果能讓劉定川去解決這件事, 那這件事在他那裡才算是徹底過去了。否則柏楊去做什麼,反倒像是要掩飾。
所以第二天,劉定川再來的時候, 就著劉家提親的事,他跟薛蟠就你一言我一語,唱雙簧似的將這件事說了出來, 倒也不算突兀。然後又感慨已經過了這麼多年,音信茫然,不知道要去哪裡找這個人。
「劉兄,昨日實在不是我不想接受貴府的好意, 只不過這件事情不了結,我那妹子恐怕不會有成婚之意。畢竟這是林大人的遺願。」柏楊道。
劉定川也是神色凝重,以為這就是黛玉拒絕自己的根本原因。
他想了想,便主動攬過了這件事,「此事其實倒也不難,無論他在哪裡,只要有名姓和籍貫,發信去京城,讓吏部的人一查,自然也就清楚了。柏兄若不嫌棄,就讓小弟幫這個忙吧。早日了結此事,也好放心。」
柏楊推脫兩句,便順其自然的答應了。
劉定川當然不可能老老實實查到了什麼就來告訴柏楊什麼,弄明白了那人身在何處之後,便立刻派遣心腹家人前往調查。既然是他的心腹,當然也是知道劉定川心思的,再三保證一定仔細調查,抓出對方的錯漏之處,以便劉定川好用這些資料打消柏楊那邊結親的念頭。
這件事他是瞞著家裡人做的,畢竟清河郡主可能不會在意那個人,但江州劉氏是當地望族,有劉定川這樣的風流人物,自然也有那些酸腐之人,萬一被他們知道,背後詬病,恐怕會讓黛玉蒙羞。
而在這段時間裡,他幾乎隔三差五就要去柏楊那裡拜訪一次,卻始終再也沒有見過黛玉,讓劉定川不由黯然。但是黛玉從二月住到了四月,竟然也一直沒有回揚州去,又讓他心裡充滿了期待。
因為他知道,黛玉不見他,可能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拒婚的念頭十分堅定,所以不想再有瓜葛;另一種則是已經有了許婚之意,所以不方便再見面了。
如果是前一種,那麼自己這樣頻繁的登門,柏楊早該有所暗示了,再說,也不會讓自己幫忙去查那個人的下落。所以,有六七分是後一種可能!
四月初,派出去的心腹終於回來了,也帶回了讓劉定川欣喜不已的消息——當日林如海所安排的那個人,早就已經娶妻生子!卻原來這人見林如海病逝,林家已經沒人支撐,自然也就有了自己的想法。正好他後來的頂頭上司看中,想將嫡女許配,前上司的遺孤和現上司的掌珠,會選誰自然不言而喻。
這幾年他能一路升遷,也的確多賴岳父從中周旋,對於當日的選擇,自然越發滿意。
尤其是聽說京城的賈家出了事之後。
若是做了姻親,誰知道會不會連累自己?反正林家沒人,那位林姑娘看樣子也不知道這件事,現在賈家敗落,還不知道是什麼下場,也不會有人來質問他,這人自然十分心安理得。
雖然這正是自己想要的結果,但真的看到了,劉定川又十分憤怒起來,咬牙切齒,倘若那人在他面前,說不得要飽以老拳。
他視若明珠,恨不得萬般呵護的心上人,卻被別人如此棄如敝履,棄了之後還要這般腹誹,怎麼可能不讓人生氣?
不過劉定川也是有風度的,氣了半天之後,便轉身進書房,提筆給京城的林祁寫信。
那人能背棄提攜了自己的恩師,自然不可能只做過這麼一件壞事。入官之後雖然不敢明目張胆的斂財為禍,但私底下的各種齷齪之事可不少。這種品行有失之人如何能為官?而這些事本來也在尚虞備用處的管轄範圍之內,告訴林祁正是適得其所。
至於結果,相信林祁不會讓自己失望的。
讓人把信送出去,劉定川這才將心腹帶回來的各種文書整理好,然後去了柏楊那裡。
聽說有了結果,這一回柏楊沒有再讓黛玉迴避,而是直接把人請出來,讓她聽劉定川怎麼說。
這是劉定川時隔兩個月之後再見黛玉,只覺得她氣色更好,整個人看上去十分平和,甚至眉宇間都舒展開來,沒有從前那種似蹙非蹙之感。
這麼想著,心中竟不知是什麼滋味。
那麼……要答應麼?
這個念頭一出現在腦海里,不知為何,黛玉立刻就想起了劉定川昨日那句宣誓一般的話。
如今的自己拿什麼去回報他一片痴心?
就這麼胡思亂想著,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中間黛玉頻頻看向窗外,甚至多有讓紫鵑再去打探消息的意思,但唐嬤嬤在一旁鎮著,她便也不好開口,還要努力做出貞靜賢淑的模樣來。
開始黛玉想做繡活兒,結果差點兒扎著手指,只得換了一本唐詩來看,只是看了半日,始終還停在那一頁。
唐嬤嬤見狀,揮手讓紫鵑和小丫頭出去了,這才走到黛玉身側站定,問道,「姑娘在想今日的客人?」
黛玉嚇了一跳,「嬤嬤……」
「姑娘也該想想了。」唐嬤嬤道,「姑娘是個有主意的,老身這番話,也不過胡亂說說,我姑妄言之,姑娘姑妄聽之。倘若覺得不妥,立刻忘掉便是。」
她說話還從沒有這樣大篇鋪墊過,黛玉下意識的端正了身子,正色道,「嬤嬤請說。」
「姑娘的心思,柏大爺是個男子,總有疏忽的地方,我卻能說中三分。我就問姑娘幾個問題,姑娘自個兒想想答案吧。」唐嬤嬤道,「第一個問題,姑娘究竟願不願意嫁人?」
黛玉咬著唇,眼神閃動,似乎遲疑不決。唐嬤嬤也不等她的答案,「第二個問題,以姑娘的眼光,有比眼前這一家更好的人家麼?」
沒有。這個問題黛玉就能回答。
除非這世上還有另一個柏楊,否則不可能再有更好的選擇。
「第三個問題,不提情愛之事,姑娘覺得劉公子此人如何?與他相處如何?倘若要這麼長久相處下去,又如何?」
問完了三個問題,唐嬤嬤便侍立一側,不再說話,任由黛玉自己思考。
黛玉自己心裡正煩亂著,拿不定主意,唐嬤嬤給出了問題,她便不由自主順著這三個問題想下去。或許只是回答自己,不需要向任何人給出答案,所以她只微微遲疑,便遵從本心做出了選擇。
如果能夠遇到合適的人,她自然也是期待婚姻,期待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的。
沒有比劉家更好的人家。
劉定川是個很好的人,與他說話相處,都令人愉快。甚至在某些方面——尤其是詩詞歌賦及文學方面,他是個比柏楊更好的聊天對象,兩人愛好相近,又都博學多才,每每討論起這方面的內容,總有淋漓盡致之感。
回答完了這三個問題,再轉回去想劉家前來求親之事,心中原本就不多的排斥之意,便更淡了。
黛玉再回想自身,劉定川看中她什麼呢?無非也就是這樣三個方面——他想娶個合心意的妻子,而眼前沒有比她林黛玉更合適的人選,且兩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若說痴情不悔,兩人不過寥寥數次見面,當不至於。
她之前被劉定川的說法嚇到了,現在細細想來,倒覺得是他措辭過分誇張,或許也是因為他身為男性,自覺要擔起更多責任,令人放心的緣故。
既然如此,以這樣的相處和交往為前提,她還有什麼理由反對這門婚事呢?
這已經比她從前所設想過的最好的結局,都要更好。
這口氣一松,黛玉的面色就和緩了下來,也不再那麼緊張柏楊那邊的進展了。一切順其自然便是,該有結果的時候,自然便有了。
之前等得心焦時,只覺得時間過得慢。這會兒放下心來,時間便又轉瞬即逝了。沒過多久,便有人來請黛玉,說是柏楊請她過去說話。
黛玉和唐嬤嬤對視一眼,起身整頓衣裳,這才去了前頭正院。
果然柏楊要說的就是劉家來求親之事,問問黛玉的意思。——實則他或許疑心昨日在劉家發生了什麼,或者黛玉自己和劉定川商量定了,所以才會前來求親。若不是昨日黛玉回來時的臉色實在不像是喜事,說不準已經應了。
因此見了黛玉,他也不去想那些委婉措辭,直接將事情說了,問道,「妹妹心裡究竟是什麼主意,你說出來,我才好替你做主。」
「楊哥方才是怎麼打發那邊的?」黛玉先沒有回答問題,而是問道。
柏楊道,「我說我妹子還小,不急著定親。」
黛玉聞言「噗嗤」一樂,「這話也只有楊哥說得出了。」十七歲的姑娘,無論在哪一家,也絕對算不得小。若不是柏楊做主,黛玉恐怕也免不了定下婚姻之事。
這麼想著,她又忍不住問,「那夫人……郡主娘娘又如何說?」
柏楊道,「她說知道我們不捨得你,只是劉公子的年紀忒大,再不成親,人家就要懷疑他有難言之隱了,所以你雖還小,但總可以先定下婚事,過一二年再成親也可。」
「……」不愧是清河郡主,柏楊能睜著眼睛說瞎話,她也能睜著眼睛瞎說回來。
別說,還挺像那麼回事的。
柏楊話鋒一轉,看著她道,「妹妹這樣問,是改主意了?」
黛玉思量片刻,才道,「這數年來,得楊哥庇護,才有我這些安穩和樂的日子。但我總不能一直賴著楊哥,將來的日子,總要自己去過。劉公子既有誠心,楊哥又也說好,那必定就是極好的。既已很好,我還有什麼可求?」
「何必把自己說得如此,」柏楊皺眉道,「你不需要委曲求全,若不喜歡,便拒了就是。」
黛玉含笑道,「我知道楊哥疼我,不過這件事,就讓我自己拿主意吧。」
「你可想好了?」
「想好了。」
「也罷。」柏楊雖然不知道黛玉為什麼忽然做了決定,但劉定川本來是他自己看好的人選,現在這個結果也算不錯。至少雙方都有認真經營這段婚姻的意願,只要不出什麼意外,將來過得不會差了。
而黛玉有了歸宿,他也才能了了這一樁心愿。
「不過,應許之前,還有件事,要拜託楊哥。」黛玉道,「先時父親為我諸般安排,那位張公子之事,總要先了結了。」
「這個容易。」柏楊道,「我已經探聽到他的落腳處,這便遣人送信給他便是。」
「不。」黛玉說,「我希望楊哥將此事透露給劉公子。」
第145章 鳳求凰(八)
柏楊有些意外, 但猜想不外乎是黛玉對劉定川的又一重考驗,便應下了。
再說在現在這個時代,林如海為黛玉定下的人,雖然沒有明確的說法,但基本上也算是「婚約」的一種了, 只不過約束力沒有那麼強而已。而婚約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解除的, 解除婚約的女子將來的婚事上, 也會受到影響。
雖然劉定川看上去十分灑脫, 但這種事關面子之事,難保劉家會在意,與其以後知道了鬧騰,不如主動揭露, 看看對方的態度。
而且, 如果能讓劉定川去解決這件事, 那這件事在他那裡才算是徹底過去了。否則柏楊去做什麼,反倒像是要掩飾。
所以第二天,劉定川再來的時候, 就著劉家提親的事,他跟薛蟠就你一言我一語,唱雙簧似的將這件事說了出來, 倒也不算突兀。然後又感慨已經過了這麼多年,音信茫然,不知道要去哪裡找這個人。
「劉兄,昨日實在不是我不想接受貴府的好意, 只不過這件事情不了結,我那妹子恐怕不會有成婚之意。畢竟這是林大人的遺願。」柏楊道。
劉定川也是神色凝重,以為這就是黛玉拒絕自己的根本原因。
他想了想,便主動攬過了這件事,「此事其實倒也不難,無論他在哪裡,只要有名姓和籍貫,發信去京城,讓吏部的人一查,自然也就清楚了。柏兄若不嫌棄,就讓小弟幫這個忙吧。早日了結此事,也好放心。」
柏楊推脫兩句,便順其自然的答應了。
劉定川當然不可能老老實實查到了什麼就來告訴柏楊什麼,弄明白了那人身在何處之後,便立刻派遣心腹家人前往調查。既然是他的心腹,當然也是知道劉定川心思的,再三保證一定仔細調查,抓出對方的錯漏之處,以便劉定川好用這些資料打消柏楊那邊結親的念頭。
這件事他是瞞著家裡人做的,畢竟清河郡主可能不會在意那個人,但江州劉氏是當地望族,有劉定川這樣的風流人物,自然也有那些酸腐之人,萬一被他們知道,背後詬病,恐怕會讓黛玉蒙羞。
而在這段時間裡,他幾乎隔三差五就要去柏楊那裡拜訪一次,卻始終再也沒有見過黛玉,讓劉定川不由黯然。但是黛玉從二月住到了四月,竟然也一直沒有回揚州去,又讓他心裡充滿了期待。
因為他知道,黛玉不見他,可能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拒婚的念頭十分堅定,所以不想再有瓜葛;另一種則是已經有了許婚之意,所以不方便再見面了。
如果是前一種,那麼自己這樣頻繁的登門,柏楊早該有所暗示了,再說,也不會讓自己幫忙去查那個人的下落。所以,有六七分是後一種可能!
四月初,派出去的心腹終於回來了,也帶回了讓劉定川欣喜不已的消息——當日林如海所安排的那個人,早就已經娶妻生子!卻原來這人見林如海病逝,林家已經沒人支撐,自然也就有了自己的想法。正好他後來的頂頭上司看中,想將嫡女許配,前上司的遺孤和現上司的掌珠,會選誰自然不言而喻。
這幾年他能一路升遷,也的確多賴岳父從中周旋,對於當日的選擇,自然越發滿意。
尤其是聽說京城的賈家出了事之後。
若是做了姻親,誰知道會不會連累自己?反正林家沒人,那位林姑娘看樣子也不知道這件事,現在賈家敗落,還不知道是什麼下場,也不會有人來質問他,這人自然十分心安理得。
雖然這正是自己想要的結果,但真的看到了,劉定川又十分憤怒起來,咬牙切齒,倘若那人在他面前,說不得要飽以老拳。
他視若明珠,恨不得萬般呵護的心上人,卻被別人如此棄如敝履,棄了之後還要這般腹誹,怎麼可能不讓人生氣?
不過劉定川也是有風度的,氣了半天之後,便轉身進書房,提筆給京城的林祁寫信。
那人能背棄提攜了自己的恩師,自然不可能只做過這麼一件壞事。入官之後雖然不敢明目張胆的斂財為禍,但私底下的各種齷齪之事可不少。這種品行有失之人如何能為官?而這些事本來也在尚虞備用處的管轄範圍之內,告訴林祁正是適得其所。
至於結果,相信林祁不會讓自己失望的。
讓人把信送出去,劉定川這才將心腹帶回來的各種文書整理好,然後去了柏楊那裡。
聽說有了結果,這一回柏楊沒有再讓黛玉迴避,而是直接把人請出來,讓她聽劉定川怎麼說。
這是劉定川時隔兩個月之後再見黛玉,只覺得她氣色更好,整個人看上去十分平和,甚至眉宇間都舒展開來,沒有從前那種似蹙非蹙之感。